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足联奎公园高处,抚今追昔,我的思绪飘到远方。然而,细雨霏霏,视野之内,山朦胧,水朦胧,树朦胧,花朦胧。朦胧也是一种美,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一阵山风拂过,薄雾像轻纱似的撩开,刹那间樟城闪出美丽的身姿,涂上一抺亮色。不时传来悦耳的歌声,有人在唱《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曲,令人心醉。此时此刻,身为异乡人的游客也为之动容。
离开了联奎公园,心里似乎是收获满满。联奎梦与永泰梦相通。我为永泰有这样一座公园而高兴。其实,永泰美在青山,美在绿水,更美在“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长远理念。
2013年4月28日
走进九龙山相思林
初夏时节,阳光灿烂,我和福州几位作家一起初次光临锁在深闺中的长乐九龙山庄。
九龙山庄坐落在拇指山上。一踏进山,我们仿佛掉进了一片绿色的海洋,满山遍野,视野之内皆是相思林。
哪来的这么大片相思生态林,坚守着这一方水土呢?山庄陈老总笑着说:“凤凰不泊无宝地,我们选择九龙,就冲着这一片绿翡翠。”俗话说:“林以山为体,山以林为衣。”看来,老总很有眼光。
我们四顾周遭,寻找山庄,眼前赤橙黄绿青蓝紫。也难怪,偌大一片相思林,隐藏着几座山间别墅,就如同大海捞针。
说话间,林间传来一阵阵鸟鸣虫唧,在寂静的山林里,这鸣叫声特别悦耳,还似乎承载着山花的芬芳,绿叶清香,令清新的空气更加香甜,更沁人肺腑。
有山庄陈老总导引,我们就不用当心迷路。他一边滔滔不绝地介绍九龙山的景点开发建设情况,一边不断提醒大家注意脚下山道的湿滑。因为前面正在修登山台阶,只有原始山路。这时,我不禁想起毛泽东的词句:“路隘林深苔滑。”看来毛泽东当年在穿越宁化山区的景象,今日再现在我们面前了。
九龙山果然景色迷人。走不太远,我们就发现一片裸岩,其形状怪异:有的像虎豹狮象,有的像龙蛇禽鸟,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其中,有一块如娴静优雅的鸳鸯石,在你眼前公然谈情示爱,不避来人。绕过鸳鸯石,是一对对青蛙石,它们那种天生的恋情,给林中世界平添了生活情趣。
太阳透过树叶,以一条条光柱撒在地上,形成星星点点的亮光,阳光是那么的吝啬,那么的罕见,我们似乎以为林外不是骄阳如火的夏天。林里十分阴凉,散发着的泥土清芳和枯叶的霉味。但我觉得这种味道平和畅怀。
爬过蛤蟆岩,绕过双鲤石,经过两小时艰苦的登攀,好不容易登上山顶。这时,蓝天白云就在头上,天地开阔,心胸开阔,视野开阔,疲惫的心变得舒畅,变得爽朗。这时,你愿意躺着就躺着,愿意极目远眺就放眼江山,愿意放声呐喊,就放开嗓门吆喝一阵。“山登绝顶我为峰”,那种自在,那种自豪,那种自由,均可尽情享受。山顶石多,愿意静养就憩息,或卧还坐,或谈笑风生,亦可各领风骚。我与绰号为“纪晓岚第二”的吴大哥坐在一起,无意中他有了惊人的发现:山下远处有一块巨岩,像位得道的仙翁。他这么一说,把一块普通的石头,点化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博得作家们一阵称赞声。有位作家称他这一发现可以申请专利。
在大家恢复了生机活力后,陈老总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有一天,一位商人来此登山时发现一棵野金橘,树上挂满了累累的硕果。金橘,金橘,不就是预示着吉祥如意吗?于是,不久之后,他就选择了这座山,选择了这块地,干一番事业,而毅然决然地抛弃了都市的繁华与舒适的生活,潜入深山野岭,与林涛为伍,与鸟虫作伴,将生态理念,融入了九龙山的开发。陈老总讲完这段故事,脸色是那样的得意自信。大家不用猜,就知道故事中的主人翁是谁,都被他的执着追求所感动。于是,热心地充当起“临时点子公司职员”的角色,你一言我一语地为他出谋划策。别小看我们这些作家,出的点子还是叫陈老总连连称好,声声叫绝。
我们终于又回到绿树掩映中的九龙山下。这是山庄大本营之所在,配套宾馆酒家,它既典雅又静谧,是游客休闲住宿的好地方。就在山庄附近,有一块巨大的“望夫石”的奇石。那块石上镌刻着村妇思盼夫君归来的文字,一副相思情结!正是村姑长年累月在山上不辞劳苦,种植相思树,感动了乡亲,带动乡亲也加入植树的行列。于是,满山葱绿的相思树,才有了她浓浓的那份恋爱情愫。
