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前文明探秘总集
7839500000028

第28章 历史的足迹(8)

这样,专家们利用已经读懂的苏默文,比照每一个音节,一字一句地破译这古老的埃卜拉文。这些内容关于叙利亚及巴勒斯坦的记述,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这个地区的历史,一般学者认为4500年前的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只是东方米索不达米亚与南方埃及两大帝国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这批书板的出土,使这个地区的编年史需要重新改写。它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看法,足够充分的明细详实的证据。说明埃卜拉是强大的叙利亚王国的一部分,其势力至少能扩展到东南约五百公里的底格里斯河,根据记载,相对靠近埃卜拉的许多小城邦,市镇和乡村,那时无不向这个强大而声名远扬的帝国首都进贡,而且当时埃卜拉还与远方一些重要城邦有频繁的贸易往来,以前人们通常认为加沙和贝鲁特是很晚的时期才建立的,埃卜拉城的发现证明了加沙和贝鲁特是同样历史悠久的贸易要冲。

目前已经发掘出的埃卜拉史料,数量比现存所有同时期的记录加起来还多四倍,数量之大藏量之丰,可谓惊人。要想全部通读并阐释摞在一起的数以千计的画板,那需花费许多年的时间。

最让人惊异的发现是,许多当年的学习埃卜拉文的学生,因为书写并不熟练,似乎手在颤抖,在泥板上留下了歪歪斜斜的字迹。而一边端正有力的X字符号,很明显,是老师在为学生批改作业。有趣的是,其中有一个名叫阿兹的学生,专家追踪一批刻有阿兹名字的书板,追查出他的比较完整的经历。他先是一名学生,因学习成绩优秀,学习结束后担当录事工作,以后又获得“精通书板”的尊称,这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博士学位,最后,阿兹成功地当上了埃卜拉最高级别的行政官员。

尽管眼下翻译出来的书板还很有限。但是这批文物的巨大价值已不容怀疑,待到更多书板阐释出来,到那时学者们畅谈神奇的古代文明,钩沉埃卜拉的兴衰,并将叙利亚新的历史详尽叙说,而不是像今天这样只能讲出一个大概,说不定有的学者,为替那个4500年前逝世的、曾担任埃卜拉最高级行政官的阿兹,写出一个精彩的极具商业价值的电影剧本。让现代观众一饱眼福,去领略一下古代叙利亚的强盛和繁荣。

大约在公元前2300年,埃卜拉城被阿卡德族勇士攻陷,并劫掠一空。后来埃卜拉虽然摆脱了外人的统治。但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又被横扫叙利亚的阿莫里特游牧民族攻陷,从此,埃卜拉城就成了一堆废墟。

一个又一个的世纪过去了,埃卜拉的废墟在马迪克丘陵地带越埋越深,幸运的是,埃卜拉的录事为后人记录下了一大批历史资料,并得以保存下来,使人们看到在那沙漠上,5000年以前,曾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城市。

马尔他的地下宫殿

1902年,一群开凿岩石,修造水库的建筑工人,在马尔他岛繁荣兴旺的佩奥拉镇发现了一个空岩洞。这家食品店下面的大洞,竟然是一个硬石灰岩凿成的地道,并与一个宏伟的地下工程连通成一体。当初施工的工人利用这个石洞来堆放碎石废泥,处理施工的垃圾,后来有一个工人认为这个洞穴非同寻常,因为它并非自然形成,而是人工凿成的地下工程。最后他们将这个情况通知一些考古学家,于是就发现了这个深藏在地下的、地中海地区一座令人赞叹不已的遗迹。揭开了马尔他地下石室之谜。

前来考察的考古学家们,指挥工人搬走了所有的垃圾泥石,在清理过程中他们发现里面石室众多,就像一座地下迷宫。经过发掘勘测发现最深处距离地面十米,上下共分三层,每间石室相互连通,串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马尔他似乎从未有过这样的建筑,以致他们不知该如何命名,只得使用希腊语中的“地窖”一词,借以称谓这个地下建筑。

面对这个庞大的地下工程,许多到此一游的人,莫不啧啧称奇。地下迷宫的开凿工程十分浩大。整个建筑非常气派,它的建筑特点,包括楼梯、石柱以及屋顶,跟马尔他一带的石墓和庙宇如出一辙。别的庙宇都是建筑在地面上,可是它完全都在地下。

考古学家在地下室的下面,越是往下发掘越是觉得这座在石灰岩中凿出的“地窖”不像是普通的庙宇,尤其是当他们发现下面总共埋藏着七千具尸骸的时候,它便显得更加与众不同。对于它是什么年代筑成,到底有什么用途,人们开始了长久的思索。当然,地下室群建造的年代比起它的用途来,应该容易找到答案。考察本地与此建筑风格相近的其他类似建筑物和庙宇,多半始建于公元前2400年前后,那些石器时代的居民们不知为什么,豪兴一发建成了不少雄伟庙宇。他们用牛角或鹿角所制的楔子和凿子,拿石槌敲击岩石进行施工,当年开凿过程中使用过的两把石槌已被发掘出来,还有做精工细活时使用的燧石和黑曜岩工具。

