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千家诗全解
8540300000026

第26章 幸蜀回至剑门①(1)

唐玄宗

剑阁横云峻②,銮舆出狩回③。翠屏千仞合④,丹嶂五丁开⑤。灌木萦旗转⑥,仙云拂马来⑦。乘时方在德⑧,嗟尔勒铭才⑨。

【作者简介】

唐玄宗,即李隆基(685—762),睿宗延和元年(712)即位,励精图治,使唐中兴。后任用奸邪,沉湎声色,酿成“安史之乱”,逃往四川,传位肃宗。《全唐诗》辑其诗为一卷。

【注释】

①幸蜀: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乱起,翌年玄宗逃往四川。至德二年(757)十月,唐军收复两京,玄宗由蜀回长安,经过剑门,写了这首诗。剑门:县名,在今四川省剑阁县东北,因剑门山得名。②剑阁:剑阁县大小剑山间的栈道,亦称剑门关。③銮舆:帝王车驾。狩:打猎。这里是说出外避难。④翠屏:形容山势陡峭壁立,犹如绿色屏风。合:重叠回环。⑤丹嶂:紫红色的高山。五丁:传蜀郡本与中原隔绝,秦惠王许嫁五美女给蜀王,蜀王派五丁力士开山去迎接。见《华阳国志》。⑥萦:环绕。⑦仙云:指变化莫测的彩云。⑧“乘时”句:用《史记》中吴起谓魏国之宝“在德不在险”典。张载《剑阁铭》:“兴实在德,险亦难持……勒铭山阿,敢告梁益。”诗即用铭中句。⑨勒铭才:指张载。晋安平人,官中书侍郎,博学善文。

【今译】

剑阁高峻,远望如云横长空;我的车驾出狩,如今在还京途中。青山陡峭壁立,犹如一道道重叠的屏风;紫红色的峰峦,是古代五丁开凿的遗踪。旌旗在丛生的林木环绕中曲折前进,五色彩云在我的马头边飘动。顺时立势唯有以德服人,张载这话说得多好,我禁不住感叹无穷。

【评解】

这首诗写道路中所见所感。因为此行是结束逃难的生活回长安去,心中自然有如释重负、轻松自如的感觉;又因为国难刚过,自己的皇位已被儿子夺去,心里又有说不出的沉重。诗便把这些复杂的心理,寄托在景中。首联照题,写自己在巍峨险陡的乱山丛中向长安行去。起得高屋建瓴,笔势斩绝,然而从“出狩回”三字,仍可揣测他自我掩饰时的难受。中两联写剑门的险要难行。一联写静,一联写动,互相映衬,把剑阁的高峻与曲折写得十分逼真饱满。蜀道之难,又象征着国运之艰;旗转云拂,又显出归程中悠然的快意。最后,由山的险,及张载的《剑阁铭》,他发出了治国所凭依的在于德而不在于险的感叹,表明了自己帝王的身份。全诗写得兴象融浑,尤其是中间两联四个动词“合”、“开”、“转”、“来”,将自然界的景物与行进中的感觉密切相合,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①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②,偏惊物候新③。云霞出海曙④,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⑤,晴光转绿!⑥。忽闻歌古调⑦,归思欲沾巾⑧。

【作者简介】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迁巩县(今属河南省)。唐高宗咸亨年进士,官至修文馆直学士。他是杜甫的祖父,是今体诗的奠定者之一,所作气魄宏伟,风格高古。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共称“文章四友”。原集已佚,明人辑有《杜审言集》。

【注释】

①晋陵:唐县名,故址即今江苏省常州市。陆丞:晋陵县丞,名不详。②宦游:在外乡做官。③偏:特别,最。物候:指自然界的景物随季节推移而发生的变化。④海曙:此指东方破晓时的曙光。

⑤淑气:温暖和煦的春气。⑥晴光:晴朗的阳光。这句化用江淹《咏美人春游》“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句。⑦古调:格调高古的作品。此指陆丞原作。⑧沾巾:泪湿衣巾。这里代指流泪。

【今译】

唯独是离乡背井在外做官的人,对季节的转换,万物的变化特别敏感注意。海边清晨的云霞五彩缤纷,似乎与旭日同时升起;梅柳枝头喧闹的春意,由江南渐渐向江北推移。温暖和煦的春天的气息,像是催促着黄鸟尽情地鸣啼;晴朗的阳光普照着大地,使绿!的色彩越来越浓丽。忽然见到你格调高古的诗篇,激起我无尽的乡思,泪下沾衣。

