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精神家园
7752800000006

第6章 人道情怀 (2)

[2」大屋,贵族的宅院;避胡,逃避安史叛军。古人认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飞到屋顶是预告坏消息的。

[3」九马,指天子之驾;驰驱,一起驾车逃跑。

[4 ]琦,环形有缺口的玉,和青珊瑚同为古人腰间装饰;路隅,路角。

[5]但道,只说。

[6]隆,高;准,鼻子;龙种,帝王子孙;殊,不同。

[7l豺狼,喻安史叛军;邑,都城;龙,天子高贵的身躯。

[8l交衙,交通要道,不是私语的地方;斯须,片刻。

[9]囊(tub)驼,骆驼;旧都,长安。

[10]朔方健儿,泛指北方军队。

[11]窃闻,谦词,私下听说;圣德,皇上的恩德。

口2]花门,回绝自号。落(10面,划破自己面皮;狙(ju)I窥视。话犹未了,忽然忍住,怕他人窃听。

[13]慎勿疏,谨慎不要疏忽大意。五陵,唐高祖葬献陵,太宗葬昭陵,高宗葬乾陵,中宗葬定陵,睿宗葬桥陵。

解该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六月九日,渔关失守,十三日玄宗奔蜀,仅携贵妃姊妹几人,其余妃缤、公主、皇子皇孙皆不及逃走。七月,安禄山部将孙孝哲攻陷长安,先后杀戮霍长公主等百余人。诗中所指王孙,应是大难中的幸存者。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开头四句,回忆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及达官贵人们仓皇逃离。四句运用比喻,表示安史之乱爆发的出人意料,这里并非指出乎诗人的预料。杜甫在安史之乱已经爆发但他尚未得知时曾写下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批判朝政的腐败和唐玄宗、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已经显示了动乱的端倪,充分表现了杜甫的政治预见性(参看((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注释和解读)。所以实际上指的是出乎贵族阶层的意料。第二部分为“金鞭”以下十二句,写明皇委弃王孙匆促出奔,王孙流落的痛苦,充分见出杜甫的仁者情怀。“不敢”以下到结束为第三部分。告诉王侯子孙局势已有好转,要他们谨防毒手,等待河山光复。

此诗流露出的情感和《哀江头》极其相似,充分体现出了一个宽容的悲悯者的情怀。对于这些王孙贵族,当他们耀武扬威、横行霸道之时,诗人的批判揭露是不遗余力的,而当他们沦落街头,身为乞丐之时,杜甫宽容了他们过去的劣行,并为他们洒上了同情之泪。诗歌所写,皆诗人所目睹耳闻,亲身感受,叙事明净利索,语气真实亲切,因而情真意切。

话题

1.杜甫对待杨贵妃和店王朝的公子王孙是一种怎样的态度?

2.杜甫对“无食无儿”的老妇人和“龙种”、“王孙”都充满了同情,这样的“人道情怀”是否自相矛盾?对杜甫而言,有无基本的尺度?

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

后迁居下郊(今陕西渭南)。早期领导“新乐府’.运动.

所作政治讽喻诗.旗帜鲜明.拟判有力.晚年多作闲适

诗.语言浅白。与元棋合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

新制布裘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川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徐温。[2]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3]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邃巡。[4]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5]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6]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7]

