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银杏王
7818600000028

第28章 游踪漫记(5)

有努力就有收获。沙洲村一年一个样地往前走。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这个小畲族村由于重视教育事业,“小洞也出大螃蟹”,走出了大学生,哺育出了国家公务员,培养出了为民谋利的公仆。畲家人重情于党的恩惠,播下了重义的种子,在子孙后代心里生根发芽。沙洲,一湾碧水,一叶滩地,一片树阴,一棵枫王,凝聚了若干畲家,这儿果真跃出了“蛟龙”。蓝钦明的家就居住在龙潭上,作为县政协主席,蓝钦明关注民生的同时,倡导乡亲们关注生态,关注绿色,关注未来,呵护水体。他是沙洲畲村的骄傲,也似沙洲一颗平平凡凡的沙粒。人们相信:将来沙洲会有更多的沙粒撒播到四面八方,融入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从表面上看,沙洲很平凡也很平静,就像水波不兴的山仔水库。然而,当你贴近它时,你会闻到一股向上的气息,你会听到它跟随改革开放发展步伐大步向前的声音。新的思维,新的举措,新的人物,正和这个小山村一道追赶着时代潮流。

2011年7月17日

壶江文化广场散记

四面环海的壶江村,位于闽江入海口。地面镶嵌的太极图案,海晏河清的天妃宫,洁净宽阔的妈祖文化广场,静卧在美丽的壶岛海边。粼粼波光的闽江水,映衬出斑斓的剪影,散发出何等玄妙而灵动的韵致。

踏上码头,迎面就是雄伟壮阔的壶岛石门坊。清风缥缈,送来一阵香火融海水气息的幽香,立马就感觉到仿佛走进了海市蜃楼,大有“江卧玉壶双龟锁口钟灵秀,海浮蓬岛五虎守门振雄风”的感觉。

2005年,福建冠海海运公司董事长林财龙率先献资,海内外里人也解囊相助,筹款1000多万元,工程于2007年竣工,建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妈祖文化广场。广场依山面海,设计新颖,布局严谨,分区明晰。双飞帘式的宫殿建筑,格调清新,气势磅礴。它既为民众提供了一个妈祖文化朝圣的好场所,也为村民休闲、文化、娱乐、健身等活动提供了好去处,为海岛增添了一处亮丽的景观。

广场的主体建筑是砖混结构的天妃宫。廊前,“湄屿分香千秋昭灵迹,椿山布泽万姓感神庥”赫然耸现。外观,龙盘丹墀、龙腾殿柱,龙吻屋脊,雄伟华表,斗拱飞檐,琉璃瓦片;内置神龛供桌、铁塔鼎炉、紫水晶洞、藻井吊顶、玉石画面,雕花护栏及彩绘图案等,流光溢彩,庄严肃穆。

天妃宫大殿中央供奉一尊高3.88米,以香樟精雕细刻制成海峡和平女神妈祖神像。她龙袍玉带,凤冠霞帔,慈眉善目,神姿泰然,庄重亲切。女神妈祖之左侧供奉临水夫人陈靖姑,右侧供奉大竺山孙大法师。妈祖端坐红木坐椅之上,金身宝相,保航佑民、扶危济难的大爱形象,深深根植壶江大众的心中,久而久之形成了妈祖文化,并在时空的转换中不断地演绎发展。

宫前有一座先贤堂,堂内供奉郑和、叶向高、董应举、郑成功、林则徐等8座木雕塑像,与妈祖女神一同受人祭祀,祈求福祉,体现了“壶岛钟灵古迹重光留青史,椿山毓秀先贤咸集铸丰碑”。

天妃宫的民俗馆,陈列着壶江传统的捕捞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如船模、瓷器、鱼簝、柱础、木桶、竹篮、衣饰等。还将林林总总的壁画、雕塑、书画、楹联、诗文、题词等艺术品展示在妈祖文化中心。中心椿山诗画社,历史典籍、古代民歌旧本、壶江赋碑等文物,历历在目。在弘扬妈祖文化的同时,怀旧先辈创业之艰难,激励后人向上精神,也就是让民俗文化与妈祖文化相融并蓄,走进人们生活,走进社会文明。

椿山公园,是广场内的袖珍公园。园内有一椭圆形喷池,喷池边是一块青黛色天然裸岩,一尊古色古香的巨型玉壶侧卧岩顶,寓意“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喷池侧后是—座“古碑亭”,亭内竖立明大理寺右侍丞董公应举撰写的“德政碑”等青石碑。这是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古碑。碑亭边依山而砌的条石台阶,蜿蜒而上,直通椿山顶观日台。沿阶傍以栩栩如生的“十八罗汉”青石雕像,错落伫立其间。公园内有千年古榕,虬根遒劲,枝繁叶茂;有“石蛙”等奇岩怪石、傍鹅卵石镶嵌的太极地面图,以及造型优美的假山。临海处突起一楼阁式石坊,叫壶椿友谊坊,是长乐梅花镇乡友赠建的。坊石背面刻“椿梅并茂”金字横匾,坊前左右蹲踞一对雌雄石狮,昂首虎观海疆。它是壶江、梅花传统友谊的见证。

