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怒火左右你的情感
在非洲的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小动物叫吸血蝙蝠。它的身体极小,但却是野马的天敌。这种动物专靠吸动物的血生存,它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么发疯似的蹦跳、狂奔都无法驱赶掉这种蝙蝠。而蝙蝠却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或是落在野马的头上,直到吸饱吸足后,才心满意足地飞离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
动物学家们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致认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只是微不足道的,远不至于会让野马死去,野马的死是由于它本身的暴怒的习性和狂奔所致。仔细想想,这和现实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正常的人遇到不痛快的事,都难免要发点脾气。喜怒哀乐,人之常情,无可非议。但如不适当地控制自己的盛情,盛怒之下,容易做出傻事、蠢事,过后连自己都后悔。一件再也不平常不过的小事,会活活气死一个大活人。
在我们生活着的每一天,总是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可能也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影响了原本极为美妙的氛围,瞬间让我们享受的快乐无存。然而人生短暂,聪明的千万不要浪费时间,去为小事而烦恼。当我们过于注意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小事时,实际上就是一点点的在浪费我们的时间。
有位新毕业的大学生,花费了很大精力找到了一个海上油田钻井队的对口工作。在海上工作的第一天,领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时间内登上几十米高的钻井架,把一个包装好的漂亮盒子送到最顶层的主管手里。他拿着盒子快步登上高高的狭窄的舷梯,气喘呼呼满头是汗地登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主管只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就让他送回去。他又快跑下舷梯,把盒子交给领班,领班也同样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让他再送给主管。
他看了看领班,犹豫了一下,又转身登上舷梯。当他第二次登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时,浑身是汗,两腿发颤,主管却和上次一样,在盒子上签下名字,让他把盒子再送回去。他擦擦脸上的汗水,转身走向舷梯,把盒子送下来,领班签完字,让他再送上去时他有些愤怒了,他看看领班平静的脸,尽力忍着不发作,又拿起盒子艰难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爬。当他上到最顶层时,浑身上下都湿透了,他第三次把盒子递给主管,主管看着他,傲慢地说:“把盒子打开。”他撕开外面的包装纸,打开盒子,里面是两个玻璃罐,一罐咖啡,一罐咖啡伴侣。他愤怒地抬起头,双眼喷着怒火射向主管。主管又对他说:“把咖啡冲上。”年轻人再也忍不住了,“叭”他一下把盒子扔在地上,“我不干了!”说完,他看着扔在地上的盒子,感到心里痛快了许多,刚才的愤怒全释放了出来。
这时,这位傲慢的主管站起身来,直视他说:“刚才让您做的这些,叫做极限训练,因为我们在海上作业,随时会遇到危险,所以要求队员身上一定要有极强的承受力,承受各种危险的考验,才能完成海上作业任务。可惜,前面三次你都通过了,只差最后一点点,你没有喝到自己冲的甜咖啡。现在,你可以走了。”承受痛苦压抑了人性本身的快乐,但是成功往往就是在你承受常人承受不了的痛苦之后,才会在某个方面有所突破,实现最初的梦想。可惜,许多时候,我们总是差那一点点……
因为一点点的不顺而怒火中烧,正是很多年轻人的缺陷,正如上例,一点小事都承受不了,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丢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有时,你的愤怒情绪将会阻止你做不好事情。成大事者是不会让愤怒情绪所左右的。历史上有好多这样的例子,由于凭着这一怒之气行事,而惨遭失败。三国时期,关云长失守荆州,败走麦城被杀,此事激怒刘备,遂起兵攻打东吴,众臣之谏皆不听,实在是因小失大。正如赵云所说:“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宜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中原……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变,不得卒解也。”诸葛亮也上表谏曰:“臣亮等切以吴贼逞奸诡之计,致荆州有覆亡之祸;陨将星于斗牛,折天柱于楚地,此情哀痛,诚不可忘。但念迁汉鼎者,罪由曹操;移刘祚者,过非孙权。窍谓魏贼若除,则吴自宾服。愿陛下纳秦宓金石之言,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可是刘备看完后,把表掷于地上,说:“朕意已决,不得再谏。”执意起大军东征,最终导致兵败。
可见,在关键时刻不能让你的怒火左右情感的,不然你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忍耐和理智中胜过恼怒
古时候,有一个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
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
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妇人说。
“为什么?”
