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俗语、俚语赞美
真正脱离庸俗的人很少,所以这种很俗气的语言有时更显得很现实,很亲切。
有一次,家具城里几个妇女在打牌,我刚从旁边走过来,她们就不打了,因为刚好是吃饭的时候,人人都打饭去了。我看还有一位大姐没走,就走到她面前跟她推销书,她说:“一天到晚,从这儿到家,不是看孩子、洗衣服、做饭,就是卖家具,忙死了,没时间看呢!光一个小孩都烦死了。”
“瞧瞧大姐,说话还这么违心,白天生意不忙打会儿牌,又有这么好的工作环境,回家给老公做做饭,再抱抱孩子,你是身在福中还不自知啊!很多女人都向往这种安逸稳定的生活,可是却想都想不到,得了吧!大姐,瞧我,晒得黑黑的,也挣不了几个钱,不是更烦啵!”她嘿嘿一笑。
“你是想你孩子了吧!肯定小孩子可调皮吧?”她说她孩子很聪明,她婆婆在看着,我接着道:“您这当妈的多轻松,孩子婆婆还看着呢,难怪你的身体保养得还这么好,我有一个大姐生完孩子后,腰又粗又肥,像个大冬瓜,难看死了,衣服都没她买的那号,小孩整天又拉又吐,脏死了。你瞧你,打扮得这么好,没事翻翻杂志翻翻书,看一看,比当少女还高兴呢!”
大姐被逗乐了,说:“我真的挺幸福吗?”
“可不是!”
她最后买了一本《做人不难》,说是要学习书中的美容保健、婚姻恋爱。看到她可爱天真的样子,还真逗。
由于陌生永远存在,我们身体内、意识里便有一种抵制陌生的本能。所以,当我们突然听到符合自己口味的俗语、俚语时,我们会倍感亲切并当场认同对方的。当然。认同对方,就是在认同自己。
2.方言式赞美
现代社会中,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各大城市的外地人口已是越来越多,所以,碰见自己的老乡说上几句方言,夸他几句,不仅亲切、真实,还会很过瘾。
我经常碰到我们山东的老乡。如在颐和园的停车场,有一个战士坐在车里等他们首长,我于是拿出书来让他看。然后赞美他:“你这么小就是士官了,多少岁参的军啊!
“16岁走后门,改的户口,当了5年了。”
“这么小,你老家是哪(里)的?”
“山东的。”
“我也是山东嘞!菏泽嘞,你呢?”我用山东话问。
“临沂嘞。”他用山东方言回道。
“哎呀!老乡,离怎近,你真不嚷(弱)嘞,统管着嘞。我还真得学着点儿嘞。”
“不咋样,不咋样,你说嘞我都不知道该咋着说了。”
“该咋着说就咋着说,老乡,你可得好好嘞往上升,多看点儿福(书)。”
“管,再贱点儿嘞(再便宜点儿吧),15元钱,中不?老乡。”
“我咋好意思说不中呢!”
他掏出钱,嘿嘿一笑,我走了,他还用老家的方言对我说:“走个好时运啊!”
我捂着嘴乐了半天,好大一会才把满嘴的山东话给纠正过来。
假如在外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1000米。若用家乡方言与陌生老乡说话,距离马上便会缩小到 100 米。
3.用词朴实赞美
不管在任何时候,在这个社会上,无论有多时尚的语言和产品出现,但朴实永远不会被淘汰,因为朴实给人的是一种可靠、一种厚道、一种真诚。以下我们来看一看用词朴实赞美法。
我在一个特别豪华的写字楼,那时刚做销售没多长时间,走到那个公司,门是自动的,有个前台小姐站起来问我找谁,我一边扭头看门,一边抓着后脑勺说:“这门把我吓死了,自己会开,我们家那儿没见过,真把我吓个半死!”服务台小姐在笑,问我找哪位。
“我刚从山东老家出来没多长时间,想推销点儿书挣点儿吃饭的钱,你们都是城里人,帮帮忙走个后门说说好话,让你办公室的人买点儿书行啵?这里面我不敢进,不会还埋伏什么突然袭击吧!”小姐想了一会儿,便找到她单位的一位好友看了我的书。他的那个朋友是经理秘书,让我去办公室。办公室很豪华,我脚步很缓慢,眼光不敢到处乱动,紧跟着秘书小心翼翼地向前挪动,她让我坐下。我看了一下椅子抬头说:“姐姐,我可是农村里的,你这椅子我在电视里看好像是接待外宾来的,我也可以坐吗?”
“坐吧!没关系,你喝水不?”她笑着说。
“不喝,不喝,我和你本不相识,今天托你的福看到这么漂亮的地方,我命真不错,比我们乡下还没出来见过世面的女孩子好多了。”那两位小姐都被我的朴实感染,最终说服老总买了一套。最后,老总出来时见到我,我故意吃惊地说:“哎呀!我不知道我能见到北京的大老总,要是知道,俺把俺家的特产牡丹花走后门给您搬来几盆。买我六本书,100 元钱,是我们一年的电费钱呢!”老总笑了,说:“小丫头,胆挺大,还挺会说话的,下次有好书还可以送来。”
后来保安把我给逮住了,我以同样的方式让保安乐呵呵地把我放了出来。
华丽只能耀“眼”,只有朴实才能动“心”。不过,物以稀为贵,物极必反,城里人为什么那么喜欢朴实、真诚呢?因为他们自己很少对人朴实、真诚过。偶尔见到久违的善良,见到了自己的本心,又岂不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