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典故故事
8278500000106

第106章 推敲

“推敲”原指贾岛推敲诗句的故事,后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这个典故在五代?何光远《唐诗纪事?贾岛》、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一九?贾浪仙》中都有记载。

溯源

贾岛,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据说他每次作诗都耗尽心血,花费很长时间去思考诗中的字句。一年,贾岛因赴考到长安,他骑着驴,一边走一边吟诗,不知不觉就作了一首诗,诗文为: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贾岛很喜欢这首诗,但其中“僧推月下门”一句,他又觉得“推”字不够好。既然是夜里,门应早关上了,恐怕推不开了,不如改为“僧敲月下门”。他心里如此想着,嘴里反复吟诵着,手不自觉地比划起“推”、“敲”来。贾岛正沉浸在“推”、“敲”的反复斟酌中,竟然没有发觉迎面走来的仪仗队伍,不觉就冲撞了仪仗。唐时律法规定,官员经过,行人必须回避让路,否则将会受到刑罚。正当众差役想把贾岛送官究办时,轿中的官员问原因,众人就将贾岛冲撞仪仗的事禀报给这位官员。这位官员听说贾岛是因作诗冲撞的仪仗,便出来问贾岛作的何诗。原来,这位官员正是担任“京兆尹”兼“吏部侍郎”的韩愈,很喜欢提拔年轻人。他听闻贾岛正在为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而苦恼,韩愈沉吟了一下,说:“还是‘敲’好。”贾岛听后,也赞赏地点点头。于是,两人遂成了好朋友。后来,人们就把反复地研究措词、斟酌字句的方式称作“推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