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7851700000115

第115章 释“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是一句俗语,是说两个人之间的私密事不说出去,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言外之意是十分机密的。如元朝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我叮嘱他这桩事,则除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那么,为什么古人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呢?

其实,“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句话是有典故的,出自《后汉书·杨震传》:“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杨震,东汉大臣,字伯起,弘农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东)人。少年时特别喜欢学习,博览群书,对各种学问都深入钻研,为人公正廉洁,不谋私利,是难得的清官。

杨震未当官前非常热心教育事业,在家乡办学,来自四方的求学者络绎不绝。他教学有方,坚持有教无类,不分贫富,因此名气大,学生多。当时,人们都称赞杨震为“关西孔子杨伯起”。

由于杨震办学多年,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因此声名大噪。当时的大将军邓骘(zhì)也听说了,他很敬重杨震的学识、贤能,就征召杨震到自己府内任职。上任不久,杨震又被推举为茂才出任地方官,先后升迁为襄城令、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涿郡太守,再调升为九卿之一的太仆任太常,后又晋升为三公的司徒、太尉。

杨震在赴任东莱太守途中,路经昌邑。当时的昌邑县令王密是他任职荆州刺史时举茂才提拔的官员。王密听说杨震路过本地,为报答当年杨震的提携之恩,于是白天去谒见杨震,晚上则准备了白银十斤想赠送给杨震。

杨震对他说:“我们是老朋友,我很了解你的为人,你却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完后,惭愧的离开。

后来,杨震调任涿郡太守,为官清廉公正,不接受私人请托、谒见。他的子孙和平民百姓一样,常吃蔬菜,出门步行,生活简朴。有老朋友、长辈想让他为子孙购置产业,杨震不肯,他说:“让以后的世人称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我用这个留给他们,不是也很丰厚吗?”

杨震自大将军邓骘征召入府任职,到被罢免太尉止,共出仕了二十多年。他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恪尽职守,公正、廉能,他的品德因此为世人所称赞。因拒收王密贿礼,说出了“天知、神知、我知、子知”这“四知”的千古名句,成为清廉自持,不接受非义馈赠的典源,后人也引用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比喻事情极秘密。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虽属两个人之间的机密事;但是也应该记住另一句话,那就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当官要廉政,那种存在侥幸心理的人,迟早要败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