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如果只是自己独处,这也没什么不好,但在与别人相处时,就会成为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障碍。也许你待人真诚,也许你喜欢自我个性的张扬,但忽略了为人处世中的社交细节,必然让自己处处碰壁,这是刚步入社会未久的年轻人尤其需要注意的处世玄机。
1.用礼貌表现出良好的修养
社交场合见面时有其他人在场,主人为你介绍时,你应当如何表示才算合乎礼节呢?一般说来,介绍时彼此微微点头,互道一声:某某先生(或小姐)您好!或称呼之后再加一句“久仰”便可以了。介绍时坐着的应该站起来,互相握手。但如果相隔太远不方便握手,互相点头示意即可。随身带有名片的此时也可交换,交换时应双手奉上,并顺便说一声“请多多指教”之类的客套话。接名片时也应用双手,并礼貌地说一声“不敢当”等,自己若带着也应随后立刻递交对方。如果你是介绍人,介绍时务必清楚明确,不要含糊其辞。比如,介绍李先生时最好能补上一句“木子李”,或介绍张先生时补一句“弓长张”,等等,这样使对方听起来更明确,不容易发生误会。如果被介绍的一方或双方有一定的职务时,最好能连同单位、职务一起简单介绍。像“这位是某某公司的业务经理某某先生”,这样可使对方加深印象,也可以使被介绍者感到满意。
外出、旅游或者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可能会有地址不清或对当地的风俗习惯不了解,这就需要询问别人。要想使询问得到满意的答复,就要做到这样两点:
一要找对知情人,主要是指找熟悉当地情况的人。比如,问路可以找民警、司机、邮递员、老年人等。
二是要注意询问的礼节,要针对不同的被询问者和所问问题区别对待。比如,询问老年人的年龄时可适当地说得年轻一些,而询问孩子的年龄时则应当大一些;询问文化程度时最好用“你是哪里毕业的”“你是什么时候毕业的”等较模糊的问句等。注意询问时不要用命令性的语气,当对方不愿回答时就不要追根问底,以免引起对方不快。
请求别人的帮助时,应当语气恳切。向别人提出请求,虽无须低声下气,但也绝不能居高临下态度傲慢。无论请求别人干什么,都应当“请”字当头,即使是在自己家里,当你需要家人为你做什么事时,也应当多用“请”字。向别人提出较重大的请求时,还应当把握恰当的时机。比如,对方正在聚精会神地思考问题或操作实验,对方正遇到麻烦或心情比较沉重时,最好不要去打扰他。如果你的请求一旦遭到别人的拒绝,也应当表示理解,而不能强人所难,更不能给人脸色看,不能让人觉得自己无礼。
2.一个笑容让你的社交形象熠熠生辉
微笑是一种艺术,是一门学问。微笑牵涉到我们的文明素质、生活内容和节奏,也牵涉到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微笑是内心的愉悦自然地流露在脸上,它是伪装不出来的,非伪装不可,也是苦涩的笑,倒不如不进行伪装的好。微笑是有所讲究的:
(1)首先要学会微笑
如果你对别人抱着友好的态度,对社会具有好感,自然会笑口常开,久而久之,微笑会自然地变成你自身的一部分。当你遇到别人时,如果心中想:“啊!能看到你,真高兴!”把这种心情表现在你脸上,你会显得满面春风。
你每天都应抽出点时间去笑。在家庭中,也特别需要这样的调剂。笑,能使你在社会上人际关系融洽,家庭中天伦之乐融融。当你某一时刻心情恶劣时,设法使自己笑出来,这是改变心情最好的办法。
无论你遇到的困难多么大,处境如何痛苦,一旦你笑了,你就可能撑得过去,不会被困难压倒,也不会向处境屈服。
如果你平时不太喜欢笑,又想学会笑,那么可先从收集和剪贴各种趣事和笑料做起。用剪贴簿收集资料当然很花费时间,但是只建立一个简单的笑料档案却很容易,把你所喜欢的和别人代你找到的笑话与漫画剪下来就可以了。
另外,再预备一本记事簿,记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可笑事情,你一翻阅就会笑起来。
(2)笑要注意场合
笑在一般交际场合中都是畅通无阻的通行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任何交际场合中都适用。如果在不该使用笑的场合中使用了笑,那么,不仅达不到搞好人际关系的效果,而且还会受到别人的冷眼相对,甚至会引来别人的愤怒,这当然是很糟糕的。因此,我们在使用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场合。例如,当你参加葬礼或追悼会时,你对悲痛欲绝的死者家属就不能笑脸相迎。
(3)应和大家一起笑
许多人聚在一起时,如果别人的笑和幽默引起大家的共鸣,你绝对不能单独板着脸。大家都笑而你却正襟危坐,无疑会破坏整个气氛,讲笑话的人心中会十分不快,认为你有意和他为难,诚心不笑(其实你只不过认为并不好笑),其他的人也会认为你大煞风景。所以,在这种场合,表现出能欣赏别人的笑和幽默,和大家一起笑,是争取友谊或友好对待的方法。不要瞧不起别人的笑和幽默,不要认为笑和幽默是你的独有物;应该用笑声来表示对别人笑和幽默的赞赏,这样也会使你收到友谊的回报。
(4)不要取笑他人
在运用笑和幽默时,不要把别人作为取笑的对象。特别是不要取笑他人生理上的缺陷,如斜眼、麻面、跛足、驼背等。对别人的不幸,你应该给予同情才是。如果在许多人交谈中,有一位是生理上有缺陷的,那么在说话时,最要避免易使人联想到缺陷方面去的笑话,也不要取笑他人的过错和失误。例如,不要取笑你的同学考试不及格,不要取笑你的同伴在走路时跌了跤,等等。也不要取笑他人出身贫寒、职业卑微、家属中有不法分子等,免得使人感到窘迫。在某种特殊的交际氛围中,不如将自己作为取笑的对象,文雅地嘲笑自己,以此使整个场面松弛、欢快。
(5)应考虑对象
笑和幽默是孪生姐妹,但在运用时应注意对象。也就是说,要看对方的职业、职务、性别、年龄和社会地位,要是不考虑这些,乱来一气是会把问题弄糟的。
