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素有轻商的观念。据《清稗类钞》云:“《会典》开载,凡农家许着绸、纱、绢、布,商贾之家只许着绢、布。如农民之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着绸纱。此可见吾国之贱农商,而商尤轻于农也。”民间亦有“农不与商斗”、“无奸不商”的说法。按旧礼风俗,民间很看不起商人斤斤计较的职业习性。商界处处弥漫着风险,潜藏着杀机,所以旧时各地民间商界就形成了一些旨在避凶趋吉的禁忌习俗。商业中人希望能通过实施这些禁忌获得财运亨通。尽管有的商贾并不迷信,但为了心安,也奉若圭臬。
1.商民的辟邪宜忌
商业交易方法有多种,以行商和坐商两种为主。行商,俗称“行贩”,亦叫“游动行贩”。商人以坐商居多,尤以店铺商为最,多以行业聚集。这两种经商都有其宜忌。
先说行商。行商种类不一,禁忌有差异。一般来说挑担出门经商的人,忌“月忌日”(初三、十四、二十三)出行,出门忌见乌鸦,更忌遇见尼姑、和尚。行商的扁担忌别人从上面跨过,尤忌女人跨过。有的地方遇见赶马出做生意的人,忌说涉及豺狼虎豹等字句,否则外出不吉。商人赶街忌讳说不吉利的话,不能踩别人的脚后跟。否则,总落人后,晦气,嫌不得钱。
坐商禁忌更多。店主忌早上第一个客人不成交而去,恐带来一天的倒运。在店堂忌伸懒腰,打呵欠,踏地袱,坐门槛,敲击帐桌,手把门枋,背脊朝外,玩弄算盘和反搁算盘等等,俗以为这些举动皆是对财神菩萨不恭的表现,对经商不利。扫店堂,忌往外扫,须往里扫,意即扫进金银财宝。
买卖过程中也讲究禁忌。卖猪头要说卖“利市”,顾客买结婚用品,若失手敲碎,要说“先开花,后结子”;卖乌贼,要吆喝墨鱼;卖棺材忌问谁死了,并称棺为“长寿席”,卖药忌嗅,以为嗅过的药失效,递给买主时应说“送补药”。药店、棺材店的经营者,送客时忌讳说“再来坐”、“欢迎再来”之类的话。否则,顾客以为是在诅咒人家“再得病”。“再死人”,就事与愿违了。
商行种类不一,禁忌有差异。卖布匹的忌敲量具;卖酒的忌摇晃酒瓶,否则,说酒喝下要头晕。酒馆店,娘舅在席上忌毛蟹(河蟹)上桌,因宁波等地贬称娘舅为毛蟹;女婿在桌上忌上甲鱼。药店年初进货,须进胖大海和大连子,取大发大利之义。在江苏南京的茶社饭铺,三人一桌,如空一位不坐,谓之“关门座”,为铺主最忌。香港酒家食业的伙计最忌首名顾客选“炒饭”,因“炒”在广东话中是解雇的意思。开炉闻“炒”音,被认为不吉;店员不准在店内看书,虽工余亦不例外。老板但图一本万利,岂有“输”掉老本?所以忌讳。过去汉族一些地方,有卖猪不卖绳的禁忌。卖猪必用绳捆缚牵出,但出卖时,必须要回绳索,以为连绳索一起出卖,如同连运气一同带走,以后养猪不吉利。
各种商店中以药铺的禁忌最严。学徒进店,先拣“万金枝”、“金银花”和“金斗”,取黄金银子之意,或拣“柏子仁”,因“柏子仁”似米粒,以育徒工细心办事之风。平常说话常以药名讨彩头。如“连翘”称“彩合”,“贝母”称“元宝贝”,“桔络”称“福禄”,“陈皮”称“头红”,“桔红”称“大红袍”,切药称“老虎尾巴”,药凳称“青龙”;春以“冬木”开刀,冬以“丹皮”收刀。扎药包,要扎得形如金印,正月还须用红线扎结。伙计忌嗅药。送药忌转手,否则,认为是触其霉头。外出行医的“游方”也有行为规矩,如民间过年时医药行忌讳出诊,怕“触霉头”,除非给双份诊费破灾才行。平时出诊,也忌讳敲患者的门,俗有“医不叩门,有请才行”的说法。为了保守职业技能的秘密,民间又有医生郎中“施药不施方”的说法。医药行旧时敬华佗、孙思邈等为祖师爷,不敢稍有不恭,如今这些习俗仍可以见到。
一般而言,民间经商有十八宜忌,据说是范蠡弃官经商,在山东定陶定居,改名陶朱公后传下来的。现录于下:
生意要勤快,切忌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价格要订明,切忌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用度要节俭,切忌奢华,奢华则钱财竭。
赊账要认人,切忌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货物要面验,切忌滥入,滥入则质价减。
出入要谨慎,切忌潦草,潦草则错误多。
用人要方正,切忌歪邪,歪邪则托体难。
