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儿童多动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儿童多动综合征(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简称儿童多动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综合征。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并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男孩远较女孩多。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
“病因与发病机制”
1.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 有研究认为,多动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脑内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度降低,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
2.脑组织器质性损害 部分患儿是由于额叶或尾状核功能障碍所致,包括母亲孕期疾病:高血压、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分娩过程异常:早产、钳产、剖宫产、窒息、颅内出血等;生后一到两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及外伤的患儿,发生多动症的机会较多。
3.遗传因素 部分多动症患儿的父母、同胞和其他亲属在童年也患此症,单卵孪生儿中多动症状的发病率较双卵孪生儿有明显的增高,多动症同胞比半同胞(同母异父、异母同父)患病率高,且高于一般孩子,上述几点均提示:遗传因素与多动症关系密切。
4.其他因素 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来自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也是造成儿童多动症的原因之一。另外,摄入过多食物添加剂,摄入含铅量过度的饮食(不一定达到铅中毒)也会导致多动。还有证据证实,环境污染如大量使用汽油、洗涤液、甲醛、香精、空气清新剂和其他化学制剂,可导致儿童的行为改变如注意力下降、活动过多等。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了解患儿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发育史,过去健康情况,有害物质接触情况。还要注意询问母孕期有无有害物质的接触史、有无嗜烟酒史;围产期有无窒息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疾病或其他神经精神病史等。
(二)身体状况
1.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是儿童多动症最突出的表现。患儿主动注意减退,被动注意增强。他们比一般的同龄儿童更缺乏专注及贯彻到底的能力,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分心。注意对象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例如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学习时不能全神贯注,做做玩玩,粗心草率;做事有始无终,常半途而废或频繁地转换;做作业拖拉,不断地以各种理由中断,做作业时间明显延长;容易发呆、走神。
2.活动过度 活动过度为儿童多动症另一主要症状,表现为明显的活动增多,他们似乎精力过盛,总在不断地活动。有的儿童从婴儿时期就有过度活动的特点,如:爱哭闹,难以入睡,喂食困难,手脚不停乱动等,显得过于活泼,常以跑代走,在家不是拆开玩具就是打翻碗盆。上学后,在需要安静的场合,表现显著的过度活动,小动作很多,在课室里总是坐不住,屁股总是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严重的甚至擅自离开座位、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喜欢跟人讲话,开玩笑,扮小丑,常惹是生非。一般这些症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改善。
3.行为冲动 情绪不稳,易激惹冲动,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经常是行动先于思维,行动之前从来不考虑后果。易受外界刺激而过度兴奋,兴奋时难以自制,令人感到莫名其妙;不高兴时甚至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出现危险或破坏性行为,事后不会吸取教训。例如,在课堂突然喊叫,甚至离座奔跑,抢同学东西或袭击别人,排队缺乏耐性,有的经常破坏东西,但他们出现这些行为并非出于故意捣乱,而是没有考虑其行动的后果,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有的患儿则表现出比一般的同年龄儿童胆大,不怕危险,比如不会游泳却跳进游泳池,在街上奔跑而不顾前后有没有汽车,敢从高处跳下,或在屋顶上走路等。
