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7851700000128

第128章 请客叫“做东”

接待或宴请宾客的主人都泛称为“东道”,“作东道”即请客之意。要知道“东道”的来历,首先要清楚春秋时秦国、晋国、郑国的地理位置,然后了解公元前630年发生在这三个诸侯国之间的一段历史故事。

秦国,开国之君是亲庄公子秦襄公,春秋时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占有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端。

晋国,公元前11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开国君主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建都于唐(今山西晋城西)。晋景公时,占有今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陕西一角。公元前4世纪,晋国被韩国、赵国、魏国所瓜分。

郑国,开国之君是周宣王弟弟郑桓公。周幽王时期,郑桓公看出西周马上就要灭亡,于桓公三三年(前774年)将郑国财产、部族、宗族连同商人、百姓迁移到东虢国和郐之间,在荥阳筑城邑曰“京”,郑武公时灭郐、虢(东虢)及其他附庸国,建立郑国,建都新郑(今河南新郑附近)。

春秋时期,诸侯国相互争霸不止。公元前630年晋文公联合秦穆公一起围攻郑国。

晋文公,即重耳,献公的儿子。后来因为献公立幼子为嗣,重耳出奔在外19年,由秦送回即位,即晋文公。

晋文公攻打郑国有两个原因。据《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这里是说,晋文公重耳出奔路过郑国的时候,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对晋国有二心,在晋与楚之间的城濮之战中,郑国帮助了楚国。秦国与晋国是联盟国家,重耳回国即位就是秦国的帮助,在城濮之战中,秦国就是晋国的联军;况且秦国也有向东扩充的意图。

这时“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函陵(今河南新郑县北13里),秦军驻扎在氾南(水名,东氾水,在今河南中弁县南)。郑国的处境已经很危险了,郑国的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急了,假若派烛之武见秦军,秦军必退。”于是趁着黑夜,郑国人用绳子把烛之武系出城外。

烛之武拜见秦穆公后,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指秦穆公下属,实指秦穆公本人)。越国以鄙(指边境)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指增益)邻(指晋国),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指使节)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指设版筑城,实指修建工事)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指边界)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这段原文的大意是:

烛之武去见秦穆公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亡掉郑国而对君王有利,那是值得劳动君王左右随从的。越过别国而以远方的土地作为边邑,君王知道是不容易管理的。哪里用得着灭亡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邻国实力加强了,就是君王实力的削弱。如果不灭掉郑国,让他做东方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供应他所缺少的一切东西,这对君王也没有害处。并且君王曾经把好处赐给晋国国君,他答应给君王焦、瑕两地,早晨过了河,晚上就设版筑城,这是君王知道的。况且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晋国想向东扩充边界,侵占郑国的土地,又打算向西大肆扩张,如果不损害秦国利益,晋国要从哪里取得土地呢?损害秦国利益而让晋国获利,请您再考虑吧!”

秦穆公听完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并派兵力驻守郑国,自己领军回国了。晋国不得已也只好退兵。

因为郑国在秦国的东面,所以郑国自称为“东道主”。此后,往往客人就以“东道主”或“东道主人”来称呼主人,或者主人自称。如唐朝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诗:“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我虽不能做诗,这些诗人竟不厌俗,容我做个东道主人。”

此外,主人除了称“东道主”,也可以简称为“东道”,如宋朝苏轼《渼陂鱼》诗:“东道无辞信使频,西邻幸有庖虀酽。”元朝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范仲淹云:‘兄弟,请你那东道出来,我和他厮见。’”

久而久之,凡是接待或宴请宾客的主人都泛称为“东道”、“作东道”,即请客之意。如《通俗编·交际》:“世俗谓主人曰东家,具觞款客曰作东道。”《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这原是我起的意,我须得先做个东道,方不负我这番高兴。”

后来人们渐渐地把“作东道”作为请客的代称,也有简省一个字称为“做东”。所以,请客也就被称为“做东”。

明朝冯梦龙《古今谭概·文戏》:“东都周默未尝做东,一日请客,忽风雨交作。”《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既开社,便要做东。”另现在朋友相互之间请客吃饭经常会说:“今天我做东,请大家一起吃饭。”这里所提到的“做东”,都是做主人、请客的意思。

“做东”要实惠,千万不要浪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应该成为“做东”的人和客人的一句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