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风云塘马
8147000000038

第38章 (1)

要把十六旅建设为正规化的党军,没有强健的体魄不行,没有强健的身体就不能履行或贯彻斗争意志,更不能冲锋陷阵。我在筹备会上强调了这一点,绝大多数干部表示热烈欢迎和支持,从比赛的情况看,同志们从体育比赛中已真正领悟到了这一点。

就拿近几年的茅山地区的战斗看,日军拼刺刀时已没有优势,我军刺杀技术随着艰苦训练大有提高,现稍逊于日本兵,但我们体质上和他们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一对一,我们还稍吃些亏,如果体质和力量跟上来,情况将会大改变。

整训的检验和运动会一道进行,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它有表演的性质,又有检验成果的成分。

四十六团一营在戴巷一带整训时间不短,这次拉到塘马参加比赛是成果检验的好时机。队伍训练很重要,反映着我们铁军的形象,我们十六旅应该成为正规化党军的模范。

大清早,当我踏上塘马村东的小桥时,我感到从没有过的清爽。河面上水汽升腾,树、草、花、庄稼都沾满了露珠。一切似均被露水洗涤过。那青青的树,黄澄澄的稻,还有那泥土散发的清香。啊!这深秋的苏南真不愧为鱼米之乡,亮晶晶的河,阵阵的稻谷飘香,你能体味到浓浓的水乡韵致来。粉墙黛瓦,树木掩映,如不是嘹亮的号声,我都快忘记了这是一个战争年代,这号声便使我想到了闽西双髻山的日日夜夜……我回头向北望,希望能看到丫髻山,可惜今日不见丫髻山的踪迹。

老罗的身影仍是那样魁梧与高大,军队绝对少不了他,在军事理论与战争实践方面确有独到处,整训的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术教学全靠他来掌舵呀。啊,屈指数来,我们相识也有好几年了,想当年在永定月流初次相识,在大庙前的那棵老樟树下,我就充分领略了他的出色军事理论,此前他在宁、岩、连红色根据地与敌作战,便是威风八面。啊,在闽西军政会议上我们交谈多时,绝没想到会在苏南平原水乡战斗在一起……

一眼看去,便知队伍训练有素,步姿正确,步伐有力,无论是正步,齐步,还是跑步,给人一种坚实的感觉。我们二支队的战士大都来自闽西,长期的山地游击使我们缺少正规部队的那种素养。老罗上过国民党的军校,他在苏区红军大学学习过,这方面他是行家,我们的部队要焕然一新,必须摆脱原来那种单纯的游击习气,要使部队向正规化方向发展,特别是要开展阵地战、行动战,还必须掌握正规的训练方法。

黄玉庭是老部下,赤山之战时是营长,现在担任主力四十六团团长,担子不轻,钟国楚是老红军了,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工作者。在闽西我们就认识了,由他担任政委来抓团的政治工作,应该是十分合适。十六旅的部队主要是靠四十六团,四十七团太小,还需不断充实提高。至于四十八团,如今尚在苏西,刚刚组建,问题多多,王胜回来了,据说敌人要清乡,看样子也要到达塘马,而程维新的独立二团,难以改编,需多加小心。唉,我们首先要抓四十六团,四十六团的整训经验可以推广到四十七团、四十八团,甚至可以推广到独立二团去。

我威武的四十六团,多么雄壮的队伍。横队、纵队、行进、停止、齐步、正步,手持钢枪,杀气腾腾,铁军风华尽显,威武之师突现。兵的海洋,刀枪的海洋,这滚滚的铁流定能把日寇埋葬。

我的眼不知不觉湿润了,艰苦的闽西三年游击战争,我们上杭游击队、红七支队的队伍集合时无法显示这样的威武场面,只能一股一股地行走于山间的小道上,而现在我们的队伍已发展壮大了。

这样的场面多年不见了,只有在白土镇成立二支队时才看到过这样的辉煌场面。

一九三八年二月二十七日,二支队在龙岩白土龙泉村双生祠堂的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北上抗日誓师大会。

好威武的场面,五六千人聚集于广场上。广场尽头的东面为高山,山峰林立,绵延起伏,苍翠一片,绿意盎然,飞流天外,支队司令部“仕峰厝”掩映于山底树木下。从房屋的墙边,斗志昂扬的士兵排列得密密麻麻,一直延伸到主席台下。他们身姿挺拔,头戴军帽,腰束皮带,端立着聆听张鼎丞老首长的讲话。台前是一批批围观的群众,他们用热切的眼神注视着主席台。

我,四团政治处主任,站于台前,看着这场下威武的战友,目睹台上挂着的“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誓师大会”巨幅横标,耳听由《大刀进行曲》改谱成的《会师进行曲》,眼眶湿润了,热血沸腾了,恨不得肋生双翅,飞到抗日的前线,狠狠地打击入侵者。我高唱着“让我们向前迈进,让我们和全国的抗战力量结成一条挣不断的锁链。冲!向前冲!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

