书城亲子家教3岁决定男孩的一生
7749500000026

第26章 “我的地盘我做主”——让儿子成为自己的主人(2)

让儿子参加他能做的“男人的工作”

重点:锻炼男孩的责任意识。

让男孩知道他是小男子汉,引导他去做一些颇有意义的工作,并及时进行肯定和赞扬,对树立孩子的自立意识很有帮助。

什么是“男人的工作”呢?我们可以灵活地理解,比如两岁多一点的男孩,能在睡觉之前,自己把小床上的枕头摆好,被子简单地铺开然后钻进被窝,伸手关掉台灯,并对妈妈说声“晚安”,这就是一种很成功的“男人的工作”,因为他自己完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家长在工作的时候,让宝宝替你拿一些轻便的东西过来,可以从客厅拿到书房,也可以从书房拿到卧室,这个过程就能让孩子产生“我很重要”的感觉;再比方说,爷爷和奶奶坐在客厅看电视,孩子端起茶壶,给两位老人倒杯茶请他们喝。诸位家长,难道不觉得这样的行为很有“男人”味吗,如果宝宝能做到这一步,他已经很有小男子汉的心态,不仅是懂礼貌和有孝心,而是已经产生了“照顾自己”和“照顾别人”的心态,这是很可喜的。

我们说,让儿子参加他能做的一些男人的工作,并非就要去做力气活或要求很高的任务。一些平常小事,因为性质的不同,意义就大为不同。只要不是有危险或完全做不到的事情,都可以放手让他去做。培养儿子的自立意识,不是上街喊口号,也不是摆个舞台表演给邻居和老师看,而是体现在这些琐碎的生活细节里,让他亲身体验一些事情的程序,了解生活的内容。

年满3岁的男孩,最有成就感且最安全的工作,莫过于让他参与到全家的卫生清洁中来,并分配给他一定的任务,让他去完成。清扫房间的过程中,孩子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具,顺便就能够普及一些常识给他。事后,家长还要对他的工作进行评定。

有了这个计划后,先别忙着开始,由于宝宝的能力有限,为了不让他因为干得太盲目和太累而灰心放弃,全家人应该一起开个策划会,坐下来先分清每个人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在讨论中尽量各抒己见和相互支持,对将要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出预测,使孩子对完成所选择的任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然后就是准备工具,各自挑选必须的工具,如墩布、吸尘器、簸箕、笤帚等。这时,思想工作做好了,工具准备充足了,爸爸、妈妈和儿子就可以一起享受这个清洁温馨的家的责任感。

房间的大部分家具落满灰尘,急需清理,其中以客厅为积尘之最。家长可引导孩子通过观察、比较,确认哪些家具脏了,知道为什么要擦。父母也可以大声讨论要做的事,自然地引导孩子进入自己的角色。

“宝宝快来看一看,房间里哪儿脏了?什么该擦了?”通过提出问题,鼓励孩子主动发现该做的事,引导孩子迈出“有所为”的第一步。可视孩子的年龄,进行引导,如歪头看看、手指抹抹等。

还有就是交流信息,相互交换自己所搜集的情报:如桌子该擦了,因为有脏印儿了,柜子该擦了,因为都能划出道道了,茶几该擦了……通过交流扩大儿童的关注范围。

和儿子讨论分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课:“妈妈一个人擦,得干很长时间。我们一起动手,一会儿就干完了。宝宝会擦吗?你能擦哪儿?”

鼓励孩子选择一个适合他身体高度和应付能力的擦拭对象。引导孩子在选择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如果成人认为孩子的选择不妥,最好不要简单拒绝,在不构成安全隐患的前提下,给孩子留下选择的空间,便是给了孩子主动发展的可能。

同时,还锻炼了孩子“各司其职”的负责意识。因为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擦拭自己分管的责任区。劳动的过程中,父母要以身作则,并注意运用语言及身体动作感染和鼓励孩子做好、做完一件事,保持持久的愉快情绪。

工作完成后,家长要引导儿子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分享合作的快乐。“看,爸爸真棒,把高高的卧室柜擦得这么亮。”妈妈也可以自我介绍:“电视柜上的土真多,我用了两块抹布才擦干净。”

最后,当然就是肯定儿子的成绩了:“快看,宝宝真了不起。原来这块抹布是白白的,现在白抹布抓到了这么多的尘土。”

我们的建议:

这类家务清洁工作不宜在任务太重的情况下让孩子参与,以免孩子烦躁与产生反感,避免孩子对劳动产生负担沉重的消极体验。可视孩子的年龄,在参与清洁的活动中,做出有弹性的调整。如孩子认领很多任务,但实际又可能完不成,父母可以以游戏的口吻介入协助:“我们来啦!我们帮你来啦!”在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过程中,使孩子获得亲情支持。

