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石刻景点在岛的南端,玄天上帝庙和老头将军庙顺后坡山势左右展开,园林、草坪、花木,错落有致。山脚下是港湾,连着大海。风吹海面,绿树与波涛遥相呼应,相谐成趣。
东沙山乃白犬列岛之主峰,孤悬海上,扼闽江吞吐之险,历来为兵家战略要地。近年修建了通往海边的木栈桥,走过漫长的烽火年代,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见证着马祖抗击外侵的历史,在秋风送爽中,显得分外静谧。
芹壁民居古老曼妙
马祖最单纯、最简约,也最曼妙的村落,当推临海依山而筑的芹壁石屋了。
马祖芹壁村,方圆不怎么大,几十座石屋,在秋阳的濡染下,就像涂上了油彩,表现出一种质朴宁静的光辉。走进宛如石头城的芹壁,走走停停,看看摸摸,拍拍照照,眼前风景,没花个把钟头时间,是看不出所以然的。
芹壁三面临海,为了防止强烈的海风侵袭,房屋的基础和四面墙体都是由粗犷的石块抹泥建筑而成,石块以经人工修整为十多厘米见方的花岗岩为主。屋顶上普遍盖着厚重的瓦片,上面压着密实的石块,把朴素的房屋打扮得更加厚实富有质感。
虽然秋高气爽,马祖也久晴未雨,但那些攀缘在石屋上的三角梅,却盛开着紫红色的花儿,可能是石屋下的储水,以及墙缝中保湿所释解的蒸气作用,依然展露那么新鲜、生机勃勃的花枝花瓣,从不同角度向游人展示自己的美。
古宅群顺着山势成梯形排列,层次感尤为明显。从海边走上坡面,我沿着石块铺就的曲径,细细徜徉了一段石屋间的小道,就有千姿百态的石块镶嵌其间,石头与石头之间,衔接自然,接缝均衡,利于排水,很有讲究,令行者免受泥泞之累,脚底步步踏实贴切,不亦乐乎。
芹壁村的石板路,散落着石栏杆、石凳子、石眺台,脚力不劲的游客,可以自在地择机休息,观海、品浪、读石头古屋,发思古之幽情。在一座石屋里,我看到一个古稀老媪,口哼着轻音乐,独自在大厅手舞足蹈,居然还那么飘逸婀娜,引人注目。老人说,这里是她的故居,20世纪50年代,她迁移台北,后来村庄人去楼空,十分悲凉。“小三通”后,芹壁村修葺一新,对外旅游开放,她就经常回乡观光。两岸一家亲,无忧无虑,放心了,来的时间也就更长了。
芹壁很小,但一滴水可以折射一片光,每每光顾村口岸边,在阳光映照下,水面显得波光粼粼,温馨浪漫。特别是村前隔着一湾海水的神秘龟屿,恋人泛舟其中,听古今神奇故事,既有远离喧嚣的舒适感,陶冶了美感还能滋生难分难离的私密情感呢!
马祖妈祖不解之缘
马祖与妈祖,对一些人来说,经常混为一谈。其实,马祖是列岛的名称,而妈祖则是一位海峡女神的尊称。
到马祖观光,马港天后宫不能不去。它是马祖列岛祭祀妈祖的最大场所,是马祖岛标志性名胜建筑。因了这座天后宫,清光绪年间,英国海军海图官局,便把马港天后宫作为标志性建筑,测绘在南竿塘岛的地图上。
清末民初,马港天后宫是两层木结构的庙宇,登楼可眺望闽江入海口,颇有星垂月涌闽海之势,凡过往闽江口船只常泊于马祖湾,候潮或避风,伺机待航。1943年,马祖地方势力为安抚民心,重修了马港天后宫,并留下了《重修马祖岛天后宫记》的石碑,见证了马祖与马港天后宫的沧桑史。1992年新修的天后宫,气势恢宏,宫殿对称布局,横亘在马祖港的海岸线,平面呈长方形,重檐歇山式顶,分上、中、下三层木构“举架”,黄色琉璃,庄严瑰丽。木椎斗拱,联结严密,经久坚固。其门神、垂花、雀替、狮座、鳌鱼、藻井等木雕组件,构图精妙,色彩艳丽。柱联、石鼓、天炉、石狮等花岗石雕品,运用圆雕、透雕、浮雕等技法、图文并茂,尤其廊前石柱,雕以双龙戏珠,上缀朵朵祥云,下托闽海波涛,龙姿腾跃,生动逼真,均表现妈祖圣迹,象征吉祥,含意深刻。
在金碧辉煌的马港天后宫内,正殿主祀妈祖娘娘,旁祀临水夫人、白马尊王、威武陈将军、五显神君、福德正神等地方性的神祇。马祖人崇尚妈祖文化,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据说,马祖列岛的10个妈祖庙,都是从湄洲、连江等地妈祖庙分灵的。改革开放后,连江凤城妈祖庙与马港天后宫结下了姐妹亲。每年“春秋二祭”,都举行以传统民俗为特色的节庆活动,盛情邀约两岸乡亲聚会朝拜妈祖,来感念妈祖的护佑恩赐,并以此增进海峡两岸乡亲的情谊。马祖升天仪式活动期间,点缀在马祖大街小巷、宾馆客栈、道旁车站、商店民居的,是目不暇接的彩旗和神化了的妈祖庄重形象,还有颂扬她的标语美文。
