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7851700000119

第119章 “露马脚”不是露出“马大脚”

有些人认为“露马脚”这个词组来自于明朝马皇后,又称“马大脚”的故事,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朱元璋和他夫人马大脚出身贫寒,他们生于乱世,有胆有识。朱元璋起义后,马大脚全力帮助朱元璋成就大业,随朱元璋征战,夫妻共患难,感情深厚,多次帮助朱元璋死里逃生。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自立为帝的同一天,册封这位结发之妻为皇后。做了皇后后,不忘民间劳苦,不改勤俭本色,不变平民心态,时常用自己的言行规劝、影响朱元璋。朱元璋称她“家有贤妻,犹国之良相”。

马大脚从小没有裹脚,这样她的一双脚就比别的女子大,被戏称为马大脚。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虽然也感到马大脚有损自己的面子,但出于感激马氏多年来为他出谋划策有功,仍然封她为明朝的第一位皇后。

马皇后深居皇宫享受荣华富贵,但对自己的一双大脚也感到无可奈何,每当与客人相见,她总是用衣服的下摆或裙子将脚严严实实地遮盖起来。有一次,马氏乘轿到金陵(今南京)街头游览,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将轿帘掀起一角,马氏放在踏板上的两只大脚,就暴露了,她急忙把脚缩了回去,可人们早已看得一清二楚啦!

这件新鲜事传开来,轰动了整个京城,因为是姓马的露出了大脚,所以叫“露马脚”,并流传到今天。现在,对不便公开、不光彩的事情被暴露出来,都称为“露马脚”。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明代以前“露马脚”词语就经常出现在文章中,而且指的是一种假扮麒麟的一种游戏,而所指的是暴露了真相。

上溯宋代,我们甚至可以查到“露驴脚”一语,如北宋《续传灯录》卷二十:“后来风幡事起,卷簟义彰,佛手难藏,驴脚自露。”到元代,元曲《陈州粜米》有句云:“这老儿不好惹,动不动先斩后闻,这一来则怕我们露出马脚来了。”

《官场现形记》第七回曰:“如果照本抄誊,倘若抚宪传问起来,还不出这几个人的出典,就要露马脚。”《文明小史》第四十八回:“幸亏劳航芥机警过人,便栓自晓得的事情一一对答,谈了半日,尚不致露出马脚。”不管是“露马脚”、“露出马脚”都是隐蔽而不欲人知的真相泄露出来了。也就是显出破绽、暴露真相。

那么,为什么泄露真相称为“露马脚”呢?鲁迅文中有“露出麒麟皮下的马脚来”一语,道出了“露马脚”与古代用马(或驴)假扮麒麟的游戏有关。

麒麟为神兽。在《礼记·礼运》上载:“麟凤龟龙,谓之四灵。”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麒,仁兽也,糜身,牛尾,一角。”意思是说,麒麟是吉祥的仁兽,形状像鹿而独角,尾像牛尾。

此外,在《瑞应图》上载:“麟者仁兽也,牡曰麒,牝曰麟。不践生虫,不折生草,不群居,不侣行,不食不义,不饮汗池,贤者在位则至。”大意是说,麒麟是仁兽,雄的称为麒,雌的称为麟,不践踏虫类和草木,不成群结队活动,不吃不义之食,不喝污水,世上有贤君在位时,麒麟才会出现。因此自古以来,麒麟被人们视为祥瑞的象征。

楦,原指制作鞋子时,塞在鞋内用来校正鞋样之木制的脚模型,亦即鞋楦头。如宋朝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诸色杂买》:“油杆杖、榾辘、鞋楦。”麒麟楦,指裹在麒麟皮内的马或驴子的脚,古人虽视麒麟为吉祥瑞兽,但因麒麟是不轻易示人的神兽,在世上根本找不到真的麒麟。

所以,古人在节日庆典或祭祀时,往往有一种活动:将描画装扮好的麒麟皮披于马(驴)身上进行的一种游戏。可是,往往假麒麟没有裹紧时,就会露出马脚来。也有的时候是,游戏时间长了,把毛皮磨破了,马脚也露出来了。所以,后来人们就把泄露真相称为“露马脚”或“露出马脚”。

据《太平广记·盈川令》引唐朝张□(zhuó)《朝野佥载》的一段记载,提到初唐诗人杨炯,跟“露马脚”的典故有关。杨炯,唐朝华阴人。幼年时就很聪慧,十岁以神童被举荐中第。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

武则天在位初期,徐敬业与骆宾王等人共讨武后,兵败。杨炯的弟弟杨神也参与其中,因此杨炯受到牵连被降职为梓州司法参事,任职期满后,又被任命为盈川县令。

杨炯有词学特长,因而依仗自己有才学而傲慢,有些不合时宜。他每次遇见朝中官员,都取笑他们是“麒麟楦”。有人问他原因,杨炯说:“今假弄麒麟者,必修饰其形,覆之驴上,宛然异物,及其去皮,还是驴耳。无德而失紫,何以异是。”

意思是说:现在玩乐耍弄麒麟楦的人,就是雕刻绘制一个麒麟头和角,装饰着一张麒麟样子的毛皮,然后套在驴子身上,沿着场地来回行走。等到脱掉那层假皮,却还是驴子。没有德行而穿着光鲜亮丽官服的人,与驴子披着麒麟外皮有什么区别呢?

从上述这段描写,就可以看出至少在我国唐朝,乃至唐朝以前就有这个游戏。

宋代多以马装扮成麒麟的样子。如黄庭坚《和刘编修潜夫读近报蒋岘被逐》诗云:“渠依炫耀麒麟楦,我辈高腾驽骥吟。”这是说:别人只夸耀外表文采,我辈只是像马一样不懈努力。有人说“露马脚”一语出至这种游戏“露马脚”的真正含义不在游戏本身,而在它的社会意义。我们通常说的“露马脚”是指暴露了怕被别人知道的不光彩事情。由此引出俗语“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还有一句是“没有不透风的墙”;更有一句是“除非莫伸手,伸手必被抓”应该成为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