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生态文学——西部语境与中外对话
8326100000008

第8章 论生态文学的价值系统(1)

王为群刘青汉

生态文学产生于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产生于人们在生态危机面前的焦虑和建设性热望。生态文学的价值系统产生于人们在严峻的生存境遇当中生态的理解(ecologicalunderstanding)和生态的思考(ecologicalthinking)王诺.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当代西方生态思潮的核心问题.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为的是促进全社会、全人类良性生态认知系统的建立,为的是让地球生命相对进入合乎生态规律的、可持续的、良性的生态存在。本文拟就生态文学的伦理观、发展观、人生观及灵魂关照进行探究和梳理。

一、生态文学的伦理观

在传统伦理看来,人与自然是相对的两个范畴,文艺复兴时代高举人的欲望;启蒙时代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在进化论观念中,人是由低级动物进化而来的高等动物;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竞争理论中弱肉强食的嗜血掠夺是合理的;机械唯物论则强调“人与自然的本质区别,人独立于自然界,而不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商人和技术官僚手里所有的自然创造物都被变成资产:水里的鱼,天上的鸟,地上的物产。这些传统观念对不同社会阶段和地域曾经和还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观念中,在永远高等和永远正确的形象里面,人俨然成了君临大地的主宰者,人可以战天斗地为所欲为,自然界就成了人类心安理得的奴役对象。马克思说,“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日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102页

面对生态危机,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在检点和省察人类自身,在警觉人类行为,在寻求更合理和更持久的生态生存路径。这些省察和寻找也就促生了生态语境中的“新伦理”或“修正伦理”谷寒松,廖湧祥.基督信仰中的生态文学——天地人合一:地.台北光启出版社.中华民国83年,355-369页。生态文学对生态伦理的表达是多样的、开放的和包容性的,思考也是谨慎的。在生态伦理的视野中,我们至少可以看见以下伦理模式。一是伦理的自我主义(ethicalegoism),该伦理认为,人们行为的对错,行为的价值意义,取决于该行为是否对行为者有利,也就是说,道德和伦理标准是行为者的自我利益。该伦理往往是这些人求得经济利益的自我道德观。该主张基本上不符合生态伦理原则BernhardIrrgang,ChristlicheUmweltethik(Muenchen,Basel:Reinhardt,1992),52-63.W.K.Frankena,”EthicsandtheEnvironment,”EthicsandProblemsofthe21stCentury,eds,K.E.GoodpasterandK.M.Sayer(London:Univ.ofNotreDamePress,1979),3-20.参照谷寒松、廖湧祥合著《基督信仰中的生态文学——天地人合一:地》,台北光启出版社,中华民国83年,356页。。二是人文主义(humanisim)或人格主义伦理(personalism),该伦理观关注所有人的人格,关注人的尊严,关注人类自身类别之中的公平与合理,关注的核心是人类利益和人类形象,只考虑“人类”的“好处”。该伦理主张实际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自我主义”(humanchauvinism)。三是“生物感觉主义”的伦理观,此伦理观认为,人类道德关心的范围应该延伸到人类或人格之外,应该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考虑动物的痛苦和挫折感。但这种伦理观仍然较少考虑动植物本来的、自然的、天赋的尊严和心理意识。四是“生命主义”伦理,此伦理观认为,人们应该停止对包括动植物在内的一切生命的伤害,应该体恤所有生命的生存意志,应该关心所有生命的神圣尊严。这种观念显然更切近合理。五是“完整性”伦理(HolisticEthics),此伦理观认为,“万物”都有道德意识,万物都应该成为道德关注的对象,万物都应该在完整统一的一个伦理系统中被指称、被对待。该伦理强调“自然的平衡”(thebalanceofnature)和“极度强化生态系统”(maximizingtheecosystem),强调保护生态系统的高度自觉性和责任意识,该主张要保持的是生态系统本来的完整、稳定和美丽宋丽丽,王宁.生态批评:向自然延伸的文学批评视野.转引自文化研究网站http://www.culstudies.com。六是“人类和地的未来”的伦理,此伦理侧重于对大地伦理的关注,强调关心万物和大地的未来,关心人类的后代,把大地和现在当作将来和后代的原因、基础和前提,前者丧失,后者必定没有指望。七是“自然律的伦理”,该伦理强调“跟随自然”,“顺其自然”,主要是提醒人们放弃自以为是的相对的、暂时的、有限的理性,提醒人们感知和接受自然的奥妙和规律。八是“有神论伦理”,该伦理认为,世界必然有它的创造者、保护者和救赎者,只有尊重创造主的爱的法则,只有顺从创造者给与世界的和谐规律,人类和万物才有幸福,生态才会呈现在良性循环的恒久系统中。

就近多年生态文学阐发的伦理观来看,再简而言之,人们较多强调的生态伦理的主要方面是:①不仅要对人,而且要对一切生命都存敬畏的心。如施韦泽所说,“任何生命都有价值,我们和它不可分割”,“有思想的人体验到必须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样,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他在自己的生命中体验到其他的生命”陈泽环等.天才博士与非洲丛林——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伯特·施韦泽传.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61页。刘湘溶.人与自然的道德话语——环境伦理学的进展与反思.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2-13页

;②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所谓高级、低级、有害、有益的观念实际上都是以人的需要和嗜好为判断准则的,“敬畏生命的伦理学否认高级和低级、富有价值和确实价值的生命之间的区分”施韦泽.敬畏生命.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第131页。刘湘溶.人与自然的道德话语——环境伦理学的进展与反思.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3页,敬畏生命的伦理学力争让自己的心相对安静在普通的芸芸众生当中,力争使自己的心转换一个角度去体恤万物,使生命平等的原理得以还原;③生态的伦理实际上是一种大地伦理。就是要关照地球共同体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命运,而不仅仅考虑人类这一单一物种的需求,就是要清楚,先有大地,才有地上的一切生命,先有地上的一些存在,才有地上的另一些存在,而人类只不过是大地之上的寄居者,只不过是大地之上无数生命中的一种王诺.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文艺研究.2002年第3期;④反思现代科技的自然伦理,该伦理认为,当人类把科学精神和科技行为控制在宇宙基本规律之中时,科技对大自然和人类的帮助就会是正面的和长久的,反之,如果让科技出离自然规律,如果让科技逆天而行,让科技反自然、毁坏自然,那么,科技就会给宇宙万物造成负面的甚至毁灭性的灾害刘青汉.生态文学对科技负面效应的警示.文艺争鸣.2007年第4期。

二、生态文学的社会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