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一位工业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将一组成年人分为两组带到实验室里,告知他们是在参加一次极为普通的有关工业卫生的调查工作。谁要是在这里出色的完成工作,就会得到实验支持者所发放的很可观的薪酬。实际上,这位心理学家是为了观察噪声对人的工作效率的影响。
每一位参加实验的工人都接到几个颇费脑筋的智力测试题以及一些枯躁无味的校对工作。就在他们用心对付手头上的这两种工作时,室内突然响起了刺耳的录音带的声音,里面是一群人在大声讲着难懂的语言,还有油印机的沙沙滚动声,哒哒的打字声,马路上的噪音等。参加实验的其中一组人所在的玻璃屋尽头有一个醒目的噪声控制钮,只要有人此时停下工作跑到屋子的尽头去关掉按钮,这组人均会受益,效率肯定会提高。然而,这些参加实验的人却宁愿“享受”刺耳的噪音,“心平气和”的做自己的工作。而心理学家的意图也正在于通过比较两组人的工作结果来得出结论。但令人吃惊的是实验的整个过程竟然没有一个人去按电钮,仿佛这件事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实验似乎是失败了,但心理学家却由此产生了新的问题与困惑:有按钮的那一组人到底怎么了?
也许心理学家给受试者的问题非常有趣,使他们乐此不疲,居然忘记了周围的噪音?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那些工作与问题都是经过精心筛选过的乏味、枯躁又让人发晕的玩意儿。也许是那可观的酬薪使每个人变得惜时如金?这显然也不是理由,因为连小孩都知道关掉开关对他们的效率来说意味着什么。也许那开关不显眼,每个人都蒙在鼓里。这也纯属无稽之谈,因为开关是一个很醒目的红色控制钮,白色的墙上还贴着大大的指示牌,能使人一进屋就人引起注意。排除这所有的可能性,心理学家似乎在更深的层次挖掘出了原因——主人翁精神的缺乏。
主人翁责任感或主人翁精神似乎是一个人应该“修炼”的目标境界,社会组织、团体都是在衷情地呼唤着它,热切地盼望它。有了它,我们的社会才有了爱满人间的温馨,我们的组织才会有团队与家庭一样的稳定与温情。主人翁责任感它所拥有的巨大力量不单单是能提高一个人工作的效率,更能促成整个组织成就良好的业绩。
你也许也在不停地抱怨你的员工是如何如何缺乏主人翁精神,如何对那些被人们漫不经心地走过而留下脚印的箱子置之不理,如何用满不在乎的口气对付客户的咨询电话……。
其实,每一位经理与主管都对主人翁精神感爱之深刻,但得之甚少,人们在一个劲地呼唤它能象一股春风掠过组织中每一个人的心头,但同时又将主人翁的精神一味理解成个人“修炼”的成果,仿佛在等待员工们终有一日由于良心的发现,能够修得“正果”。
我们一再强调一个基本思想:人是环境的产物,处于组织中的员工,他们美好的情感、精神、境界的产生与达成都是离不开组织的培育和氛围的薰陶的。
作为管理人员的你,也许早就准备身体力行地将主人翁精神深入到你齐心协力的团队中去,也许你还在敬畏于主人翁精神所进发出的强大力量,也许你仍然企盼组织内部一种美好境界的产生。别再等待了,因为精神的回归,境界的达成,更需要你这样的“主人翁”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