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①?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人。一生未仕。诗多写山水,清旷冲淡,天然洗练,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著有《孟浩然集》。
【注释】
①知多少:犹云不知多少,极言其多,是唐人常用句法。
【今译】
春宵梦酣,不知不觉,清晨早到;一觉醒来,到处是鸟儿在鸣叫。昨晚曾听见风声雨声,不知道花儿被吹折打落多少?
【评解】
这首五绝是家喻户晓的名作,写的是诗人在春天的早晨睡醒时片刻间的感受,表现得起伏跌宕,兴味横生。一、二句写睡醒之初,两句互为补充。“不觉晓”说春宵好睡,也衬托鸟鸣之多,因为正是这处处啼鸟,此起彼伏,唤醒了他的好梦。三、四句是醒后的回顾,鸟啼说明天已放晴,便令人想起昨晚听到的风雨声,因此关心起门外的花。末句以问句而出,活泼空灵,加深了对花的关切。全诗罩住一个“晓”字写,全用听觉,虽有惜花之思,但情调清新,洋溢着欢快的生活情趣因此唐汝询《唐诗解》评说:“如此等语,非妙悟者不能道。”
访袁拾遗不遇①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②,江岭作流人③。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注释】
①诗题一作“客中访袁拾遗不遇”。袁拾遗,不详。②“洛阳”句:是实写,又暗用潘岳《西征赋》称贾谊为洛阳才子典。贾谊为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曾因直谏贬长沙王太傅。③江岭:指江西与广东交界处的大庾岭。岭上多种梅,因地暖,开放很早。流人:被贬谪流放的人。唐岭南地区是专门流放罪臣的地方。
【今译】
来到洛阳访问袁才子,没想到已被流放远赴岭南。听说那儿的梅花开得很早,可又怎么比得上这里的春光。
【评解】
诗写访友不遇,因为不遇不是不在家而是遭流放,所以诗充满伤感与不平。诗看上去很平稳,直写其事,实际上很见锤炼之功。首句切题“访”,暗用贾谊典,是赞袁拾遗,又暗逗遭贬。次句点题“不遇”,交代友人已被流放。才子而为流人,愤激已蕴句中。第三句由次句生发,写袁拾遗所处岭南,梅花早放,似有慰意;但末句一收,说异乡不如故乡,波澜顿起,益显深沉。诗两句写人,两句写时地,分别一扬一抑;全首用对偶,内容也互为对比,精神发越,含意深挚。
送郭司仓①
王昌龄
映门淮水绿②,留骑主人心。明月随良掾③,春潮夜夜深。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一说太原(今属山西)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历官校书郎、江宁令,晚年贬龙标尉。诗以绝句成就最高,句奇格俊,雄浑自然。原集已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注释】
①郭司仓:管粮仓的官吏,名不详。②淮水:即淮河。③掾(狔狌à狀):府州县属官通称。这里指郭司仓。
【今译】
绿色的淮水照映着屋门,殷殷挽留征骑是主人的一片诚心。明月伴随着你程程远去,思念你,如春潮一夜更比一夜深。
【评解】
王昌龄的绝句以俊逸含蓄著称,胡应麟《诗薮》说他的诗“言情造极”,这首诗便集中反映了这一特色。诗写依依惜别之情。前两句写留客,淮水映门,暗示深情,又点出送别之处;留骑即留人,作一转折,方为不直。后两句写送,一句写郭司仓远去,一句写自己别后对郭司仓的思念,以明月、春潮作比,意味深长;春潮又呼应首句。前两句是实写,后两句是虚写,虚实结合,把别情写透。第三句写明月伴随郭司仓远去,化用齐瀚《长门怨》“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句,衬入景语,是说月随人而入孤寂,更是说诗人的思念伴随其远去,含蕴无限。有趣的是,后来李白送王昌龄贬官龙标时也如此述说:“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洛阳道①
储光羲
大道直如发②,春日佳气多。五陵贵公子③,双双鸣玉珂④。
【作者简介】
储光羲(707—760),兖州(今属山东省)人。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进士,官监察御史。因受安禄山伪职,乱平后贬死岭南。他是著名山水田园诗人,诗思缜密,风格质朴,远中含淡。著有《储光羲集》。
【注释】
①本诗是诗人《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之三。②“大道”句:用鲍照《代陆平原君子有所思行》句:“驰道直如发。”③五陵:见杜甫《秋兴》(其三)注。④玉珂:马勒上的玉石装饰品,行走时碰击作响。
【今译】