4.学习困难 多数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是正常的或接近正常水平,但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他们的学习成绩通常较差,或成绩忽上忽下,波动很大。出现学习困难的时间,取决于智力水平及多动症的轻重程度。智力水平中下的严重多动症患儿在学龄早期就可出现学习困难。智力水平较高、多动症状较轻的,可在初中阶段才出现学习困难。少数患儿伴有认知功能缺陷,主要表现为视—听或视—动功能障碍,以致动作不协调,产生阅读、计算、书写、绘图以及分析图形困难等。
(三)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患儿的行为模式包括:①学习情况 课堂注意力是否集中,课后完成作业情况,有无学习困难;②社会交往情况 与他人交往及相处的情况,能否遵守约定并坚持到底;③活动情况 有无怪异行为,是否有冲动行为、攻击行为,自控能力如何;④社会环境与家庭情况 社会环境、家庭经济、家庭气氛、父母教育方式以及对儿童的态度等。
(四)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部分儿童可有血、尿、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或代谢产物的异常。
2.心理测验,如韦氏学龄儿童智力量表(WISC-R)、简易多动症量表等。
3.软性神经体征的检查,如翻手试验、指鼻试验、对指试验。
此外,包括脑电地形检查、脑电图检查、脑CT和磁共振检查。
(五)治疗要点及反应
1.药物治疗 首选中枢兴奋药,例如利他林(又名哌甲酯)、匹莫林(又名苯异妥英)等,主要适用于6~14岁的患儿,可减轻多动、冲动行为,改善注意力。如使用中枢兴奋药无效或不适用中枢兴奋药或伴有明显情绪问题,可选可乐定和抗抑郁药。6岁以下及青春期以后原则上不用药。
2.物理治疗 这种物理疗法也叫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是通过微电流刺激大脑,直接调节大脑分泌一系列有助于改善多动症症状的神经递质和激素,如内啡肽、已酰胆碱,这些激素参与调节人体多项生理和心理活动,能够全面改善多动患儿情绪不稳、易激惹、活动过度等表现。
3.心理治疗
(1)行为矫正疗法:根据行为学派的观点,对患儿出现的正确行为如保持安静、认真听讲、遵守纪律、坚持到底立即给予奖励,以求行为的保持和继续改进;对不正确的行为加以漠视或取消奖励,以表示惩罚。不要急于求成,要患儿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就要反复要求、反复训练。
(2)家庭疗法:协调和改善家庭成员与患儿的关系,减少矛盾与冲突;给父母必要的指导,使他们对疾病有所了解,正确认识疾病的症状,学习有效的教育方法,对患儿要耐心和关爱。促使家庭积极联合学校,对患儿的不良行为给以正面纪律教育,而非在精神上施加压力、更不能打骂或体罚;对有不良习惯和学习困难的患儿,应多给具体指导,执行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培养良好习惯,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的困难,不断增强信心。
4.感觉统合训练 对婴幼儿患者,可通过专门设计的教具如滑板、秋千、平衡木等游戏设施对儿童进行训练,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游戏,从而促进幼儿平衡觉、前庭觉、本体觉、触觉、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功能的发展,对缓解婴幼儿的多动症状有一定的效果。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能 与活动过度有关。
2.有自伤的危险 与注意力障碍有关。
3.有暴力行为的危险(对自己或对他人)与情绪不稳、自控能力差、行为冲动有关。
4.社交障碍 与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冲动或活动过度有关。
“护理措施”
1.日常生活护理 ①培养按时进食的习惯,保证热量供应,保证充足的水分。②鼓励或协助患儿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③保证充足的睡眠,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
2.安全护理 ①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尽量稳定患儿情绪,防止出现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冲动行为。②在有冲动征兆时,应耐心劝慰,正确引导,避免激惹。③鼓励患儿参与温和而非冒险的活动。
