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物春盘伴嚼冰,
海苔乾翦细稜稜。
青同夜雨灯前韭,
绿是扶桑枝上藤。
误听翻令疑拗鸭,
清霁以似困饥鹰。
一经焙火寻堪啜,
绝胜乌麻待九蒸。
在歌山诗海之中,很难找到关于咏“浒苔”的诗。像“甘露厨中,正清芳之可啜”和“玉梁岩下,复柔滑而难言”,前句虽言“苔”之可食,但未必指“浒苔”,因为可食的“苔”类很多;后句当然是写“苔”的状态了,它与可食的“苔”根本没有什么关系可言。而完全用闽南语指的“浒苔”,还是明朝何乔远这首“浒苔”诗了。
何乔远是晋江人,因物起意,触景兴吟,用清新的风格、细腻的笔调、形象的语言,写出家乡特产制作过程和尝吃的滋味。家乡人自然喜欢家乡的美味,如张翰思鲈鲙一样,便成为脍炙人口的美谈。
“浒苔”是一种苔类植物。也叫“水衣”,见《说文》。而据《本草纲目》,即称之为苔衣。按李时珍说:“苔衣之类有五:在水曰陟厘;在石曰石濡;在瓦曰屋游;在墙曰垣衣;在地曰地衣;其蒙翠而长数寸亦有五;在石曰乌韭;在屋曰瓦松;在墙曰土马骢;在山曰卷柏;在水曰萍也。”上述所举虽均属隐花植物,但是并非同科。同时,大都是不能作蔬食。可作蔬食的,在闽南地区,“浒苔”是比较为人嗜爱的。
据《泉州府志》载:“浒苔一名‘海苔’,生海中,状如绿发,长三五尺,其出澳内者名‘淡苔’尤美。以同安、鼓浪屿所出为最”。据一些老人家说,炒“浒苔”作蔬点,可以祛水,尤其拌一些姜更佳;同时还可以治脾湿。
闽南侨乡,用“浒苔”作菜蔬极为盛行。家家都要到市场上买几斤藏着备用。买来“浒苔”,要经过一番细心的挑拣。除去杂质,挑成绒丝一样,并切成细段,经文火烤炒,拌以炒花生仁,或拌炒米粉碎,或拌有炒面乾碎,有的拌“蔗猴”,有的拌鸡蛋炸丝……除夕、元宵、清明等俗节,一般农家侨属都要煮“润饼菜”,卷“润饼菜”时,夹一小撮“浒苔”于其中,风味更别具一格;如用来清尝,一般都掺些炒花生仁,或炒米粉碎之类。待炒制后,让热气退尽,入嘴喷香酥美,真有意思。所以,不论大人孩子都喜欢它;孩子们吃得兴头到来,糊满嘴边周围,像长了绿胡须一样,也很有戏剧性的。
冬末至三春季节,是“浒苔”上市的时候,小商们一担一担挑到集镇上,摆在街头,那翠茸茸、青苒苒的色彩,像平铺着绿毯似的;有的不怕路遥,挑到乡下兜售……
现在港澳一带,尤盛行食“浒苔”。一些回乡探亲的同胞,待要旋埠,都要随手携带多少。要不,也要写信让家乡亲人作包裹邮寄。美哉“浒苔”,是这样把旅人的心连在一起的呀!
我们围在一起吃着“浒苔”,聊起家乡风味,随赋一诗——
青丝一曲拥罗绫,
不怕浪峰百万层。
海里紫云来献舞,
澳中绿袍具飞腾。
含波得意和烟动,
浑碧深情回眸凝。
一遇火蒸香更烈,
与君酒膳是酥朋!
——原载福建《科学与文化》198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