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最成功的管理模式
8082100000044

第44章 自由创新的“索尼精神”

在索尼公司的指南和小册子中提到一篇题为“索尼精神”的文章。文章中这样写着:“索尼是开拓者。它的窗口总是朝着未知的世界打开着,充满了生气蓬勃的景象。索尼人面对人们所不愿做的工作和人们所回避的困难,敢于尝试,积极争取,并在企业中加以实现。同时,从新产品的开发,到生产和销售的整个过程中,期待、要求,并保证必须是具有创造性的工作。索尼人真正的喜悦,就在于此。”

索尼公司创业之初,大部分管理者都是技术专家,从事技术研究工作时养成了互相磋商、尊重科学、尊重其他人意见的习惯。加上开始大家对新产品和市场营销都没有什么经验,遇到问题大家共同商议,自由讨论,得出一致意见后,再交具体负责的人去执行。

井深大担任总经理时,新的开发项目要经过高层领导共同商议,并且征求有关技术部门的意见后决定。如果技术部门认为哪项产品技术有发展前景,也可以先行研制。井深大虽然自己也精通技术,但是他从不对研究人员的工作横加干涉。他充分尊重第一线技术人员的想法,放手让他们施展才华,这样,反而推动了产品研制工作的进展。

曾任索尼公司研究部部长的植村三良毕业于东京物理学校,并在日本东北大学理学部取得硕士学位。索尼展开大规模的晶体管研究时,植村来到索尼公司。植村三良进公司之后没有进行实用技术的研究,而是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磁记录的基础研究和年轻研究人员的培养工作中。

对植村三良的研究方向,井深大并没有提出异议,他认为植村三良是位学者型的技术人才,对他的工作一直采取较宽容的态度。

20世纪60年代初,植村开始投入电子计算机线路的研制,取得初步成果之后,他又打算正式开发计算机。他向井深大汇报了自己的想法之后,井深大认为计算机的市场有限,发展余地不大,就委婉地回绝了植村三良的申请。但是,植村三良并没有就此罢休,他了解公司在研究项目管理上的开放性,便自作主张,组织几名技术人员继续搞下去。他认为计算机技术主导工业生产的时代就要到来了。

植村三良刚开发出试制机就被井深大发现了,他虽然还是不同意搞这个项目,但是不干涉植村三良等人按自己的计划继续进行。井深大认为,索尼公司在计算机领域没有基础,应该避免与有实力的计算机大企业正面竞争。而小型计算机还是个空白,可以试一试。植村三良不经批准就开始研制,虽然有违井深大不向计算机领域发展的计划,但他还是采取尊重植村三良的选择的态度。

按井深大的指点,植村三良和几位技术人员把研制小型电子算盘作为下一步的目标。产品体积要改小,原来采用的晶体管、线路板、存储器等都不适用了,要重新筛选零部件,重新设计,重新试验和组装。但他们毕竟有了一些经验,所以,新的设计很快拿出来了。

1962年夏,植村三良等人完成了第一台带电动打字的八位数计算机“M—3型”样品的研制。井深大认可了研制的阶段性成果,同意进行深入研究。这反而给植村很大的压力:当初,是自己执意要搞下去的,因为不是公司的正式开发项目,搞不成,影响也不大;现在,井深大正式批准了研究项目,必须早日完善设计,提高性能,争取投入批量生产。

完善“M—3型”的工作异常艰难。仅靠已有的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技术,不能实现降低耗电量的目标,必须同时开发研制符合计算机要求的硅晶体管、硅二极管和混合集成电路。植村三良对零部件要达到的水平,要求非常严格,稍有差距就从头再来。

1964年 3 月,世界第一台晶体管台式计算机“索尼 MD—5型”研制成功。全机用了 800 个晶体管,可以进行八位数运算。仅隔几天,夏普公司也宣布试制成功晶体管台式计算机,用了4000个晶体管,可以进行20位数字的运算。但是在体积上,“索尼MD—5型”更小,更精巧。

植村和其他技术人员继续进行实用化的研究。他下一个目标是研制能进行小数运算、能自动四舍五入、能显示百分数的新型计算机;他还设想新的台式计算机应该更小巧,适应家庭主妇计算家庭开支的需要。

1965年,夏普的台式计算机率先进入批量生产,紧接着其他企业的台式计算机也纷纷进入市场。销售台式计算机的厂家增多的结果,是互相降价倾销。而这时的植村还在进行提高性能的研究。直到1967年,能够进行复杂运算的“SOBAX”型台式计算机终于完成实用开发。但是,与高性能对应的高价格,使计算机进不了一般家庭。因为,按当时的购买力,花26 万日元买一台计算机用于家庭开支计算,的确不现实。所以,植村三良希望大批量生产的想法没有实现。索尼公司在日益激烈的台式计算机竞争中,急流勇退,停止了继续生产和研制。

但是索尼公司的这种自由开放的文化气氛,不断地鼓励着员工们发挥他们的才能,争先恐后地拿出自己的产品,为公司增添了很多的新产品,使索尼公司的竞争优势得以增强,这也正是索尼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取得与众不同的成绩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