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肯定人类确实是由类人猿、原始人和现代人类这样一步步的进化而来的。可是,为什么会有一部分猿类能从动物群体中分化出来,最终进化成人呢?
这完全是由于气候变化所致。也就是说,气候的变化是人类进化,当然也是其他生物进化的原动力之一。或者说,气候变化正是人类进化的催化剂。在人和猿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巨大的分化,正是因为它们的祖先宁肯跟着热带森林迁移,而我们的祖先却勇敢地从茂密的森林走向了空旷的草地。
另外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是,人和动物都在进化之中,为什么人类进化得如此之快,而动物进化得却如此之慢呢?
之所以出现动物和人类不同的进化速度这一现象,其根本的区别在于,动物在接近10亿年的漫长时期中,是仅仅通过突变和自然淘汰而进化的。而人类在这短短的1400万年的瞬息时刻却发展和演化出了非遗传性的继承和演变系统,即通过独一无二的文化媒介,把知识和传统留给了后代。
其实,这完全是由于人类的大脑比其他任何动物都要发达得多,人类有日益增强的控制环境的力量。并在控制环境的过程中产生了日益发达的文化,从而使遗传进化退居于次要的位置。动物有许多生存的本领是通过遗传系统直接传递给后代的,而人除了吃喝哭叫之外,绝大部分生存本领却只有靠后天去学习。
人类进化的规律
从整个人类进化的过程来看,人类进化的速度并不是均匀的,而是以很高的加速度往前演化着的。例如,从腊玛古猿进化到南方古猿足足用了1000多万年,而南方古猿进化到能人却只用了300多万年,依次类推。也就是说,在人类进化的过程当中,每完成一个飞跃的时间大约正好等于前一个飞跃所需时间的1/3,而等于后一个飞跃所需时间的3倍。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大脑愈来愈发达;二是随着实践的积累,人类的知识愈来愈丰富。由此可见,人类今天所享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不是在短期内创造出来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人类有生命,自然有本身。人类在人生活动中变化,自然在物质运动中守恒。人类有能力,自然也有实力。人类在生存,自然在存在。人类有追求,自然有永远被满足的利益。自然中,每个人都有祖先,每一物质都有运动轨迹。人有死,但物质运动却是永恒的。人是自然物质,顺应着自己本身的运动规律运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和其他物种,都必须要遵守这个生存法则。
达尔文和进化论
达尔文《物种起源》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3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后,他的老师亨斯洛推荐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同年12月27日英国海军舰“贝格尔”号环绕世界的科学考察航行。
达尔文先在南美洲东海岸的巴西、阿根廷等地和西海岸及相邻的岛屿上考察,然后跨太平洋至大洋洲,继而越过印度洋到达南非,再绕好望角经大西洋回到巴西,最后于1836年10月2日返抵英国。这五年间,他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回到英格兰后,他偶然读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从中得到启发,更加确定他自己正在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想法:世界并非在一周内创造出来的,地球的年纪远比《圣经》所讲的老得多,所有的动植物也都改变过,而且还在继续变化之中,至于人类,可能是由某种原始的动物转变而成的,也就是说,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根本就是神话。
1842年,达尔文开始撰写一份大纲,后将它扩展至数篇文章。1858年,达尔文决定把华莱士(“自然选择”理论的独创者,与达尔文相互谦让、通力合作,促进了进化论的研究和传播。)的文章和他自己的一部分论稿呈交专业委员会。1859年,《物种起源》一书问世,就引起了大轰动。以后达尔文费了二十年的时间搜集资料,以充实他的物种通过自然选择进化的学说,并阐述其后果和意义。
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达尔文在环球旅行时,随身带了几只鸟,为了喂养这些鸟,又在船舱中种了一种叫草芦的草。船舱很暗,只有窗户透射进阳光,达尔文注意到,草的幼苗向窗户的方向弯曲、生长。但后来几十年间,达尔文忙着创建进化论,直到晚年,才着手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向光性的问题。