大道宽阔,笔直如发,春天天气和暖晴朗。居住五陵的贵族公子,双双骑着骏马,玉珂叮!。
【评解】
这首诗写豪富公子冶游的情况,是诗人即目所见。诗前两句写明时间地点。大道宽广笔直,春天到来,和风拂人,风景秀丽。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气候,自然最适宜跑马游赏,于是人物出现了,那些贵族公子,骑着骏马,驰骋道上,传来阵阵清脆的玉珂声。这一形象,在春的背景中,格外令人瞩目。《洛阳道》是乐府“横吹曲辞”,这首诗即带有明显的乐府特点,写得截决爽朗,节奏很强。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注目豪富公子,决不是单纯地写实,而带有强烈的批判意识,正如唐汝询《唐诗解》所说“盖有(左思《咏史》)‘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之意”。
独坐敬亭山①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①敬亭山:一名昭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②孤云:指天上唯一的一片云彩。
【今译】
众多的鸟儿都已远飏高飞净尽,一片云彩飘飘而逝,是那么地悠闲。彼此之间看着,谁也不觉得谁讨厌,只有我和你———凝然伫立的敬亭山。
【评解】
诗人坐在敬亭山中,面对幽静的青山,感到无比适意。这时候,飞鸟已经高飞,连天上唯一飘浮的云也飘走了,一切都仿佛是凝固静止的,只剩下他与青山相对。于是他把自己与青山融合,把山也看作有情之物,相互交流着情感。渐渐地,他把一切世情名利都抛到了脑后,心中一片空明,变得与山一样无情无感。诗看似流走自然,正体现了李白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特点。细味全诗,针线绵密,“尽”字、“闲”字,实与“不厌”相维系;而鸟、云尽去,又为“独坐”张本;前两句写出“独坐”神理,后两句是“独坐”所感,偏说“两不厌”,不言“独”,都使人感到警妙异常。
登鹳鹊楼①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②,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迁绛州(今山西省新绛县)。曾官衡水主簿、文安县尉。他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王昌龄齐名,作品多散佚。
【注释】
①鹳鹊楼:一名鹳雀楼,旧址在今山西永济县。共三层,前瞻中条山,下临黄河,因时有鹳雀栖其上,因名。②依:靠,傍。
【今译】
太阳依傍着群山已经西沉,滔滔黄河向着海口汹涌奔腾。要想把千里内的景物尽收眼底,就得再登上这高楼的上一层。
【评解】
王之涣的诗仅流传下来六首,但大都脍炙人口,这首诗是其中佼佼者。诗前两句写登楼所见,一句写远景,遥望群山,白日西坠;一句写近景,俯视楼下,黄河东流。景象壮阔,气势雄浑,高度概括了万里河山的壮伟。后两句即景生意,以虚托实,反点前两句还只是在第二层所见,把人们的思绪推引到更高的境界,把景物在想象中加倍地扩大,诗人积极进取、高瞻远瞩的胸襟也表现了出来。此外,又阐述了“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这样,诗不仅把景物写深写活,且将理与景物、情事融化在一起,紧密无痕。在创作艺术上,全篇用对,一为工对,一为流水对,互相配合,一气流走,所以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赞说:“四语皆对,读去不嫌其排,骨高故也。”
观永乐公主入蕃①
孙逖
边地莺花少②,年来未觉新。美人天上落,龙塞始应春③。
【作者简介】
孙逖(696?—761),河南(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玄宗开元中官中书舍人、典制诰,官终太子少詹事。《全唐诗》录其诗一卷。
【注释】
①永乐公主:东平王外孙杨氏。开元五年(717)契丹王季失活入朝,玄宗封杨氏为永乐公主,嫁季失活。蕃:同“番”,指西域少数民族。这里指契丹。②边地:边塞。③龙塞:即龙城。此泛指少数民族居住之地。
【今译】
边塞上黄莺鲜花稀少,新年到来,不见有新春气象。美人入蕃仿佛从天而降,龙城才开始让人感觉到春光。
【评解】
这是首应制颂圣诗。公主和蕃,对朝廷来说常被称作盛事,实际上是种不得已的政策,所以写这事的诗,多立足于称扬公主,歌颂朝廷,同时暗表对公主的同情。孙逖这首诗没有什么新意,但结撰颇巧。诗紧扣“入”字写,前两句极摹边塞的荒凉,莺花稀少,逢春而不见春的气象,是实写,也表同情。后两句全从“未觉新”上翻出,说公主到了边地,为边地带来了春光。诗语义双关,“天上”既是形容称赞公主之美,又暗点唐朝,“春”既指人之美致使春意盎然,又指唐朝对边邦的怀抚。这样写,便得应制诗之正。
