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率
7752600000021

第21章 送你一束匆忘我 (1)

平台

费滢

1994年春天的那个新学期,一开始老师就准备着要换座位。我不是一个很乖的孩子,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也不会玩其他女生都会玩的跳皮筋之类的游戏,顶多给她们绷着皮筋当柱子,她们教我唱“婉君”或是“周扒皮”的词,我却怎么学都学不会,所以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我。老师板着脸把我叫到办公室去的时候,我正帮班长粘小白鸽,我把胶水涂在剪好的两张硬纸板上,再用力把它们粘起来。我不喜欢做这些,但这样或许可以和班长说说话,她是全班最受欢迎的女生。

我喊了声“报到”走进老师办公室,因为紧张而站得笔直。老师问我想和谁坐,我说随便。然后就偷偷透过窗户看学校的平台

学校的平台被一堵中空的墙隔成两半,墙中间填了土,种着高大的月季,现在是春天,月季们蓬勃生长,茎上密布着大大小小的刺。男生们会把它们采下来当武器,据说很有杀伤力。

老师挥挥手说你走吧,我最讨厌你这样,真难沟通。我心里挺难过,我挺喜欢老师的,她既年轻又漂亮,我喜欢她帮帮我,而她却说“你真难沟通”。

第二天早晨,老师靠在讲台上,很轻松地说:“你和樊丽君坐。”于是她就拎着书包过来了,轻轻坐下,轻轻从包里拿出文具书本,把它们整齐地放在桌上。我顿时脸红起来,相比之下,我的桌面就太乱了,我七手八脚地收好东西,抬起头看见她对我笑了一下。

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一个胆小的女生,没和我说过几句话,只是在迫不得已时打个招呼。现在我了解了一些,她是一个头发有点黄,牙齿很白,笑起来很好看的女孩子。

过了几天,我们的话多起来,因为以前同样是没人理的那种,所以下课时,我们总是坐在一起说话。她说她家有一棵金橘树,结出来的金橘很好吃,很甜。她说夏天时爸爸买西瓜,总是一下买好几个,洗干净放在床边。我在一边听着,心里就很快乐。平时没带尺子之类的文具,她就会轻手轻脚地把她的移给我。

她的家境不好,用很旧的铁铅笔盒,里面放着秃了的铅笔和圆珠笔。到了四年级,老师要求用钢笔写作业,但她却总用圆珠笔,她很认真地写,希望老师给她打一百分,但老师因为她没用钢笔在班上批评她,这时她就会握着我的手,低着头不说话。但下一次作业时,我又会看见她侧着身子,很用力地写。

终于有一天,她有了一支钢笔,很普通的那种,上面有蓝色的条纹。那一天我们都被喜悦笼罩着,她的眼里闪闪发亮,不时旋开笔套画上两笔,很细的笔画,她说,这样会使她的字看上去秀气一些。

上课的时候,她眼睛盯着笔,这时老师走到她面前,说:“樊丽君,你在想什么呢?这样不专心。”老师随手把钢笔扔出了窗外,我听见很清脆的一声响,笔落在了平台的那一边,那边我们是不能去的,因为有高压线,这样樊丽君就拿不到她的笔了,她仍握着我的手,低下头什么都不说。我想,该怎么帮她呢?我脑子里一片混乱,这是我最好的朋友,她从来不像其他人一样不和我玩,但是我可以做什么呢?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到了5月,我们学校举办艺术节,全校师生都端了小板凳坐在操场上,这时樊丽君拍拍我。我回头。她对我说,我一定要把钢笔捡回来。我站起来,用口型告诉她我一定会帮她。她拉着我的手,我们害怕被老师发现拼着命跑,本来准备从教室的窗口爬下去,但教室门是锁着的。所以我们又跑到平台的这一边。樊丽君说我们从月季花上过去。我点点头,咬着牙爬上去。月季花越长越好,现在变成了密不透风的墙,但我仍要爬上去,我用手拼命拨,闭着眼跳到了平台的另一边。紧接着她也过来了。我们满身是汗,从各自的脸上看到了慌张,但我们互相安慰着,拉着手,从心里互相理解。天黑了,我们在地上胡乱摸着,终于找到了笔,我松了口气,坐在地上,樊丽君坐在旁边。我的膀子被月季花刺扎破了,火辣辣地疼,似乎血一点点地在往外涌。突然我听见樊丽君哭了,她仍握着我的手,肩膀一耸一耸的,她抽泣着,断断续续地说:“要是班长这样,老师……绝不会……扔她的笔。”我一下子难过起来,说:“没事,我会帮你。”她点头:“我也会。”我说着话,我也哭,我们就这样坐着,隐隐约约报幕的声音和歌舞声传过来了。

时间过得很快,怎么拉都拉不住。我上了初中又上了高中,有一年过生日的时候,我收到一只兔子玩具作为礼物,兔子的头后写着“樊丽君”三个字。我看着它好一阵子,然后轻轻地把它放在桌边,心里想,这是我永远都无法忘记的。解读有些文章我们只能读一遍,但费澄的《平台》可以让我们读第二遍、第三遍……就像平淡的空气一样,我们不会厌烦它。小作者讲起故事来不动声色,没有离奇的情节,也没有刻意拼凑的华丽文字。这样平淡的叙述只有让“真”来打动读者,而且感情要来得更细腻更深入。

