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成语故事1
8062800000007

第7章 二画(1)

二桃杀三士

【释义】用两个桃子杀了三个勇士。比喻借刀杀人。

【出处】战国·佚名《晏子春秋·谏下二》。

春秋时期,齐国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员大将。三人以勇猛无敌、力大无穷而闻名。

但这三个人都没有修养,态度傲慢无礼,胡作非为,宰相晏婴深以为患,就对齐景公说:“我认为贤明君主手下的将官,应该明白君臣的礼节,懂得上下的规矩。这样,在国内才可以避免暴乱,对国外才可以阻挡敌人。可是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这三个人,既无君臣之仪,又无上下之礼,傲慢狂妄,破坏法纪,因此他们是危害国家的人,不如趁早除掉他们!”

齐景公为难地说:“他们三人武艺高强,怎么办呢?”

晏婴说:“我倒有个主意,你派人去送给他们三人两只桃子,让他们按照功劳大小分配,谁的功劳大,谁就可以吃桃子。”

齐景公按计行事。

公孙接高兴地说:“我的力量既能够制伏野猪,又能够逮住猛虎,按我的功劳可以吃桃子。”于是他先拿起一个桃子。

田开疆说:“我带兵打仗能够打退敌人三军,我也有资格吃桃子。”于是他也拿去一只桃子。

这时,桃子被拿光了。古冶子愤愤不平地说:“我曾经跟随君主出门,有一次过河,主公的马让河中的大龟衔走了,我把大龟杀死,救回了马。若论功劳我应该吃桃子,你们二人还不将桃子交还给我!”说罢,便拔出剑来,要与公孙接、田开疆交锋。

公孙接、田开疆看见古冶子动了气,心里觉得过意不去,便说:“我们的勇猛不如你,我们的功劳也不如你,我们先取了桃子不让给你,是太贪婪了,深表惭愧。我们只有一死,才能表示勇敢和义气。”说完,二人拔剑自刎了。

古冶子看到他们二人自杀了,心里很难过:“他们都讲义气和勇敢却死了,我如果不死,不就是没有义气和勇敢的人吗?”于是丢下桃子也自刎而死。

二者必居其一

【释义】说明只能在两样中选择一样。

【出处】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

孟子向齐王提了很多治国建议,齐王都不予采纳,最后孟子只好离开。齐王赠送给孟子金100两,孟子也拒不接受。但是后来在宋国和薛国时,他却接受了宋君的70金和薛君的50金。

孟子的学生陈臻向孟子说:“如果说您不接受齐王的赠金是对的,那么,接受宋君、薛君的赠金就不对了;如果说接受宋君、薛君的赠金是对的,那么,不接受齐王的赠金就不对了。一个人前后的行为应当一致,您只能在这二者中选择一种(‘夫子必居一于此矣’),怎么前后矛盾呢?”

孟子向陈臻解释说:“我这样做是有原因的,在宋国,我还将去很远的地方,路上要用钱,不接受钱能行吗?到了薛国,看见我住的地方有士兵站岗。薛君给我50金,我接受了,但不是自己要,而是把它分给了士兵。至于齐国,齐王给我的赠金,我没有用处,没有用处而又要别人的赠金,那不是向别人借钱吗?天下哪有君子向别人借钱的呢?”

陈臻听了,觉得老师说得很有道理。

十羊九牧

【释义】九个人牧十只羊,浪费人力。原比喻官多民少,后用于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出处】唐·魏征等《隋书·杨尚希传》。

南北朝时北周的杨尚希,在历明帝、武帝、宣帝三朝为官,长期担任要职。

隋文帝灭掉北周取代政权后,杨尚希对隋文帝也是忠心耿耿、殚精竭虑。隋文帝将一切恢复汉制,完全改变北周鲜卑族政权的统治办法,以适应广大汉人的愿望。其中有一项是重新划分行政区域,设立州郡。

但是,隋朝设立的州郡数目比秦汉时期多了一倍,有些地方甚至方圆还不到100里,就设几个县,不满1000户人家的一块小地方,却要分属两个郡来管辖。这样,官府机构当然也相应增多,官员和吏卒也成倍增加,各种州郡制度也名目繁多,这简直使国家不胜负担。