这里不仅为当地百姓提供一个休闲场所和文化娱乐去处,而且为连江与马祖的妈祖信众搭建了一个进香和联谊的平台。马祖历史上隶属连江县,连江乡亲信仰妈祖源远流长。2007年妈祖诞辰纪念日,前来祭祀妈祖的100多位马祖的参访团员来到这里,与连江信众一起谒祖进香,共同纪念妈祖诞辰1047周年,增进了大陆与台湾之间“五缘”。纪念活动隆重而热烈,彰显了海峡两岸同根、同祖、同源的内涵。

信仰是一种“道”,也是一种文化。用广场作为载体,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独树一帜。有这样的渊源,有这样的信仰,有这样的执着,难怪美丽的壶江岛,如日中天。

2012年5月3日

岭头林场速写

“山苍苍,林青青,蓼沿林场遍地金,畲寨人家护绿勤,岭头生态让人亲。”一曲悠扬的山歌从丛林深处飘来,在群山中回荡……

蓼沿林场坐落在岭头山上。这里是畲汉聚居区,600多山民,设民族行政村。5个自然村中南岭、山斗、奎头山等3个畲族自然村,是以耕稼为主业的典型畲寨。畲族山民历来居山靠山爱山,山是他们的守望,山是他们的命根。山绿了,他们的生活就有奔头。于是,他们从家家户户做起,在房前屋后植树栽果,出现了“甜柿红,橄榄青,林木旺,桃李丰”景象;于是,又逐渐地把绿色引向山坡,引向山岭;于是,树成林,林成片,满山遍野成了绿色的海洋。就这样,畲家人与山结下了不解之缘,连口里唱出的歌儿,都成了山歌。

到过岭头的人都对满眼的绿色着了迷,四合是树,八野是林,转了半天还在绿色的怀抱里,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林区特有的清新且甜美味道。这里到底有多少林地?林木的储量到底达到多少?不是内行的人也说不清。但人们知道两个数据:只有600人的畲寨,拥有1.6万亩的山林。听起来让人大吃一惊。然而,这是的的确确的事实,它是连江县最大的乡村级集体林地。俗话说,“十年树木”,1957年以来,畲家人立下愚公移山志,耕山不止,种树不止。多少年过去了,山岭绿化了,树木成材了。山成了树的海洋,树成了畲家人的绿色银行。有人粗略估算其林产在亿元以上。1990年11月,福州市人民政府和连江县人民政府,在岭头林场联合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千人群众大会,表彰了畲汉群众植树造林,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并在林场路口竖立一块高2米、宽80厘米的青石碑,上镌“造林绿化,功垂千秋”8个大字。这是对造林绿化的表彰,这是对保护自然生态的肯定,这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颂扬。蓼沿畲家人与周遭群众,其功其德其果载入了史册。

畲寨人家自古以来与山结缘过程中就十分宗拜山神和土地公。旧时,他们期望山神与土地公能给他们青山绿水,丰衣足食。可是后来,他们把信赖的眼光聚焦在集体林场的创始人——时任蓼沿乡党委书记吴兆彪身上,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吴兆彪带领畲汉群众从本地实际出发,开办林场,群策群力,因地制宜,植树造林,改造荒山。领头人是何等重要啊,而领头人的眼光更为重要,因为他带领群众走一条致富路。自开办林场以来,当地的畲汉林农们,全心经营这里的山山水水,宜林的造林,宜茶的种茶,宜果的栽果,管理得有条不紊,年年在进步,年年有成果。上级颁发的“民族团结进步奖”说明了一切,吴兆彪受到表彰也在情理之中。林场的事业就像山上的树木一样天天在长高,后继有人。现任场长任本龙继往开来,又带领林场职工艰苦创业。2010年,任本龙被福州市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事在人为,请相信,在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下,岭头林场会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来到岭头林场,一定要去看看“女儿林基地”。这是福州市计生委资助项目。“巾帼不让须眉”,在这里可见一斑。女儿林,以毛竹为主。偌大一片竹林,竹竿连着竹竿,虚心有节,亭亭玉立,临风妩媚,翡翠秀美。难道这修竹这翠绿这万般柔情,不是现代女性容姿的写照吗?植树种竹,人人可为,男人能为,女人能为。林场把这儿生产的毛竹收入,按计划提取部分作为计划生育两女户的专项扶持资金,深得群众赞扬。为了国策,为了祖国山河万代长绿,每一位公民都应献出一份爱心,一份行动。这是“女儿林基地”带给人们的启示。