尽管人们对那个时代了解甚少,但从他们留下的精美建筑,可看出他们手艺高超并颇有建筑才能。在一群石室中,一个从石灰岩凿出的窟尤足证明这一点,这是一间名为“神谕室”的石室,其中有一堵墙壁被削去一块,后面是一个仅可容纳一个人的状似壁龛的石窟。若一个人坐进去照平常一样说话,声音可以丝毫不失真地传遍整个石室。这个壁龛大概是专为男性设计的,所以女人进去就不能产生如此的效果,因为女人讲话的声调比男人高。另外,这间石室靠近顶部、沿四周墙壁还凿了一道脊壁。女人的声音可沿着这条脊壁传遍四处,之所以出现这般神奇的不同凡响的传声效果,无疑是当年的施工者有意识地设计建成的。

正是发现了这个回声室,考古工作者便断定这座地窖是宗教建筑,有着比较特殊的用途。很可能就是马尔他祭司的传谕所,而且这祭司一定是男性,可拜祭的对象应当是位女神。在这个地窖里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两尊女人卧像,皆以侧身躺卧,还发现了几座特别肥大、大概是以孕妇为蓝本的侧卧像。这不排除这个地窖是个拜祭地母的场所。

无论拜祭的是什么样的神祗。这个环境阴森怪异的地下建筑,一定使那些前来敬神求谕的人们肃然起敬,进出这里都是诚惶诚恐。建筑完全地埋在地下,里面整日见不到阳光,只能靠火烛照明,那个气氛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是一个人置身在这个宽大的石室里,四处弥漫着诡秘幽玄的氛围,猛然又传来隐身人说话的声音,没有谁会不敬畏不已。

再就是,那个宽度不足十二米的小室里,居然堆放了七千人的遗骸,这又意味着什么呢?这些遗骸并不是一具具完整的尸体,这个狭小的密室根本容不下这么多尸体,四处骨殖散落,意味着这是经过移葬后集中在这里的。

专家们的观点:即这种埋葬的方式,在原始民族中非常普遍。他们在人死了以后,先将死者在土中埋葬,待若干年后,尸体腐烂变成了骷髅,拾取骨殖移到别的地方再重新埋葬,如此这般,这个地下工程便成了善男信女们的永生安息之所。

人们不知道在古老的年代,供信徒们祭拜神灵的庙宇是否与死者安息之所共用,这种情况在世界其他地方确实有过,但是马尔他岛上的那些原始居民的宗教信仰,是否也是如此或热衷于崇拜尸骸,就不得而知了。

这也许将成为永久的秘密,因为没有什么东西能说明马尔他岛的居民,为什么和什么时候在此堆放了如此多的尸骨,也没有人能解释这个看起来是庙宇的地下石室群,为什么会变成了墓室。或是它本身就兼有两种功能。如今屹立在岛上的许多庙宇都是模仿早期石墓建造的,这是不是可以反过来理解,这是一座仿效地面上建筑的庙宇式坟墓,没有人去计算这个地下工程,需要多少人修建多少年,这也许有利于我们去思考,到底它是坟墓还是神的庙宇。

克里特岛的神密王宫

许多年来,令人尊敬的考古工作者们,都是在石地窖、乐器、铜斧或箭头的残片、破碎的砖瓦以及死人的墓穴考察古代的伟大成就,这确实太辛苦了,然而不管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这种现状还将继续下去,人类目前还没有方法,不通过挖掘和对实物的研究,就把所有问题都弄明白。这种方式在考古这个行业废止前会依然如故。

三千多年来,在地中海一代有一个荒诞的传说,传说在4千年前地中海克里特岛,有一个光辉灿烂的阿特兰提斯人的社会,他们专事贸易和航海,有着极高的文明程度,他们的物质财富和文化的发展,都比大陆上的希腊早好几百年,但是由于岛上居民的纵情声色骄奢淫逸,惹得诸神震怒,便下令海洋一下子将其淹没。西方人听起这个神话皆是耳熟能详,也可能是源于迈诺斯人的命运,因为迈诺斯文明突然灭绝,据说是火山爆发,引发海啸的惊涛骇浪冲击克里特岛,并且毁灭了距克里特岛110公里的整个西拉岛,后来渗出的熔岩积聚成今天的圣多里尼。

到了20世纪,迈诺斯文明及其成就渐渐在世人记忆中消失,除了那个流传甚广,有着半人半牛身的怪物弥诺陶洛斯的神话外,有关克里特岛国王迈诺斯以及那个怪物藏身的地下迷宫人们已遗忘了,因为人们对迈诺斯文明所知极少。