“气也没有办法呀。”
“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了。
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高僧笑道。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这个故事真是奇妙,我们也不防问问自己:什么是气。试想:如果一个人连“气”这个想法都没有了,又怎么会生气呢?
宋朝初年一位名叫高防的名将,他的父亲战死沙场,16岁时被澶州防御使张从恩收养,后来做了军中的判官。
有一次,一个名叫段洪进的军校偷了公家的东西,被人抓获。张从恩见有人在军中偷盗公物,不觉大怒。为严肃军纪,下令要处死段洪进以警众人。在情急之时,为了活命的段编造谎言,说是高防让他干的。本来这事也犯不上死罪,高防正准备为其说情减罪的,但现在自己已被他牵进去,失去了说话的机会,还把自己蒙上不白之冤,能不气吗?但转念一想,军校出此下策也是出于无奈,想到凭自己与张从恩的私交,应承下来虽然自己名誉受损,但能救下军校的性命也是值得的。所以张从恩问高防是否属实,高防就屈认了,结果军校洪进果然免于一死。可张从恩从此不再信任高防,并把高防打发回家。高防也不做任何解释,便辞别恩人独自离开了。直到年底,张从恩的下属彻底查清了事情真情,张才明白高是为了救段一命,代人受过。从此张从恩更信任高防,又专程派人把他请回军营任职。云开雾散之后,高防不但没有丧失自己的生存空间,而且获得了更多人的尊重。可见,忍耐痛苦之极,能换来至极的甜蜜。
有不少的人,在面对与自己意愿相反的事情或听到什么逆耳之言时,很容易发脾气、争吵甚至怒骂。恼怒到极限时,最容易说出本来不该说的话,做出本来不该做的事。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恼怒,做到不让怒火左右我们的理智。下面就是控制恼怒的几个基本原则:
①要忍耐,不要轻易发怒。
人都有自己的脾气个性,有人温,有人急,有人外向,有人内向,但是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性格,在为人处事的时候,都最好不要轻易地发脾气。可能你的亲人做了错事,可能你的下属办事不力,可能你的朋友得罪了你,这些在生活当中都避免不了。但是这个时候,你如果大发脾气,不但对于已经发生的过失起不到任何正面的作用,而且还会破坏你与他人的感情。如果你不发火,做错事的人可能还在自责,还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补救。你一发脾气,一骂人,一讽刺别人,人家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这个时候,他不但不会产生悔意,可能还会对你产生怨气。谁都不是圣人,谁都有做错事的时候,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别人一时的过失而乱发脾气。
北宋吕蒙担任宰辅的第一天,去宰相议事办公的政事堂上班,他在同僚的簇拥和陪同下,进入大门,穿越庭院,经过通道,向政事堂走去。他所经之处,官员竟相从两边的厅、室中伸出头来,以一睹新任参知政事的风采。吕蒙正新来乍到,与他们不太熟悉,只顾径直往里走。
这时,只听一个官员在一间房里嘀咕道:“这个小子也配当参知政事吗?”这话虽然声音不大,却清清楚楚地传到陪同吕蒙正的耳朵中。但吕蒙正好像什么也没听见,目不斜视,眉也不皱一下,继续往前走。一个同行的官员却气愤之极,认为这是藐视宰辅的无礼行为,他马上停下来,刚表示要派人去追究这件事,就被吕蒙正一把拉住,一道进了政事堂。
办完公务退朝时,这位官员还为此事耿耿于怀,很后悔当时没有坚持查找说话的人,他对吕蒙正说:“您今天刚来政事堂上班,就有人跟您过不去,而您却如此平静,像没听见一样。身居宰辅之位,没有威严哪行!今天如不查处这个人,今后便会不断有人来捉弄您。现在追查还来得及!”