优劣要细分,切忌混淆,混淆则耗用大。
货物要修整,切忌散慢,散漫则查点难。
期限要约定,切忌马虎,马虎则失信用。
买卖要适时,切忌托误,托误则失良机。
钱财要明慎,切忌糊涂,糊涂则弊窦生。
临事要尽责,切忌妄托,妄托则受大害。
账目要稽查,切忌懒怠,懒怠则资本滞。
接纳要谦和,切忌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立心要安静,切忌妄动,妄动则误事多。
工作要精细,切忌粗糙,粗糙则出品劣。
说话要规矩,切忌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2.商贸活动中的约束规范
商业贸易的成败往往难以逆料,因为偶然的因素很多,而谙熟商业禁忌并适当运用它们,有时也是赢利的关键之一。例如我国新疆的塔吉克族,每逢星期三和星期日不出售牲畜,不偿还欠下别人的债务,别人也不来买牲畜和还债。如果你不懂这一习俗而登门做买卖,那就会从此失去与他们的商业联系。前几年香港房地产商盖了一栋“伊利沙白”大厦,据说差点无法出售。因为当地另有一家有名的伊利莎白医院,住进大厦有如在医院养病。如果是欧洲人,则根本不存在这种心理,但粤语群落却视为严重的禁忌。
国内外这类禁忌风俗还很多,诸如动物、植物、色彩等等,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爱憎观念,因此,在商品的商标和图案设计、着色方面,都应注意这方面的民俗知识。否则,违犯这些俗规,买卖交易就会受阻。如中国民间崇拜的现实中的凤凰——孔雀,在印度却认为是“淫荡”的象征。人有好恶,国有禁忌,如果经营的商品的商标或包装违背了这些风俗习尚,就会失去其竞争能力,买卖必然以惨败而告终。
1985年3月30日,一贯与我国人民友好的埃及政府突然查抄了我国出口的布鞋。这一事件,使中外人士莫不感到震惊。后来,追查其原因,原来是我国出口布鞋后跟上的防滑图案花纹,与阿拉伯文中的“真主”字样十分相似,严重触犯了他们的禁忌,造成了极大的误会。①此外,如我国出口的芬芳爽身粉,汉语拼音恰巧是英文“毒蛇的牙齿”,出口销售给英语国家,使人一看即毛骨悚然,谁还敢用?白象牌电池的商标,拼音意思为“累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②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出口商品的图案设计、商品商标等问题,更重要的是设计者没有“出国问禁”,缺乏应有的商业禁忌知识。
由于传统信仰的缘故,有些事物会被认为是不吉祥的。这些事物显然不宜制成商品出售或作为商标图案,否则,同样会招致不幸。1983年11月9日,《人民日报》上曾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山西省土畜产公司运城地区外贸局,在1981年底收购了老鼠皮一万一千余张,其中一半已制成了鼠皮褥子。当地外贸领导还高兴地说:“真是好东西,是咱们省裘皮业务上一个拳头产品。”但是,却一直打不开销路,加上工艺落后,连削价都卖不出去。结果,堆在仓库里,损坏变质,白白损失了二百多万元。事后,山西省对外经济贸易厅负责人在总结中,认为最大的教训是对国内外裘皮市场的动向未摸清楚,没有获得充足的经济情报信息,就贸然行动。其实,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主要还是缺乏应有的商业禁忌的民俗知识,忽视了国内外民间对老鼠的厌恶、鄙视,才造成了这种不应有的损失。
我国各民族往往因宗教信仰和迷信观念而限制或禁止某些与信仰观念相悖的消费现象,诸如食物、服饰、颜色禁忌等等,并以此规范人们的信仰行为,从而在人们的日常消费方面形成了大体稳定的禁忌惯例或规约。商人了解了这些惯例或规约,在经商活动中就不会因触犯当地的消费禁忌而碰壁。