【评解】

诗写游春时所产生的旅愁乡思。首联不写景,由自身对春光的感受入笔,为下文蓄势,纪昀评为:“起句警拔,入手即撇过一层,擒题乃紧,知此自无通套之病。”以下二联,铺写“物候”之“新”,组织了清丽的辞藻、工整的对偶,写出江南早春繁富绮丽的风物,同时与自己游春的心情相结合,观察入微,绘笔传神。尾联切题“和晋陵陆丞”,点明诗旨“归思”,挽合首句“宦游”。全诗写得抑扬顿挫,首尾二联遥相呼应,中二联开阖变化,都表现了诗人高深的写作技巧。诗在炼字上尤见功夫。如首联的“独”、“惊”二字,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为全诗定调。次联的“出”字、“渡”字,一状云霞与海日同时展现,一状春天到来物象由南向北逐渐变换,都很传神。第三联的“催”字、“转”字,更为人赞赏,巧妙地写出物态的变化,体现了诗人精细的创意。因此,胡应麟《诗薮》认为初唐五言律,当以此首为第一。钟惺《唐诗归》指出,像这样格律严谨、工于炼字的诗,“开诗家齐整平密一派门户”。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①

杜审言

北斗挂城边②,南山倚殿前。云标金阙迥③,树杪玉堂悬④。半岭通佳气⑤,中峰绕瑞烟⑥。小臣持献寿⑦,长此戴尧天⑧。

【注释】

①诗题杜审言集作“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蓬莱三殿:指大明宫中的麟德殿,殿三面,南有阁,内宴多于此举行。奉敕:奉皇帝命作诗。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宫中可望见。②北斗:北斗星。此语双关,据《三辅黄图》,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城北为北斗形,因此长安又号斗城。③云标:云端。

④玉堂:汉殿名。此代指宫殿。⑤佳气:吉祥的云气。⑥瑞烟:五色祥云。⑦持献寿:以终南山向皇帝祝寿。语本《诗·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⑧尧天:盛世。语出《论语·泰伯》:“唯天为大,唯尧则之。”意为天最高大,只有尧能以天为准则推行教化。后多用以称颂帝王功德及太平盛世。

【今译】

北斗星高高地垂挂在城边,终南山紧紧地倚傍在蓬莱殿前。巍峨的金阙像是在云端飘浮,高耸的宫殿恍如在树梢挂悬。氤氲佳气在半山腰浮动游荡,五色祥云在峰顶上回绕盘旋。小臣我以终南山来向皇上祝寿,但愿永远沐浴圣恩,感戴尧天。

【评解】

诗首联破题,采用双起式,用北斗垂挂城边,衬出蓬莱殿、长安城的雄伟,从而引出次句终南山的高峻。两句各有主体,但写宫殿同时又是为写山作铺垫,写山时又不忘结合宫殿,结构十分绵密。以下两联,一联写殿,一联写山。写殿时,以云天这一广阔背景作衬,显出其高;又以树梢作参照,形出其广。写山时,则纯用白描,注目山上瑞气祥云,从而引出尾联的祝寿颂德的主旨,暗用“南山”典而妙合无痕。诗在内容上无足取,但诗人以娴熟的技巧弥补了内容的空泛,写得高华秀赡,句律森严。胡应麟《诗薮》说此诗“气象冠裳,句格鸿丽,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春夜别友人①

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樽对绮筵②。离堂思琴瑟③,别路绕山川④。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⑤。悠悠洛阳道⑥,此会在何年?

【注释】

①诗原有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约作于武后光宅元年(684)春。当时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准备赴洛阳谋取功名。②绮筵:丰盛的宴席。③离堂:饯别的地方。琴瑟:朋友间的友情与聚会的欢乐。语出《诗·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我有嘉宾,鼓瑟鼓琴。”④以上数句,化用谢朓《离夜》诗“离堂华烛尽,别幌清琴哀”句。⑤长河:银河。⑥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为唐东都。

【今译】

银烛升起了袅袅青烟,我高举起酒杯,对着丰盛的别宴。在这离别之处,眷恋着彼此的情意;分手后,我将跋涉在迂回的道路山川。明月已悄悄西坠隐入高高的树后,耿耿银河也在曙光中消失不见。到达洛阳的路程是那么地漫长,我们再次相会不知在哪一年?