杨尚希对这种情况深为忧虑,向隋文帝报告了自己的意见:“这种州郡过多的情况好比十羊九牧,完全没有必要。当务之急是把重要的州郡保留下来,闲置的州郡撤并掉。这样对国家来说,地域、人口还是这么多,每年的租调、粮食、布匹等项收入,不会减少,而开支却可以大大节省。并且还可以把能派上用场的贤才能人,安排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办事效率也会明显提高。”隋文帝于是按照杨尚希的建议,撤销、归并了许多州郡,而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十鼠同穴

【释义】许多老鼠穴居在一个洞内。比喻许多坏人聚在一起互相争斗。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鲍勋传》。

三国时魏人鲍勋为人正派,不徇私情。在他做曹丕的侍从官时,常常犯颜直谏曹丕。因此曹丕渐渐对他产生愤恨。

曹丕的妻子有个兄弟,利用职务之便,私自盗用公款,依法应当处死,曹丕为他向曹操求情,鲍勋不赞成。曹丕因此恼恨鲍勋,但因鲍勋的父亲曾救过曹操,对他也无可奈何。

曹操死后,曹丕成了魏文帝。鲍勋看到文帝贪图享乐,就提醒他说:“您刚做皇帝,当务之急是加强军备、发展农业,建造台榭苑囿等事,可以待财力允许时再办。”文帝听了很是反感。

过了一些日子,文帝要出去打猎,鲍勋又劝阻他说:“从前的三皇五帝,无不以孝治天下,您也应该那样做,怎么可以在守丧期间跑出去打猎呢?”

文帝这次就不听他的,硬是带了几个侍臣出去打猎,玩了个痛快。

后来,文帝率兵出征回来,在陈留郡屯兵休息。陈留太守孙邕是鲍勋的老朋友,想去探望鲍勋。当时军队刚停驻下来,营垒还没有建好,只是立好了矮墙的标志,圈定了范围。孙邕就跨过标志,想抄近路走。军营的管理人员刘邕要阻止他进来,鲍勋因为营垒还没有造好,就劝刘邕通融一次,让孙邕进入营地。

大军回到洛阳以后,刘邕犯了错误,鲍勋提议将他免职回家,刘邕心生不满,暗地里把鲍勋私自放孙邕入军营的事奏告文帝。魏文帝抓住了把柄,小题大作,命令把鲍勋交给廷尉治罪。廷尉决议“判刑五年”,可是三官驳回:“依法罚金二斤。”文帝一听,火冒三丈,说:“这鲍勋没有活命的道理,你们竟敢放纵他!把三官抓起来,让他们跟‘十鼠同穴’一样,跟那伙邪恶奸诈的犯人关在一起!”

曹丕最后还是把鲍勋杀掉,泄了私愤。

十二道金牌

【释义】原指宋代写上赦书或军事上最紧急的命令的金字牌。后为紧急命令的代称。

【出处】元·脱脱等《宋史·岳飞传》。

宋高宗时的岳飞,是古今闻名的民族英雄,他率领岳家军北伐抗金、奋勇杀敌,力图恢复失地,迎回徽、钦二帝,一统华夏山河。

岳家军节节胜利,金兵闻风丧胆。不久,岳飞进兵朱仙镇,这个地方,离故都汴京已经很近了。岳家军与金兵对垒,岳飞又以少胜多,击溃了金兵的10万大军。岳飞高兴地向高宗奏告:金兵锐气丧尽,目前已丢弃辎重,向北逃窜。机不可失,准备进兵汴京,迎回徽、钦二帝。

然而,以宰相秦桧为首的主和派打算丢掉淮河以北的国土,与金国议和。这时,高宗却倒向了主和派,他也想,如果迎回徽、钦二帝,自己的皇位就危险了。就先调一向与岳飞不睦的张俊等将领率部先归,然后以岳飞不宜孤军久留为由,命令他班师回朝。又怕岳飞不听,一天之内竟连发十二道金字牌,岳飞接到十二道金字牌,明白乘胜追击已绝无可能,悲叹道:“我十年的努力,没想到在一天之内全部作废了!”

