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Ⅳ)——人情风俗探由来
8252000000160

第160章 拜年的由来

拜年的由来与民间传说有关。相传“年”兽每逢腊月三十晚上,看到人间热闹非凡,就会到村子里,吞噬百姓和牲畜。人们为了应付“年”兽,就会放些肉食在门外,希望“年”兽吃了后赶紧离开,但谁也摸不准“年”兽是否会如人们所愿。于是到那一天,人们便关上大门,躲在家里,一个晚上都不睡,祈祷“年”兽别给自家带来祸患。

传说“年”兽在饱餐完人们放在门口的肉食后,一般在天快亮的时候就回去了。这时候在家里担惊受怕了一晚上的人们,就会打开门,挨家挨户问个好,看看谁家有没有什么损失,如果大家平安,就会相互作揖道喜,祝贺双方又躲过了“年”兽的迫害,大家可以有新的一年的平安生活了。后来,虽然“年”兽不再为害一方,但这种习俗却保留了下来,就是“拜年”习俗。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人拜年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向长辈叩岁,叫拜年;另一种是平辈之间的相互道贺,称为贺年。拜年的最初意义载于《左传·昭公十七年》:“慧所以除旧布新也。”“慧”是扫帚的意思,本指扫除尘土,引申为过年时祛除过去一年的晦气,迎来新年的好运。

另据考证,真正意义上的拜年习俗出现在宋代(多是贺年的形式),盛行于明代。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载:“正月朔日,为之元旦……士兵皆交相贺,民男女,亦皆鲜服往来拜节。”可见,当时不仅士兵互拜,朝官也一样。

明代又出现了以投谒来代替拜年的形式。明文徵明的《贺年》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这里的“谒”就是现在贺年卡的起源。

团拜出现于清朝。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连年谊,以敦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