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鹰的重生
8126200000007

第7章 电话大王TCL (2)

冯小刚在电影《手机》中为我们生动再现过排队打“摇把子”电话的场景。1969年,13岁的严守一骑着自行车带着表嫂去镇上的邮局打电话。面对拥挤的打电话队伍,管电话的老大爷说:“就算我不下班,它累了半天也该歇会儿了。”可见在老百姓眼里,电话是多么的金贵,尽管它只是一部已经落后时代很多年的“摇把子”。

改革开放之所以伟大,绝不仅是因为设立了几个特区,引进了一些资金,建立了一些工厂,经济得到了发展,而是由于其带动了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变革与进步。

从1981年开始,国家出台政策,原本只供政府和单位使用的电话开始向全社会开放,普通家庭也可以安装电话,跑到邮局排队打电话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个政策的出台更直接引起了中国通信行业的大爆发。

面对国内通信市场的巨大潜力,已经在TTK磁带项目上积累不少办企业和市场经验的创业者们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很快形成一个共识:与其小打小闹地做电话机贸易,不如自己建一家电话机厂大干一场,于是和蒋志基合资建一家电话机厂的计划就被顺理成章地提上了日程。其实,蒋志基和翁耀明一样,也是做贸易的,但那个时候,香港大的工业企业更愿意来内地设立来料加工厂,管理关系和流程比较简单。初期敢和内地企业办合资公司的港商,要有足够的胆量和冒险精神,蒋志基就是这样性格的商人。他敢做这样的投资,是看好中国内地未来的经济和市场前景,对张济时和李东生的信任和欣赏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TTK和蒋志基的长城电子合资建电话机厂的想法立刻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时任惠阳地区行署党组副书记、主管工业的常务副专员林树森(后来林树森官至贵州省长,官声颇佳)得知TTK的创业者们想再搞一个厂,非常高兴,亲自参加和蒋志基的谈判,协调解决合资公司设立的各项问题。

首先得解决电话机厂的生产经营许可的事情。当时已经不批合资电话机厂了,林树森带着张济时、李东生坐船直接去堵去香港出差的广东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外经委)的副主任张烈。张烈很是开明,对广东外资引进一直很支持,在张烈的支持下,TCL电话机厂有了名分。

其次得解决资金问题。电话机厂注册资本要90万美元,中方占70%股份,需要63万美元,林树森又带上李东生去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借款。虽然南洋商业银行是中资银行,但当时直接给国内企业借钱还是第一次。银行总经理姚树声要求惠阳行署担保,林树森对他说这样不合规定,姚说:“那你就签个字吧,这样我才踏实。”林树森二话没说,就在贷款协议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样,项目的中方全部资本金都由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借出。多年后姚树声见林树森时说,后来他们做了很多国内业务,有许多是政府担保的,但再没有政府领导个人签字的。林树森笑着说,当时就是想把贷款办下来,没有考虑太多,反正自己是无产阶级,不怕破产。

姚树声能认林树森的签名显然不仅仅是因为林树森的惠阳地区常务副专员的身份,另外一重考虑还是对林树森个人的信任。南洋商业银行与林树森之前打过交道。那时翁耀明与惠阳电子工业公司合作开办TTK,是私自以TTK的股权抵押借钱后跑到美国去的,南洋商业银行由此顺着与惠阳电子工业公司的合资项目摸上门,希望就此接管翁耀明在TTK里的权益。范品魁断然拒绝了南洋商业银行的要求,但又觉得这样做会对惠阳的对外招商引资形成负面影响。但南洋商业银行的要求怎么驳回是个问题,于是,官司打到林树森处,林树森想了个折中的办法:让惠州市的驻港机构——广惠公司从合资公司接手经过评估的这部分股本,之后再由广惠公司和南洋商业银行清算翁耀明的债务。这样做合情又合理,翁耀明他日上门理论也说得清楚,南洋商业银行也追回了自己的债务,可谓皆大欢喜。南洋商业银行因此对林树森高看了一眼。

短短几个月的谈判和筹备之后,1985年9月,中港合资的TCL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下简称TCL通讯),注册资本为90万美元,双方各占70%和30%的股份。新开创的事业,尽管吸引了各方关注,尤其是林树森、范品魁等政府领导更是对其寄予了厚望,对于张济时、郑传烈、李东生这些TTK的创业元老们来说,似乎已经不如第一次那么激动。有了几年办企业的经验,在商场中摸爬滚打,这一批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也日渐成熟,知道了仅有满腔热血和激情远远不够,开拓一项新的业务,还要克服许多困难。但是,如果他们能预见到几年后的情形,内心的兴奋肯定难以抑制。

28岁的总经理

TCL这个品牌就是从电话机开始的。说到TCL的由来,还有一段故事。

取名字是门学问,为公司取名更是如此。当初创办磁带厂的时候,张济时等人巧妙借助日本TDK在行业中的品牌影响力,将公司命名为TTK,并且利用当时的法律空隙,注册了TTK商标,甚至产品的外观设计也类似TDK的产品。这种做法,现在难免会被质疑为山寨,为人所诟病,但对于30年前的那群创业者来说,能够意识到品牌的作用,已经是难能可贵。

事实也证明,采用英文的商标和英文的公司名称,能使自己的品牌形象更加“洋气”,这一点无疑更能吸引刚刚打开国门看世界的中国消费者。TTK能够很快成为大受消费者喜爱的磁带品牌,的确沾了TDK不少光。

