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千家诗全解
8540300000021

第21章 早朝大明宫①(8)

【评解】

这首咏梅诗,前六句着题写梅,后两句抒发情感。首联作概括性描写,用一个“独”字、一个“尽”字,将梅花的天姿及引人入胜的神韵呈现出来,点出梅的高洁傲岸的品格。次二联放手写梅,描摹梅花的形态、香气,又通过霜禽、粉蝶作衬,一实一虚地写出梅的迷人。末联是对梅的赞赏,铺叙感受。“疏影”一联是传颂的名句,普遍认为代表了咏梅诗的最高成就。诗把梅花置身于水边、月下两个与梅花色彩、香气相得益彰的环境中,将梅的形态、清香写深写透,且韵味无穷。因此,“疏影”、“暗香”二词后来成为咏梅的固定语,姜夔创新调咏梅,即以之作词牌名。陈与义《和张矩臣水墨梅》云:“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认为压倒了唐齐己《早梅》诗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细心的评论家中也不乏挑刺的人,如有人认为林逋这诗是抄袭了五代时江为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句。王诜甚至说这诗移到咏桃李或杏花都可以。不过这些非难,丝毫没有影响林逋这首诗的传布及成就。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①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②,夕贬潮州路八千③。欲为圣明除弊事④,敢将衰朽惜残年⑤!云横秦岭家何在⑥?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⑦。

【注释】

①左迁,降职。韩愈于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唐宪宗,由刑部侍郎贬官潮州刺史。这首诗是南行途中作。蓝关:蓝田关,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侄孙湘: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字北渚。

②朝奏:早晨进奏的谏章。九重天:指深宫。此代指皇帝。③潮州:州治在今广东省潮阳。离长安八千里。④圣明:皇帝。弊事:有害的事。指迎佛骨劳民伤财。⑤敢:岂敢,一作“肯”。⑥秦岭:指长安南面的终南山。⑦瘴江:指岭南一带的江河。南方湿热多瘴气,故云。此即指潮州。

【今译】

早晨把一封奏章呈达皇上,晚上就被贬官潮州,路隔八千。本意是想为朝廷革除有害的政事,岂敢因为身老多病顾惜晚岁余年!云雾横锁着秦岭家乡不知在何处?大雪封阻了蓝关马儿踟蹰不前。知道你远来相送自有深情厚意,你准备好收拾我的骸骨,在那瘴江边。

【评解】

诗写遭贬途中的感慨。首联破题写被贬缘由,气势磅礴。以“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进行鲜明对比,写遭贬得罪之快及贬所之远,概括力极强。次联写对现状的不满,用流水对,说自己为除弊事,死犹不悔,一气而下,呼应上联。李光地《榕树诗选》云“尤妙在许大题目,而以‘除弊事’三字了却”,称赞了诗的含蓄不露。第三联转接,一句写远眺,一句写眼前,“云横”、“雪拥”,境界雄阔,状出广与高,通过景物,表达心中的不平。尾联即景叙事,扣紧诗题,交代后事,低回凄恻,令人不堪卒读。全诗将深沉的感情与悲壮的景象结合在一起,既得杜诗沉郁顿挫的特点,又如吴汝纶所评,“大气盘旋,以文章之法行之”,“开宋诗一派”。

干戈①

王中

干戈未定欲何之②?一事无成两鬓丝③。踪迹大纲王粲传④,情怀小样杜陵诗⑤。鹡鸰音断人千里⑥,乌鹊巢寒月一枝⑦。安得中山千日酒⑧,酩然直到太平时⑨。

【作者简介】

王中,字积翁,宋末人,生平不详。

【注释】

①干戈:两种兵器名,此代指战争。②之:去,至。③丝:蚕丝。形容头发白。④踪迹:此指生平经历。大纲:大致相同。王粲:汉末人,建安七子之一,他生当战乱,漂泊无依,曾去荆州依附刘表。

⑤小样:略微相似。杜陵:指杜甫。杜诗多反映战乱及忠君报国之作。⑥鹡鸰(犼í犾í狀ɡ):鸟名。亦作脊令。《诗·小雅·常棣》有“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句,后因以之比拟兄弟。⑦“乌鹊”句: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句,及《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句。⑧中山千日酒:《搜神记》载,中山人狄希能造千日酒,人饮后千日不醒。⑨酩然:大醉的样子。

【今译】

战争尚未结束我能到哪里去?一件事也没做成,已经两鬓如丝。生平经历大致与王粲一样,心中情思约略和杜甫相似。兄弟间音讯全无,远隔千里;我暂住这儿,如寒月下的乌鸦栖息一枝。从什么地方可觅来中山人酿的千日酒,酩酊醉去,醒来已是天下太平之时。