给儿子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重点:男孩也应该有隐私和自我空间,这有利于他健康的心理成长。

有一个小故事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一只牛被缰绳束缚在一棵大树下,它的四周是广袤的草原,然而这只牛把以缰绳为半径的圆圈内的草吃完后,死掉了。究其死因,一位路过的人说:皆因绳未断。作为家长,就应该做到放开手里的缰绳,多给儿子一些属于自己的空间,让他自己去打理,让他有完全的决定权。

我们现在虽然为人父母,可想想自己的小时候,不是一直都希望有自己的一间卧室或是自己的一个小天地吗?在这个小天地里,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涂写,自由自在地玩乐。现在,我们的孩子也有这样的心理,家长请一定尊重他们的要求,这是自立的非常重要的一步呢!

许多家长早上送孩子们到幼儿园的时候,一手拿着早饭,孩子吃一口喂一口;一手拿着书包、衣服,甚至帮他们把书包、衣服在抽屉里放好了,还是一步三回头不放心地瞅着儿子,好像怕被风刮走了似的。相比之下,孩子们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每一件事做下来似乎跟他无关似的,而我们的家长却乐此不疲,有说有笑地做着这些事,似乎是他们应该做的一样。可是家长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宝宝是多么“可怜”啊,连这样的事情,他们自己都没有决定权,毫无私人空间可言。

家长往往总是按照我们预设的理想和计划,指挥着宝宝做这个做那个。岂不知,大人已经成了孩子的绊脚石,不仅使孩子振翅欲飞的童年之翼被折断,也使宝宝多走了许多冤枉路。所以我们要给孩子自己做主人的空间,给他们自己选择游戏的机会。

一天,家里来了很多小朋友,爸爸让城城拿出自己的橡皮泥和大家一起来玩。过了一会,爸爸走过去,发现他们并没有玩橡皮泥,而是在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嘻嘻哈哈挺热闹,玩得特别开心。爸爸想,我何必去阻止他们而来按我的意愿呢?所以,就对他们说:“你们这么开心我也来好吗?”孩子们都点头道:“好好好!”于是和孩子们商量了一下,改用音乐游戏的“石头、剪刀、布”一起玩了起来。

这就是开明的爸爸,儿子和小伙伴待在一起,玩什么该由他们自己决定。换言之,这段游戏时间,属于他们的绝对私人领地。只要他们高兴,家长就不要干预。

有一天,城城看到妈妈翻出了他小时候铺的泡沫垫子,忙问:“妈妈,这是什么。”当得知妈妈要为他铺个小屋子时,城城乐坏了,执意要帮妈妈一起收拾。他一会帮忙铺垫子,一会帮忙拿玩具,高兴极了。

等一切收拾好后,妈妈又用毛巾给他擦了一遍,擦的时候,城城光着小脚丫上来踩了好几个脚印。看到自己的小脚印时,城城忙示意妈妈帮他擦掉。妈妈当然也不能放过这次机会,适时地教育了一下城城。告诉他:上自己的小屋(指铺好装饰好的垫子)时一定记得脱鞋。城城非常配合,直到下午午睡起来后,他还记得脱鞋才能上自己的“小屋”。

孩子们其实非常需要一个自己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可以不受大人约束,随意地放玩具,时间久了,还会让孩子养成一个不乱放玩具的好习惯。比如城城,在自己家里,每次玩完玩具后都会乖乖地把玩具收拾到一个角柜里,下次回家时也不用妈妈管,自己就去找自己喜欢的玩具了,而在奶奶家,城城向来都是乱堆乱放,任凭奶奶说破嘴皮也不起作用。今天,看到城城认真地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摆弄玩具时,妈妈终于找到了答案。

给宝宝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空间吧,而且,我们还要按照他的要求来进行装饰哦,这会让他明显感觉到,这个房间是属于他自己的!即便是爸爸妈妈,进去之前也要敲门哦!

让儿子参与集体生活

重点:与家人适当的分离,参与集体生活,有助于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

“妈妈,我想出去和小军哥还有小朋哥一块玩,好吗?”

