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中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涉及道教的宗教观念,以神仙鬼怪为主要形象,反映当时民众的神仙与道教信仰心理。作品中宗教影响的痕迹随处可见。选自《醒世恒言》第三十八卷的《李道人独步云门》讲述的就是慕仙好道的市井商人李清经过曲折的经历终成神仙的故事。
小说以主人公李清从凡间——仙境——凡间——仙境的经历为线索,结构脉络清晰,主要包括“弃富贵慕仙好道,渴遇神仙入云门”,“山重水复入仙境,尘心不断难为仙”,“返故里物是人非,为生计开铺行医”,“悬壶济世功德大,神性通灵终成仙”四个部分。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作者着重塑造了李清这一人物形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李清所“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而人物的命运,他对生命的思考和为超越自身局限所做的努力,无疑是这篇作品中最牵动读者视线的。
小说的开头就写道:“有个富翁,姓李,名清,家住青州城里,世代开染坊为业。”李清的身份是个商人。在传统的观念里,士、农、工、商,商居其末。但是,进入晚明社会,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都市的繁荣,更多的商人成为小说的主角,而且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李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天性仁厚,待人平等、和善,备受族里人的尊重。虽然是个大富翁,但从不铺张浪费。自幼羡慕神仙和信仰道教,每天焚香打坐,修身养性,精诚可见。在他七十岁生日的时候,他做出了上云门求仙的惊人决定。子孙们自知此去必定凶多吉少,加以劝阻,但李清是一个执性的人,其内心对于真正的仙境是非常渴望的,所以不顾子孙们的劝说,舍弃家财万贯,执意下洞穴探神仙。当族里有人建议先放一只狗下洞穴看个究竟的时候,李清更是大加反对,认为求道一定要诚心,只有经过一定的挫折与磨练,才能得到神仙的青睐。可见,李清的求道决心是非常坚定的,此时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道德高尚”、“道心坚固”的商人形象。
却说那李清在洞穴底下的命运如何?“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李清经历一番挫折,进入神仙的境地。根据先秦典籍中的记载,仙境是凡人无法涉足的,但是汉代以后,凡人与仙境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凡人可以偶尔以凡人的身份进入仙境。李清以凡人的身份进入仙境,原本想着能够拜仙长为师,修道成仙,然而因为不听仙长劝告,偷窥了北窗,看到青州城内的家族已经败落,不免后悔当初上云门求道,心生归去之情。按照传统的说法,六根清净的人才可以羽化登仙,登入仙境必须放弃一切凡间的情感和享受。李清仍旧牵挂家族事业,并没有完全抛开尘世的一切,仙长也因此让他重回人世继续修行,改掉凡夫的习气。性格的弱点——好奇心重,只是李清被遣回凡间的导火线,真正的原因还在于李清的求仙心切,不是不能得道,只是时机未到。与众仙家一对比,李清还是一个尘心未断的凡人,有继续修行的必要。
李清从仙境重返凡间,在山中只过一年,世上却已过了七十二年。一切都变了样,改朝换代,家道中落,竟寻不到一个亲戚。思量着还要在世上活个七十来年,李清想起仙长给他的医书,恰逢金大郎有空房以及各类行医治病用的家伙租赁,便行起医来。这一方面是源于封建时代的家族使命感,另一方面则是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需要。当时恰逢青州城害小儿瘟,只要吃了李清的药便好了。前来看病的人很多,因此赚了不少钱。他将这些钱用来赈济贫困的人,帮助他们,做了不少好事,功德无量。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希望能学点医术,李清也虚心点拨。此时,我们看到的李清是一个治病救人、广行方便的善良医者形象。
正所谓“神仙本为凡人做,只为凡人不肯修”。李清因好善乐施、苦心修道,此时他已颇具仙人未卜先知、先知先觉的神性。这一特点是在与芸芸众生的对比中体现出来的:当众人为李清去服役而无人看病的事情担心时,他已经知道,皇帝封禅的事情是要停止的。果不然,几天后皇帝取消了封禅的事情。虽说李清是根据童谣来判断的,但是隐约可以见其未卜先知的能力。而后他也预知了裴舍人早晚要来请他入朝,便先他一步到云门见九位仙长。更难得的是,李清成仙之后,仍不忘故里,化成一股香气保护故里不受灾疫的影响。李道人最终独步云门,得道成仙。
纵观全篇,李清这个人物完成了从凡人——仙人的角色转变,并呈现出善良与慕道的性格特点,这在他与周围人的关系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他性格仁厚,平等待人,用看病赚的钱救济他人……“仙长不负慕仙者”,李清最终得道成仙,这是作者对李清行为的一种肯定。而作者笔下的神仙道教人物,一般都蕴含着“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教化作用,从李清成仙的故事,可以看出作者劝人为善、栖心于道、人人得仙的思想。
毕竟人生苦短,加上在封建社会,人无法对自己的命运做出理想的安排和合理的解释,所以神仙道教的先知先觉、长生不老就成为一种避祸就福的心理依靠,而入道教仙境则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实从很早的乐园神话开始,“仙境”就是“中国先民集体意识中和谐富裕、平和安定生活的象征,是中国人理想生活的一个缩影以及隐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一个美好的梦想”。道教形成之后,在汲取各种传统神话和民间信仰的基础上,形成了独自的仙境系统,并为民众所接受。道教仙境一般环境优雅,有曲径通幽的亭台楼阁,有小桥流水,有各式各样的动植物,一切显得美好和谐。该小说中就有关于仙境的描绘:
朱甍耀日,碧瓦标霞。起百尺琉璃宝殿,甃九层白玉瑶台。隐隐雕梁镌玳瑁,行行绣柱嵌珊瑚。琳宫贝阙,飞檐长接彩云浮;玉宇琼楼,画栋每含苍雾宿。曲曲栏干围玛瑙,深深帘幕挂珍珠。青鸾玄鹤双双舞,白鹿丹麟对对游。野外千花开烂熳,林间百鸟啭清幽。
这段描写显然大肆渲染了仙境的华丽、富贵、悠闲,突出其世俗意义,反映了民众世俗的生活理想,也符合民众的审美趣味,符合普通老百姓对道教仙境的设想。
从另一方面来说,该文章中的仙境虽然只是作者所有神仙道教作品中的一小部分,但也蕴含了作者的某种向往和寄托。人生是一个自我确认和表达的过程,作者虽然是一个想积极干预现实的文人,但是在晚明社会,很多文人极其压抑,生存的意义得不到解释,因而借助小说故事中的主人公下凡历劫、悟道成仙的经历来建构一个神仙的世界,从而表达自己的刺世心态、精神理想。所以有学者说:“冯梦龙笔下的神仙人物,既基于作者作为文人自觉的‘抚心世道’的责任意识,也蕴含作者的郁愤不平之气。”而神仙世界,“永远是文人心中游离于现实的一个梦,真实而隽永”。
反观今日,仙境、神仙离我们如此遥远,我想,李道人独步云门的积极意义应该就在于劝诫人们要务实勤劳,多做善事;而人的出路,是个人经过积极的努力之后,方会有各自前途。
(蔡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