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7851700000090

第90章 “坐堂医生”的由来

许多中药店铺都有“坐堂大夫”,或称“坐堂医生”。这个“堂”字原本是古代官府的大堂,意思是坐在官府的大堂上为病人诊断、开药方。

这是为什么呢?这要从张仲景坐堂行医说起。

汉代医圣张仲景(公元150—219年),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名机,字仲景。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由于家庭条件的特殊,于是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他从史书上看到了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后,对扁鹊听声观色、断人生死的高明医术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医奠定了方向。张仲景从小嗜好医学,“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当他十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他的同乡何颙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曾经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何颙别传》)。后来,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关,但主要是他热爱医药专业,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结果。

张仲景年轻时曾跟同郡名医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名大振,但他成名以后,依旧好学不倦,只要得知某位医师医术高明,不惜长途跋涉,也要登门请教。这样,他在诊断、处方、用药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时称“经方大师”,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

张仲景在中国医学上一个重大贡献是在中医理论上。他钻研了《内经》、《难经》、《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并广泛收集有效方剂,著《伤寒卒(杂)病论》,其书辗转流散,经后人多次收集整理,成《伤寒论》、《金贵要略》两书,分论外感热病与内科杂病。倡六经分证和辨证论治原则,具体阐述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的辩证,及汗、吐、下、温、清、和等治法,总结了汉以前的医疗经验,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对祖国的医学发展有重大意义。

张仲景有医生的道德和责任。在汉灵帝时,张仲景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当时瘟疫流行,死人遍野,就连他本族200余口人,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也病死了三分之二。病疫肆虐,震撼了张仲景正直的心,他不顾封建王朝的清规戒律,不顾上司的斥责反对,决心拯救百姓于瘟疫。他一边为官,一边在大堂上诊脉开方,并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坐堂医生”四个字,这是张仲景的首创,以后坐堂医生这种称呼就流传下了。

不仅坐堂医生流传下了,就连中药店铺的名称也多有效仿,在名称末尾有一个“堂”字。这是为发扬张仲景的精神,并以此纪念这位汉代名医。而且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几乎都是这样,我们仅以百年以上的老药店铺为例。东北地区的吉林永德堂老药店、长春世一堂药店、沈阳天益堂等。华北地区的北京同仁堂、保定万宝堂、太原大宁堂。华东地区的上海童涵春堂、徐州广济堂、杭州胡庆余堂等。中南地区的有武汉金同仁堂、广州敬修堂。西南西北地区的有西安藻露堂、乌鲁木齐凝德堂等。

张仲景刻苦钻研、精湛的医术和急病人之所急的精神和做法都值得学习。那些误人的庸医和对病人不负责任的医生,应该反省一下,在社会公德和医生的责任方面还缺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