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三千年以前,中国人就开始以磕头跪拜来表示对别人的礼貌、尊敬了,如“伸腰及股而势危者为跪,因跪而益至其恭,以头著地为拜。”
跪拜礼源于我国东汉时期。在东汉以前,是没有椅凳的,人们在吃饭、议事、看书时,都是在地上铺一块席子,席地而坐。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豪门贵族甚至万人之上的帝王均是如此,区别只在于有没有坐垫,以及是什么坐垫而已。
当时,人们为了方便站立起来和避免坐在地上使臀部、下腹受寒,习惯两膝着地,屁股坐在自己的两腿和脚跟上,脚掌向后并向外伸展,有点相当于现在日本人的坐姿。
这样坐,当有客人或长辈到来,或谈话中要表示感谢时,人可以很自然地从跪坐变成引身而起,即上半身直立起来,变成小腿着地的跪姿,接着俯身曲背双手撑地表示恭敬,跪拜礼由此形成。
汉代后,有了凳子、椅子,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因而使原来生活中的“跪坐”发生了很大变化。跪拜礼虽然存在,却成了等级差别的标志,主要应用于官场之中。在民间,如祭祀、祝寿等风俗中,也经常使用跪拜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