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于和可汗是我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首领的专用称呼。唐太宗在命名单于都督府的时候曾说“今之可汗,古之单于也”。可见,单于和可汗意思一致,只是使用年代有别而已。
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匈奴族,其首领称为“单于”。“单于”一词,本是“撑梨孤涂单于”的简称,在匈奴语中,“撑梨”是天,“孤涂”是子,“单于”是“广大”的意思。匈奴自头曼单于之后,历代匈奴君主皆用“单于”这个称号,一直到匈奴灭亡时止。而东汉三国之际,有乌丸、鲜卑的部落使用单于这个称号,至两晋十六国,皆改称为大单于,但其地位已不如以前。
在中国历史上还出现过绝无仅有的一位汉人大单于,即公元350年(东晋永和六年,冉魏永兴元年)时,冉魏主冉闵封其子冉胤为大单于。其封职的背景是冉魏屠杀羯人引起非议,冉闵改行招抚政策,立大单于以统率降胡。
北魏兴起后北方胡族政权相继衰落,大单于的称号也逐渐受人冷落。而北方新起的、更为原始的游牧民族柔然,其首领社仑于公元402年自号豆代可汗。自此,“可汗”成为少数民族首领的代称。鲜卑语称“可寒”,意为“上天”、“神灵”的意思。
此后,可汗之号风行漠南漠北甚至传播到欧亚各地,直至清代,蒙古准格尔部首领,以及从伏尔加流域还牧伊犁的土尔扈特部首领,还都保留着可汗的称号。
值得注意的是,唐太宗征服西突厥后,西域各国为了表示服从唐朝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还称唐太宗为“天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