“我”和“她”的友谊起始于“以前同样是没人理的那种”,由于共同的处境,“我们”找到了共同的“平台”。“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彼此的理解和关怀而有了欢乐。故事的高潮发生在丢钢笔捡钢笔的段落。当老师的误解和偏见让“她”受委屈时,“她就会握住我的手,低着头不说话”,这个情景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我们”的友谊也在这种没有话语的互握中得到了感应和深化。“我该帮她点什么呢?”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愿望。其实什么也不必做了,因为彼此的心已站在了同一“平台”上。

如此平淡的小事,在小作者的笔下包含了她对“平台”的理解和诊释,也溢满了“我”和“她”“永远无法忘记”的情谊。文章的成功之处得力于三点:一是“真诚”。写文章不一定非要惊天地泣鬼神,贵在用心,贵在以情动人,最怕的就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有了真情流露,再平凡的小事也能引起共鸣。二是点题。文章在第二段点出“平台”,并对它作了简短描写,这既为之后的故事做了必要的交代,又与题目呼应,恰到好处。三是把握了“度”。故事讲完了,不啰嗦,也不刻意抒个什么情,或揭示个什么道理,而是叙写礼物及“我”收到“她”的礼物后的心里感受,从而将无尽的回味都留给了读者;至于“平台”的含义,也留给了读者自己去领会。我们擦肩而过宗秀毓灵

有深蓝色天空的晚上,我穿着喜欢的衣裤,把耳机贴紧鼓膜,让思想变得混乱,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散步。形形色色的人群从我眼眶一闪而过。都是陌生人。

7岁的我看到了这人群,闪烁着清澈的眸子说,我一定要在这人群中找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辈子都不要分开,我们会一直手拉着手。

夏天的滋味,对于7岁的我来说太美好。就是那灼热的味道我也觉得沁人心脾。就是这个美好的夏天,我找到了我的好朋友。认识她的时候,她已经非常受欢迎。我红着脸,不敢靠近。当我听见她温柔纤细的声音,我认为自己已升人天堂,她是穿得雪白的天使,过来轻轻拉住我的手,在我耳旁轻轻地说我们做朋友。我笑了,鼻腔灌满夏天的味道,第一次这么幸福。

7岁的我说,友谊,我觉得它甜美,就像鲜艳的糖纸包裹着糖果。我沉浸其中,周围是甜美的声音:我们做朋友,我们做朋友……

她与我做了很好的朋友。我们常挽着手回家。她白哲、温暖的手臂碰触我的肩膀。我抬头看着金色的太阳,对她说:做我妹妹吧,我们一直做好朋友。她摇着头,用另一只手轻轻拨开我。我木讷地看着她,嘴巴抿得很紧。她没有看我,白哲的脸上皱着一段眉头,一直沉默。我没有说话,只是挽着她变冷的手臂……

我仰头,看着一片空白的天空,感受夜的寒冷与喧嚣。小时候,想法真的很单纯。只知道轻轻地一个人哭,哭得清水挂面。谨记不让别人受伤。

14岁的我不喜欢夏天,我爱上冬天,刺骨的冬天我与她做了好朋友。也爱上了扑树的《那些花儿》。我与她伏在街边吃冰淇淋,想着永远会不会还是这样,挽着她冰冷的手臂看着伞外浙沥的雨感受脚踩水花的快乐。然后我们结为死党。原来,我真的找到了我的好朋友,和刻骨铭心的友情。对于伤痛,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对它释然。晴天的时候,14岁的我说,做人不一定会很快乐,生活可能并不太甜美。只是有几个人能陪在身边,便觉得很幸福。错过了也不要紧的,朋友会一直存在吧!

我继续散着步。看见喜欢的酒吧,就这样久久地站在店门口,一直看那块生锈的招牌。然后转身看着陌生人,各种声音、眼光包围我。是否此刻,我正与另一个人擦肩而过?

解读

一个人从小到大曾有过多少朋友?而其中又有过多少算得上是好朋友呢?随着时光的荏苒,我们不断地会认识各种各样的朋友,也会不断地和朋友们分手说再见。屈原说,“悲莫悲兮生别离”,我们是否会在小作者和好友的认识和分别当中体会到这种怅然与伤感呢?是啊,“朋友会一直存在”,可是朋友的感觉却是截然不同的,从幼时到少年的“我”在单纯的想法中体会了这点,也铭记了这点。友情的到来与失去都是那么的突如其来,那么的感人至深。与你擦肩而过的那个人会否成为你另一段,或甚至是永久友情的开端?陌生,熟悉,知交,也许认识朋友的过程就这么简单,但很久以来我们都没有想过,与朋友的分手,是这个简单过程中的最后一环,也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一环。聚散合分,说来都是无比轻松满怀旷达的词,但真正能去、敢去刻骨体味的,又有几人?七岁和十四岁,对于人的一生来说都还是起步阶段,也许人生的负累太重,我们才往往会将童年与少年的感觉淡忘无遗,也往往将人生最纯、最简单也最深刻的东西丢弃了。小作者以少年人独到的眼光,几许淡淡忧伤的笔调,给我们描述了友情的全过程,可能会略显幼稚,可能会有少年老成之嫌,但那份独特的体会和感悟,却是对纯真年代可贵的总结。

文章设置了两组片段,以心理的微妙变化为主,用感觉代替了直接描写,传达出对友情的渴望和独特感受,时空的变换巧妙地寓示了“我”的友情经历,对成长的感悟让作者的情绪通过这些缓缓叙述的文字慢慢地发散出来,让我们分明看到,人群中那个寻找朋友的陌生人。

收藏友情

钱江江

混沌走过十八个春秋,朋友是我人生旅途中一个重要的角色,让我欢喜让我忧。

尘世之中,物质不灭,收藏与否,原本无所谓。但是,因有一份友情,事物便有了价值。于是我觉得,友情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