此外,还应考虑对方的文化层次以及地域、国情、国别,还要记住对方的宗教禁忌。
当对方的地位高或职务重要时,你不能无端地用笑和幽默,而应先提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在谈话中有分寸地表现你的笑和幽默。
在运用笑和幽默时,要考虑对方的性格特点,否则,你想搞好人际关系的希望就会落空,甚至带来麻烦。
对人微笑,对人运用笑和幽默,是想搞好人际关系,共同快乐地享受人生,并不是为了取笑嘲弄别人,更不是为了和别人比高低。否则,笑往往就会变成仇恨的种子。
我们应以微笑诚恳待人,搞好人际关系,以使工作和生活更快乐。但我们首先须懂得什么叫快乐?怎样才能使别人也使自己快乐?要是损人利己,取笑他人的过失,嘲弄他人的缺陷,这种笑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我们不是为了微笑而微笑,微笑仅是为了表示我们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正确对待人生,正确对待社会的态度。
3.别让小节毁了自己的形象
每天我们都置身于不同的场合,作为社交中的一分子,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动作与场合和身份相称。但是,偶尔一疏忽就会露出马脚,这个时候你不妨检查一下自己有什么不妥当。
我们来看看你的动作:你是否在当众打哈欠?在大庭广众中,你能忍住不打哈欠吗?打哈欠在社交场合中给人的印象是,表现出你不耐烦了,而不是你疲倦了。
有些手痒的人,只要他看见什么可以用,就会随手取一支来掏耳朵,尤其是在餐室,大家正在饮茶、吃东西的当儿,掏耳朵的小动作,往往令旁观者感到恶心,这个小动作实在不雅,而且失礼。
宴会席上,谁也免不了会有剔牙的小动作,既然这小动作不能避免,就得注意剔牙的时候不要露出牙齿,也不要把碎屑乱吐一番,这都是失礼的表现。假如你需要剔牙,最好用左手掩住嘴,头略向侧偏,吐出碎屑时用手巾接住。
有些头皮屑多的人,在应酬的场合也忍耐不住皮屑刺激的搔痒。而挠起头皮来。挠头皮必然使头皮屑随风纷飞,这不仅难看,而且令旁人大感不快。
有时候,由于自己不拘小节的习性,破坏了自己的形象,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各项:
(1)手
最易出毛病的地方是手。把手掩住鼻子;不停地抚弄头发;使手关节发出声音;玩弄接过手的名片。无论如何,两只手总是忙个不停,很不安稳的样子。本来想使对方称心如意的,谁知道却因为这样而惹人厌烦。
(2)脚
神经质地不停摇动,往前伸起脚,紧张时提起后脚跟等等动作,不仅制造紧张气氛,而且也相当不礼貌。如果在讨论重要提案时伸起脚,准会被人责骂。
如果是参加会议,更不要当众双腿抖动。这种小动作多发生在坐着的时候,站立时较为少见。这种小动作,虽然无伤大雅,但由于双腿颤动不停,会令对方视线觉得不舒服,而且也给人有情绪不安定的感觉,这是失礼的。同样,让翘起的腿儿钟摆似地耍秋千也是相当难看的姿态。
(3)背
老年人驼背是正常的事,如果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都驼背的话,可就不太好了。我们主张挺直腰杆和人交谈。
(4)表情
毫无表情,或者死板的、不悦的、冷漠的、生气的表情,会给对方留下坏印象。应该赶快改正,不要让自己脸上有这种表情。为使说话生动,吸引对方,最好能有生动活泼的表情。
(5)动作
手足无措、动作慌张,表示缺乏自信心。动作迟钝、不知所措,会使人觉得没劲儿,而且让人觉得他难以接近。昂首阔步、动作敏捷、有生气的交谈等会使气氛变得开朗。所以,千万别忘记,人是依态度而被评价、依态度而改变气氛的。
4.着装里面有学问
社交场合如果着装有问题,不仅自己尴尬,还会引起别人的侧目,导致社交障碍。着装问题主要体现在不符合年龄特点、不合体,与当时的社交场合不相宜、搭配错误等,这里仅就易出现问题的着装常识作一下介绍。
就着装的时宜而言。与你工作环境不相适应的着装可能是叛逆的标志。一家公司有位年轻、美丽的行政助理,自从她开始与摇滚乐手约会,便逐渐改变了端庄的穿着和职业女性的发型。改变装束是为了在下班后会男友时不必再换衣服。而不幸的是,正当她在事业上渐具竞争力时,却破坏了自己的职业形象。无疑她的优势地位也伴随着她的职业形象一起消失了。
公然违背着装规则会被视为对权威的挑战。无论是女人穿超短裙、打扮得珠光宝气,还是男人经常敞着衬衫领口、穿运动夹克衫,给人留下的印象可能都是:“对工作不严肃。”不过,即使是办公楼里着装最佳人士有时也会左右为难:因为同时还要避免给人留下仅仅对衣服感兴趣的印象。
要以着装向人传达这样的信息为原则:“我属于这里”,“我有独特的判断力和高雅的品位”。
一套服装是否适合你所处的环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你的工作性质、你居住的地区、气候以及特定的场合。
很自然,衣着是否合适主要决定于你的工作性质。常与别人打交道的工作一般需要使自己的着装更加职业化一些。与广告、软件开发或娱乐业人员相比,领导者应该选择较为保守的服装。你穿的衣服应让你安全自如地完成工作中的各种活动。
在许多情况下,当地的气候决定着服装是否合适。衣服的面料要符合天气的情况,如果你在深圳温暖的冬天穿着厚厚的羊皮夹克,人们就会认为你连一些基本的常识都不懂。气候不仅影响服装的选择,还影响着鞋和外衣。在北方,男人常穿戴翼波状盖饰的皮鞋,而且比其他地区男人穿的鞋厚实。
环境和场合对衣着也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比如,如果你在星期六下午盘点时穿西服就显得有点儿不合适了。一家财务公司的合伙人清楚地记得,有一天他穿了一双带有流苏的鞋去办公室,路上不断有人问他,“你要去打高尔夫球吗?”