达尔文是用草的种子做这些实验的。草的种子发芽时,胚芽外面套着一层胚芽鞘,胚芽鞘首先破土而出,保护胚芽在出土时不受损伤。达尔文发现胚芽鞘是向光性的关键。如果把种子种在黑暗中,它们的胚芽鞘将垂直向上生长。如果让阳光从一侧照射秧苗,胚芽鞘则向阳光的方向弯曲。如果把胚芽鞘尖端切掉,或用不透明的东西盖住,虽然光还能照射胚芽鞘,胚芽鞘也不再向光弯曲。如果是用透明的东西遮盖胚芽鞘,则胚芽鞘向光弯曲,而且,即使用不透光的黑色沙土掩埋胚芽鞘而只留出尖端,被掩埋的胚芽鞘仍然向光弯曲。达尔文推测,在胚芽鞘的尖端分泌一种信号物质,向下输送到会弯曲的部分,是这种信号物质导致了胚芽鞘向光弯曲。
在1880年出版的《植物的运动力》一书中,达尔文总结了这些实验结果。
生物进化论
1858年7月1日达尔文与华莱士在伦敦林奈学会上宣读了关于物种起源的论文。后人称他们的自然选择学说为达尔文-华莱士学说。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其核心自然选择原理的大意如下:生物都有繁殖过剩的倾向,而生存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在同一种群中的个体存在着变异,那些具有能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的个体将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不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被淘汰。如果自然条件的变化是有方向的,则在历史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变异就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变异。由此可能导致亚种和新种的形成。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认为生物的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作用能导致生物的适应性改变。它由于有充分的科学事实作根据,所以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百余年来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类的起源地
关于人类的起源地之争由来已久,下面我们就把各种观点和证据讲述出来,让我们看看人类到底是在哪里起源的。
南部非洲的古猿
1924年,在南非阿扎尼亚一个叫做汤恩的地方,那里的采石场工人采石时爆破出来一个小的头骨化石,包括颅骨的大部分和完整的颅内模,颌骨上保存着全套的乳齿和正在萌出的第一恒臼齿,属于幼年个体(相当于现代3~6岁的小孩)。
这个化石具有许多似猿的性状。比如,这个幼年个体的脑子大小像一个成年的大猩猩,大约为500毫升,估计成年时也不过600毫升左右。此外,其上下颌骨向前突出,类似猿。同时,该化石也具有人类的性状。
这个化石所属的个体是似人和似猿性状的混合体,是已发现的与人的系统最相近的一种灭绝的猿。由于发现于非洲的最南部,因而汤恩头骨所属个体的种被命名为南方古猿非洲种。
这里需要指出,虽然南方古猿在名称上仍叫做古猿,但实际上已经是人科的成员了。
非洲“能人”的发现
1959年7月17日,在坦桑尼亚发现了一个粗壮型南方古猿近乎完整的头骨和一根小腿骨。头骨特别粗壮,牙床上带有硕大的臼齿,被命名为“东非人”。并确定“东非人”生活在175万年前。
1960年,在发现“东非人”头骨地点的附近,发现了一个10~11岁小孩的部分头盖骨和下颌骨,不同年龄人的手骨,一根成年人的锁骨和近乎完整的足骨。这是一种比“东非人”更进步的人。其脑量比“东非人”几乎大出50%,头骨的形状更为进步,牙齿比“东非人”小,生活于178万年前。因此被命名为“能人”,作为人类的第一个早期成员。
虽然南方古猿是人类早期祖先的一部分,但只有“能人”才继续向后一阶段的人类演化,并最终产生现代人。“东非人”和东非“能人”的发现,也是两种类型的人科成员同时生活于同一地区的最早的证据。此后,在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又发现了一批“能人”化石。
1974年在同一地区发现了一具女人的大部分骨架,命名为“露茜”。根据对她的骨盆、脊柱和膝盖骨的研究,可以肯定她是两足直立行走的,生存年代测定为340万年前。
1990年代以后,东非的早期人类化石研究又获得了新的突破。1994年,美国古人类学家怀特等宣布,他们在埃塞俄比亚阿法盆地发现了440万年前的大量人科化石,并命名为南方古猿始祖种。
从南方古猿看人类演化
自1924年首次发现南方古猿化石起,至今发现的南方古猿化石已达7个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新的南方古猿化石的不断发现,以及对所发现的化石进行的多学科研究,使学术界对涉及早期人类起源与演化的过程有了新的理解。
其实,人类的演化过程比原来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在相同的时间范围内,南方古猿的几个种同时生存,但只有一个种群向人属的方向演化,而其余的种群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都灭绝了。这说明人类的演化是按照“树丛”的方式进行的,而不是按照传统的直线状方式进化的。这一点对于丰富生物进化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非洲还是亚洲