[1]桂布,桂地(今广西)出产的棉布;吴绵,吴地出产的丝绵。

[2」为裘,制成衣服;有徐温,意谓很保暖。

[3]支体,肢体。

[4〕中夕,半夜;念,想法;逡巡,徘徊。

[5l兼济,为国效力;独善,不做官而修养自己。

[6]安得,怎样得到;周,遍;四垠,四边,指天下。

[7]稳暖,安稳温暖。

解读

此诗很明显受到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影响。诗中诗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在新缝制布裘之后的种种舒适温暖的感觉,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中,突然想到了天下的芸芸众生尚生活于不温不饱的恶劣环境中,于是产生了“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的推己及人的愿望,这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极其相似。但我们可以感觉到,此诗艺术感染力远不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究其原因,不外有二。一是仿作。仿作只能出脱品,而艺术贵在创新。二是推己及人的角度不一样。当然,我们不能要求白居易先做“寒士”,或自称“寒士”,那样,就更加矫情了。白居易倒是老实道来:“卧稳昏昏”,“一身独暖”,“我”已“稳暖”在先,念天下尚有寒士,希望他们也像我一样免受饥寒。“一身独暖亦何情”,白居易关心民生疾苦,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位“社会良知”。此诗也表明他“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情怀,但毕竟自己“不饥不溺”,在境遇上已与天下寒士隔了一层,在审美效应上则又和读者隔了一层,因而其艺术感染力也就大大降低了。

话题

1.白居易的《新制布裘》艺术感染力远不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是为什么?你怎样评价白居易的人道情怀?

2.这几首诗里流尽出的人道情怀与现代人提倡的人文关怀有何异同。

一、参读篇目

1.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姐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2.白居易《买花》: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戈戈五束素。上张幢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3.梅尧臣《汝坟贫女》: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恰。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郡吏来何幕,官家不敢抗。奋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勤勘嘱四邻,幸愿相依傍。适闻间里归,问讯疑犹强。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扮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4.范成大《催租行):输租得钞官更催,跟锵里正敲门来。手持文书杂琪喜:11我亦来管醉归耳!’’床头怪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

5.范成大《后催租行》:老父田荒秋雨里,旧时高岸今江水。佣耕犹自抱长饥,的知无力输租米。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卖衣得钱都纳却,病骨虽寒聊免缚。去年衣尽卖家口,大女临歧两分首;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升斗;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

二、唐人最爱说“不”—《全唐诗》软件如是说(刘明华〕

有志唐诗研究和对唐诗感兴趣的读者,可能产生过对某一语词的使用频率的关注,即一个语词在一个诗人的作品中究竟出现过多少次,进而关心某个词在唐诗中的使用情况。对前一个问题,想的人肯定要多一些,一些别集的“引得”也为人们提供了方便。而对后一个问题,则是一个不大敢想的问题。面对5万余首唐诗,要统计某一个字或词的使用情况,谈何容易!再就是,在学习和写作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尴尬,对一句诗,尤其是不太熟悉的作品,要么是记不全,要么是记不起作者,要征引时十分不便。那时,我们就感叹,有一个方便的检索系统是多么的好啊!

就在我们感叹时,一批文化工作者早就在为我们不再感叹而埋头苦干了。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研制出版、北京灵珂精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制作的“中华文明系列”《全唐诗》(电子版)的出版,给我们带来了惊喜!

这个大型软件对《全唐诗》的检索极为方便。读者可以按卷数、诗人、篇名、体裁进行检索。要而言之,读者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有限的条件进行检索。即你可以从一个字查出你想要找的诗,进行快速的大海捞针。当然,你掌握的条件越多,检索的时间就越短。如果你知道一句诗,要查出作者、篇名和全诗就比知道一个字或词快,如果你知道一个词或一句诗,又知道作者,要查出篇名和全诗就更快了。因为软件设有多条件检索功能。软件的统计功能更是了得。可以对任何一个字进行某一作家或者全部唐诗的使用频率的统计。这对唐诗研究来说,无异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笔者在1998年10月召开的唐代文学学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购得这个软件,回家之后,自然要试一试,在数百个常用词中,电脑软件告诉我们,唐人最爱说的词是“不”! 在该软件收录的50836首唐诗(共2615215字)中,“不”字出现26520次。以篇数计,占50%,即平均两首诗说一次“不”;以字数计,则100个字说一声“不”,占101.4066/万。频率之高,令人难以想象。唐人为什么爱说不,在哪些场合说不,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后略,引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