最后,衣服上的饰物和其他细节也要与你的职位相称。有一位刚提升为管理人员的工程师。他穿着背带裤,系着一条领带,还配了块手帕。他的领带和手帕图案虽不完全相同,但是很相配。这样的搭配和着装是比较相称的。
不论是去适应一个新的工作环境,还是迁居到一个陌生的地区,你都可以从周围的人们那里获得着装是否合适的提示。
服装的色彩在人际知觉中是最领先、最敏感的。在人们认知能力、审美意识以及服装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各种不同的色彩被赋予了许多社会含义,人们对色彩的情感、礼仪等心理效应有共同的认识,并通过教育、传统习惯等方式代代相传。青年人只有按照这种共同的认识标准去选择适当的色彩认同和搭配方式,才能适应和满足公众的审美要求,才算符合着装的礼仪标准。
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一般来讲,各种色彩的象征意义如下:
红色:象征兴奋、热情、快乐。在感觉上给人以十分强烈的刺激作用,显示着浪漫、活泼与热烈。因此,红色的服装更显朝气和青春活力。
黄色:象征华贵、明快。但它是一种过渡色,能使兴奋的人更兴奋,活跃的人更活跃;同时也能使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更糟糕。
蓝色:象征宁静、智慧和深远。是一种比较柔和的颜色,它能使人联想到天空和海洋,给人以高远、深邃的感觉。
橙色:象征活力与温暖。是一种明快、富丽的色彩,能引起人的兴奋与欲求,使人联想到阳光。
绿色:象征生命与和平。是一种清爽宁静的色彩,能使人想到青春、活力与朝气。所以,着绿色装显得年轻和富有朝气。
黑色:既可象征深刻、沉着、庄重与高雅,也可以代表哀伤、恐怖、暗淡与恫吓,是一种庄重、肃穆的色彩。它能使人们产生凝重、威严、阴森等不同感觉。
紫色:象征高贵和财富,给人以富丽堂皇、高雅脱俗的感觉,是一种华贵、充盈的色彩。
白色:象征纯洁、高尚、坦荡。是一种纯净、祥和、朴实的色彩,给人以明快、无华的感觉。
灰色:象征朴实、庄重、大方和可靠。是一种柔弱、平和的色彩,给人以平易、脱俗、大方的感觉。
选择服装时不但要注意服装颜色的内涵,更要注意服装颜色搭配的协调。
色彩要与体型协调。体胖者宜深不宜浅,体瘦者则相反,宜浅不宜深。
色彩要与肤色协调。肤色苍白者,宜选暖色调;肤色较黑者,宜选柔和明快的中性色调。
色彩要与个性协调。热情活泼者宜选浓艳的活跃的色系;内向文静的才可以选温雅平和的色系;老成稳重者则首选蓝灰基调的色彩。
色彩要与环境协调。衣色与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都要协调。比如,参加葬礼时不可着大红大紫之类艳色服装等。
就西装的穿法而言。男士在穿着西装时,不能不对其具体的穿法倍加重视。
根据西装礼仪的基本要求,男士在穿西装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七个方面的西装的具体穿法问题:
(1)要拆除衣袖上的商标
在西装上衣左边袖子上的袖口处,通常会缝有一块商标。有时,那里还同时缝有一块纯羊毛标志。在正式穿西装之前,一定将它们先行拆除。
(2)要熨烫平整
欲使一套穿在自己身上的西装看上去美观而大方,就要使其显得平整而挺括,线条笔直。要做到这点,除了要定期对西装进行干洗外,还要在每次正式穿着前,对其进行认真的熨烫。
(3)要系好纽扣
穿西装时,上衣、背心与裤子的纽扣,都有一定的系法。在三者之中,又以上衣纽扣的系法讲究最多。一般而言,站立之时,特别是在大庭广众之前起身站立时,西装上衣的纽扣应当系上,以示郑重其事。就座之后,西装上衣的纽扣则要解开,以防其走样。唯独在内穿背心或羊毛衫,外穿单排扣上衣时,才允许站立之际不系上衣的纽扣。
通常系单排两粒扣式的西装上衣的纽扣时,讲究“扣上不扣下”,即只系上边那粒纽扣。系单排两粒扣式的西装上衣的纽扣时,正确的做法则有两个:要么只系中间那粒纽扣,要么系上面那两粒纽扣。而系双排扣的西装上衣的纽扣时,则可以系上的纽扣一律都要系上。
穿西装背心,不论是将其单独穿着,还是穿着它同西装上衣配套,都要认真地系上纽扣。在一般情况下,西装背心只能与单排扣西装上衣配套。它的纽扣数目有多有少,但大体上可被分为单排扣式与双排扣式两种。根据西装的着装惯例,单排扣式西装背心最下面的那粒纽扣应当不系,而双排式西装背心的全部纽扣则必须无一例外地统统系上。
目前,在西裤的裤门上“把关”的,有的是纽扣,有的则是拉锁。一般认为,前者较为正统,后者则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不管穿着何种方式“关门”的西裤,都要时刻提醒自己,将纽扣全部系上,或是将拉锁认真拉好。西裤上的挂钩,亦应挂好。
(4)要不卷不挽
穿西装时,一定要悉心呵护其原状。在公共场所里,无论如何,都不可以将西装上衣的衣袖挽上去。这样极易给人以粗俗之感。在一般情况下,随意卷起西裤的裤管,也是一种不符合礼仪的表现。
(5)要慎穿毛衫
要打算将一套西装穿得有“型”有“味”,那么除了衬衫与背心之外,在西装上衣之内,最好就不要再穿其他任何衣物。在冬季寒冷难忍时,只宜暂作变通,穿上一件薄型“V”领的单色羊毛衫或羊绒衫。这样既不会显得过于花哨,也不会妨碍自己打领带。不要去穿色彩、图案十分繁杂的羊毛衫或羊绒衫;也不要穿扣式的开领羊毛衫或羊绒衫,否则会使西装鼓胀不堪,变形走样。
(6)要巧配
西装的标准穿法是衬衫之内不穿棉纺或毛织的背心、内衣。至于不穿衬衫,而以恤衫直接与西装配套的穿法,则更是不符合规范的。
(7)要少装东西
为保证西装在外观上不走样,就应当在西装的口袋里少装东西,或者不装东西。对待上衣、背心和裤子均应如此。具体而言,在西装上,不同的口袋发挥着各不相同的作用。在西装上衣上,左侧的外胸袋除可以插入一块用以装饰的真丝手帕外,不准再放其他任何东西,尤其不应当别钢笔、挂眼镜。内侧的胸袋,可用来别钢笔、放钱夹或名片夹,但不要放过大过厚的东西或无用之物。外侧下方的两只口袋,原则上以不放任何东西为佳。在西装背心上,口袋多具装饰功能,除可以放置怀表外,不宜再放别的东西。
在西装的裤子上,两只侧面的口袋只能放纸巾、钥匙包或者碎银包。其后侧的两只口袋,则大都不放任何东西。
5.“吃”出你的体面
吃,要有吃相。但吃得“漂亮”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例如,当几个人围坐在餐桌旁准备就餐时,有人手拿筷子敲打碗盏或者茶杯;主人尚未示意开始,有人就已经狼吞虎咽起来;不等喜欢的菜肴转到自己跟前,就伸长胳膊跨过很远的距离甚至屁股离座去夹菜;喝汤时“咕噜咕噜”、吃菜时“叭叽叭叽”作响;用餐尚未结束,自己的饱嗝已经连连打出等等,这些现象都可看出一个人缺乏修养。那么,怎样的吃相才算“雅”呢?