然而,本世纪初有了一个耸人听闻的发现,英国考古学家艾文斯爵士,发掘到迈诺斯首都诺瑟斯的遗址以及所属港口。

诺瑟斯城本身就已足够大了,若加上港口居民人数一定接近十万,而艾文斯最轰动一时的发现是一座庞大的建筑物,它是一个多层结构建筑,有几层筑在地下。艾文斯和许多考古学家断定这是一座王宫。它建造之奇,藏品之丰富,莫不令人惊叹。

这座结构复杂,堂皇富丽的巨大建筑里面,以海洋生物、舞蹈女郎、雄壮公牛和以杂技演员为题材的壁画,熠熠生辉,鲜艳夺目,其中更有不少石地窖储存着大批文物。以及一个近一米见方、以象牙包金加镶水晶和小片釉陶的棋盘。在类似接待室的铺路石板上,在看似国王的宝座上,以及门道周围,还有典型的迈诺斯建筑风格的那些上粗下细的柱子上,粗磨细琢的雪花石膏闪闪发光。

一些考古学家和历史学者,都赞同这是一座宫殿的说法,然而德国学者沃德利克独持异议,他的说法听起来也有一定的道理。

1972年,沃德利克在一本出版的书里所写:诺瑟斯这座宏伟建筑。绝非国王生时居所,而是王陵或贵族的坟墓。沃德利克的依据是,大多数考古学家认定是用来储藏谷物,蜜糖浸泡即能防止腐烂,石地窖则是永久性的安置尸骸的场所;墙上的壁画象征着灵魂转入来生,而且画面表明了死者在幽冥世界所必备的物品。对于建筑内存在的一些精密复杂的管道,沃德利克同样认为并非为活人所设,应当是实行防腐工作的措施。

沃德利克还提出了其他几项有趣的事实,以证实他的观点。如诺瑟斯所处的位置,若是筹建王宫就不可能选中这个地方。理由是其他十分开阔,容易四面受敌,如果敌人前来攻击将很难防卫;其次,当地缺少淡水,若采用水管引水,供水很难保证那么多居民的需要;第三,在整座建筑的四周及二定范围内,找不到在厨房和马厩之类的地方。很显然,居民也好,国王也好,既少不了吃饭,也离不开应有的交通工具。最后,被专家们认为是御用寝室的房间,居然是一些阴暗、潮湿、没有窗户的地下房舍,无论如何也无法使国王满意,何况地中海地区气候温和,阳光明媚,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地躲到地下去住。

同样,沃德利克的观点也遇到了强有力的挑战,因为这个巨大的建筑范围内,从来没有找到干尸或墓葬之类的遗迹,仅有石器时代的儿童骨骸,这比迈诺斯文化兴起的青铜时代早了好几千年。如果把它解释为这里在历史上曾遭盗墓人洗劫,但是也没发现有关盗幕者的任何蛛丝马迹,盗墓人想做到这一点几乎是没有可能的。

到底是王宫还是陵寝,考古学家、史学家那里都没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也有人说这是弥诺陶洛斯这个怪物的巢穴,因为它的建筑设计风格极为奇特,就像是传说中的迷宫的历史根源。楼梯蜿蜒曲折,好比迷魂阵。如果你从神话传说的角度去考察这个庞然大物,就会觉得非常相象,回廊从这一个院子到另一个院子,迂回盘旋,房间是一间连着一间,有时几米内就有三座楼梯,如果没有向导,游客一定会迷失方向。

按照古老的希腊传说,迈诺斯王的王后帕西法厄跟海神送给克里特王宫的白公牛有染,结果生下了牛头人身的庞然怪物弥诺陶洛斯,迈诺斯王把这怪物关在代达罗斯这个神话中的发明家设计的迷宫里。后来迈诺斯打败雅典人,要雅典人每年送上七对童男童女,到克里特去喂这只怪物。送进迷宫的童男童女榜徨无助,到处瞎闯,直到那只怪物找到他们,一个个吃掉,年复一年,无辜牺牲的雅典儿童不计其数。直到雅典英雄西修斯冒险犯难,惨事才终止。他混在童男童女中到克里特去,得到迈诺斯一位公主阿金阿德涅垂青;公主给他一个线圈,要他杀了怪物,循放出的线折还原路,逃出迷宫。

这个传说,现代人听来也许只是一个吓人的童话,但诺瑟斯废墟除了迷魂阵一般的布局以外,还提供了一些线索,说明这个传说有史实为据。

例如崇拜公牛似乎是迈诺斯宗教的主要特征。这大概因为一如别的古老文化,公牛是刚强的象征,诺瑟斯的这个看似王宫的巨大建筑里,有几幅壁画描绘年轻的杂技演员,在一头向前猛冲的公牛角上翻筋斗,这看起来都像是在暗示某些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