禁忌在饮食消费方面有许多表现。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诸民族对于猪肉等的禁食即为一例。禁食猪肉的还有锡伯、蒙古、拉祜、满、普米、土、裕固、藏等民族,其中土、裕固、藏等民族还忌食马肉、驴肉、骡肉等奇蹄类兽肉。仫佬族、毛难族忌食蛇肉。鄂伦春族忌食熊头,小孩忌食鱼子,俗信以为鱼子数不清,年幼的孩子吃了会糊涂,不聪明。汉族不少地区未生育妇女及孕妇忌食狗肉或乌龟肉,以为会导致难产或胎儿病残。食物之所忌,往往与民族和地区民众的信仰习尚有关。壮族自古以农为生,重视耕牛在耕作中的地位,传统不食牛肉,以示爱惜。据史载,汉族至南北朝仍有规定,严禁宰杀耕牛,违者重惩,自元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遂兴食牛肉之风。
维吾尔族在服饰方面禁忌短小,上衣一般都要过膝,裤腿达至脚面。住宅的大门禁朝西开,因为伊斯兰教的圣地在西方。云南普米族忌讳向少女赠送手镯和腰带,结婚时新娘忌穿白色衣服。汉族旧时也有类似颜色禁忌。父母给女儿送嫁妆要细细挑选,针线可送,但不能送刀、剪,以免误解为“一刀两断”。
俗话说:“不懂天文地理不足为将,不谙风土人情亦不可行商。”商人经营的成败,消费禁忌习俗有一定影响,在特殊情况下甚至会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言而喻,这类消费禁忌习俗了解得越多、越详细,经商者就越能立于不败之地。
3.商业禁忌语
从广义来讲,民间禁忌语亦可视为一种忌讳,其回避特定集团或群落之外人听懂其言语交际的秘密,亦即“忌讳”关系内部利害的秘密外泄,进而给行业内部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或灾祸,为此便制出一些特殊的言语符号来作关键语汇或语句的替代语码。
旧时商业界也流行一套大体相同的禁忌语,称作“八大块”或“十八块”。这些词语说出口,一定要按着规矩改成其他说词,否则会带来恶运,并受到同行人的惩罚。如:凡店铺门市悉总称朝阳,典当为兴朝阳,盐店为信朝阳,衣店为皮子朝阳,布店为稀朝阳,药店为爟火朝阳,南货店为回生朝阳,杂货店为推恳朝阳,蜡烛店为红耀朝阳,鞋店为踢土朝阳,染坊店为浸润朝阳,袜店为签筒朝阳,靴铺为鱼皮朝阳,肉店为流官朝阳,面店为千条朝阳,米店为碾朝阳,伞店为隔津朝阳,书店为册子朝阳,扇店为半月朝阳,线店为方皮朝阳,帽店为顶么朝阳,砖瓦店为火上朝阳,点心店为充爟朝阳,秤店为把朝阳,绸缎店为光亮朝阳,笔店为毛锥朝阳,墨店为玄壤朝阳,砚店为受墨朝阳,带店为束朝阳;行商为乍山,水客(水上贩运客商)为萍儿,山客为鹿儿,等等,可见分行有巨细并且应有尽有。
同时,除各行有各自当行禁忌语之外,至清末民初又形成若干商人通用切口。例如:店东为老板,店东的儿子为小开,经理为阿大,协理为阿二,好买主为糯米户头,坏买主为馊饭户头,主人为点王,账房为龙头,交易的中间介绍人为掮客,伙计为猢狲,店员倚柜台而立为石狮子,学徒为三壶,学徒遭辞退又经调停留用为还场,洋行买办为康白大,洋行收账者为式老夫,店中杂役为出店,店主为伙计加薪为串头,店主不满伙计欲辞之为待帮,账房作弊为桂龙,账外作弊为飞过海,店员优惠熟人亲友为卖小蛇,不收钱支货为丢飞包,托人檐下交易为廊檐五圣,代人交易而无牙帖的商家为白拉,硬索回扣为除帽子,盘账为点元宝,以恶劣的物品卖高价为卖野人头,等等。凡此,使用当行禁忌语,成为一种颇具民族民间文化特征的商业习俗。这些语汇中存储了大量工商业的历史文化信息及消长兴衰的演化轨迹。
当然,不同地区商界禁忌语是有差异的。就以常见的一至十这十个数字来说,苏州的商界为:ⅠⅡⅢX8夕10;上海的商界为:旦底、挖工、横川、侧目、缺丑、断大、皂底、公头、未丸、田心;台湾的商界为:正、元、斗、罗、吾、立、化、分、旭、士;北京的粮行、当铺为:由、中、人、工、大、天、主、井、羊、非;江苏东台的粮行为:舟、关、市、镇、乡、街、桥、井、店,等等。
以上的例子是所谓“大块”,除“大块”外,还有许多“小块”,亦即许多要求的严格性次一等级的禁忌词语。江湖上有“八大块七十二小块”的说法。可知大块和小块的比数,相差是很大的。因为小块太多,防不胜防,所以禁之不甚严格。“犯块”又称“放块”,最忌于一天之清晨。如果早晨“犯块”,说了禁忌语中的词语,要主动在祖师爷牌位前“跪香”请罪,认罚香钱。本人一天不出门,不做生意,而且,凡是听到“犯块”的人都有权要求“犯块”者赔偿一天的工钱。如果犯了小块,则可用拧耳朵、连吐三口唾沫,撕破衣角、摘掉衣扣等方法来自行破解。否则,也会遭遇灾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