在入座之后,一面做好就餐的准备,一面可以和同桌的人随意进行交谈,以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用餐气氛。不要旁若无人,孑然独坐,更不要眼睛紧盯着餐桌上的食物,显出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也不要无意识地摆弄餐具。
主人招呼后才开始进餐。一次夹菜不宜过多,吃完之后再取。不要对不合自己口味的菜显出为难的表情,而应当礼节性地品尝一点。吃东西时不要大声咀嚼,喝汤时不要弄出声响,碗筷刀叉不要碰得叮当响,更不要用匙子去刮碗底。吃东西时嘴里的残渣不要往桌上、地上乱吐,应把这些东西集中放于一处,以便主人饭后打扫,同时也不至于影响周围人的食欲。
筷子的使用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也形成了一些礼仪上的忌讳:一忌敲筷子,即在等待就餐时,不能用筷子随意敲打;二忌拂筷,即在发放筷子时要轻,相距较远时可以请人递过去,不能随手掷在桌上;三忌叉筷,也就是筷子不能一横一竖交叉摆放或一根是大头,一根是小头;四忌插筷,即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能把筷子插在菜上或饭碗里;四忌挥筷,在夹菜时不能把筷子在盘里翻来搅去,在说话时不能把筷子做道具,在空中乱舞或者用筷子指点别人。
在餐桌上,不要嘴里含着食物大声说话,弄得饭菜乱喷,这是粗俗的行为,是应酬场合之大忌。
做客吃饭时,不要用自己的筷子在菜盘里挑挑拣拣、拨来拨去,这样做即使是小孩也会让人生厌,在家里吃饭也要杜绝这种习惯。请人在家里吃饭时,最好使用公匙、公筷,实行分餐。在酒宴上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也可以同时举杯示意,但不必逐一碰杯。祝酒时,不要交叉碰,以免形成十字架,令某些人士不悦。
当主人或主宾致辞时,其他的人应暂停进餐,专心倾听。特别是当主人和主宾前来敬酒时,被敬者要起立举杯,双眼注视对方并与之碰杯,互祝美意。
在宴席上要控制酒量,以免失去自制力而失言、失态,成为笑柄。同时不要极力劝酒,不要以喝酒论英雄,这样不但伤身还伤感情。
出席宴会时,要谨慎小心,注意周围环境,控制自己的动作,以免不小心发生意外情况,如打碎餐具或打翻酒水等。
在主人家吃过正餐后,饭后喝茶、吃水果的座次可随便选择,不必过于拘礼。
宴会结束后,如果没有其他事情,应向主人表示感谢,然后告辞离开。
6.坐卧行止表现风雅
老百姓形容一个人稳重大方常用“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说法,实际上在社交场合,这也正是个人风度的一种表现。
第一,社交场合坐的姿势不能忽视。
坐时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身高与桌子和椅子的配合是否协调,愈坐得长久愈要保持脊柱正直姿势的习惯,让自己的精神始终保持振作。
注意不要把椅面坐满,但也不要为了表示谦虚,故意坐在边沿上。坐势的深浅应根据腿的长短和椅子的高矮来决定,一般应坐满椅面的2/3.最适当的位置,是两腿着地,膝盖成直角。与人交谈时,身子要适当前倾,不要一坐下来就全身靠在椅背上,显得体态松弛,也不礼貌。坐沙发时,因座位较低,更要注意两只脚摆放的姿势,双脚侧放或稍加叠放较为合适,不要一直前伸。要控制住自己的身体,否则身子下滑形成斜身躺埋在沙发里,显得懒散。更不宜把头仰到沙发背后去,把小腹挺起来。这种坐相显得很放肆,极不雅观。
入座时,要走到座位前再转身,转身后右脚向后退半步,然后轻稳地坐下。女子入座时,若穿裙装,应把裙子下摆稍稍向前收拢一下,不要坐定后再起来整理衣服。起立时,右脚先向后收半步,然后站起。
女士就座时不可翘起二郎腿,更不可将双腿叉开,这种坐法是最不雅观和缺乏教养的坐姿。当你刚坐时就要注意先把双脚的脚跟合拢。
女士除了要保持腿部的美以外,背部也要挺直,不要像骆驼一样,弯胸曲背。椅子如有扶手时,不要把双手平放在椅子的扶手上,好像老太婆般安详地坐着,显出老气横秋的样子。
在与人交谈时,不要将脚跨在椅子或沙发扶手上或架在茶几上,也不能以手掌支撑着下巴。有些人甚至不拘小节,干脆坐在写字台或椅背上与人交谈,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与人拉近距离,殊不知这会毁掉你温文尔雅的风度。
坐在椅子上同左方或右方客人谈话时不要只扭头,这时可以侧坐,上体与腿同时协调地转向客人一侧。
坐时,不可以将大腿并拢,小腿分开,或双手放在臀下,腿脚不停地抖动,脚尖相对。这些有失风度的举止均应避免。
女士足尖翘起,或把衬裙露出,易招人议论。男士的二郎腿,也不宜翘得过高,不然同样会有失风度的。
正确的坐姿对坐的要求是“坐如钟”,即坐相要像钟那样端正。除此还要注意坐姿的娴雅自如。其基本要领是:上体自然坐直,两腿自然弯曲,正放或侧放,双脚平落地上并拢或交叠,双膝自然收拢,臀部坐在椅面的中央,两手分别放在膝上(女士双手叠放在左或右膝上),双目平视,下颌微收,面带微笑。
端坐时间过长,会使人感觉疲劳,这时可变换为左侧坐或右侧坐。无论是哪一种坐法,都应以娴雅自如的坐姿来达到尊重别人的目的,给别人以美的视觉感受。
第二,良好的站姿能衬托出美好的气质和风度。
站姿的基本要求是挺直、舒展,站得直,立得正,棱角分明,线条优美,精神焕发。其具体要求如下:
头要正,头顶要平,双目平视,微收下颏,面带微笑,动作要平和自然;脖颈挺拔,双肩舒展,保持水平并稍微下沉;两臂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弯曲;身躯直立,身体重心在两脚之间:挺胸、收腹、立腰,臀部肌肉收紧,重心有向上升的感觉;双腿直立,女士双膝和双脚要靠紧,男士两脚间可稍分开点儿距离,但不宜超过肩宽。
以上是基本的站姿,工作中可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
女士工作中的站姿,双脚可调整成“V”字形或“丁”字形,右手搭在左手上,贴在腹部。
男士工作中的站姿,双脚平行,也可调整成“V”字形,双手下垂于身体两侧,也可以将手放在背后,贴在臀部。
