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切从赞美开始:无往而不胜的
8375500000044

第44章 谦字赞美法

1.向人学习式赞美

在一个写字楼里把书销空以后,已经6点钟了,我想已经到了下班的时候,该回去了。于是我下了楼梯。到了二楼时,我发现还有一个人在办公室埋头地工作着。

我轻轻地走过去,敲了一下门。她让我进去了,是一位挺年轻的女孩在看英语书。她看着我,问:“有什么事吗?”

“我看你这么努力,下班了还加班,为你这种学习的精神而鼓起勇气向你推荐一本书。”

“什么书,拿来看看吧!”我递过去。

“你在学习英语啊!这里的单词我认识不了多少,你英语过了几级了?”

“四级刚通过。今年我一定过六级。”

我看她不过二十来岁,“你那么厉害,还在努力,太让我震撼了。”

“没有吧!”

“真的,你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却这样刻苦,我能不震撼吗?不仅仅是一点点。”

“你什么学校毕业的?”

“没读过大学。”

“没读过大学,这么小就做了导游,而且英语还学得这么好,太了不起了。你绝对是这家旅游公司最有培养价值,而且是最年轻的一位苗子吧!”

“现在,还谈不上!学习总不至于落后吧!”

“对,这句话我应该记上,多看几遍,不想学习时就看看这一句话。”我掏出小本子记了下来,她看着我非常认真的样子,脸上便有一种优于他人的喜悦流露出来。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买你两本。多少钱?”她看着我,让我算账。

“30元,给你打八折。”她拿着书笑了笑,从皮包里拿钱给我。“你也不错,一会儿就卖了两本书,这么晚还推销。”

“谢谢,为了让你学习,这是最大的收获。”

我走出门,那个女孩的言行举止、学习精神,以及对目标的定时突破让我备受鼓舞,我感到自己将落后了,于是加紧步伐往前走。

将别人最优秀的言辞,当着对方的面详细记录下来。这是一种很有效又很理性的赞美技巧。

2.请教式赞美

清朝刊印二十四史时,乾隆非常重视,常常亲自校核,每校出一个差错来,觉得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心中很是痛快。

和珅和其他大臣,为了迎合乾隆的这种心理,就在抄写给乾隆看的书稿中,故意在明显的地方抄错几个字,以便让乾隆校正。这是一个奇妙的方法,这样做显示出乾隆学问深比当面奉承他学问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皇帝改订的书稿,别人就不能再动了,但乾隆也有改不到的地方,于是,这些错误就传了下来,今天见到的殿版书中常有讹处,有不少就是这样形成的。

和珅工于心计,头脑机敏,善于捕捉乾隆的心理,总是选取恰当的方式,博取乾隆的欢心。他还对乾隆的性情喜好、生活习惯,进行细心观察和深入研究,尤其是对乾隆的脾气、爱憎等了如指掌。往往是乾隆想要什么,不等乾隆开口,他就想到了,有些乾隆未考虑到的,他也安排得很好,因此,他很受乾隆的宠爱。

和珅拍马屁高在两点:一是知己知彼,每拍即中;二是让对方浑然不觉却全身舒坦,因为他做得无声无息,不着痕迹。

如果一个人的学识、机智、地位到了一定水平,赞美话便可大讲特讲,有声有色,只是已不能称为“马屁”了,而应叫做谦和。钱钟书先生即为一例天才。

有一年冬天他访问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文学教授座谈会上即席作了《诗可以怨》演讲。开场白是:到日本来讲学,是很大胆的举动,就算一个中国学者来讲他的本国学问,他虽然不必通身是胆,也得有斗大的胆。理由很明白简单:日本对中国文化各方面的卓越研究,是世界公认的;通晓日语的中国学者也满心钦佩和虚心采用你们的成果,深知要讲一些值得向各位请教的新鲜东西,实在不是轻易的事。我是日语的文盲,面对着贵国汉学的丰富宝库,就像一个既不懂号码锁又没有开锁工具的穷光棍,瞧着大保险箱,只好眼睁睁地发愣。但是,盲目无知往往是勇气的源泉。意大利有一句嘲笑人的惯语,说:“他发明了雨伞。”

据说有那么一个穷乡僻壤的土包子,一天在路上走,忽然下起小雨来了,他凑巧拿着一根棒和一方布,人急智生,把棒撑起布,遮住头顶,居然到家都没有淋得像落汤鸡。他自我欣赏之余,也觉得对人类作出了贡献,应该公之于世。他风闻城里有一个发明品专利局,就兴冲冲拿棍连布,赶进城去,到那局里报告和表演他的新发明。局里的职员听他说明来意,哈哈大笑,拿出一把雨伞来,让他看个仔细。我今天就仿佛那个上注册局的乡下佬,孤陋寡闻,没见识过雨伞。不过,在找不到屋檐下去借躲雨点的时候,棒撑着布也不失自力应急的一种有效办法。

这段开场白,其实讲了两个层次。先讲对日本汉学研究的中国人不敢等闲视之。即使是中国专家在日本讲中国学问,也要对听众的水平做最充分的估计。后段讲自己不通晓日语,除了有勇气之外,没什么资本。然而,自嘲正乃赞美别人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是也!