3.心理护理
(1)注意力训练:通过游戏或比赛的形式对注意力进行训练,使其注意力涣散的情况逐渐改善、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逐步增长。如棋牌游戏、找数字游戏等。对其成功的结果及时奖励。
(2)社会交往训练:鼓励患儿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要求他遵守游戏规则,如耐心等候、轮流、坚持到底等,并以获得他人的友谊作为回报。鼓励患儿遵守纪律、合作谦让的行为,并及时给予强化。
(3)健康宣教:对其父母、教育者仔细讲解本疾病的有关知识,指导他们放松心情,调整对患儿的教育和教养态度。
4.药物治疗的护理 保证按时服药,密切观察用药情况,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处理。告知家长按医嘱服药,不可滥用药物或擅自停药。
第二节 儿童孤独症患者的护理
儿童孤独症(autistic disorder)又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精神疾病。多见于男孩。往往从婴儿期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终身,是一种严重情绪错乱的疾病。
儿童孤独症一般具有以下特征:①对人普遍缺乏情感反应,严重影响社会交往;②言语障碍;③刻板、重复或仪式性行为,兴趣范围狭窄,强烈要求保持固定生活模式;④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但可在某些方面有特殊的才能。
“病因与发病机制”
儿童孤独症的起因尚不太清楚,一般认为与遗传、器质性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患儿同胞的同病率较其他人为高,单卵孪生儿的同病率较高,41%患儿为长染色体,他们的父亲和兄长也发现有长染色体,从而提示与遗传因素有关。
2.器质性因素 如脑损伤、母孕期风疹感染,出生后患过脑膜炎、脑炎等。近年来,研究发现本症患儿脑室左颞角扩大较多见。另有研究认为,患幼年孤独症的儿童,其免疫系统可能将一个基本的脑蛋白误为异体,而吞噬掉,因此导致脑损伤,可能是造成此病的原因。此病同时出现情绪、智力和人际交往的缺陷,亦与脑病变有关。
3.环境因素 有研究认为早年生活环境中冷淡和过分理智化的抚育方法,缺乏丰富和适当的刺激,没有教以社会行为,是发病的重要因素。长期处在单调环境中的儿童,会用重复动作来进行自我刺激,对外界环境缺乏兴趣。这类研究认为本症患儿的父母大多是专业技术人员,受过高等教育,比较聪明,但做事刻板,并有强迫倾向,对孩子冷淡和固执,家庭缺乏温暖。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了解患儿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了解患儿的发病时间、早期表现、病情发展、治疗情况等信息,收集其家族史、母亲孕期健康史等。
(二)身体状况
1.社交障碍 患儿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被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时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过去搂人一下,然后自己走开。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或余光看人,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
2.言语障碍 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词。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通常持续至5~6岁或更久。
3.行为刻板 孤独症儿童经常出现单调、刻板、不断重复的无意义行为,他们兴趣狭窄,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有的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例如有的患儿总是单调重复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等动作,或接连好几个小时单调地摆放积木块;有的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难以适应新环境,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出活动过度,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4.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多数智力发育比同龄儿迟钝,只有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有些患儿在某一方面如音乐、机械记忆等有特殊的才能。如有的患儿喜欢背说明书,但只能机械记忆,并无法真正理解文字或词汇的含义。