需要强调的是,在工作中站姿一定要合乎规范,特别是在隆重的场合下,站立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做。站累时,单腿可以后撤半步,身体重心可前后移动,但双腿必须保持直立。正确的站姿是商务人员特别是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之一,因此必须严格要求并加强基本功训练。
站姿的训练是体态中最基础的训练,站姿如何将直接影响人体姿态的整体美。因此,站姿训练必须有明确的训练内容、要求及训练步骤,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
(1)站姿训练的内容、要求
①训练站立时身体重心的位置或重心的调整,使身体正直,中心平衡,并能自然改变站立的姿势。
②训练两脚位置与两脚间的距离,并与手的位置和谐一致,使整个身体协调、自然。
③训练挺胸、收腹、立腰、收臀、身体重心上升,使躯体挺拔、向上。
④训练站立时的面部表情,心情愉悦、精神饱满,通体充满活力,并能给人以感染力。
⑤训练站立的耐久性,能适应较长时间站立工作的需要。
(2)站姿训练的方法
站姿训练的方法是提高训练效果的手段,方法科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①顶书训练。把书本放在头顶中心,为使书不掉下来,头、躯体自然会保持平稳,否则书本将滑落下来。这种训练方法可以纠正低头、仰脸、头歪、头晃及左顾右盼的毛病。
②背靠背训练。两人一组,背靠背站立,两人的头部、肩部、臀部、小腿、腿跟紧靠,并在两人的肩部、小腿部相靠处各放一张卡片,不能让其滑动或掉下。这种训练方法可使后脑、肩部、臀部、小腿、脚跟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使之有一个比较完美的后身。
③对镜训练。每人面对镜面,检查自己的站姿及整体形象,看是否歪头、斜肩、含胸、驼背、弯腿等,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站姿训练每次应控制在20~30分钟,训练时最好配上轻松愉快的音乐,用以调整心境,既可以防止训练的单调性,又可以减轻疲劳感。
第三,协调稳健、轻松敏捷的行姿会给人动态之美。
(1)规范的行姿
行姿的基本要求是“行如风”:起步时,上身略向前倾,身体重心落在前脚掌上。行走时,双肩平稳,目光平视,下颌微收,面带微笑。手臂伸直放松,手指自然弯曲。摆动时,以肩关节为轴,上臂带动前臂,前后自然摆动,摆幅以30°~35°为宜。
步幅适当,一般应该是前脚的脚后跟与后脚的脚后跟相距一脚长。跨出的步子应是全脚掌着地,膝和脚腕不僵直,行走足迹在一条直线上。行步速度,男士一般是每分钟108~110步,女士每分钟118~120步。
行走时,男士不要左右晃肩。女士髋部不要左右摆动,着高跟鞋应注意保持身体平衡,以免摔跤。男女两人同行,女士步幅较小,男士步幅较大,男士应适当调整步幅,尽量与女士同步行走。
行走时,不要左顾右盼,左摇右摆,大甩手,也不要弯腰驼背、歪肩晃膀,步履蹒跚,不要双腿过于弯曲,走路不成直线,更不要走“内八字”或“外八字”。
(2)变向行姿
变向行姿是指在行走中,需转身改变方向时,注意身体先转,头随后转,并同时向他人告别、祝愿、提醒、寒暄等时的行走姿态。
①后退步。与人告别时,不能扭头就走。应先向后退三步,再转体离去。退步时脚轻擦地面,不要高抬小腿,后退步幅要小。转体时要身先转,头稍后一些转。
②引导步。引导步是用于走在前边给宾客带路的步态。引宾时,要尽量走在宾客的左侧前方,整个身体半转向宾客方向,左肩稍前,右肩稍后,保持两三步的距离。遇到上下楼梯、拐弯、进门时,要伸出左手示意,提示客人先上下等。
③前行转身步。在前行中要拐弯时,要在距所转向方向远侧的一脚落地后,立即以该脚掌为轴,转过全身,然后迈出另一脚。向左拐时,要右脚在前时转身,向右拐时,要左脚在前时转身。
7.注意与人握手的礼节
握手,既是一种礼仪方式,又可称为人类相同的“次语言”。深情、文雅而得体的握手,往往蕴涵着令人愉悦、信任、接受的契机。两人见面,若是熟人,不用言语,两手紧紧一握,各自的许多亲热情感就互相传导过去了;若是生人,则一握之际,就是由生变熟的开端。因此,它已成为世界上通行的人们在日常社交用的见面礼节。
握手,多数用于见面致意和问候,也是对久别重逢或多日未见的友人相见或辞别的礼节。
握手,有时又具有“和解”的象征意义。据说握手是西方中世纪骑士相互格斗,势均力敌,作为和解的表示,把平时持剑的右手伸向对方,证明手中没有武器,相互握手言和,发展到后来,便演变为国与国之间言和的象征。
握手除了作为见面、告辞、和解时的礼节外,还是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赠送礼品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讲话后,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1)与女性握手应注意的礼仪
与女性握手,应等对方首先伸出手,男方只要轻轻的一握就可。如果对方不愿握手,也可微微欠身问好,或用点头、说客气话等代替握手。一个男子如主动伸手去和女子握手,则是不太适宜的。
在握手之前,男方必须先脱下手套;而女子握手,则不必脱手套,也不必站起。客人多时,握手不要与他人交叉,让别人握完后再握。按国际惯例,身穿军装的男子可以戴着手套与妇女握手,握手时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这是一种惯例。握手时,应微笑致意,不可目光看别处,或与第三者谈话。握手后,不要当对方的面擦手。
与女性握手,最应掌握的是时间和力度。一般来说,握手要轻一些,要短一些,也不应握着对方的手用劲摇晃。但是,如果用力过小,也会使对方感到你拘谨或虚伪敷衍。因此,握手必须因时间、地点和对象而不同对待。
(2)与老人、长辈或贵宾握手的礼仪
与老人、长辈或贵宾握手,不仅是为了问候和致意,还是一种尊敬的表示。除双方注视,面带微笑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一般情况下,平辈、朋友或熟人先伸手为有礼,而对老人、长辈或贵宾时则应等对方先伸手,自己才可伸手去接握。否则,便会被看做不礼貌的表现。
②握手时,不能昂首挺胸,身体可稍微前倾,以示尊重,但也不能因对方是贵宾时就显得胆小拘谨,只把手指轻轻接碰对方的手掌就算握手,也不能因感到“荣幸”而久握对方的手不放。
