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Ⅳ)——人情风俗探由来
8252000000117

第117章 仕宦

罚俸说的是古代官员犯了错误,而且这错误也不算大,够不上撤职坐监,就通过停发一段时间的薪水来进行处罚。

仕宦,以白话来说,就是当官的意思,古代它代表皇帝的仆人,现在则是公务员和公仆。它本是文人对当官的一种谦称。

“仕”最早同“士”,在西周时就有了。西周时期的奴隶主贵族阶级主要是以他们所封的土地广狭而决定级别的。当时最高的奴隶主贵族是周王,又称“天子”。其次是诸侯,亦称“公”、“公侯”或“伯”。再就是大夫,它是天子、诸侯国内的实际上执行政务的人。最基层的统治阶级是“士”。

《国语·晋语四》云:“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韦昭注“士食田”云:“受公田也。”可见,这里的“士”与以后平民的“士”不同。古籍中凡言统治阶级,皆称天子、诸侯、大夫、士,士以下始称为庶人。《荀子·富国篇》云:“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由此可见,“士”为最基层的奴隶主贵族。

随着阶级社会的发展,有庶人进入“士”的,便称为“仕”、“出仕”,指以道艺、武勇谋求地位提升的人。如《韩非子·说难》记载:“此非能仕之所耻也。”进入封建社会,“仕”又衍生出做官的意思,如《论语·子张》记载:“学而优则仕”,就是说学习好了,就可以去做官。

“宦”的本义是奴隶主和帝王的奴仆。“宦”的字形表示的意思是:在室内劳动且又听话的奴隶。顺从主子的奴隶才可以委以官职,所以“宦”字又用于指小官吏。“宦”字的字形,反映了古代选拔官吏不是任能为贤,而是任人为“亲”,专用听话的。

后来,“宦”又引申为“做官”的意思。《说文解字·宀部》记载:“宦,仕也。”如《世说新语·赏誉》记载:“(王济)二十八始宦。”

就这样,“仕”和“宦”连在一起称“仕宦”,就成了做官的代名词。如《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记载:“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淑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游於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