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的时候,领导者应亲切和蔼、平易近人。领导下基层调研就是向群众了解情况,因此应和群众打成一片,甘当群众的小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领导深入群众家中,坐在一起唠唠家常,群众就会认为你没架子、不隔心,愿意同你说心里话。那种自视清高,瞧不起群众,不尊重群众意见和他们的首创精神。下车伊始就哇啦哇啦发议论、做指示、瞎指挥,这样的行为,不但是官僚主义的表现,而且也是对群众的不尊重,难以达到调研的目的。
在下基层进行调查研究的时候,邓小平从不摆架,高高在上,而是表现出一个普通人的形象,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1972年11月,邓小平来到江西考察。当时,有一位叫池龙的江西泰和籍老红军正在家乡探亲。他原是空军通讯部副部长,因得罪了原空军司令员吴法宪,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反革命”。当他得知邓小平来到泰和县考察时,高兴得夜不能寐。他向当地有关负责同志提出请求,希望见一见邓小平,并一再说:“我熟悉他。”邓小平听了随行人员的情况介绍,很爽快地说:“好!来,来,来。”
见到邓小平,池龙十分激动。他十分庄重地立正敬礼后,便跨步上前紧紧握住邓小平的双手,大声自我介绍说:“首长,我是红一方面军的,在长征时经常看到你,当时我是通讯兵。”
邓小平一边仔细地端详着池龙,一边搜寻着往日的记忆,他点点头说道:“哦,记起来了,是有这样一位小伙子。”
接着,两人坐下来谈起往事,都情不自禁地沉浸到对战争年代烽火岁月的追忆之中。不知不觉,两个人谈了两个多小时。当池龙诉说起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的痛苦折磨时,怒从心中起,悲愤难平。邓小平十分理解池龙的心情,他说:“文化大革命’是‘左’了,被坏人钻了空子。”
从谈话中,邓小平发现池龙心中的怨气一时还未消除,便劝慰他要正确对待个人遭遇,不要纠缠于个人的恩怨,要振作精神,把眼光看远点。
邓小平平易近人的态度和一番理解宽慰的话语使池龙不禁流下了热泪。
邓小平的老战友刘英曾对邓小平有一个十分中肯的评价:他是“很随便的一个人。”(《中外名人看邓小平》,第394页)事实上也是如此。邓小平为人随和,朴实坦真,没有架子。在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时,邓小平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大庆油田是我国石油的主要产地,它的创业成功,结束了中国依赖“洋油”的时代,改写了我们这个被称为“贫油国”的历史。对大庆油田的勘探、开发和建设,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格外关心。
1978年9月14日凌晨2点,秋风送爽,万籁俱寂,人们正沉浸在香甜的熟睡中。此时,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及其陪同人员,在圆满结束对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访问后,乘专列来到黑龙江省的陶赖昭火车站。早已等候在车站的省委书记李力安、省委副秘书长曲绍文、大庆市委书记陈烈民等人十分高兴地登车迎接。火车在陶赖昭稍作停留后,按照邓小平的要求,直奔大庆而去。
在阔别14年之后,邓小平第三次来到大庆,确实流露出平时少有的急切和高兴的心情。他一下火车,不顾旅途劳顿,立刻就到油井一线参观、视察,十分关切地询问了油田的发展情况。采油一部党委副书记孙叶松汇报中突出地介绍了14年前邓小平曾经视察过的那口6排17井。孙叶松加重语气、非常亲切地说:这就是您当年看过的“光荣井”,而今它的日产量已由当初的32吨上升到目前的63吨,做到了开发18年高产稳产,产量翻一番。邓小平满意地点点头,连声赞许道:“好,好!”