是啊,多少年来,马祖穿越莽莽苍苍的历史长河,传承从大陆沿袭的最具魅力的妈祖民俗文化,真真切切走到今天,令人感慨。身历其景,似乎觉得没有什么理念寄托比崇尚妈祖更亲切了。显然,马祖与妈祖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3年3月18日
走近瑞岩弥勒石像
天高云淡,风爽气清的秋日,我们县效能办十多位同人,怀着一颗虔敬的心,慕名拜谒了福清瑞岩山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弥勒石座像,探寻这一庞大雕塑,个中沉淀了历史多少厚重的文化。
来到瑞岩山麓,举目回望,峰峦秀峻,地扼海口,屏障玉融,林荫恬然,石裸奇垛。眼前展现登弥勒石像的台阶,花岗石条叠建,依山而筑,齐齐整整,光光洁洁,宽宽畅畅,恰到好处地平添了几分飘逸的开阔感。
拾级而上,间隔一个坪台,中立六角经幢一座,鲜活的文字,跳跃人生感知,读罢,疲惫的心,得以柔情般安抚,若不是身临其境,很难想象会在这儿品味到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手书经文墨宝。
抬步续攀,豁然开朗,前方山坳,香樟、青松、相思树,还有小灌木,浓浓的绿阴,簇拥着瑞岩弥勒石像的“殿堂”,一座巨大的石雕——瑞岩镇山国宝弥勒石座像,仪表庄重,慈美绝伦,神情安详,卓尔不凡,蹲踞山坳,满面春风,笑迎我们的到来。他一方大脸,两耳垂肩,雍容大肚,袒胸露脐,半裸上身,肩披袈裟,一手执袋,一手捻珠,脚穿草履,盘腿坐势,笑口常开,活灵活现。那明眸远视,似乎告诉人们:“愿海常宁谧。”一个浪漫、温情、幽趣的话题,把我们的想象,映进湛蓝的、空旷的西方天幕,那份超凡的气质,人见人爱,人见人钦,人见人迷。
余秋雨先生说:“一切审美对象给人的第一震撼,必然是外显形态。”史载,1341年,瑞岩寺信众集资,在寺西垣外,因岩制宜,利用一方天然固石,依势雕凿,连续8年精雕细琢弥勒石像,造就这古代中国雕塑艺术的珍品。座像头部上方无遮无拦,没有横七竖八的琼楼玉宇,没有富丽堂皇的装潢饰彩,没有一般寺院香火缭绕的焦味,稳坐净土长生殿,直面上天苦修行,长年经风沐雨,夜以继日,专心修炼,古意盎然,堪称中华之最!
跟弥勒石像零距离接触、沟通、对话,同人兴高采烈,赞叹不已,一饱眼福。兴趣来了,有人拍照,有人流连,有人笔记,一举手、一投足,优哉游哉,时不时惊动了林间小鸟,弥勒都毫无介意,依然含笑、望远、静思。我们接受了他的洗礼,闲情逸致,几多快慰,几多陶醉,啊!那是一尊绝妙的活佛,那是一帧无价的国画!我们感应快乐,感应良知,感应佛在心中的空灵。
我更喜欢的是弥勒岩像左边的碑刻,醉心于戚继光《瑞岩开山记略》:“寺之西垣外,有弥勒石像,高数丈,余兴剧时,每集众宾坐于肩、乳、手腕,足膝之上,分韵赋诗,间以歌儿鳞次高下,传觞而饮。”戚继光还在望阙台摩崖石刻赋诗:“万里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乘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从中,我们读出戚将军在福清平倭斗争中,不但殷殷关护石像,而且还开辟了若干岩洞景点,找回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感受。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叶向高也钟情于瑞岩山的开辟和保护。近年祖籍海口、世界著名侨领、华人企业家林绍良斥巨资,修复了弥勒石像等景点。我难以用文字表达名人贤士对石像的敬仰之情,我感到在我尚未认识的领域里,家乡哺育了人杰,人杰回报桑梓,内中有一个无比温馨的乡土情结。碑文真中有幻,实中有奇,默默地认知,默默地品读,默默地省悟,我终于发现,隐藏在座像最深处的内涵:爱国的、爱乡的、爱教的,如此纯真,如此荡然回肠,如此动人心扉,弥勒石像,雕刻岁月沧桑,雕出精品,雕出信仰,雕出灵气啊。
