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爱弥儿
8402500000025

第25章 童年的第三个阶段

他在少年时期以前,生命还处于非常柔弱的时期。但是在这个时候,他自身体力的增长已经超过了他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还是非常柔弱的,但从相对的意义上来说,已经是变强了。也就是说他与成人们来比,还显得较为柔弱,但相对于其他同伴而言,已经是非常强壮了。

在少年时期的人,为什么会显得如此的柔弱呢?那是由于他的欲望和他的体力不平衡。是我们的欲望使自己变得这样的柔弱在,在这个阶段,孩子们产生的心理欲念会更多,所需要花费的体力,要比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体力会更多。如果能减少孩子们的欲念,就相当于是在增加他们的身体力量。身体力量多于心理欲念的人,是有剩余身体上的力量,如此的话,他的身体一定长得很强壮。

他对季候和空气的伤害也满不在乎,根本就不将它们看在眼里和放在心上;他的体温都能代替了自己的衣服,这时候的孩子们,他们的食欲就是他调味的作料,凡是能够营养人们的东西,在他这个年龄的时候都觉得是美味;如果他们觉得困倦了,能立即倒在地上就睡,在周围的生活里,他也能到处都发现自己需要的东西,他不会去胡思乱想什么,也不会因为什么而感到烦恼,反倒对周围的事物有了进一步探索的心理。别的人在旁边说些什么话,他也不会去判断,也不会去多想,不论说什么都对他不能产生任何影响。他想要做什么,他都会事先有个预想和估计,否则,他不会去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他不仅自己可以满足自己心里想要的,而且他现有的能力,除了能够满足自己想要的东西外,还能有所剩余;在他的一生中,也只有这个时期,他才能处于这样的状况。

我预想到会有人持反对的意见的。他们不认为孩子们的需求比我所说的需求多,而且,否认孩子们有我所讲的那种能力;他们不去思考一下,我说的是我所教的孩子们,而不是在一个房间里拿着厚厚的纸做的玩具,从这个房间里游到另外的一个房间里的活动的玩偶。也许有人会认为,只有到了孩子们年富力强的时候才有充足和旺盛的精力,只有原始的生命力量,在身体中炼成之后才能供应于全身,才能使他们的肌肉长得又弹性又有结实,从而拥有真正的力量。这是凭空想象的一种说法;至于我,我是想要依靠经验来看的。

我在乡下看见一些长得健壮的孩子,他们和他的父亲一样,能锄田耕地,能搬动很重的东西也能去赶大车,如果他们不听他们的声音的话,我们还真能把他们能当成大人。就像在城市里,有些年轻的铁匠、工人、马掌匠和刀匠,差不多和他们的师傅是一样的健壮,如果很快给他们以训练的话,其他们技能的熟练程度也不比他们的师傅差。当然,是有差别的,但是这个差别,比一个大人的种种强烈的欲望和一个孩子有限的欲念之间的差距,还是小得多。更何况在这里,问题不单单是指他们的体力,主要是指运用体力或弥补精神的一种能力。

在这个阶段里,孩子个人的体力超过了他本身的欲望的需求,所以,既然说这个阶段不是他的绝对的体力,能够达到最大的时期,但是,我曾经说过,他的相对的体力如果达到最大的时期,便是孩子生命中最珍贵的时期,一个人的一生中这样的时期只有一次,并且这个时期在时间上会特别的短促,尤其是我们要想怎样善于利用孩子们这段时期,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训练的时候,就更觉得它是更加的短促了。

那么,孩子们将如何利用他们这些所有在眼前看来是过多的体力和天资呢?他将在必要的时候,会尽量将它们发挥到有益于自己的事情上;他可以说是将自己现在多余的生命部分投放到了将来,健壮的孩子为柔弱的成人准备食粮。不过,他是不会将自己的物品放在可能被他人偷走的箱子里去的,或者放在不属于他自己管辖的位置里,为了要真正拥有和占有他所获得的东西,就要将它们放在他的头脑和手里,或是放在他们自己的身体里。也可以说他现在是到了需要受到教育,和拥有自己的工作和学业的时期了,我们大人们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我们想要这样选择和任意这样来安排的,而是大自然指导孩子们要他们这样做的。

人生有涯,而人类的知识无涯。但是人类的智慧是有限的,就好比真理与错误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有多少个真理就会有多少个谬误。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面,面对无限的知识,我们必须做出审慎的抉择和与选择。我们面对的知识中,充斥着有用无用的和导致人类骄纵自满的部分,真正有益的知识却不多。总之,问题不在于孩子们学到了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孩子们所学到知识是有益处的,在于学到的知识对他们的生命是能起到帮助作用的。