达尔文在1871年提出,人类的诞生地是非洲。他的理由是,与人类最相近的两种猿——大猩猩和黑猩猩都生存在非洲。当时,在非洲还没有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加之许多人认为,像人类这样高贵的万物之灵不可能起源于愚昧的非洲大陆。所以,达尔文的观点没有被普遍接受。
经过多年的争论,非洲南方古猿已被人类学界一致归于人的系统。其形态远比亚洲的猿人(直立人)原始,年代也比后者要早。而且,在非洲以外的地区,迄今还没有发现任何肯定是南方古猿的化石。所以,目前多数人类学家认为人类的起源地应该在非洲。
以色列的考古新发现
2010年12月27日,以色列考古学家在该国一个洞穴中发现了距今约40万年的数颗现代人的牙齿化石和其他遗迹。它们距今约40万年,是目前世界上已知年代最早的现代人化石,而此前在非洲找到的现代人化石仅有20万年历史。这项发现把现代人的起源年代往前推了15万到20万年。除此以外,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了人类打磨过的石刀石斧以及火石等人类活动遗迹。据此,他们认为当时的人类已经开始制作并使用石制工具、开始人工取火并且从事打猎和采矿活动。根据这次重大发现,一些学者认为,现代人的祖先不是起源于非洲,而是起源于中东地区。
人类进化的痕迹
约6500万年前,一颗大型陨石撞击到了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造成巨大灾难,当时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大约三分之二的动物物种消亡灭绝,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结束,有的原始哺乳类动物逃过劫难存活下来。约5000多万年前,灵长类动物由低等灵长类动物原猴又分化出高等灵长类猿猴,如猕猴、金丝猴、狒狒与猿。
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是一组种类庞杂的类人猿。它们的化石遗骸有头骨、上下颌骨、四肢骨和牙齿等,被发现于亚、欧、非三洲广大地区的中新世和上新世地层中,初步判断它们大约生活于2000~500万年前。森林古猿的体质特征介于猿类与人类之间,且肢骨尚未特化,既可向现代猿类、也可向现代人类的方向发展,因此人们认为,它们可能是现代的大猿(黑猩猩和大猩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属于灵长目人科,它是灵长类中唯一能两足直立行走的动物。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100~440多万年前之间。他们可以分成两个主要类型:纤细型和粗壮型,从他们的牙齿来看,粗壮南猿的门齿、犬齿较小,但臼齿硕大(颌骨也较粗壮),这说明他们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粗壮型南方古猿在距今大约100万年前灭绝了。最初,一些人还认为这两种类型之间的差异属于男女性别上的差异。纤细型又称非洲南猿,身高在1.2米左右,颅骨比较光滑,没有矢状突起,眉弓明显突出,面骨比较小,这说明纤细型的南方古猿是杂食的,后来纤细型进一步演化成了能人。
能人
能人化石是自1959年起,由利基等人类学家在东非坦桑尼亚的奥杜韦峡谷和肯尼亚的特卡纳湖畔陆续发现的。这些古人类的脑容量较大,约在600毫升以上,脑的大体形态以及上面的沟回与现代人相似,颅骨和趾骨更接近现代人,而且牙齿比粗壮南猿的小。在分类学上,古人类学家将他们归入人属能人种。能人生存的年代在175~200万年之前,当时粗壮南猿还没有灭绝。与能人化石一起发现的还有石器。这些石器包括可以割破兽皮的石片,带刃的砍砸器和可以敲碎骨骼的石锤,这些都属于屠宰工具。因此,可以说能够制造工具和脑的扩大是人属的重要特征。
直立人
直立人可能起源于非洲,一般认为它们大概是由能人进化来的,后来进化成早期智人。直立人化石最早是1890年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发现的;以后发现地点不断增多,主要集中在亚洲南部和中部、非洲东部和西北部及欧洲西部。直立人骨壁厚,仍带有猿类特征,如头盖骨低平,眉骨粗壮,吻部前伸。北京人、蓝田人、郧县人等都属于直立人。直立人的脑量平均小于1000毫升,北京人的脑量平均为1043毫升,身材明显比南方古猿高大,平均身高为160厘米,平均体重据估计约有60千克,肢骨与现代人差别不大。
智人
智人包括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生活在距今20~1万年前,比直立人更接近现代人。他们不仅完全直立,而且脑容量已经达到了现代人的大小,这标志着他们的智力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因此,古人类学家把他们与现代人归为同一个种,即智人种。
早期智人生活在距今20~5万年前,这个时期的智人还带有一些原始性状,他们制造的工具比直立人制造的更为先进,除石器外还有骨器。从生活遗迹来看,他们不仅会使用天然火,而且会人工取火,已穿兽皮,还创造出了原始的艺术。在这个时期,不同的人种已经开始分化和形成,并逐步分布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