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谈论理想的文章内容平实,入情尽理,让人读后受到感召。这主要得力于作者善于选择议论的中心。古往今来,谈论理想的文章不计其数,这些文章的内容多为所谓的“立志高远”、“宏大抱负”之类。而这篇文章从实际出发,犹如与朋友屈膝谈心,所谈论的皆为人生历程中的大实话。例如,文章以生活中为人共有的梦想为话题:“小时候是想有一个洋娃娃,再大一点是想考试得高分,再大一些是想有一份好工作……人的一生就是在逐梦中度过的。”这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事情,读来感到真切,避免了空话、大话、套话似的议论带来的弊端。再如,作者立足于“人的一生短暂而平凡,能成为伟人的屈指可数。大多数人在人类进程中只不过是一颗流星,转瞬即逝”的现实,鼓励人们珍惜时光,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拼搏,这就很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杏坛访
圣许陶
“时空隧道”开通了。我迫不及待地坐进“时空转换舱”,把时间调节器定位在公元前497年(鲁哀公十一年)的山东曲阜杏坛,去追寻岁月的源头,寻访教育界的鼻祖—孔子。
风驰电掣,忽焉而至。此时,晨烟未净,云淡星稀,早莺清唱。面前一座高大的石牌坊屹然而立,在晨曦中显得古朴凝重;篆书的“杏坛”二字,遒劲浑厚,想必这就是“至圣先师”的手笔吧。
穿过牌坊,步于石径之上,只见道旁镜波茵褥,幽幽竹林,潺潺水流。古老的杏树横卧于圆形土台。枝展如虬龙,叶茂似云集,晨霭氤氲,神气慑人。台下石凳石桌,排成扇行,与左右月牙浮池,相映成趣。一应屋舍,依山据势,由北而南,呈北斗行迤逦相连。若说“孔庙”巍峨壮观,那眼前这般景象,更显清幽雅致。
我不禁惊诧于这方麝兰幽香的天地,更惊诧于屋舍主人的独运匠心。
忽然,一曲古琴雅韵萦绕在绿枝翠叶之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早已熟知“孔子抚琴”,辑诗三百“皆弦歌之”的典故,今日得以聆听夫子弦歌《诗经?黍离》,何止于是三生有幸!
循声而往,“三人亭”中,只见孔老阖目端坐,正焚香抚琴,那如痴如醉之态,令人感慨不已。不敢少扰雅兴,我静静伫立一旁,端详着眼前这位万世景仰的至圣先师。
眼前的孔子,已六十有八,十四载的列国周游,在他脸上刻下了缕缕沧桑,长须冉冉,鬓发银白,更见其一派儒之圣者的风范;布衣麻履,透露出几分质朴和纯真。目睹眼前“志不再仕”、虔心育人的孔子,很难想象他曾经是一位以“仁”治天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政治家。
此时,一曲终了,我赶忙迎上前去,恭敬地行了大礼,向孔老道明来意。
孔老听罢,着实诧异,虽稍有迟疑,却也接受了我的请求。面前的孔老,两道浓浓的长寿眉下,一双深邃的眼睛,蕴藏着无穷的智慧,满面和蔼,丝毫没有大家的矜持和孤傲,而显示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逊;衣带飘飘,长袖轻拂,自有一段非凡的长者气度。
“孔老,您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士,开中国平民教育之先河,功勋不可磨灭呀!”
“惭愧,惭愧!”孔老一脸谦虚,“王侯将相之胄,瓮犊绳枢之子,皆需后天教化,然后可望成祀梓之材。”孔老话语平和,一点也没有大学问家的架子。
“孔老,实不相瞒,如今中华教育面貌已翻天搜地,内容丰富,方法多样,体制也日臻完备。连女子也一样有上学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一样成材,不再认为‘女子无材便是德’了。”话一出口,我颇有些忐忑不安,担心孔老难以接受,出乎意料的是,孔老却频频点头,连声赞道:“理应如此,理应如此!”
