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之时,我国除有扫墓的习俗外,还有插柳的习俗。旧时的清明节,家家户户都要折柳枝插在自家的门楣上,大户人家还要在柳条上串上燕子状的节日食品。前往郊外扫墓的时候,人们会在自己的衣物上插上柳枝,小孩常将柳条编成帽子戴在头上,姑娘们则将柳枝斜插在鬓角,甚至人们搭乘的车轿上也要插挂柳枝,在《清明上河图》中,就有郊外踏青归来轿顶插柳的画面。
插柳习俗的由来,有四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入土中往往就能存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第二种说法认为,中国人将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做是三大鬼节。清明节正是百鬼出没频繁,索讨甚多的时节。据当代学者研究,民间向来有以桃弓柳箭削减煞气的做法,柳木也因此被称做“鬼怖木”。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第三种说法认为,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介子推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形成一种风俗。
第四种说法认为,这一习俗始于唐朝。唐高宗于三月三日游春于渭阳,“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后来,江南百姓将此演化为插柳。每逢清明时节,家家户户将柳条插在井边,“井井有条”的成语即由此而来。由于清明期间城中柳枝奇货可居,街头巷尾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叫卖柳条的小贩。杨韫华即有诗云:“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毗邻诸姐妹,一株斜插绿云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