吕蒙正十分平静地说:“说这话的人或许是一时说漏了嘴,这与他固然无益,但与我也无所损。一旦要追查,就会弄得满朝风雨,别人会笑咱们小题大做;真查了出来,知道了这人的姓名,就会一辈子也忘不了。何苦要为这点小事记恨他一辈子呢?”官员听说这年事都饮佩吕蒙气量大,说他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实际上,这也是吕蒙正聪明过人、深得为官之道的体现,身居宰辅高位的人,与下级官员相计较,胜了,别人会说是以势压人;输了,别人不是说你无能,就是说你本来就理亏。总之,无论怎样,都得不偿失。“大人不计小人过”,才是聪明人的高明见解啊!吕蒙正曾三次登堂为相,前后执掌朝政长达十多年时间,被人称为一代名相。应该说,吕蒙正在仕途上,从自己的这种高明的见解中得益不少。
②要理智,不要因怒犯错。
一位商人说:“当我自知怒气快来时,连忙设法离开不开心的地方,跑到健身房或是和拳师对打,或猛力击打皮囊,直到发泄完我的怒火为止。”其实,消火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逛街,可以静静地一个人呆着,可以去大吃一顿,总之,不要激烈地发脾气就好。
有个父亲对他易怒的儿子说,每当你想发脾气的时候,就在家门前的木桩上钉一枚钉子,这个儿子照做了。三个月以后,这个儿子的脾气温和了很多,这个时候父亲对他说,以后每当你想发脾气的时候,你就从木桩上取出一个钉子。这个儿子也照做了,因为他的脾气改了很多,并不轻易发火。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也没有和任何人发脾气,周围的人都夸他越来越容易接近了。这个时候,父亲将儿子叫到木桩前告诉他,你的脾气总算变得温和了,这是好事,可是你看木桩上的洞,却无法消除了。所以你对别人的伤害就如同这木桩,一旦打上洞就永远都消除不了。以后要记住,不要轻易地发火,就算事后你向朋友道歉,但是朋友心头的伤却很难抚平。从那以后,这个儿子再也没有发过脾气。
③你胜过恼怒的六种方法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胜过恼怒的方法:
第一、让步。
遇到使你愤怒的人和事,应该想到,发怒并非良策,反而会增添新的烦恼,理智地让步,不仅可以使心理上获得解脱,还会得到别人的谅解和同情。
第二、升华。
遇到令人气愤、不顺心的事,或长期处于逆境之中,要善于支配自己的感情,化气愤为干劲,在逆境中奋发。这样,一方面使自己得到解脱,同样也推动自己在事业上不断进取。
第三、宣泄。
令人气愤之事一旦发生,为了不使悲愤进一步加剧,必须设法排解悲愤。可以找依赖的朋友或亲人,尽情地倾诉自己的不满和委屈,求得对方的开导和安慰;或是和朋友一起唱唱歌、乐一乐,把“气”放出来;也可痛哭一场。
第四、转移。
人在发怒时大脑处于强烈的兴奋状态,转移怒的刺激物,就是在大脑皮层建立另一个兴奋灶,用以削弱或抵消发怒的兴奋灶,这是一种积极的制怒方法。例如,当要发怒时,可强制自己去做一些平时感兴趣的事情,如有意识地唱歌、听音乐、欣赏书画,或到有利于放松自己的环境中去,如跟小孩玩耍,到公园去感受清新的空气、和谐的气氛。这也是息怒的有效办法。
第五、意控。
发怒时,先行意识控制,以自己的修养使消极的愤怒不发生或降低情绪反应。例如,在发怒时,心中可默念:息怒!息怒!犯不着这样!这样可使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工产生抑制作用,从而达到制怒的效果。
第六、回避。
生活中如遇到怒的刺激,要主动避开,眼不见则心静,以免发怒。儒家提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确能起到回避致怒刺激的效果。
总之,在生活中,愤怒的情绪难于完全避免,但只要理智地对待,学会掌握各种制怒的方法,还是可以减少愤怒的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