【评解】

这首诗是诗人自述身遭战乱,颠沛流离的悲伤,语语沉痛,字字不堪。这样的诗,在《千家诗》中是比较少见的。首句“干戈未定”是对大环境的描述,次句“一事无成”是对自身的总结,开门见山地说明下面所述种种凄惨遭遇的原因,起得十分沉痛压抑。以下两联,分述自己的苦难。颈联用王粲及杜甫事,一说明自己漂泊无依的身世,一表明自己关心国家而报国无门的情怀,用典十分贴切,加深了诗的意蕴。颈联变换手法,用比喻写自己的目前处境,说自己远离家乡,与亲人音讯隔断,如栖于寒枝的乌鸦,凄凉孤独。尾联用中山千日酒事,表达自己向往太平,更衬出眼前的悲伤痛苦。宋末时,一部分诗人身罹战乱,纷纷以诗歌描写现实,抨击黑暗,抒发爱国热忱,涌现了一批具有真情实感的好诗。王中是宋末不起眼的小诗人,而通过这首诗,我们仍然能直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学气息。

归隐

陈抟

十年踪迹走红尘①,回首青山入梦频。紫绶纵荣争及睡②,朱门虽富不如贫③。愁闻剑戟扶危主④,闷听笙歌聒醉人⑤。携取琴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作者简介】

陈抟(906—989),字图南,号扶摇子,真源(今河南省鹿邑县)人。五代中曾应进士举不第,归隐武当山,又移华山修道。宋太宗时曾入朝,赐号希夷先生。著有《指元篇》等。

【注释】

①红尘:人世。此指奔走于功名利禄。②紫绶:系在官印上的紫色丝带。此代指做官。争及睡:陈抟以爱睡闻名,他常一睡百余日不起。③朱门:用朱红漆漆的大门,代指富贵人家。④剑戟:均为兵器。此代指战争。危主:政权将不保,处于危难中的君主。⑤聒(ɡ狌ō):喧扰。

【今译】

我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在人世间奔波了十年;如今醒悟,常常梦到,当年隐居的青山云岭。做大官虽然荣耀,怎比得上一枕高卧;住在深宅大院固然富贵,还是不如安心清贫。辅佐着朝不保夕的君主,难免听到战争便忧心如焚;喝醉了酒,昏昏沉沉,喧闹的笙歌更使人烦闷。带上了琴背上了书,我回到旧时隐居之地;那儿的野花啼鸟,仍然和原先一样春色迷人。

【评解】

陈抟在五代乱世中追求名禄多年,一事无成,终于幡然醒悟,决心回山隐居,作了这首诗表明自己的志向,也对世人进行劝诫。诗通过自身的经历,向世人披露做官的种种不堪,阐明隐居之乐。中国古代崇尚隐居避世,因为隐士多勘破名利,远离红尘,恬淡安闲,多味道之语,所以隐士又往往被人与神仙相联系。陈抟就是个著名隐士而被人传为成仙的人物,所以这首诗多豁达超脱之句。诗的主题很明确,即宣扬避世高蹈、逍遥度日的乐趣。在具体写时,通过与忙于功名利禄的人对比,结合自身体会,所以格外令人信服。诗纯用议论,已开宋以议论为诗的风气,好在诗在议论中多方举例,使诗活泼流利,无沉闷腐气。

时世行赠田妇①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②,麻苎衣衫鬓发焦③。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④。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⑤。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⑥。

【作者简介】

杜荀鹤(846—904),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属安徽省)人。曾官宣州田从事,晚年依朱温。诗专攻近体,语言浅近,诗意平易。著有《唐风集》。

【注释】

①诗题一作“山中寡妇”。②蓬茅:犹蓬居,茅草屋。③麻苎:大麻和苎麻。此指用粗麻织的布。

④征苗:唐德宗时实施的青苗税。此借指田赋。⑤旋斫:现斫,现砍。⑥征徭:赋税和徭役。

【今译】

丈夫战死她独守着简陋的茅屋,穿着粗麻衣服,鬓发枯焦。桑蚕荒废仍然要纳丝税,田园无收田赋必须照交。时常挑些野菜连着根儿煮食,现砍了湿柴带着叶子焚烧。尽管她住在深山最幽深的地方,还是没法逃避重税苦徭。

【评解】

这首诗是诗人代寡妇控诉悲惨的遭遇,反映唐末民不聊生的情况。以七律写乐府题材,是杜荀鹤的创举。首联概括出寡妇的身份及憔悴的外貌。次联写她的处境,说明贫困的原因。第三联具体写寡妇生活的艰苦,选用了有代表性的细节,用“加一倍”写法,说她吃野菜已够苦,尚“和根煮”;刚砍下的柴难以燃烧,还要“带叶烧”,突出强调了寡妇种种不堪之处。尾联采用一般乐府手法点题明义,对寡妇进行同情感叹,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官府对人民的沉重压迫及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扩大了诗的意蕴。诗写得很精炼,以短篇代替了乐府歌行的长篇叙事,却又面面俱到。这种流丽古朴而又通俗无华的诗体,便是后来宋严羽《沧浪诗话》所称的“杜荀鹤体”。