面对儿子的问题,你会怎么回答呢?如果作为旁观者,看待别人的孩子,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会毫不犹豫持肯定态度:孩子嘛,就该出去玩,多和小朋友一起,才能学点心眼嘛!可当这个男孩换成是我们的儿子时,我相信至少会有一半的父母是踌躇的,首先想到的是:小军以前是个爱打架的孩子,小朋虽然不打架,可是鬼心眼太多了……你看,父母总是担心自己的宝贝儿子会不会让人欺负啊,会不会被骗啊。就是没有去想,如果儿子不迈出第一步,到集体生活中去锻炼,那到什么时候家长才不用牵肠挂肚了呢?

南南生下来就没在父母身边待太长时间,3岁之前,基本一直待在爷爷奶奶那儿。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了,妈妈就把他接了过来,准备下个月就送他去幼儿园。

这一天,南南拿着刚买来的自动坦克在外面自己玩,邻居家的几个小朋友也有自己的玩具,过去凑到一起,想和他交换着玩。南南不愿意,抱着小坦克,一声不吭。

妈妈劝他说:“南南,你看,他们的玩具多好啊,有冲锋枪,有直升机,还有军舰呢!”

无论妈妈怎么说,南南就是不听,抱得更紧了。妈妈有点恼:“这孩子,怎么这么自私啊!”南南一听,往地上一躺,怀里抱着坦克车,就打起滚来,又哭又闹。

别的小朋友都愣愣地看着他,不知道他到底怎么回事。一个小朋友说:“哎呀,你别打滚了,我们不玩你的坦克车了,走走,咱们到别的地方去吧。”几个小朋友有说有笑地离开了。

南南这才停下来,不闹了也不吵了,坐在地上,静静地看着他们的背影,一句话也不说。

妈妈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南南前两年一直住在爷爷奶奶那边,由于交通不便,大人去的次数少,而乡下很多年轻父母都把孩子带出去了,南南一直没有玩伴,缺乏集体生活的锻炼,甚至根本不知道如何与小朋友相处。

从南南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集体生活对于宝宝的个性培养,对于他的自立和交往意识有多么重要。在亲子教育中,我们要时刻注意为宝宝创造集体生活的机会。特别是已经进入幼儿园的宝宝,家长尽量少去干涉他在幼儿园的生活,就把孩子放心地交给老师和小朋友,那可是一个独立的“小社会”哦!

对于独立精神,有一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分析和研究。他认为当被问及“你要喝什么”时,回答“我想喝咖啡,不想喝红茶”比回答“什么都可以”的人,将来在社会上会更有作为。因为他遇事都能有自己的主张,而且敢于表达出自己的主张。

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从小我们就应该培养他的独立精神,尤其是敢于表达和负责的意识。在孩子表示自己的意见时,绝对不要用“你要听妈妈的话,好孩子”来压制他。

家长要允许男孩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不要把自己的意志时刻强加于孩子,仿佛只有自己才是正确的。因为独立精神是男孩成功的翅膀。即使家长发现或认为孩子所说的话不对,也应该允许和谅解。因为在3岁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想法和主张有时不正确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父母可以解释、纠正,而且应该解释和纠正。因为这正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好机会。

只是,家长的语气应该亲切:“你会有这种想法吗?”同时还可以加上一句:“但是妈妈不认为如此,”或“爸爸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看法,你想听听吗?”这样就可以纠正孩子的错误主张,培养出孩子正确的观念,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灵活的头脑。

我们要知道,孩子不独立的结果就是温驯听话。这样的人步入社会后,不容易与他人发生意见冲突,尤其是对上级会百依百顺,容易博得一些上司的欢心。但实际上却丧失了基本的独立性,变成了一个没有责任感,不用头脑而怯懦的人。也许在某种特定的社会里,他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工具。但是,当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时,一个温驯的工具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

如何判断你宠爱的小男孩缺乏独立精神呢?只需要回答这几个简单的问题:

1.是不是很多他自己能做的事,你都帮他做了?(例如洗袜子、擦桌子、绘图作业等)

2.是不是很多他问你的问题,你都毫不犹豫地做出直接的回答了?

3.是不是他只要遇到麻烦,你都马上替他解决了?

如果全部是肯定的回答,那么你就反思一下自己的培养方法了,这说明你的宝宝正一步步失去独立意识,成为一个完全依赖父母的“小皇帝”。

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使正在犯错,家长也不要急于插手干涉。这时,观察是家长可以采取的态度,既能认清宝宝的能力和性格,也能对症下药,做出正确的引导。

当男孩还小的时候,很多家长习惯于凡事都为他考虑得周全细致,认为宝宝永远都需要自己悉心地照顾。从常理上讲,这并没有什么错。但当男孩度过了3岁,当他主动向你要求“自己来”并拒绝你的帮助时,你千万不要由于担心他做不好而焦虑,因为这对于宝宝来讲并非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