(三)心理-社会状况
了解患儿的成长环境,生活模式、父母的养育方式,评估患儿的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情绪表达能力、智力水平等。
(四)辅助检查
除了全身体格检查外,对孤独症儿童主要针对神经系统检查。①12对颅神经的检查,②四肢活动是否正常,肌力、肌张力的情况,有无肌张力增强或减弱,有无动作笨拙,舞蹈样动作,姿势和步态异常,正常的生理反射是否存在,有无病理反射;③痛觉、触觉、温度觉等感觉是否正常;④观察有无神经系统的软体征如用手指指鼻尖、迅速翻掌、对掌及对指等活动。
一般还需辅助心理量表,如婴幼儿孤独症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儿童社交行为问卷等。
(五)治疗要点及反应
1.心理治疗 主要是行为治疗和行为训练,通过奖励以强化其正确行为、纠正异常行为,如用他喜欢的糖果来奖励其收拾玩具的行为。此病预后大多不良,往往残留行为障碍,以致适应困难,所以通过行为训练,培养适当的自理技能尤为重要。
心理治疗同时也要针对患儿父母,指导其父母正确认识疾病,克服焦虑、自责、急躁的情绪,多关心、陪伴患儿,给他以温暖。
2、药物治疗 ①氟哌啶醇 可控制多动、冲动和刻板行为;②舒比利 可改善孤僻、退缩,使语言增多,使患儿趋向活跃;③碳酸锂 适用于攻击行为和自伤行为。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生活自立能力缺陷 与智力低下、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2.有自伤的危险 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3.有暴力行为的危险(对自己和他人)与情绪不稳有关。
4.社会交往障碍与语言发育障碍有关及社交功能障碍有关。
“护理措施”
1.日常生活护理 满足患儿的生理需要,根据其自理能力的程度,督促或协助其进食、排泄、搞好个人卫生。密切观察患儿的饮食、睡眠及排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处理。
2.安全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的活动情况和情绪变化,防止出现自伤行为或暴力伤害他人的行为。出现情绪不稳定时,要及时转移其注意力,态度亲切和蔼,避免激惹患儿,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刺激。
3.心理护理
(1)语言能力训练:按单音—单词—句子—复述—朗读—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顺序对其语言能力进行训练。鼓励他用语言来表达需要,从简单到复杂,并对正确的语言及时给予强化。在训练中对其非语言的要求不予理睬。
(2)社交能力训练:①注视训练 要求他注意并正视说话人的脸,主动注视其目光,并逐渐延长注视时间,反复多次,并及时给予强化,使患儿在“一对一”情况下,对对方的存在、言语、目光等有所注意。②模仿动作 让患儿模仿动作,进行简单的人际沟通。③姿势性语言的学习和表情动作的理解 帮助患儿学习姿势性语言如点头,摇头等,给患儿做出示范,要求其模仿,然后反复训练,直到能理解为止。此后可利用实际动作或画片训练患儿理解身体动作及表情,并对患儿的正确回答及时予以强化,逐渐减少提示,直到能正确辨别和理解为止。④提高语言交往能力 可利用情景或利用患儿提出要求时进行,反复训练使患儿在想满足某种要求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其次,可让患儿进行传话训练,传话开始宜短,之后逐渐延长,如此训练将使患儿能主动与他人建立关系,改善交往。⑤利用游戏改善交往 首先要与患儿建立亲密关系,要观察和关心他的兴趣、爱好,做他感兴趣的事给他看。以后逐步扩大患儿交往范围,待患儿能参加集体游戏时,游戏内容要逐渐注入购物、乘车等日常活动,让患儿扮演不同角色,掌握各种角色的行为方式,学习各种社会规范,使他们逐渐学会如何与人进行交往,完成日常活动,为成年后的自立打好基础。
(3)健康宣教 对其父母进行疾病知识宣教,使他们正确认识疾病,调整教育方法,配合治疗。并传授训练的原则和方法,敦促其进行日常家居训练。
4.药物治疗的护理 保证按时服药,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第三节 抽动障碍患儿的护理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是多发于儿童期的运动性或发声性肌肉痉挛,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刻板的动作,例如频繁地眨眼、做怪脸、摇头、耸肩、做出咳嗽声、清嗓声等。该病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儿童,男性多于女性。一般可短时间内自愈或经治疗而愈,顽固者可延数年,甚至延续到成人。病程在1个月到1年者称为暂时性抽动障碍;病程在1年以上的称为慢性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对儿童的伤害包括:①继发学习困难 患儿的抽动和不自主发声总是导致注意力分散。②个性发展问题 由于抽动行为,患儿容易受到外界的消极评价,从而导致其自我意识的偏差,不但难以建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很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③社会退缩和社交障碍 抽动得不到控制,会影响到患儿与他人的交往,产生自卑感、社会退缩、行为不成熟、社交障碍等不良反应。
