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宰相”指南朝梁时陶弘景,后多用来比喻隐居的高贤。典出唐?李延寿《南史?陶弘景传》:“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溯源
陶弘景,字通明,为南朝时梁人。据说陶弘景自幼聪敏异常,十岁的时候,因读葛洪《神仙传》,心生慕道之心,便立志养生。当时,在离建康不远的地方,有座连绵几十里的曲山,传说曾有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此修炼成仙。陶弘景一直对此山心生向往。492年,陶弘景三十六岁,他的好友萧衍取得了帝位,他便隐居于曲山了。梁武帝萧衍深知陶弘景的才能,几次想请他出仕,都被他拒绝了。后来,梁武帝无法,只好时常将国家大事写成信件,派人送到曲山请教陶弘景,陶弘景看在多年好友的份上,也时常写信给梁武帝,指点政策。于是,朝廷与曲山间音信不断,陶弘景虽身在方外,却俨然成为了朝政决策人物,当时人们都称他为“山中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