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Ⅳ)——人情风俗探由来
8252000000105

第105章 “马虎”的由来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马虎”来指代那些粗心大意,办事不认真的人,此语和“马大哈”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早先的人们是把这种不认真负责,敷衍了事的现象称为“马鹿”的。“马鹿”一词的来源则是成语“指鹿为马”。

秦二世胡亥时的丞相赵高想要篡权作乱,但又害怕群臣不服,他便想试探一下大臣们是否听从他的命令,于是牵来一只鹿,当着群臣的面献给秦二世说:“陛下!臣献上一匹马!”秦二世一看,分明是鹿,他却说是马,环顾左右不禁笑道:“丞相错了!把鹿竟说成是马。你们说这是鹿,还是马?”

左右群臣面面相觑,有的沉默不语,有的为讨好赵高说那是马;有的坦率直言,说是鹿。结果赵高把那些说鹿的人,先后阴谋杀害了。从此那些大臣们畏惧赵高,谁也不敢坚持真理说实话,遇事草率应付。所以那时人们就把这种不认真负责,敷衍了事的现象称为“马鹿”。

那么“马鹿”这个词又是怎样演变成“马虎”的呢?这其中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宋代时京城有个二百五的画家,画画往往随心所欲。他特别喜欢画虎和马。有一次,他刚画完一个老虎头,又有人请他马上画匹马。他顺笔一挥,在虎头后添了个马身子。那人看了莫名其妙地问道:“你这是画的马呢,还是画的虎?”画家答道:“马马虎虎!马马虎虎!”那人看了,哭笑不得,一气之下拂袖而去。

尽管如此,画家对这幅画却自我感觉良好,甚至把这幅画挂在墙上日夜欣赏。他的大儿子问他画的什么,他回答是“虎”。二儿子问他画的是什么,他回答是“马”。

后来他的大儿子带着弓箭到野外打猎,遇见一匹马,误认为是虎,拉弓将马射死了,结果赔了马主人一匹马的钱。他的二儿子在山里碰上一只老虎,却以为是马,刚要去骑,老虎跃上来将他咬死了。

画家因自己的马虎图酿出如此惨案,心中不快,便把画烧了,并写了一首诗,告诫世人做事千万“马虎”不得。诗曰:“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大儿依图射死马,二儿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画家称为“马虎先生”,又把粗心大意,办事不认真称为“马虎”、“马马虎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