伊州歌①
盖嘉运
打起黄莺儿②,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③。
【作者简介】
盖嘉运,生平不详,《全唐诗》收《伊州歌》十首,注云“西凉节度盖嘉运所进”,内不见本诗。本诗《全唐诗》署金昌绪作。金昌绪,生平不详,余杭(今浙江杭州市)人。
【注释】
①题一作“春怨”。伊州,乐曲名,属商调。②打起:指赶走。③辽西:辽河以西地区,是当时东北边重地。此指其夫征戍之处。
【今译】
赶走你这讨厌的黄莺儿,不让你在枝上吵闹鸣啼。你啼时惊醒了我的好梦,使我不能做梦远赴辽西。
【评解】
这首小诗,写一个思念丈夫的女子,清晨被莺啼吵醒,便把丈夫不归的怨气,发泄到鸟儿身上。诗突兀而起,说要赶走黄莺,令人不知所云;次句说明赶走的目的,是不让它啼。何以如此呢?三、四句接着回答,是因为莺啼惊醒了好梦,使自己梦不到在辽西戍守的丈夫。诗用的是民歌体,爽朗活泼,一气而下,句句相扣,把闺中少妇思念丈夫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对此,历来评家都赞赏备至,尤其着意于布局上的特点,如张端义《贵耳集》说:“作诗有句法,意连句圆,‘打起黄莺儿’云云,一句一接,未尝间断。作诗当参此意,便有神圣工巧。”王世贞《艺苑卮言》也说:“‘打起黄莺儿’云云,不惟语意之高妙而已,其句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着一意不得,起结极斩绝,而中自纡缓,无余法而有余味。”
左掖梨花①
丘为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②。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作者简介】
丘为,嘉兴(今属浙江省)人。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曾官太子右庶子。卒年九十六岁。诗以五言见长,多写田园风物。原集已佚。
【注释】
①左掖:宫廷的左边,即门下省所在。②乍:忽而。
【今译】
梨花的冷艳完全超过了雪花,它的余香飘散,倏忽浸染了人们的衣衫。春风啊,你暂时不要停止,吹向皇宫的玉阶,洒下那片片花瓣。
【评解】
这是首咏物诗,描绘宫中的梨花。第一句写梨花的色与光彩,梨花色白,故以“冷艳”形容,梨花盛开,满树堆锦,因以“欺雪”二字描绘。第二句写梨花的香,用“余香”、“入衣”,组成动感,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风吹梨花是极绮丽的景色,三、四句便写落花,变换手法,说希望春风不要停住,把花瓣吹落阶砌。这样写,不仅表示对落花的欣赏,又切合诗题咏宫中梨花。大凡咏物诗,贵在不仅仅表现所咏对象的体态习性,同时要得其神,并要求在咏物外有所寄托,即物达志。这首诗从各个角度描摹了梨花,不即不离,精彩倍出,允称合作。同时,诗人以梨花自喻,表示自己有高洁的情操,又以希冀春风暗指自己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识,表现得含蓄蕴藉。
思君恩
令狐楚
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①。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②。
【作者简介】
令狐楚(766—837),字谷士,宜州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人。唐德宗贞元七年(791)进士,元和中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诗以绝句见长,含蓄精练,尤善写宫怨闺情及边塞从军事。《全唐诗》收其诗一卷。
【注释】
①长门:汉宫名。汉武帝陈皇后宠衰后居长门宫中,后多以指失宠宫女所住处。②翠辇:皇帝乘坐的小车,饰有翠鸟的羽毛。
【今译】
小园里黄莺的歌声已经停歇,长门宫外对对蝴蝶翩翩起舞。眼看着又一个春天已经逝去,君王乘坐的车子不曾在这里暂住。
【评解】
这首绝句写失宠的宫女寂寞哀怨的心情,极力描摹她的凄凉来突出她的“思”。前两句渲染环境,点明所咏者身份。小苑中黄莺的歌唱已经停止了,宫门外,对对蝴蝶飞舞着。这是实写,十分凝练。莺歌歇,即春已去,暗点帝王的恩泽宠爱已成过去;莺歌、蝶舞,在句中是一虚一实,诗人又以之作昔日承恩时宫女歌舞欢乐的反照,这样,宫女现今的孤独无聊就很深刻地表现了出来。三四句即景起兴,写她的“思”,直述她因春已去而皇帝的车驾却未曾来过,可见其哀哀欲绝,以眼泪洗面的情形。诗的潜台词很清楚,她天天盼着君王来,从初春盼到春归,始终没能如愿;一个“又”字,更把一年的春扩展为多年的春,多年的四季,她的哀怨绝望便被无限量地放大与加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