九龙山,相思林,古老的故事,现代的情结,在夏日的阳光下,展露着大美,大梦。这一切,只有走进它,才能感悟到,体察到的。
2009年9月17日
屏南竹韵
“孔雀开屏,紫气南轩。”屏南,在我印象中,是泱泱白水洋的所在,也是鸳鸯南迁驻足之地,更有清代戍台名将甘国宝少时的传奇。这次参加闽东林业笔会期间,正值新竹旺长的节令,有幸走进屏南县的青翠竹林世界。无垠的蓝天下、绿色的竹海中,我们漫游、采撷,寻觅那里山常青、水常绿的奥秘。
屏南是全省十佳林业县,更是闽东首屈一指的竹业大县。依托全省竹业三期开发项目,2005年始,县里提出打造“生态旅游强县”的响亮口号,把竹业开发作为林业产业化的先导工程。那天,在新田村的竹山,村支部书记李志玩的现身说法,令我深受启迪。他说,前几年,他经营反季节蔬菜业务,长期往河南等地跑长途运输,那时乡亲们对竹山丰产经营没什么兴趣。前年,县领导多次深入新田竹山调研,县林业局和乡里的同志也再三来做工作,动员乡亲们采用新技术,实施竹业丰产工程,但应者寥寥。接近年底,在外奔波大半年的他回到了家,架不住技术人员和驻村干部的多方劝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先将自家的10亩竹山,按技术要求实施了深翻垦复、合理施肥,落实了适时采伐和号竹管理措施。翌年恰适小年,但笋期他家的竹山笋多、笋壮、出笋齐整,比起传统的耕作方法,每亩增收600多元。尝到了竹山丰产增效甜头的他,去年干脆放弃了长途运输生意,转而租赁80亩竹山,开始了耕山育竹奔小康的又一轮创业。今年开春,仅前年垦复的10亩竹山就增值1.3万元,单春笋一项就已经有2000多元收益了。从李志玩充满愉悦的话语中,我深深感到,这次以竹农为主体的竹业丰产工程,有别于过去的“一刀切”式的强迫命令做法,“政府搭台,竹农唱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竹农从不自觉到自觉行动,显示了政府科学发展、和谐从政、民先民重的深沉的意蕴。
跋涉古村道,走进莽莽竹山,满目葱茏,一色嫩绿。站在山口,极目风生波涌的竹海,蓝天白云,青山翠竹,使人顿生壮阔的豪情;竹影摇曳间,闪现的古老村居中悄然耸起的砖构农舍,让我看到了当地竹农逐渐殷实的口袋;疏密有度、通透错落的竹子似一杆杆得胜的旗幡,透露着竹林人家美好的前景。看着满眼色泽莹绿的竹梢,在轻风拂动下不时滚落下晶莹的露珠,充溢着竹韵的灵气,使人恍若漫游园林花苑,旅途的劳顿和汗尘顷刻消解散去。一阵轻风带着“沙沙”的轻响迎面吹来,不由得让人神清气爽。定睛望去,几天前挂上的红色横幅“宁德市竹业小额贷款现场会”悠然横在竹道上空。同行的县林业局干部告诉我,这是政府转变职能,推行竹业小额贴息贷款,提升竹业资金配套服务的见证。这时,不远处传来屏南县自编的“竹业丰产四季歌”,这歌声和着竹林阵阵涛声,融入自然和美的竹韵中。
正思索着,忽然看见有几位青年男女,兴高采烈地倚靠着枝繁叶茂的壮竹,不停地用相机把青春的倩影镌刻到竹韵中。空气中传播着青涩的香,一位中年妇女轻轻哼着山乡歌谣,正在路边山涧旁采摘初绽的金银花。我寻声走去,问她:“你有竹林吗?”她笑了笑,悄悄咧了一下嘴角说:“不多,十来亩,深翻施肥以后,也有了好收成。”我说:“竹笋、毛竹好卖吗?”她说:“竹山的路通了,好卖。早就有人来定购啦。”
徜徉在“竹山通道”,同行的工作人员的话匣子也打开了。他说过去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那时的毛竹“养在深闺人未识”,砍下的毛竹生拉硬扯好不容易扛下山,到头来落得无人问津的结局,伤透了竹农的心。该县的双溪下七房、代溪樟源、岭下横坑等边远竹区,这样的竹林不下万亩。当时,村民放着家里的金饭碗不拾掇,外出打工挣小钱。要想富,先修路,近年,县里加大竹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竹山通道”造福工程,修通了100多公里竹山便道,从肩挑背扛到车辆集运,竹材下山变容易了,竹山的财富大门悄然打开。双溪七房村吴家山自然村,修通竹山通道后,毛竹堆头的价格从原先每50公斤4元提高到现在的23元。在屏南竹区,“走出去,请进来,挖掘能人;点试验,面推广,整体提升”的发展战略得到推行,深翻垦复、科学施肥、号竹经营和竹山灌溉等配套技术正被竹农接受。预计三五年以后,16万亩毛竹年增收将达到8000多万元,竹农人均年增收了500多元。听了介绍,我不禁思绪万千,党的富民政策使“困山竹”演绎为“发财竹”,竹山便道扣紧了竹资源培育和竹制品加工两个环节,使产业链更为紧密,竹业的发展又使竹农得到实惠。小小竹村的变迁,时时传递着新农村变化的可喜信息啊!