三月一日,杜鹃花盛开,满山红艳艳,千百杆红旗迎风招展,广场上鞭炮齐鸣,鼓乐声声。我又一次汇入队伍的洪流中,成为洪流中的一分子。在这洪流中,我能充分感受到洪流的豪迈与博大,我两千多名官兵站在一起高唱着“我们捍卫祖国,我们齐奔沙场,千年夙愿,如今得偿……”在群众的夹道欢迎下,终于踏上了北上抗日的征途。

我头戴新四军军帽,身穿崭新的蓝灰色军装,腰上扎着皮腰带,脚上打着黄色绑腿,迈步向前,向前……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向欢送的人群频频挥手,告别曾与自己并肩战斗过,现留在闽西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首长和战友们,告别了与红军游击队生死与共的闽西父老乡亲,告别了进行过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的闽西红色土地,告别了我亲爱的妻子张招巴及在她肚中的小生命。

一眨眼,四年过去了,如今在远离闽西的苏南塘马,又有一支威武之师展现在眼前。我们的十六旅四十六团战士,这是我们亲自创建缔造的新型的抗日军队,有这样的抗日子弟兵,我们自豪,我们骄傲,他们寄托着我们的希冀、苏南人民的希冀、中华民族的希冀、世界反法西斯民族的希冀。

四十六团战士刺杀技术大有提高,我们的训练方法改进了,现在用轮车代替稻草人训练,动感加强了,针对性加强了。这样我们的刺杀训练从技术上讲有了一定的提高,和日军相比,我们的刺杀技术还是要差一些。日军的刺刀长训练有素,防刺的能力特强,身体素质好,加之他们长期受法西斯文化的熏陶,讲究武士道精神,确实不好对付。我们新四军初进苏南与日军拼刺刀,常处下风,所以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平昔加强训练,有技术作保证,我们战胜敌人的砝码就加重了,如果我们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那么近身搏击就失去意义。因为我们与日作战由于受武器装备的制约,只能以近距离作战为主,那么拼刺刀是主要方式之一,可见这方面的训练是何等重要。我们要学日本的刺杀技术,更要学习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刺杀技术,我们的武术有几千年的历史,其中有许多可借鉴的地方,八路军及国民党军有刀术训练课,我们自然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苏南不乏练武之人,发现这方面的人才,也应请到军中来,让他们传授这些技术。

夫战,勇气呀,练刺杀,它的精髓应该是练的杀气。在闽西,敌军最怕和红军拼刺刀,红七支队在杀人崠作战时,一跃而起,近身搏击,敌军便溃败下来,靠的就是那股血战的勇气。现在缺乏实战经验,还不熟悉战争的特殊氛围,有时会出现在战场上怯战的情绪,练习刺杀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勇气,有了这股勇气,我们的战士才能一往无前,奋勇杀敌。

又见天桥了,木制的天桥,一根横木,两端梯子斜靠。啊,这东西初识于岩寺军部,对于我们闽西子弟来说,走这样的天桥真是小菜一碟,我们长年累月奔走于崇山峻岭中。啊,双髻山,杀人崠,金丰大山,茫荡洋,悬崖峭壁,深沟高垒,清涧深潭,危岩巨峰,天梯石栈,这空间的平衡感,高空的稳定性,于闽西子弟而言根本不需要做那样的训练。但抗战不是闽西子弟抗战,是全民族抗战,如果不充分发动苏南人民抗战,是不能完成抗敌任务的。我们面对的不是崇山峻岭,我们面对的是河汊湖泊,丘陵小山,辽阔的平原,作战的空间常展开于小桥、河流、竹林、桑地、房舍、屋宇间。对于这样的地形,如果没有好的空间平衡感是不能适应各种复杂地形作战的,即使闽西子弟也不例外。

“闽西子弟以后还要练习游泳。”当我与王直走上天桥面对亮晶晶的塘马河时,我深有感慨地说。“对,不仅是闽西子弟,十六旅官兵都要学,连女兵也要学,每当遇到河汊,我们就犯难,这对作战不利。”王直点着头。

“对。”我看了看这位二十四岁的年轻组织科长,他完全成熟了,是一个优秀的新四军将领。

我们虽都为上杭人,却很晚才相识。

我主要活动于上杭双髻山一带,王直同志的足迹远比我广。

王直出生于才溪,很早就受到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的影响。那时候,才溪革命热潮非常大,他小小年纪便被选为儿童团团长,还见过朱德军长,后参加了福建军区独立二团,后又进入中央苏区瑞金,在独立十师政治部宣传队工作,后又参加连城朋口的战斗,进入红九团工作,战斗在宁、岩、连根据地,后又随红九团南下,与红八团月流会师。又随红九团南下,在和平县与红三团会合,转战于金丰大山,直至二支队成立,挺进江南,艰苦作战。他有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又长期从事文化宣传工作,王直已成为我二支队智勇双全的优秀指挥员,我十六旅政治部优秀干部,今后的政治部需要这样的同志来全面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