十八般武艺

【释义】古时有十八种兵器,因此也有十八般武艺的称谓。比喻对从事的行业件件精通。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

《水浒传》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讲述了王教头教九纹龙史进学武艺的故事:

……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哪十八般武艺?矛锤弓驽铳,鞭简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叉。……前后得半年之上,史进打这十八般武艺,从新学得十分精熟,多得王进尽心指教,点拨得件件都有奥妙。

旧时常用“十八般武艺,件件皆精”来形容武艺的全面和高超。但究竟哪十八般武艺?说法却并不完全一致。清朝褚人获的《坚瓠集》则说:

明嘉靖间,边廷多事,官司招募勇敢。山西李通,行教京师,应募为第一,其武艺,十八般皆能: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简,十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爬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

其实,所谓“十八般武艺”,只能解释为一切武艺的意思,至于其名称是否一致,件数是否准确于十八,则不必追究。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释劣】形容培育人才是百年大计。

【出处】佚名《管子·权修》。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他辅助齐桓公改变行政区划和赋税制度,并施行一切措施富国强民,使齐国成为当时第一强国并首先称霸。后来,出现了《管子》一书,相传是管仲所作,其实是后人托名管仲编撰的。书中有《权修》一篇,其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大意是:希望一年就有所收获的,就种谷子;希望十年以后取得较大收获的,那就种树;希望受益终身的,那么最好是培养人才了。因为种谷子一年就可以收获;种植树木,十年也可以获得利益;如果培养一批人材,就能长远地取得利益。培养人材,这是君王称霸天下的必由之路。

管仲说出了取得短暂利益和长久利益的不同,及其艰辛的不同,所受磨炼越久,才干也就越杰出。要使国家强盛,改革成功,必须注重对人才的培养。

七步之才

【释义】在七步之内,成诗一首。比喻才思敏捷。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东阿王曹植是曹操的第四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弟弟,自小敏而好学,文才出众,十来岁就能吟诗作赋,因此曹丕心中暗暗妒忌,继位称帝后就借机打击曹植。

有一次,曹丕对曹植说:“听说你才思敏捷,我却从没有当面试过,现在限你在七步之内,要成诗一首,如果不能,我就要治你欺世盗名之罪!”

曹植无奈,只得一面走,一面做诗,还没走满七步,便做成了一首:

煮豆燃豆萁,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全诗用同根生的萁、豆比喻同父母的兄弟,用箕豆相煎来比喻兄弟不睦,自相残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曹植对曹丕沉痛而严肃的责问,是批评,也是规劝。曹丕当时听了这首诗,受到了感动,就不再陷害曹植了。

又作“七步成章”、“七步成诗”、“七步奇才”。

七纵七擒

【释义】捉了七次又放了七次。指正确使用攻心战使对方心悦诚服。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为兵出祁山伐魏作准备,于公元225年率军平定南方,当时南方首领是孟获,他和诸葛亮之间展开了顽强的搏斗。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因此决定把他招降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有勇无谋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便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

孟获认定自己将会被诸葛亮处死,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

孟获不服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看营阵,若只如此,既容易胜耳)。诸葛亮就放他回去。这样一连捉了七次又放了七次。最后孟获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回去,不少部族首领请孟获作主,究竟怎么办。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就这样,孟获等终于归顺了蜀汉。

八面威风

【释义】无论从哪一面看都威风十足。形容声势显赫,威望极盛的样子。

【出处】明·董榖《碧里杂存·满江红》。

元朝末年,各地农民不堪忍受统治者的残酷压迫,纷纷揭竿而起,朱元璋率领的起义军基本上扫平了中原,想继续南下进攻江南。在过年那天,他与大将徐达同乘一条小船,从长江北岸渡过长江。船主是一对老夫妻,知道船上坐着的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便高声喊着号子向他庆贺说:“圣天子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威风。”朱元璋明白这是祝贺帝王的话,心里非常高兴,便和徐达心领神会地轻轻踢着脚,互相表达庆贺之意。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释义】比喻在办某件事时各人有各人的办法。

【出处】清·李绿园《岐路灯》。

传说八仙有一年应西王母的邀请,去瑶池赴蟠桃盛会,哪知走到东海,被无边的汪洋阻住了去路。但他们都是本领高强的神仙,当然不放在心上。

此时,吕洞宾提议:“各位仙友,前面大海挡路,行路艰难,我们各人都拿出一样法宝,丢入海中,方能平安抵达彼岸。”诸位神仙一致赞同。第一个站出来的是蓬首垢面、袒腹跛足的铁拐李。他的法宝是个大药葫芦。大药葫芦被丢入海中,竟化作一叶龙舟,铁拐李稳坐其上,很快就过了东海。

韩湘子也是神通广大,他紧随铁拐李之后,抛出了花篮。说也奇怪,那花篮在海中滴水不浸,平稳如巨船,韩湘子坐于其中也到达了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