我们仅仅清楚这些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抛开那些需要成熟的理解力的,和那些牵涉到人际交往关系的,那些较容易使孩子们产生错误想法的知识。这样,我们就可以将要教给孩子们的知识,限制在与现实生活和社会有紧密相连的范围之内了。既然是这样,从孩子们的角度来看,这仍然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境界。我们要清楚并知道,无知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自己是错的,还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们需要记住的是,人类之所以误入歧途,或是误入迷途,并不是因为一个人是无知的,而是由于他的自以为是导致的。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掌握了需要的自然法则,对其他的法则还是一无所知。所以,接下来我们要研究的是就是学以致用的问题,而且,不久之后我们还要上升到如何使用得正确和合理的高度。

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随着孩子身体逐渐的发育,他们的体力会得到极大的发展,此时,他们的精神的活动也要受到相应的教育。一开始,孩子们不过只是好动而已,后来开始对一些事物变得好奇,然而,这种好奇心只要需要大人们加以很好的引导,才能成为他们寻求知识的动力。教育者所需要做的只是区别于这一现象,是产生于自然还是产生于社会生活的偏见。

求知欲望的产生一般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想要成为一名学者,由此获得他人的尊敬;另一种则是对与自己身边息息相关的事物,自然而然对这些事物产生好奇心。人类渴求幸福生活的欲望是与生俱来就有的,事实上,不论怎样这种欲望都是无法被得到充分满足的,所以,人类便会不断地寻求满足欲望的方式和方法。这是起初人类好奇心的根源,它本身就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且,人类好奇心的发展与其欲望的增加,以及知识的积累是成正比的。

我们假设有一个科学家带着科学仪器和图书沦落到了一个荒岛上,只能在那里度过后半生。情况会怎么样呢?我相信,他是不会再去研究地球引力微积分,或天体学什么的,或者终其一生再也不会去翻阅任何一本书。同时,我也确信,那个荒岛不论它的面积多么大,他都会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去游遍全岛,哪怕是去了最最偏僻的角落里,也一定要探个究竟,探个明白。这个假设或许也可以说明,孩子们在童年时期学习的东西中,要抛弃那些不适合他们的天然兴趣的东西,将学习的范围限制在他们本能需要的知识上,那么,这个地球便是假设的荒岛,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太阳。

当孩子们的思想开始超越自我的时候,首要会关注就是地球和太阳。刚才还只是谈论我们身边周围的东西,现在忽然要去周游地球,甚至都要跳到天边去了!这种变化是思想和体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孩子们到了年富力强的时候,生命的欲望会使他们关注地更加遥远,甚至是更加神秘的地方。

一个人要将自己的一种“感觉”变成“观念”,这自然和社会对人类教育的一个过程。人类最初的思想的活动,完全是由一个人自己的感觉指引的,从现在开始,要让一个孩子去观察种种的自然现象,不久以后,这个孩子将会变得十分的好奇。为了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我们不可以匆忙地去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们可以先提出一些他能够理解的问题,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去解答。我们不可以去告诉他们答案,要让他们自己去理解。一个人的学问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由孩子自己去掌握的,绝对不可以让孩子们被他人的见解所左右。

在幼年的这段时期里,实际上时间也是很长的,为了避免我们将这其中的一些时间给用错了,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在这期间里放弃一些时间。而到了少年阶段,情况则恰恰相反,要用现在拥有的时间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还不够。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孩子们的欲望就要到来了,当这些欲望向孩子们来敲门的时候,这个时期,孩子们的心就不再注意之前所注意的东西而了,而只会注意现在的欲望了。

平静智慧的年岁是那样的短暂,它过得又是那样的迅速,它还有许多其他的必要的用途,所以,企图在这段时期内,将一个孩子培养成一个既有学问,又非常优秀的人,实在只是一种妄想。因此,问题不在于教他们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孩子们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当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再教授他们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一切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爱弥儿箴言:

在这段期间,也正好可以使孩子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不过,这种注意力的产生,不是因为我们大人们所施加的压力与勉强,而是由于他有那种欲望和兴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因此就加重了孩子的负担,以至使孩子感到厌烦和厌倦。因此,要时刻去注意,不论如何,在他们就要困倦的时候,什么事情都要停下来;因为重要的不是要他学会多少知识和东西,而是不要使孩子做那些违反他们的意志的任何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