③当老人或贵宾向你伸手时,应快步上前,用双手握住对方的手,这也是尊敬对方的表示,并应根据场合,边握手边打招呼问候,如说:“您好”、“欢迎您”、“见到您很荣幸”等热情致意的话。
④遇到若干人在一起时,握手、致意的顺序是:先贵宾、老人,后同事、晚辈,先女后男。还必须注意,不要几个人竞相交叉握手,或在跨门槛甚至隔着门槛时握手,这些做法也是失礼的行为。
⑤在社交中,除注意个人仪容整洁大方外,还应注意双手的卫生,以不干净或者湿的手与人握手,是不礼貌的。如果老人、贵宾来到你面前,并主动伸出手来,而你此时正在洗东西、擦油污之物等,你可先点头致意,同时亮出双手,简单说明一下情况并表示歉意,以取得对方的谅解,同时赶紧洗好手,热情予以招待。
⑥在外交场合,遇见身份高的领导人,应有礼貌地点头致意或表示欢迎,但不要主动上前握手问候,只有在对方主动伸手时,才可向前握手问候。
(3)对上级或下级之间的握手礼仪
在上级与下级握手时,除应遵守一般握手的礼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上级为了表示对下级的友好、问候,可先伸出手,下级则应等对方有所表示后再伸手去接握,否则,将被视做不得体或无礼。
②当遇到几位都是你的上级时,握手时应尽可能按其职位高低的顺序,但也可由他们中的一位进行介绍后,由你与对方一一握手致意。如同来的上级职位相当,握手的顺序应是先长者(或女性),然后再是其他人。如果长者中有自己比较熟悉者,握手时应同时说些如“近来身体可好”之类表示问候的话。
③上级与下级握手,一般也应以其职位高低为序,遇有自己熟悉的下级,握手的同时也应说些问候、鼓励和关心的话。
④不论与上级还是下级握手,都应做到热情大方,遵守交往礼节。
下级与上级握手时,身体可以微欠,或快步趋前用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但切不可久握不放,表示过分的热情。
上级与下级握手同样要热情诚恳,应面带笑容,注视对方的眼睛,切忌用指尖相握,或敷衍一握了事。也不可在握手时,东张西望或漫不经心,使对方感到你冷漠无情。在众多的下级面前,也不要厚此薄彼,只与其中一两个人握手,而冷落其他人;更不能在与下级握手后,急忙用手帕擦手。这些表现,都会被人认为是轻慢与无礼的行为。
8.第一次见面要会作介绍
第一次见面作介绍是社交场合的礼节之一,分自我介绍、由别人介绍自己、听对方介绍他自己、由别人介绍对方给自己和自己把某人介绍给另外一个人5种。
(1)自我介绍
如“您好!我是王刚,长江机械厂的业务员”,由招呼语和介绍语组成。介绍语一般包括自己的姓名、单位职务及事由。其要领是语调要热情友好,充满自信,眼睛要注视对方,含笑致意。
(2)由别人介绍自己
由姿态和言语两部分组成。当介绍人在介绍时,自己不能心不在焉、东张西望,而应当含笑注视对方,随着介绍人的介绍而向对方点头致意。当介绍人介绍完后,再与对方握手,并说上一些恰当的话语,如:“见到您很高兴。”
(3)听取对方的自我介绍
这时自己虽不是交往主动者,但也应表现出热情的姿态,全神贯注地看着对方,而不能一边用耳听,一边低头批阅文件。在对方介绍完后,应热情欢迎,如伸出手去握住对方的手,用惊喜的语调说:“哦,你就是王先生,欢迎欢迎!请坐!”
(4)由别人介绍对方给自己
这时,自己要侧过耳朵去听介绍人的介绍,并用点头或一些感叹词来呼应他的介绍。但应注意,无论对方还是被介绍人,目光都要一直注视着对方,而不能只看着介绍人,把个后脑勺对着被介绍人。待介绍人介绍完毕后,应热情和对方握手,并亲切交谈。
(5)自己把某人介绍给另外一个人
这种情况下,交往双方原来没有交谈过,但都分别与自己相识,所以,自己的任务就是介绍他们双方互相认识。这种介绍通常由说明语和介绍语组成。如:“两位,请允许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小李,华建公司的代表;这位是王先生,中民公司的代表。”
假如您现在是一个宴会的主人,请来了许多客人,老朋友们自然不用您介绍,他们会主动凑到一块谈得热火朝天。关键是单独无伴的客人,您应注意不能冷落他们,要尽快让他们也找到适当的伙伴,这就需要您介绍了。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采用“合并同类项”的介绍法,也就是说,分别给他们选择一个适宜于他们的兴趣的伙伴。如果把两个都从事于同一行业的人拉在一起,是最好不过的,因为爱好相投、职业相同,自然容易找到共同的话题。也可以把专业、兴趣相近的人介绍在一起,如把诗人介绍给音乐家、把新闻记者介绍给作家、把医生介绍给运动员等,总而言之,让他们有话可谈。
介绍时,请记住下面三条简单的礼节原则:
①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即在介绍过程中,先提女士的姓名。例如,“李小姐,让我来给您介绍王先生。”
②把年轻人介绍给年长者,以示尊敬长者之意。如:“王教授,请让我给您介绍黄小姐。”
③把次要人物介绍给主要人物。一般说来,当某人在社会上知名度较大时,别人自当被介绍给他。
总之,应该记住这一点,介绍时先提某人姓名是一种敬意,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
介绍一般以询问口气为好。如:“张先生,我可以介绍李明同您认识吗?”“张先生,请允许我向您介绍李明先生。”但这种介绍法比较严肃,在非正式场合下,可以采取自然、轻松的介绍法,如:“我来介绍一下,张伟明先生,书法家……”“诸位,我非常高兴地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叫李永明。”还有一种更随便、亲切的介绍法,如“晴云,这是美兰”;“美兰,这是晴云”;“海平,我表弟——李明”。
如果是介绍两位素不相识的人相见,除了介绍他们的姓名之外,还可简单地提一下被介绍人的特点,如:“小青,这位是吴国良先生,您不是想了解一下深圳的情况吗?吴先生是地道的深圳通,你们好好聊聊吧。”作为被介绍者,应该主动点头或握手致意:“很高兴能认识您。”“见到您真高兴。”
未经别人介绍,我们也可能自我介绍一番,但有几个问题必须注意:
①避免直话相问。如“您叫什么名字”,这样显得很鲁莽,而要尽量委婉一些:“请问尊姓大名?”或“请问贵姓”或“不知该怎样称呼您”、“您是……”等。
②不要涉及对方的敏感区。如:“您多大了?”“您结婚了吗?”“您有几个孩子啦?”
