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Ⅳ)——人情风俗探由来
8252000000179

第179章 元旦的由来

每年阳历的一月一日,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称为“元旦”。“元旦”按字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则是指一天,或是早晨,把这两个字合起来,指的就是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另外,南北朝梁人萧子云的《介雅》中也有记载:“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在此之前,汉代崔瑗在《三子钗铭》中称元旦为“元正”;晋代庾阐在《扬都赋》中称元旦为“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称元旦为“元春”;唐德宗李适的《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古代元旦之日,宫廷中设有贺岁之礼,规模宏大而隆重。三国时曹植的《元会》一诗曰:“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这描写的就是曹魏时元旦贺岁的场面。

古代虽有“元旦”,但其日期却和现在有很大差别。夏代,元旦设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最后确定了正月初一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那时使用的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先生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一致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开始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月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的提议,正式将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