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Ⅳ)——人情风俗探由来
8252000000168

第168章 中和节的起源

中和节是农历二月初二,又称“龙抬头”、“龙头节”,是传说中黄帝的诞辰。

中和节是唐德宗李适在贞元五年(789)所制定的,本来在二月一日,后将土地神生日纳入其中,故改为二月二日。

传说,中和节是太阳的生日。在上古时期,祭祀太阳是在春分那一天,也就是在每年公历三月二十一日前后。因为春分这个节气与农事关系密切,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周朝就有春分时去东郊祭日,秋分时去西郊祭月的活动。农谚中有“春风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说法。

唐德宗时,皇帝采纳大臣李泌的建议,立二月初一为中和节,在这天祭祀太阳,这也是德宗鼓励农桑,祈祷丰收之举。据《唐书·李泌传》记载,唐中叶以前,春天只有三个节日——正月九、正月晦(三十日)和三月上巳节,二月没有节日。唐德宗时,李泌上书,废正月晦,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以示务本。德宗十分赞同,并下令以正月初九、二月朔和三月上巳合称三令节。

在唐朝帝王的倡导下,中和节的重视程度达到了极盛,每年此日,人们都要加以庆祝并举行祭祀活动。以后各朝仍然把它当做一个节日看待,每逢这一天,皇帝都要举行耕种仪式,象征性地赐给百姓百谷,表示劝民努力从事耕织。在民间,亲友们也常聚集在一起喝中和酒,并祭祀勾芒神(日神)。人们往往还互赠刀、尺之类的礼物,勉励双方努力劳作。

清代的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京城百姓过中和节时的情景:“京师于是日以江米为糕,上印金乌圆光,用以祀日,绕街偏巷,叫而卖之,曰太阳鸡糕。其祭神云马,题曰太阳星君。焚帛时,将新正各门户张贴之五色挂钱,摘而焚之,曰太阳钱粮。左安门内有太阳宫,都人结侣携觞往游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