③如果未听清对方的姓名。可以说:“对不起,我没有听清尊姓大名。”这时,被询问者应把姓名重复一遍。
9.敬烟奉茶要礼节到位
(1)敬烟的礼节
在允许吸烟的场合,吸烟、敬烟也有一些礼貌的规则,只是认定“礼多人不怪”。敬烟如果一定要敬到使人头昏脑涨才罢,那是不礼貌的。
如今在办公场所吸烟几乎都被看成是一种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因此,只有在主人明确地邀请你抽烟时方可点烟。如果你主动地问“我抽烟你介意吗”,对方一般出于礼貌,只能回答“当然不介意”,但是烟一点着即大错铸成。你的行为已被看成没有教养。即使主人是个烟民,出于礼貌还是不要在有不抽烟的人在场时抽烟。
吸烟时一定要注意防止火灾的发生,如不要把火柴梗和烟蒂随地一丢或不熄灭就丢在垃圾里。
一般认为,在以下场合禁止吸烟:
第一,很多人拥挤在狭小房间内。
第二,制作或整理资料文件时。
第三,接待室里没有烟灰缸时。
第四,在走廊或楼梯上行走时。
第五,坐在饭桌旁或在对方还未吃完饭时。
第六,在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内。
主人在敬烟前,应询问客人是否会吸烟,如有女士在座,还应征得她的同意。如果来宾较多或同座身份高的人士都不吸烟时,则主人也最好不吸烟。在正式的会见、会谈或隆重庄严的仪式上,不允许给其他人敬烟,自己也不得吸烟。对宗教人士和信奉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客人不要敬烟。
如果客人是初次来访或在商务洽谈等场合,需要敬烟时,不要直接用手取烟给客人,这样手持烟来回推让,可能使病毒、细菌传播给对方,这是很不卫生的。只要将原包打开口,把烟弹出少许,按照先客人后主人的礼遇顺序递过去,待客人取出后,主人再取出打火机或火柴,替客人点好烟。而后自己再取出一根来吸。正在吸烟时,如果与人打招呼或说话,应将烟取下,否则将被视为不尊重对方。
如果自己正在戒烟或者自己不喜欢抽烟,那么即使是客人或上司敬的烟也可以谢绝。但在婚礼上,对新郎或新娘敬的烟不能不接,即使自己不吸烟也要吸上几口,待人家应酬他人时再熄掉。客人一进门,主人就立刻拿烟来吸是很不礼貌的行为,至少等双方寒暄完毕,切入正题之后再拿出烟来吸。
当客人或上司取出香烟准备吸的时候,主动帮助点烟是表示敬意的做法,但是反复地去主动帮助点烟,反倒让人生厌。因此在商务活动中,除非对方在口袋里反复寻找火柴或打火机,一般没有必要主动为他人点烟。
吸烟时,不要吸了一半就扔掉,也不要吸到烧手或过滤嘴边,才去熄灭。烟蒂应放进烟灰缸内熄灭,以免冒出难闻的烟味。
有的人吸烟时喜欢仰面朝天吐出一个又一个烟圈,这个技艺是不值得炫耀的。向着别人的面孔吞云吐雾,即使对方也是抽烟的人,这样做也是非常失礼的。
向他人敬烟之后,应主动掏出打火机或火柴为对方点烟。但要记住一次不要点两支以上的烟,点过两支烟后要重新打火再为其他人点烟。有人为了表示热情好客,一次打火要点许多支烟,甚至为此不惜烧痛了自己的手指。这样做其实是吃苦不讨好的。
在英国,有“一火不点三支烟”之说,即一个人拿出打火机或火柴为大家点烟,绝不能连续点三支;而要在点过两支烟后停下来,换一根火柴或熄灭打火机后再打着,然后给第三人点烟。否则,据说会给三人中的某人招来不幸。
其所以如此,据说是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三个士兵夜间在战壕里吸烟,其中一人划着火柴给另两人和自己点了烟。由于火柴的发光时间较长,正好成了敌人从容瞄准的目标。结果一个士兵被枪打死了。此后“一火点三支烟”演变成忌讳之举。
(2)奉茶的礼节
有客来访,待之以茶,以茶会友,情谊长久。这是我国传统的待客方式。此事虽小,却不得马虎大意。
在招待客人时,对茶具和茶叶的选择应有所讲究。从卫生健康角度考虑,泡茶要用壶,茶杯要用有柄的,不要用无柄的茶杯。目的是避免手与杯体、杯口接触,传播疾病。
茶具一般选择陶质或瓷质器皿。陶质器皿以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具为最佳。不要用玻璃杯,也不要用热水瓶代替茶壶。如用高杯(盖杯)时,则可以不用茶壶。
茶叶的选择:外国人一般饮红茶,并在茶中添加糖、牛奶或奶油等。我国由于幅员辽阔、气候各异,各地饮茶习惯也不尽相同。广东、福建、广西、云南一带习惯饮红茶,近几年受港澳台地区的影响,饮乌龙茶的人也多了起来。江南一带饮绿茶的比较普遍。北方(习指淮河以北)人一般习惯饮花茶。西藏、内蒙古、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则大多习惯饮浓郁的减压茶。就年龄来讲,一般地说,青年人多喜欢饮淡茶、绿茶。老年人多喜欢饮浓茶、红茶。
喝茶时对茶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其色、香、味。色,即水色,以液艳色秀、水底明净为上;味,即滋味,以味醇甘鲜、苦而不涩为妙;香,即香气,以甘香清郁为佳。
沏茶之前,要先洗手,并洗净茶杯或茶碗。最好当面洁具,这样可以使客人喝起来放心。还要特别注意检查茶杯或茶碗有无破损或裂纹,若有是不能用来待客的。
奉茶的时机,通常是在客人就座后、开始洽谈工作之前。如果宾主已经开始洽谈工作,这时才端茶上来,免不了要打断谈话或为了放茶而移动桌上的文件,这是失礼的。值得注意的是,喝茶要趁热,凉茶伤胃;茶浸泡过久会泛碱味,不好喝,故一般应在客人坐好后再沏茶。
上茶时一般由主人向客人献茶,或由接待人员给客人上茶。上茶时最好用托盘,手不可触碗面。奉茶时,按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先主要客人后其他客人的礼遇顺序进行。不要从正面端来,因为这样既妨碍宾主思考,又遮挡视线。得体的做法,应从每人的右后侧递送。
陪伴客人品茶要随时注意客人杯中茶水存量,随时续水。每杯里茶水不宜斟得过满,以免溢出洒在桌子上或客人的衣服上。一般每杯里斟七分满即可,应遵循“满杯酒半杯茶”之古训。如用茶壶泡茶,则应随时观察添满开水,但注意壶嘴不要朝向客人方向。
不论客人还是主人,饮茶要边饮边谈,轻啜慢咽。不宜一次将茶水饮干,不应大口吞咽茶水,喝得咕咚作响。应当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地仔细品尝。如遇漂浮在水面上的茶叶,可用茶杯盖拂去,或轻轻吹开,切不可从杯里捞出来扔在地上,更不要吃茶叶。
我国旧时有以再三请茶作为提醒客人应当告辞了的做法,因此在招待老年人或海外华人时要注意,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劝其饮茶。