徜徉林间,一阵阵歌声,夹杂着欢笑声从林间传出,几位穿戴着凤凰装、花头帕、绑腿裤的畲家妇女,款款地向我们走来。她们是护绿使者,是蓼沿林场的主人。她们向我们招手致意,欢迎宾朋到大自然氧吧来享受青山绿水和清新空气。她们一路行走,留下成串欢声笑语。此时此刻,山林不再寂静,山风不再孤独,山鸟不再悲鸣,整个山岭鲜活起来了,亮丽起来了,来访者的心也深深地被感动了。

蓼沿林场,从沧桑的岁月中崛起,从穷乡僻壤中脱颖而出,曾经荣获全省林业先进单位、民族团结与进步奖等荣誉,在林业系统中树立起一面旗帜。岭头畲村随着迈开了前进的步伐,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开放后,一条盘山水泥路,伸向了畲家村寨,畲家人走上了康庄富足路。山美村美人更美,一幅绿树常青、畲山不老、溪水欢歌的长卷正在岭头山徐徐展开……

2011年7月18日

梅洋梅花节散记

阳春伊始,惠风和畅,阳光明媚。江南乡朋友邀请我参加梅洋村首届梅花文化节。

16年前,我在敖江乡工作。那时候,坐落在梅峰山上的梅洋穷得叮当响,是八闽闻名的贫困村。“要想富,先修路”,我有幸加入到梅洋扶贫行列中,带米,带菜,带照明(手电),几上梅峰,挑战自我,实施“造福工程”。天寒地冻的冬日,春意尚未露面,小草也未吐芽,然而在巍峨耸立的梅峰上,偶见梅花绽蕾舒瓣,临风摇曳,素朴得像亭亭玉立的村姑,矜持得让人羡慕,她热烈得像一团火,温暖我的心田,给人以无穷的力量。终于,一条蜿蜒的盘山公路,一直通到梅花盛开的梅洋。后来,梅洋村相继电通了,“话”也通了……

这天,首届梅花文化节在一个叫张圣真君堂的广场上举行。步入广场,但见人山人海,彩球飘飘,条幅炫目。当地乡亲、海内外各界人士济济一堂,群英荟萃,共享这一盛大的梅花文化大餐。原本宁静的山村,顿时沸腾了。欢快热烈的文艺表演,丰富多彩的诗书画笔会,让人真真切切地一饱眼福,叹为观止。

当人们个个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时候,我却独自凝视傲然挺立的梅树,有的花团锦簇,有的含苞待发,有的一枝独放。别看梅只有几片花瓣,又圆又嫩又薄,圈着细小的花蕊,小巧玲珑,点缀枝间,疏影横斜,那淡淡的清香却随着波动的人流,悄然散发于整个广场,沁人心脾。我不由自主地回味着南宋爱国诗人郑思肖“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意境。

梅洋村位于江南乡西南部,距连江县城约15公里,这里至今还有旧时凤城通往福州的古驿道遗址。村前那条清丽的梅溪,任凭水流西,石砌的木屋,古色古香,错落有致,散布于溪畔山边,与梅树为伍、梅花做伴,梅洋因此而得名。冬去春来,岁岁年年,梅洋的梅花开了,像一朵朵彩色的云霞,飘进人们的心窝。

梅洋全村1200多人口中,旅居中国香港、美国等地的乡亲就有近千人,确是名副其实的著名侨村之一。“我的根在梅洋。小时候起,梅峰山上的梅花一直陶冶我。梅花,给梅洋这个僻静的小山村平添了春的希望,我们应该让梅树在梅洋永远生根、开花、结果,让梅花精神发扬光大。”这是香港金星集团国际有限公司总裁、福建省外商联谊会副会长刘官政先生的肺腑之言。望着刘官政先生新植的村前屋后的成片梅树,我怦然心动——这梅花凝聚着以刘官政先生为代表的梅洋海外侨胞、香港同胞的拳拳赤子之心,也寄托着他们的殷殷希冀。近年来,刘官政先生慷慨捐资,用于家乡教育、文化、道路建设等公益事业,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刘官政先生“福建省捐赠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金质奖章、奖匾和荣誉证书。他是梅洋首届梅花文化节的发起人,也是总策划、总赞助者。

“梅花香自苦寒来”。梅峰巍巍,梅溪汩汩,梅花灿灿的梅洋村,曾经走出为维护福建旅美乡亲权益、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做出重大贡献的美东福建同乡会主席郑依球先生,涌现出乐施善举、育子有方的2006年度中国人寿杯“感动福州十大母亲”之一的陈依梅女士,还有像刘官政先生一样,报效桑梓不遗余力的梅洋的旅外乡亲,他们让梅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梅花感受到故乡那安详坦然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