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底下好乘凉”,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
这一俗语最早出自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每日如是吃他家的,便好道这大树底下好乘凉。”
此语本源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天气炎热时,光线被树叶遮挡,不能够直接照射到地面,人站在树下皮肤不会受到阳光的照射;树叶中水分蒸发,从周围吸取热量,也会降低树下的温度;树下的地面温度比阳光直射的地面的温度低,并且潮湿,潮湿就说明水分多,温度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上升;另外,大树下面的热量不均,使得空气流动,加速大树底下的气流流动,也是造成大树底下凉快的原因。
古人虽然不一定完全了解大树底下为什么会凉快,但他们认识到了“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个不争的事实,于是就出现了这一俗语,后来被用于文学作品之中,又延伸出了现在这样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