“病因与发病机制”
儿童抽动障碍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代谢障碍、体质因素、精神因素、行为模仿等有关,也可能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遗传因素 包括家族遗传、先天性神经递质代谢障碍、特殊体质等。
2.药源性因素 儿童长期服用盐酸哌甲酯、匹莫林等兴奋剂,可诱发本病。
3.脑器质性因素 外伤或某些突发的疾病导致脑部的轻微损伤也可成为诱因之一。
4.精神因素 某些精神刺激可诱发本病,例如受到惊吓、父母要求过严、责备过多、家庭不和、感情上受到忽视或环境中某些紧张气氛等,这些因素均可使小儿产生矛盾心理,其抽动行为即是心理上的矛盾冲突的外在表现。另外,过分限制儿童的活动也可成为本病的诱因。
5.习惯及模仿 儿童开始的抽动表现可能是由于条件性的逃避反应,比如眼中有异物而眨眼;或模仿他人的抽动症状,日久形成了习惯。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了解患儿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等。发病时间、病因、病情发展情况、既往治疗情况。家族史、母孕期健康史等。
(二)身体状况
1.儿童抽动症在面部肌肉的抽动,多表现为:眨眼、斜眼、扬眉、皱眉、咧嘴、耸鼻、作怪相等;头颈部肌肉抽动则为点头、摇头、挺脖子等。
2.在躯干部肌肉抽动则为挺胸、扭腰、腹肌抽动;而上肢抽动表现为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下肢的抽动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甚至步态异常。
3.喉部肌肉抽动会有异常发音,如清嗓子、干咳声、吼叫声,或随地吐痰,或发音时重音不当,或有时不自主骂人等情况的发生。
以上为儿童抽动症的各部位抽动症状,有人会同时出现,有人会先有一组症状,一段时间后换一组或加一组症状。儿童抽动症发作时意识清楚,可以进行短暂的自我控制,入睡后减轻或消失,感冒、腹泻、疲劳、精神紧张或看电视时间过长时,会导致儿童抽动症病情加重或复发。
(三)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患儿的情绪表现,有无紧张、焦虑、抑郁、冲动等特点;评估除了抽动外有无其他行为表现,包括社交情况怎样、学习能力如何、有无强迫行为等;评估其家庭环境及教育,包括亲子关系,家庭环境、家庭气氛、家庭教养方式等;评估其学校环境及教育,包括教师态度、教育方式、同伴态度等;了解其主要生活事件。
(四)辅助检查
1.24小时尿中儿茶酚胺排泄量。大多排泄量增多,但与病程、疾病严重程度无关。
2.脑脊液高香草酸(HVA)测定。
3.植物血凝素(PHA)测定。
4.血大脑γ2-球蛋白抗体水平。
5.脑脊液强啡肽水平。
6.软性神经体征的检查。
(五)治疗要点及反应
1.心理治疗 以减轻患儿压力,消除紧张因素为主要任务。
(1)家庭疗法:对患儿的父母说明疾病的知识,提醒父母对患儿的抽动症状不要指责或过度关注,因为这样可能使患儿更紧张,对抽动的控制不利。对患儿的抽动应采取不予理睬态度,可使症状逐渐消退。多数病人经过数月后症状会自然消失。
父母调节自身情绪,避免过于紧张或要求过严;减少家庭矛盾,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努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患儿提供一个良好而又宽松的家庭环境。
联合学校教育,适当减轻患儿学习压力,以鼓励和帮助为主,避免指责和严厉惩罚。
(2)行为疗法:鼓励患儿自行控制抽动,采用正性强化的方法如奖赏其通过努力、减少并克服抽动,这对年幼儿童较为有效。
(3)松弛疗法:通过想象和调节呼吸,使身体达到放松的状态,以减轻患儿情绪的紧张性和肌肉的僵硬度,来减少因紧张带来的抽动行为。
2.药物治疗 抽动症一般无需药物治疗,只有当抽动明显地影响患儿的运动和说话,干扰人际关系和课堂学习时,才给予药物治疗。
(1)氟哌啶醇:可阻断多巴胺受体。本药易引起锥体外系副作用,其中以急性肌张力障碍及静坐不能最常见。大剂量应用还可致心肌损伤。为防止锥体外系副作用,可合用安坦或东莨菪碱。
(2)泰必利:疗效不如氟哌啶醇,但不良反应较小。
本症在数月内可自愈或经治疗而愈。部分患儿可迁延数年。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有自伤的危险 与不能自控的自伤性抽动行为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 与带有自伤性的抽动行为有关。