邓小平来大庆视察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油田各处。当他步入大庆机关二号院时,800多名干部、工人和家属列队欢迎。邓小平看到这热烈的场面,高兴地和大家握手,并亲切地向站在后边的同志招手说:“不能都握了。”之后,他特意来到劳动英雄、失去双臂的秋玉亭面前关切地说,“不容易啊,你的身体怎么样?”为了补上不能和耿玉亭握手的遗憾,他和耿玉亭的爱人握手问候。当陪同的人说,大庆的同志想和邓副主席照相时,他立即放下手中的茶杯说:“好!安排好了就照!”人们被邓小平的情绪感染了,纷纷过来拥在他的身边,留下了宝贵的合影。
1979 年 8 月初,邓小平来到青岛视察北海舰队,亲笔题写了“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的光辉题词,也留下了这位老人与水兵们的故事。
8月2日,75岁高龄的邓小平登上了国产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济南”舰。在听取了详细汇报后,邓小平乘舰出海视察。为了仔细观察海域情况,邓小平登上军舰最高点——信号灯座。一会儿,他又来到高炮台上。这时小雨绵绵,操舵兵王振同志怕淋坏了这位老人,便给他撑起了伞。邓小平和蔼地对他说:“这点雨,不怕的。谢谢你。”他坚持和大家一起不打伞。
海风越刮越猛,雨也越下越大。在大家的劝说下,邓小平回到一号舱室休息。走到舱室,他看见水兵们正在关舷窗,便也和大家一起干起来。
当时,水兵们都希望与邓小平台影留念,又不敢冒昧提出。邓小平看出了水兵的心思,他慈祥地向周围的官兵们招招手说:“谁要照相就来照。”听邓小平这么一说,大家都怀着激动的心情,朝他围了过去。
邓小平见大家都过来了,就笑着说:“这地方太小,我看咱们分批照吧。”说完,他用手梳理了一下被海风吹乱的头发,在前炮甲板的凳子上坐了下来,先和舰上的领导合影,又分别和技术能手、立功受奖的优秀军官水兵合影,然后同其他水兵们合影。
当与水兵合影时,他总是回过头向水兵们微笑着点头致意。为满足水兵们的愿望,老人家在甲板上一坐就是1个小时。
邓小平与水兵们合影的消息传到了在一号舱室服务的水兵盛立中耳内,他为没能与小平同志合影深感惋惜。于是他想出了请邓小平签名留念的主意。但当邓小平进来后,他又犹豫了,心想:我是一名普通水兵,他能答应我的要求吗?
盛立中犹豫不决的样子,被站在邓小平身边的海军第二政委杜义德看见了。杜政委问:“你有什么事吗?”盛立中壮着胆子把自己的心愿告诉了他。
邓小平看见他俩嘀嘀咕咕,就问:“有什么事吗?”
杜政委说:“他想请您签个名。”
“签个名?”邓小平笑了,亲切地对盛立中说:“好,拿本子来。”盛立中赶忙把本子和笔递过去。邓小平在扉页上认真地写下了“邓小平 一九七九年八月二日”几个字,把本子还给盛立中,问道:“这样写行不?”“行,行。”盛立中接过本子,激动地不知所以,连给邓小平敬礼都忘了,只是看着本子“嘿嘿”地笑。
20 多年过去了,当年“济南”舰上的水兵也走向四面八方,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但不管岁月如何流逝,不管走到何方,他们始终念念不忘在邓小平身边的那段日子。邓小平亲切的教导、和蔼的笑容,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他们说:“我们永远忘不了这位慈祥的老人。”
1992年1月27日上午,邓小平来到珠海市江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视察。他听了公司副总经理丁钦元的汇报,对该公司打破铁饭碗,实行股份制,把职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结合起来,创造性地使公司职工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上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公司劳动生产率达到全国同行业最高水平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他对丁钦元说,你讲得很好,特别是不满足现状。做到日日新,月月新、年年新,不断地创造新的东西出来,才有竞争力。你们的做法体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是对社会主义的贡献,感谢你们和全体职工。
丁钦元说,我们就是按照您指引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来干的。邓小平接着说,不是有人议论姓“社”姓“资”的问题吗?你们就是姓“社”。这时,他回过头对梁广大说:“你们这里就是姓‘社’嘛,你们这里是很好的社会主义!”
随后,邓小平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机芯总装车间。路上他问丁钦元:“你今年多大岁数了?”丁钦元回答说:“60 岁了。”邓小平风趣地说:“很年轻嘛。”一句话逗得在场的人都开怀大笑起来。接着邓小平告诉丁钦元:“一九八四年我来过珠海。”丁钦元说:“那时还没有江海公司呢,但您那时写下的‘珠海经济特区好’的题词使我们很受鼓舞。我们是在您视察半年后来珠海创业的。”
邓小平还对梁广大说,看得出来,你们是从艰苦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要发掘人才,你们做得对。要不断造就人才,一年365天,都要做这件事。只要有人才,就可以创造出技术,事业就兴旺。
邓小平在珠海期间,先后三次驱车专门考察珠海特区的城市建设。他一再称赞珠海发展真快,变化真大,很了不起。在参观过程中,梁广大汇报了珠海市严格管理自然环境、严格限制建筑物高度。邓小平赞同地点点头说:这好像新加坡。这样搞很漂亮,有自己的特点。
梁广大说,珠海的投资环境已吸引很多外商来投资,1991 年就签订了 500宗合同,邓小平风趣地说:“要是我是外商的话,我也会在这里投资的。”
在进行调研中,邓小平风趣幽默,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工人、农民、战士、学生,都是一视同仁,既像好朋友,又像一位慈爱的长者,让人觉得可亲可近。正是这样,他从人民群众中获得了他们真实的想法、最真切的感受。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搞调研,一定要学习邓小平的这一作风。
邓小平领导艺术还有一个特点是精于协调,即在工作中,很善于搞好党政军之间、工作之中以及人际之间的协调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