3.服从式赞美

服从就是对领导或上级、上司最好的赞美。

常言道:恭敬不如从命。谦恭地敬重领导,不如顺从领导的意志和命令。对高明的赞美者而言,服从是金,语言是银。这是由领导与下属的特殊关系决定的。

毋庸讳言,每个领导都喜欢听赞美的话,就连包拯也喜欢老百姓称他为“包青天”,但善于用语言来赞美领导的人却未必是领导最喜欢的下属,也未必能得到领导的信任和赏识。有些州县在平时对领导说赞美的话,也常常使领导感到开心,但关键时候却又顶撞领导的旨意,不同意领导的决策,不服从领导的命令。这类人可以说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这是一种最不合时宜的称赞领导的策略。

不服从领导就是不尊重领导。中国人比较讲究实际,一个人说得天花乱坠,干什么都不行是很受人歧视的。领导是工作上的权威,很重视自身的威信,下属的赞扬无疑是对领导威信的维护和尊重,但言行不一,不服从领导,实际上就是无视领导的权威,损害领导的尊严。善于称赞领导的人却未必有多么甜蜜的语言,而是以自己的行动来贯彻领导的意志、领导的权威和威信并得到认可、维护和巩固,无疑,聪明的领导也最喜欢这样的赞美。

刘秀登基称帝后,在南方尚有更始帝手下的郾王尹尊等将领拒不投降,进而成为刘秀的心病。刘秀决定灭掉更始帝手下这些拒不投降的将领,完成统一大业,使人民安居乐业。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诸大臣时,大臣们纷纷称赞刘秀“居庙堂之高而思其远”的心意,刘秀也越发感到统一的必要。但当他召集众将商讨对策时,谁都不愿去,谁也不愿拿主意,刘秀感到很丧气,最后以木简敲着地问道:“郾势力最强,宛居其次,谁能前去征讨?”此时贾复应道:“请让为臣征伐郾王!”刘秀开怀笑道:“有执金吾贾复进击郾王,我还有什么担心的。”后来评功论赏时,贾复还是一声不吭,但刘秀却说:“贾复的功劳,我自己是一清二楚的。”贾复不是个善于逢场作戏、溜须拍马的人,他的行为无疑是对刘秀决策的最大支持和赞同。一些人口头上说好,但让他去干却又极不愿意,口是心非,言行不一,与贾复比起来结果怎样呢?刘秀说他心里最有数。

当然,服从领导并不是要求盲目服从,凡是领导说的都要听从,凡是领导决定的都要遵从,盲目服从可能是对领导的一时赞美,但从长远和结果看,如果服从的是错误的决策或命令,可能会害人害己。

李斯就是个死心塌地跟秦始皇走的人,对秦始皇逆来顺受、言听计从。秦始皇是个鱼肉百姓的昏君,大兴土木,工程很多,为行建功立业之实,他决定东填大海、西建阿房宫、南修五岭、北筑长城,群臣听说后喧哗不止,劝谏者颇众,秦王很不高兴。此时,李斯却称赞秦始皇的计划道:“陛下操谋远虑,此数举措置得宜,导万民于千百世之鸿利。目下诸多困境,可致后世无穷之基业,奈何着眼于近途,而遗千古之功。”秦始皇听完很高兴,自觉没有看错了人,认为李斯是个人才。李斯见秦始皇龙颜大悦,更是明目张胆地大肆吹嘘:“今陛下动众兴工,圣王之举也,奈何言之涌诵,尽阻基业之创就,臣不知何由至此?”秦始皇高兴地说:“丞相所言极是,朕意已决,众卿无须赘言。”自此把李斯视为知己。

李斯在大兴土木方面盲目信从秦始皇,并为之歌功颂德,仅仅为他一人着想,却害苦了天下老百姓,助长了秦朝的苛政,不仅激怒了民众,而且加速了秦王朝的崩溃。

聪明的下属既尊重领导的决策和命令,又能有选择性地执行领导的决定,只要事情解决得完满,把功劳很大程度上归于领导,同样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和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