3.有暴力行为的危险 与不能自控的抽动行为有关。
4.自我形象紊乱 与抽动行为带来的患儿外观形象改变有关。
“护理措施”
1.日常生活护理 注意患儿的营养状况,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进食量及饮水量,提高机体抵抗力。为患儿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注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而加重抽动行为。由于患儿有不可自控的自伤性抽动,可能出现皮肤和躯体的损伤、造成感染,所以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躯体情况。
2.安全护理 患儿可能出现自伤性抽动行为,严重者可有撞头、抠眼睛等行为,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严密观察有自伤行为的患儿,掌握其行为特点和规律,及时发现、及时制止,防止自伤。
3.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尊重患儿,热情主动与他们接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儿处于轻松的心理状态。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转移注意力,提高自控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通过行为训练,及时奖励抽动行为的改善;利用放松训练,减轻患儿紧张情绪。对其家属和学校进行健康宣教,传授正确的疾病知识,引导家庭和学校改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减轻患儿学习压力、家庭焦虑,避免因抽动行为受到惩罚、歧视或不公平待遇。
4.药物治疗的护理 遵医嘱适当用药,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综合测试
“A1型题”
1.儿童多动症不包括以下特点()
A。学习困难B。行为冲动C。意志薄弱D。注意力不集中E。活动过度
2.以下哪项不属于儿童孤独症的主要特征()
A。行为冲动B。言语障碍C。情感反应冷漠
D。智力发育落后及发展不均衡E。刻板、重复或仪式性动作
“A2型题”
3.小军,8岁,小学二年级。这学期学习明显退步,而且有很多怪动作,见到同学,眨眼睛、皱鼻子,近期还发展成又揉眼睛又耸肩膀,还说脏话、骂人。下列何种护理诊断对患者最重要()
A。营养失调:低于机体的需要量B。社交孤立C。自我形象紊乱
D。有自伤的危险E。语言沟通障碍
4.小远,男,5岁,目光不注视人,不爱与人沟通,常以简单动作代替语言,兴趣少,喜欢玩弄自己的手指。医生诊断为儿童孤独症。下列哪项短期目标对患者最适宜()
A。营养状态有所改善B。能主动与家人、医护人员简单对话C。没发生受伤
D。学习能力有所改善E。能自行料理进食、如厕、穿衣等个人生活
“A3型题”
(5-7题共用以下题干)
小杉,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说话,小动作多,甚至无故起来走动,做作业时总是边玩边写,字迹潦草,错误极多,而且常常只写一半。
5.该患者应诊断为()
A。儿童多动综合征B。儿童孤独症C。儿童抽动障碍D。儿童品行障碍
E。精神发育迟滞
6.护士在对患儿进行护理评估时,患儿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与护士进行正常的交谈,在病房内外来回跑动,护士应该如何处理()
A。强行制止其行为B。劝说父母管教
C。以耐心、关爱、包容的态度逐渐与其交谈
D。置之不理E。进行注意力集中训练
7.下列哪项护理措施对患儿并无实际意义()
A。训练其做每件事情都有始有终,训练时间逐渐延长
B。限制其做攀高、从高处往下跳等危险动作C。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D。通过行为疗法,帮助其矫正不良行为
E。为其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训练其语言能力
(8-11题共用题干)
小王,9岁。6岁时孩子不停地挤眼,家长没有在意,后相继出现了甩头、皱眉、清嗓音,有时还骂人,脾气暴躁。
8.该患儿应诊断为()
A。儿童精神分裂
B。儿童抽动障碍
C。儿童多动症
D。儿童精神发育迟滞
E。儿童孤独症
9.下列哪项不属于对该患儿的护理诊断()
A。有自伤的危险
B。有感染的危险
C。有暴力行为的危险
D。言语障碍
E。自我形象紊乱
10.下列哪项护理措施对该患儿最为重要()
A。利用医疗情景,进行语言训练
B。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社交训练
C。调节室内光线,创造安静和谐的环境
D。严密观察患儿行为,防止自伤
E。对其进行健康宣教
11.对该患儿的心理护理评估包括()
A。患儿的情绪表现
B。除了抽动外的其他行为表现
C。其家庭环境及教育
D。其学校环境及教育
E。以上均是
(何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