发展就是硬道理。同行的工作人员还介绍说,县里前年就推行“竹政改革”,实行一村一证、多户一证的采伐制度,运输方面凭码单通行,毛竹产品的产、供、销更加顺畅,竹业发展的软环境得到优化。“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外地的竹加工客商纷至沓来,美国华田竹木、台湾弘扬木制品等29家竹制品加工企业先后前来落户办厂。仅2005年就引进了资金4100万元,新增年产值达7000多万元,外地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使当地竹业的产业规模、质量上了一个台阶。繁荣竹制品公司,年加工8000吨竹炭,实现了全竹加工和循环利用。竹政的放活、加工的兴起进一步刺激了竹材市场,竹材购销两旺。两年间,竹材堆头平均交易价也从原来每50公斤12元提高到26元,仅此一项竹农就增收近5000万元。
“衙台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竹风妙韵,一枝一叶总关情。漫步在竹林间,那挺拔清秀、气节不凡、婀娜多姿的毛竹,让我神驰意骋,坡还是那座坡,塆还是那道塆,竹林变了,更可喜的是竹山主人的精神面貌变了。屏南“生态立县”,不正成就了竹的品质?岁月熔金,它驱走了竹山的困扰;“吹面不寒杨柳风”,党和政府的关爱给竹山带来生机,蓄势勃发的竹山奏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生不息的时代强音。
2009年7月18日
周宁鲤鱼溪
“涧水艳兰翠,游鳞逐浪多,羡鱼休唱钓鱼歌。伫看乐时曾似,跃龙梭,喷沫惊芳饵,浮沉滚碧波,青髫红尾顺行过。点破天机动静,快如何?”这是清代学者王鸿的《鲤鱼词》,描述了周宁浦源鲤鱼溪的生动景象。
初夏的一天傍晚,在周宁朋友的陪同下,我和作家陆宜根先生重游鲤鱼溪,再度领略了鲤鱼溪的风光。满溪五颜六色的鲤鱼,依然长年累月游弋在浦源水域,和谐自然。鲤鱼们沉浸在欢乐的碧波里,沉浸在单纯而浪漫的泽国中,表演着丰富多彩的人鱼同乐节目。“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它们矫健、热切、优美,忽而朝天腾跃,忽而摇头摆尾,忽而翩然潜游,任人触摸而毫无惧意,憨态可掬。
感受鲤鱼溪,感受温顺柔情的鲤鱼,溪里波间充满着动感和活力。透过“原生态”层面,爱鲤鱼、爱生活、爱自然的浦源人,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从800多年郑氏始租肇迁浦源开始,鲤鱼溪“为澄溪水,放养尔类,螽斯繁衍,患难与共,涧底鳞潜,蜚声遐迩,人谙鱼性,鱼钟人情,人鱼同乐,颐享天年”。浦源人用质朴的理念,一以贯之虔诚地对待鲤鱼,对待鲤鱼溪,无不反映了他们爱鱼、护鱼的坚定信念。“山高水更高,水高鱼更高”,鲤鱼溪源于高高的紫云山,是从郁郁葱葱的森林的诗行里流淌出来的。山常青、水常流,树常阴、草常茵。有了草木,有了水源,有了清溪,有了鲤鱼,有了游人,就有了诗意,也自然旺了人气。浦源先人善用“洛书河图”,刻意创建了一个“八卦”布局的村境,造就了东岸“半月沉江”房舍,西岸“石牛西卧”的村落。观音廊桥、文昌阁等“坐宫朝满”,显现“三生万物”之像,古风古韵的民居,充满了画意。
有了鲤鱼的神韵,鲤鱼溪就有了“居然赢得人争羡”的天生丽质,就或动、或静、或庄、或谐地展露出所蕴含的质朴和柔美。鲤鱼带出了浦源的风光,带出了浦源的繁荣,带出了千百年风雨中酝酿出的民俗民风。也许只有在这静谧的山村,才没有无端残忍来侵扰锦鲤的生存。浦源的郑氏宗祠之约,千年柳杉王寄语,“观音桥阁”石雕、“李阙流芳”以及太极鱼图等等,如同自然的守望者。这是忧虑意识的驱使,是用现代人的良知,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关爱。我喜欢鲤鱼,喜欢鲤鱼溪,更喜欢鲤鱼朝天奋进向上的精神。鲤鱼溪,向往明天,向往自然,向往和谐。这不蓄存着一种清奇而又飘逸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