此刻,东曦初驾,金色的日光透过密匝匝的竹枝树叶,筛下斑驳的倩影;千蛰声声,百鸟嘤嘤。
孔老起身道:“卯时已到,老夫将赴杏坛讲学,失陪了。”我赶忙说道:“您的‘因材施教’,万世尊崇,晚辈亦仰慕已久,敢请同去,领受教益,可否?”孔子欣然应允。
杏坛学子,已端坐恭候。人人注目,个个虔诚。孔老步上坛台,正襟危坐,口授《诗》《书》。边诵边讲,边问边答,孔老善导,学生善思,师言其一,生答其二而及其三也。时而凝目静听,时而顿挫作答,时而争论不止,课堂活跃,节奏抑扬,令人深深感受到老夫子“启而发之”“因材施教”的功效。
一个时辰下来,孔老余兴犹在。我道:“孔老,听您授课,我感到我们现今的教育还存在不少弊端。”我迟疑了一下,孔老和悦地说:“后生不必拘泥,尽可畅言。”
“孔老,我们目前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填鸭式的教学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的发展,特别是像我们这些面临升学的学生,成天在书山题海中左冲右突,一点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
孔老皱皱眉头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师者,理应以激发弟子的学习兴趣,开启弟子思维为要,不可越姐代厄,急于求成。”
“其实,”我道,“我们的老师也并不想这么做,只是高考这根指挥棒,使他们不得不如此。”
面对这样一位平易近人的先哲,我情不自禁将一肚子苦水全倒了出来。
“学校为提高升学率使出千方百计,教师为提高弟子成绩煞费苦心,家长为了子女能够登堂人室如履薄冰。就连我们这些学生,也不得不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为了自己的‘出路’,不得不在寡然索味的书山题海中拼命。因此,我们这些十六七岁的人,就不得不学会放弃。”
说到这儿,我望了望苍翠的竹林和杏树那自由舒展的枝条,又道:“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一切兴趣爱好都不得不放弃。拥抱大自然的渴望,被重重地压在题山卷垒下面。”
待我言毕,大教育家——孔子也惊愕了。他似乎很难想象到我所描述的情景,喃喃自语:“可叹,可悲呀!应试教育有如此之痛疾,始料不及啊!此弊不除,兴教难也!”言罢,孔老迈着沉稳而坚实的步伐,再次登上那开启学子智慧的杏坛……
时值正午,我辞别孔子,准备返回“时空舱”。穿过竹林掩映下的石径,回首那张伴随孔老的古琴。依稀中,孔老含笑,目送我走出园门。举目而望,牌坊上“杏坛”二字在日光下熠熠生辉……
解读
这是一篇想象作文,作者通过对孔子教学模式和当前教学模式的比较,表达了当代中学生对当前教育教学制度与学习模式种种弊端的厌倦和不满,抒发了企盼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的强烈愿望。
孔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他开私学之先河,创悟家之学说,其众多教育观点和教育理念,如“温故而知新”、“达者为师”、“因材施教”等,不仅在古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现代教育也有巨大的指导价值和鲜明的现实意义。孔子的教学模式有一主要特点,就是师生论辩。正如《杏坛访圣》中作者所“看到”的那样,孔子“边诵边讲,边问边答,孔老善导,学生善思,师言其一,生答其二而及其三也。时而凝目静听,时而顿挫作答,时而争论不止,课堂活跃,节奏抑扬”。
这俨然一堂教师充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师生交流互动的高效教学课,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得到有效调动,学生不再是学习的奴隶,不再是教师的附庸,他们在民主和谐的课堂中已经成为构成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比,作者切身体会到的目前教学模式,“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填鸭式的教学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的发展,特别是像我们这些面临升学的学生,成天在书山题海中左冲右突,一点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虽然,作者抱怨这样的教学,但并不把造成他们学习痛苦的原因归答于教师的主观意愿,而是一言中的把矛头直指高考及应试教育。是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阻断了学生拥抱自然的渴望;是以分数是从的考试制度,泯灭了老夫子“启而发之”“因材施教”的功效。两相对照,作者的针贬清晰分明,其理想教育的蓝图也跃然纸上。
如果说教师充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师生互动交流的课堂是作者理想的教学课堂,如果说轻松民主活跃的氛围是作者希望的学习氛围,那么,“以激发弟子的学习兴趣,开启弟子思维为要,不可越姐代庖,急于求成”的教师就是作者或者中学生企盼的理想教师。作者借孔子之口描绘出自己心中理想的教师形象,道出了自己对应试教育带来的种种不良后果的担忧。巧妙的叙述方法,足显作者老到的语言表达功底。话题
1一个人缺乏理想.便会无所事事,得过且过.庸庸碌碌地了却一生。有了高尚的理想,并执著地追逐它.学习和工作才会有劲头,生活才会变得亮丽多彩。中学生朋友们,你是如何看待理想在人生中的作用的?
2.理想除了属于个人方面的,如期盼事业成功、人格完美等,还包括属于社会方面的理想.例如期盼和谐的人际关系.期盼某一种生活方式、环境.期盼世界和平安宁,期盼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等等。我们在建立自己的理想时,除了追逐个人自我实现的理想外,还需要追逐美好社会的理想。中学生朋友.你自己有哪些理想呢?又准备如何实现呢?
3.追逐理想,是永恒的写作题材。要写好这类题材的文章,除了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锻炼扎实的写作技能技巧外.更需要我们对人生、社会不断地向上追求,执著地去实现崇高的理想。这就要求我们经常思索人生怎样趋于完善,社会怎样走向美好。中学生朋友,你对你的人生行程有些什么新的考虑呢?你认为当今社会哪些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走向完美呢?只要你认真思索.那么就会产生自己的种种理想。然后以“追逐理想”为题材,写一篇情深意切的文章。相关资料索引
1.名人茂言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哲学家告诉我们,“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苏格拉底(古希腊)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托尔斯泰(俄)
我们唯一的悲哀是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但丁(意大利)
2.青青校园草网站http://www.*****.com/?wenxue/sanwen/xi-aoyuan/index_lhtm
3.新语文网站http://w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