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我国古代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我国从殷周到秦朝时期,都以冬至为岁首,有“亚岁”之称,因此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在冬至节这天都是很热闹的。
从冬至日起,白昼的时间逐日增长,黑夜一天天缩短。昼阳夜阴,天阳地阴。古人一般都崇拜太阳,因此,冬至日祭天是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的活动,是一项国家大典。到了这一天,“太庙行荐黍之典,朝廷命宰执祀于圜丘。”(《梦粱录》)祭天前皇帝还要先行斋戒,并且祭天的仪式都很隆重,烦琐。
冬至日的朝会也很热闹。百官和外藩使者都要参加这种隆重的朝会。届时,文武官员要整齐地排列在殿中,宋时俗称“排冬仪”。皇帝驾临前殿,接受朝贺,其仪式和元旦时一样。如《汉书》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另外,古时冬至日还流行“履长”与“隆师”。所谓履长,是指晚辈礼拜尊长,尤指儿媳献履献袜。因为冬至这天日影最长,所以古俗以鞋袜献给尊长庆贺冬至,表示祝愿尊长长寿。关于隆师,先贤曾有“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的教诲。据说,到了冬至这一天,学生们要穿新衣,携酒脯,前去拜师。先生要带领学生拜孔子牌位,然后由学董带领学生拜先生。
在饮食上,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习惯在冬至日吃馄饨,他们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在全国盛行开来,就有了“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馈赠亲朋好友。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气候将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和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民间至今都有冬至进补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