白云出岫,金秋和煦,荡定尘埃,被汗水浸润过的沉甸甸稻穗最清丽。观摩弥勒石像,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一次有益的观光,是一场宗教洗礼,一次文学的修养,也是一种精神的充电!比起曾经踏履过的寺庙弥勒,瑞岩石像,有着一种舒展的空间美,呈现一派自立自强的景象,宏伟而博大。我深深地凝思,弥勒石像为何如此牵动人心呢?因为人心向上和快乐永远是人性的追求和目标,弥勒恰恰提供了一个特定环境,让人类用宗教和信仰形式,以一个最喜人的微笑,去感人,去劝善,去效法,去满足一个人最基本的渴望。
来到瑞岩,你不能不被石像激情澎湃的慈善情怀所感动,“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弥勒佛主,让一切喧嚣的心灵,找到了陶冶的寄托和载体。
2008年11月21日
游联奎公园
永泰樟城位于福州市西南隅,由青云山的层峦叠嶂作背景,母亲河大樟溪,像一条玉带,环绕城郭。云顶、天池、草甸、温泉、瀑布、溪涧、书院、古厝、寨堡、森林、公园等风光迷人,被称为“福州的后花园”。缘此,永泰有了“中国优秀旅游县”之称。
在印象中,永泰是个纯粹的“山里县”,县内交通十分不便。可现在从福州市区通过南屿互通了福永高速,只需半小时车程。一路观景,一路看绿,一路伴水,心情愉悦。四月芳菲,山雨绵绵。在雨中观山,在雾里看景,别有一番情趣。
城郊外的联奎公园隐在青云山麓,传承青云直上的雄风,展露内奇外秀的形象。它的前身是塔山公园。之所以谓之塔山公园,是因为在宋开宝二年(969),“以续西山之龙脉,建塔于东南之水口,以应龙象”而闻名遐迩。据《永福县志》记载,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石塔是清道光十一年(1831)为纪念南宋乾道年间邑人“七年三度状元来”而重建的。由于年代久远而圮废。近年,民众自愿捐资1200多万元,加以修葺。一座七层八角、高21米的塔重新屹立,并以它为中心扩建占地面积130多亩的公园,园内有石佛像、石环廊、石阶梯等石雕工艺,还有1986年按原址依旧修旧的“三元祠”,给公园增添了历史与人文景观。
三元祠,供奉的是永泰萧国梁、郑侨、黄定三位历史名人。萧国梁“名传玉陛星辰晓,泽沛金芝雨露春”,机智忠义,久负盛名。郑侨因耿直、孝悌、友爱而受人尊重,是三朝元老,声名显赫。黄定面对金兵压境,主战抗敌。他们走出大山之前都在青云山的怀抱里长年苦读诗书,幽幽的山洞成了他们昔日的读书处。广为流传的“七年连捷三科状元”的佳话就出在他们身上。他们心怀大志,为江山社稷建功立业,如今流芳千古。其实,从青云山进出的名人贤士何止“三状元”,不但有张元干、王偁、王翰、黄龟年、黄任等乡贤,还有走进这块风水宝地的朱熹、林则徐、左宗棠、萨镇冰等历史名人。留下了朱熹题写暗亭寺“暗潭水涌天心月”的对句,以及林则徐“长持清节居官俭,共赏奇文说士甘”等墨宝。在这里可以聆听“三元及第、五子登科、三代十八条绶带”的传说。
公园虽然朴素、简约,但“童趣天地”、“美德宝典”、“原石寄语”、“瞻仰先贤”等景观,却是构思精巧,细细品之,百般滋味。福建省委旧址供人瞻仰,纪念碑前可缅怀革命先烈,小食部里可以品赏李干、青梅、柿饼、蜜饯等“中国李乡”的独特风味;旷地里可以观摩“中国武术之乡”虎尊拳的竞技表演,哪怕是漫步其间,静静地欣赏鲜花、青草、嘉木,也能体味和享受快乐。即使坐在石凳上闭目养神,耳闻远处隐约间传来的野山鸡“咯咯”叫声,也能与天地相融,物我两忘。
联奎公园现已开辟为青少年德育和乡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外地来到永泰观光的文人骚客留下不少美文佳句。本土大手笔,更是乡心无价,“码”出文采。触摸《走进永泰——福州的后花园》,品读知名作家何少川《永泰旅游开发三部曲》、许怀中《山清水秀,美在永泰》、林爱枝《家乡美》、郭永先《永泰的前世今生》、鄢庆英《高盖山下一明珠》、许文华与张冬青《双面云顶》、陈家恬《我们一起去探秘》,以及王少春《暗亭寺.青石寨》等作品,可以增加对永泰乡土的认知。
在公园转悠了几圈,我发现园区一角,有一位老人和几位青年,正聚精会神地在悠闲写生。经了解,古稀之年的老人,是永泰土生土长的画家,也是樟城翻天覆地变化的历史见证人。他以翰墨抒怀,丹青铸情,挥洒自如,歌盛世,颂伟业,画美丽,白发下闪烁着快乐机智的目光,显得那样安然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