送天师①

宁献王

霜落芝城柳影疏②,殷勤送客出鄱湖③。黄金甲锁雷霆印④,红锦韬缠日月符⑤。天上晓行骑只鹤⑥,人间夜宿解双凫⑦。匆匆归到神仙府,为问蟠桃熟也无⑧。

【作者简介】

宁献王,即朱权(1378—1448),明太祖第十七子,封宁王,卒谥献。他是明代著名戏曲家,著有戏曲十二种及《太和正音谱》等。

【注释】

①天师:张天师。为天师道开创者张道陵的后代,居江西贵溪县龙虎山,世代承袭,元时累加褒封,掌天下道教事。②芝城:江西波阳县别称,以县北芝山得名。③鄱湖:鄱阳湖,在江西省北部。波阳县在湖西岸。④黄金甲:指盛放印章的金匣。雷霆印:能呼召雷霆的金印。⑤红锦韬:用红绸做的口袋。日月符:能驱遣日月的符箓。⑥骑只鹤:传古仙人多骑鹤,如王子乔曾骑鹤驻嵩山。⑦双凫:《后汉书·王乔传》云:王乔有仙术,常从所官县赴朝。每次去时,人们总见有双凫从东南飞来,有人张网捕之,但得一双鞋,这鞋正是朝中赐与王乔的。⑧蟠桃:仙桃,传三千年一熟,西王母曾以之赐汉武帝。

【今译】

秋天到来,白霜降落,波阳城中的杨柳影儿稀疏;天师你今天要离开这儿,我殷勤地把你送出鄱阳湖。你随身带的黄金装饰的匣中,盛着能呼召雷霆的金印;那红色的锦袋里边,放着能驱使日月的仙符。清晨,你上天去漫游,骑着的是仙禽白鹤;晚上,你回到人间住宿,解下鞋子变化的双凫。如今你匆匆忙忙地离开,是要回到你的神仙洞府;为的是去查问一下,那天上的蟠桃是否成熟。

【评解】

朱权崇奉道教,与龙虎山张天师过从甚密。这首送张天师的诗,以布局严密、内容贴切见长。诗在首联写出送行的时间地点后,便围绕张天师的身份,化用典故、传说,驰骋想象,对张天师进行颂扬。于是张天师所佩金印被称为“雷霆印”,威力无边;所带的符箓被赞为“日月符”,妙用无穷。他成为骑鹤来往、化鞋为凫的仙人,所居为神仙府,所吃为仙桃。一词一句,都与仙家道术有关,使诗带有缥缈迷离之况。送行诗贵在切合行者身份,有真情实感,否则便易堆砌常词,落入俗套。这首诗虽然内容空洞,也无感情可言,但在掌握张天师身份上还是成功的。

送毛伯温①

明世宗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②。风吹鼍鼓山河动③,电闪旌旗日月高④。天上麒麟原有种⑤,穴中蝼蚁岂能逃⑥。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作者简介】

明世宗,即朱厚熜(狕ǒ狀ɡ)(1507—1566),庙号世宗,建元嘉靖,在位三十余年。登位初尚能努力治国,后宠用严嵩,迷信道教,政治腐败。

【注释】

①毛伯温:字汝厉,吉水(今属江西省)人。正德进士,嘉靖时官至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②雁翎刀:宋乾道年间所制形如雁羽的刀。此代指宝刀。③鼍(狋狌ó)鼓:用鼍皮蒙的鼓。鼍即鳄鱼,皮坚韧,做鼓面声音特别洪亮。④日月:指旌旗上所绘日月图案。⑤麒麟:传说中瑞兽。后多以喻杰出的人物。《晋书·顾和传》:“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子也。’”杜甫《徐卿二子歌》:“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⑥蝼蚁:蝼蛄与蚂蚁。此指安南的叛军,喻他们微不足道。

【今译】

大将军出师南征胆壮气豪,腰间挂着秋水般明净的宝刀。风声中战鼓咚咚震得山河颤动,绘着日月的旌旗招展似电光闪耀。你似天上的麒麟下凡才能出众,敌人如洞穴中的蝼蚁厄运难逃。战争结束你奉命凯旋的日子,我亲手为你脱下沾满尘灰的战袍。

【评解】

这首诗是嘉靖帝送毛伯温南征安南时所作。嘉靖帝虽然在历史上是一个昏庸的君主,但这首诗仍具有帝王气度,恢宏广大,语气不凡。诗以送别原因入题,然后由此生发,层层深入。先写其人的英武,通过写刀来烘托;次写军队的雄壮,通过鼓声、旌旗渲染。然后,诗由毛伯温及其所率军队,引出此次南征的必然胜利,但仍不直写,而是通过贴切的比喻来说明。最后呼应起首的送,写胜利归来。诗对联工整,笔墨凝练,气势壮阔,出自帝王之手,确是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