10.名片交换学问大
自从有人发明了名片之后,在交际场合使用名片成了最为平常的事情。名片被看做个人的广告,而使用名片则是“推销”自己。名片不仅要很好地珍藏,而且要懂得怎样去使用它效果最好而且又不失礼。
(1)名片是你身份的介绍
名片首先是个人身份的介绍。你的名片对他人重要不重要,首先是你的地位决定的。你有多高的职位,拥有什么权力,具有什么技能,学有什么专长,都是你对别人有多大“使用价值”的基础。所以人人都很看重这些,名片上自然需要印得清清楚楚才好。
就从商务角度来说,名片宁可印得“实”些,不要太“虚”。有的人印名片,喜欢印上一大堆头衔,很多都是虚的,并不一定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倒不如突出重点,把最实在的信息传达给对方。
名片并不是不要“虚”的,而是怎样选择,名片列上与自己生意和专业有关的名头,有时也会在交际中找到一些共同语言。做图书生意的,当然有“作家协会会员”的头衔更好;搞电脑的不妨参加当地的电脑学会。但是千万不能以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份,而只是便于多找一些共同话题来交谈,在交际中形成有趣味的对话。
(2)交换名片的顺序
交换名片的顺序一般是:“先客后主,先低后高”。即客人先把名片交给主人,地位低的先把名片交给地位高的。年轻的先把名片交给年老的。不过,假如是对方先拿出来,自己也不必谦让,应该大方收下,然后再拿出自己的名片来回报。当与多人交换名片时,应依照职位高低的顺序,或是由远及近,依次进行,切勿跳跃式地进行,以免对方产生厚此而薄彼之误会。
(3)交换名片的礼仪
与中国人打交道递接名片通常是在自我介绍或经人介绍后进行。美国人此时一般不送名片给对方,只是在双方想保持联系时才送。接受他人名片时,应毕恭毕敬,马上说一声“谢谢”。如果可能的话,一定要用半分钟左右的时间从头至尾认真默读一遍对方名片上所载的内容,不懂之处可以当即向对方请教,若把握不准的名字也不去请教,要是真的读错或叫错了,那就失礼了。还可以有意识地读出声音来再重复一下对方名片上所列的职务或单位,以示仰慕。
接受别人名片之后,理应随即将自己的名片递过去,如果这时到处寻找或错把别人的名片送给对方则是严重失礼的。
在递送自己的名片时,用双手或右手捏住名片的两个或一个角递上,千万不要用食指和中指夹着名片给人。名片上的字体正面朝向对方,目的是让对方能够直接读出来。这时应和对方说:“请多关照”、“请多多指教”,或“希望今后能够保持联系”等,以示客气。
与中国人打交道,递接名片应用双手。与外国人打交道一般只用右手就可以了。因为在印度和中东的一些国家,左手被认为是不洁的,只用以洗澡或上洗手间。与这些国家的朋友交往,切记不要用左手接触对方,也不要用左手为之传递物品。
倘若自己暂时没有名片进行交换时,不宜说:“我们单位小,都没印名片”或“我没有职务”或“印不起名片”等。这样说有损自己公司形象,同时也贬低了自己,所以不可取。合乎商务活动惯例的说法:“很抱歉,我的名片刚刚用完”或“对不起,我没带名片”。不愿与之交换名片时也可用上述说法,这实际上是“善意欺骗”。这是维护自己形象和自我保护的重要做法。
(4)名片的忌讳
①忌胡乱散发。
要有的放矢地使用名片,切忌乱散发,即传单式的发放。其实喜欢散发自己名片的人,会给人-种极不爱惜自己名片的感觉。
②忌逢人便要。
不能像在收集名片似的,逢人便要。其实过分地热衷于名片的交换,反而有失礼仪,使人敬而远之,甚至遭人鄙视。索取他人名片的正确做法是欲取之必先予之,即把自己的名片先递给对方,以此来求得对方的呼应;或暗示自己的意愿,如对长辈、地位高的可以说:“今后怎样向您请教”;对平辈、晚辈和与自己地位相仿的可以说:“如何与您保持联系”;等等。
③忌收藏不当。
名片最好放在专门收藏名片的皮夹、名片盒或名片夹里存放。把名片放在钱包和月票夹内的做法都是应当避免的。因为自己在递出名片时还要把它们拿出来亮相一番,这是很不雅观而又失礼的,把别人的名片乱塞乱掖同样失敬。
名片和收放名片的夹子,应避免放在臀部后面的口袋内,名片是个人身份的代表,对它应像对待其主人一样尊重和爱惜。
④忌玩耍名片。
在交谈时不要拿着对方的名片玩耍,亦不要当着对方的面在名片上作谈话记录。
11.致意时要显示出真诚的尊重
致意是一种社交中最为常用的礼节,它表示问候、尊敬之意。通常用于相识的人或只有一面之交的人之间在各种场合打招呼。致意时应该诚心诚意,表情和蔼可亲。若毫无表情或精神萎靡不振,会给人以敷衍了事的感觉。
致意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1)微笑致意
适于与相识者或只有一面之交者在同一地点、彼此距离较近但不适宜交谈或无法交谈的场合。
(2)起立致意
在较正式场合里,有长者、尊者到来或离去时,在场者应起立表示致意。如长者、尊者来访,在场者应起立表示欢迎,待来访者落座后,自己才可坐下;如长者、尊者离去,待他们离开后才可落座。
(3)举手致意
适于向距离较远的熟人打招呼,一般不必出声,只将右臂伸直。掌心朝向对方,轻轻摆一两下手即可,不要反复摇动。
(4)点头致意
适于不宜交谈的场合。如会议、会谈在进行中。与相识者在同一地点多次见面或仅有一面之交者,在应酬场合相逢时,都可以点头为礼。
(5)欠身致意
欠身致意表示对他人的恭敬,这种致意方式适用的范围较广。致意的方法是身体上部微微向前一躬,幅度不宜太大。
(6)脱帽致意
朋友、熟人见面若戴的是无檐儿帽,就不必脱帽,只需欠身致意即可,但注意不可以双手插兜。若戴着有檐儿的帽子则脱帽致意最为适宜。若是熟人、朋友迎面而过,也可以轻掀一下帽子致意。脱帽时,请别忘了问声好。
一般情况下,不论在何种场合,致意的顺序应该是男士应先向女士致意、年轻者先向长者致意、学生先向老师致意、下级先向上级致意。
女士不论在何种场合,不论年龄大小,不论是否戴帽,一般只需点头致意或微笑致意。唯有遇到上级、长辈、老师、特别钦佩的人及见到一群朋友的时候,女士才需率先向他们致意。
致意的方法,往往同时使用两种,如点头与微笑并用,欠身与脱帽并用。
致意时要注意文雅,一般不要在致意的同时,向对方高声叫喊,以免妨碍他人。
如遇对方先向自己致意,应以同样的方式向对方致意,视而不见、毫无反应是失礼的。
遇到身份较高者,一般不应立即起身去向对方致意,而应在对方的应酬告一段落之后,再上前致意。
致意的动作不可敷衍或满不在乎,必须认认真真的,以充分显示对对方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