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过后第十五日,北斗七星斗柄指向东北,太阳黄经315度,春气开始降临,为四时之开端,所以称做“立春”。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是重要的岁时节日,我国早在三千年前就有了很多迎“春”的仪式。
立春日迎春,是中华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上至天子下到庶民都要参加的一项活动。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之所以选择在东郊迎春,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
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比如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
在清代,还有所谓“拜春”的习俗。这种“拜春”的活动,与元旦的“拜年”相似,也是迎春活动的一种。
“春帖子”是一种在“立春”日贴在宫门上的写有诗句的帖子。诗体近乎于宫词,多为绝句,文辞工丽,内容大都是歌功颂德,或寓规谏之意。“立春”日贴春帖、作春帖词,在宋代很盛行。
打春牛。“春牛”是立春日劝农春耕的象征性的牛,以泥捏及纸粘而成,也叫“土牛”。古时,立春日天子率群臣东郊迎春,鞭春牛以示劝农耕,士民都出城围观。
立春日吃春饼称为“咬春”。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还要吃“五辛盆”,如《荆楚岁时记》记载:“元日,……进屠苏酒,下五辛盘。”周处《风土记》记载:“元日造五辛盘。”注云:“五辛所以发五藏之气,即大蒜、小蒜、韭菜、云苔、胡荽是也。”
立春过后,天气渐渐暖和,人往往容易打瞌睡。古时儿童于立春当日常专门早起,高呼:“卖春困!”用以振作精神。宋朝陆游有《岁暮诗》曰:“从今春困不须卖,睡到日高三丈时。”还有《岁首事诗》曰:“卖困儿童起五更,”诗后自加注解:“立春未明,相呼‘卖春困’,亦旧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