成立电话机公司之初,张济时等人也考虑过沿用TTK的品牌,毕竟其有了几年的市场积累,有一定的知名度,消费者的口碑都还不错。不过,日本TDK发现市场上有一个跟自己的品牌形象十分接近的“TTK”,立刻对中方使用这个品牌的行为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了重新复议。国家工商总局协调多次未果,决定终止“TTK”商标注册,下文通知TTK停止使用“TTK”商标,另外申报注册其他商标。当时的张济时、李东生也不太懂什么商标法之类的法律法规,既然政府说不能用就没再用了。

因此为电话机公司取名的同时,大家就商议重新启用一个商标。他们当时肯定不可能预见到这个新商标日后的价值会达到几百亿元。跟历史上许多伟大事物的产生一样,“TCL”的诞生其实也十分平常。当时他们没有找专业公司,就张济时、李东生、蒋志基几个人聚在一起,各抒己见,类似于今天的头脑风暴。因为有TTK的成功案例,采用英文加中文的方式为公司命名就成为企业的一个传统,张济时要求新名称要用“T”字母打头。讨论了半天之后,李东生灵光一闪说道,既然“通讯设备公司”的英文是“Telephone Communication Limited”,何不干脆采用英文名称的缩写做商标呢?这个提议获得了大家一致赞同。几个人又反复念叨了几遍,觉得朗朗上口,而且三个字母连在一起写出来好像也颇有大家风范,于是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道:“就这么定了。”接下来李东生又一鼓作气亲自动手设计了商标图案。菱形,这个代表钻石的图案成为TCL最初的标志,或许当时他们是希望新商标能像钻石一样宝贵吧!

1985年,“TCL”商标正式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从电话机开始,包括原来的磁带和其他产品也都改用TCL品牌。而这个菱形图案一直用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李东生担任TCL电子集团总经理后,在引入新的企业CI(企业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时才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定义。

回头看,采用英文字母作为商标的确是TCL创业者的一个创举,他们让一家初创公司一出世便有了国际化的形象特征。虽然我们不能做事后诸葛亮,想当然地将这个创举理解成张济时、李东生他们一早就有了国际化的梦想,不过,当看到联想为适应国际化需要而在2004年花巨资换标Lenovo时,我们不得不佩服TCL创业者们的先见之明。

厂子有了,商标也有了,似乎万事俱备,只欠开工。这时,谁来当电话机公司的首任总经理却是个问题。本来,作为创业元老,又有实际管理经验的张济时最有资格担当,但是此时他身为惠阳地区电子工业公司的副总经理,又是TTK的总经理,按照当时的规定,一个合资公司的总经理不能兼任另一个合资公司的总经理。几番考虑,张济时决定推荐李东生担任TCL通讯的总经理,而他自己留任TTK的总经理。林树森明确支持张济时的决定。

尽管在引进电话机这个项目上,李东生功不可没,几年的历练也让他视野大开,商业才华得到了展现和提高,而且与合作商蒋志基关系不错,可是当张济时找到李东生,提议由他出任新公司总经理时,年仅28岁的李东生还是大为意外,他对自己的能力和资历都缺乏信心。犹豫不决中,林树森前来鼓励他,这个39岁就成为惠阳行署常务副专员的潮汕人,一直对TTK关爱有加,也看到了李东生几年来的成长,他就用自己的经历给李东生打气。如果没有林树森的支持,李东生想必也很难作出这样的决定。当时的李东生年轻资历浅,又不是党员,做这样的任命属于破例,这意味着惠阳通讯工业总公司的两个主要企业总经理都是非党干部。

领导的器重和信任让李东生很感动,虽然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但还是顶住压力走马上任了。TCL通讯的工厂就设在TTK新厂房内,将第三层原磁带产品库房腾出来改为生产车间,又在天台加盖一层铁皮房做仓库、工程部及办公室。不到三个月,厂房装修好,搬入设备仪器,企业就开始运营了。

产品的设计和质量是企业创办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李东生作为电子工程师(一年前他已经得到工程师资质),对此并不陌生。他带领一帮工程技术人员废寝忘食,挤在一间铁皮房内讨论产品设计,一遍又一遍地试验和测试。在熬了无数个通宵,所有人都快精疲力竭之时,TCL通讯第一台,也是国内最早的“扬声免提按键式电话”——TCL-HA868终于研制成功。

尽管TCL-HA868这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话机不是TCL通讯完全原创的产品,而是参考了香港一家企业的设计方案。不过,按照原来的设计,按键免提通话是要有电源的,这对消费者来说显然不够方便。看到了原设计存在的缺陷之后,技术工程部负责人曹力提议改进设计。虽然李东生知道这是一款将决定入网成败的关键产品,而且时间紧迫,但还是认同了曹力团队的建议,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在研发过程中加入自己的创新和智慧。经过反复的试验和改进,TCL通讯的技术人员最终成功开发出了不需要电源的免提电话机。这款TCL-HA868电话机通过鉴定并获得入网证,后来成为中国电话机市场单个型号销量最大的产品。

为消费者研制最好产品的想法,表明TCL的技术创新意识已经开始萌芽。

李东生虽然解决了产品设计和生产工厂的问题,但在怎么把产品销售出去这个问题上,却一时束手无策。

对中国通信行业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及时切入电话机市场的确是TCL的得意之作。不过,合资公司建成后,正当大家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才发现当时的通信市场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首先是行业垄断问题。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曲折迈进的过程中,当时的邮电部本身就有好几家部属企业,还有一批所谓的指定企业,这些企业的资格和关系摆在那里,只要产品基本没什么大问题,市场地位几乎不可撼动。对此,李东生有着刻骨铭心的切身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