【评解】

诗写别离,从别离的筵席上落笔。首联以工整的对偶、华丽的词藻,写出筵席的丰盛隆重,既赞美了朋友的深情,又衬托出离别的不堪。次联即由此生发,即景传情,一句表达对主人感情的珍惜,一句想象别后的凄凉,准确地传达出自己惜别的情怀。随后,诗转入室外,写明月、银河,关合夜宴,度出留恋不舍,通过饮宴时间之长,暗示别情之深;通过天将晓,暗示离别在即,含蓄而耐人寻味。最后,诗直陈别离,展望将来,沉郁厚重,缴足全篇。整首诗回环感染,虚实相间,风格深厚和雅。不追求一字一句之警策,注重情景的浑融,婉曲而深切地道出离愁,正如纪昀《瀛奎律髓》评所说:“此种诗当于神骨气脉之间得其雄厚之味,若逐句拆开,即不得佳处。如但摹其声调,亦落空腔。”

长宁公主东庄侍宴①

李峤

别业临青甸②,鸣銮降紫霄③。长筵鹓鹭集④,仙管凤凰调⑤。树接南山近⑥,烟含北渚遥⑦。承恩咸已醉⑧,恋赏未还镳⑨。

【作者简介】

李峤(645—714),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省)人。弱冠登进士,历官监察御史、麟台少监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地官尚书,官至同中书门下三品,封赵国公。后遭贬卒。他以文名,诗精五律,对偶工整,刻画精微,典丽高雅。集久佚,明人编有《李峤集》。

【注释】

①诗题原作“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长宁公主,唐中宗韦后所生,嫁杨慎交。其庄规模巨大,华丽峻伟,帝及后多次临幸。这首诗作于景龙四年(710)四月。②青甸:京城近郊为甸。青为东方之色,长宁公主的别墅在东郊,故称青甸。③鸣銮:指皇帝出行。銮,帝王车驾所用的铃。紫霄:此指皇宫。④鹓鹭集:鹓鹭群飞有序,因此喻朝官班列。⑤仙管:指箫管。凤凰调:传萧史善吹箫,引来凤凰,萧史与妻弄玉乘凤凰仙去。此喻音乐美妙动听。⑥南山:指终南山。在长安南。⑦北渚:指渭水。渭水在长安之北。⑧承恩:承受皇上的恩典。此指赐宴。⑨镳:本为勒马的工具,俗称马嚼子。此借指马。

【今译】

公主的别墅坐落在东郊外,君王离宫临幸,一路鸣响着车铃。长长的筵席上朝臣整齐地排列,管弦吹奏着乐曲,悠扬动听。高大的树木与南山相连相近,烟气笼罩,遥接着渭水之滨。承受皇恩臣子们个个尽情喝醉,留恋着美景,还不肯上马返程。

【评解】

李峤是律诗圣手,所作中规合矩,格律森严,为时人称道。这首诗因为是应制诗,更注意形式上的严整,写得庄重华丽,面面俱到,可作学诗样板。诗依时序展开,先写皇帝临幸东庄,次应题写侍宴,再次照应东庄景物,最后总结全诗,环环相扣,紧密工到。应制诗照例要称颂皇上,诗在措笔时时刻把握住自己臣子的身份,诗面所用均是堂皇正大的词语,如鸣銮、紫霄、长筵、仙管,都很富丽得体。因为东庄的主人是位得宠的公主,诗又通过对东庄的描写,暗寓对公主的赞颂。

“树接南山”、“烟含北渚”,极写东庄景致,气势壮阔宏大;末句“恋赏未还镳”,一语双关,既赞东庄,又颂皇恩。

恩赐丽正殿书院宴应制得林字①

张说

东壁图书府②,西园翰墨林③。诵诗闻国政④,讲易见天心⑤。位窃和羹重⑥,恩叨醉酒深⑦。载歌春兴曲⑧,情竭为知音。

【注释】

①丽正殿书院:即丽正书院,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建,聚四方学士于此著述研讨。当时张说以宰相掌院事。这首诗是在建院庆典上奉帝命所作。得林字:分到以“林”字作为韵脚。②东壁:即壁星,二十八宿之一,在东,故名东壁。相传主文章及图书。陶弘景《星经》:“东壁天下图书之秘府也。”③西园:在邺都,三国时曹丕、曹植常在此招集文士饮酒赋诗,后世称为“西园雅集”。翰墨林:笔墨如林,即人才济济,名士荟萃。④诗:即《诗经》。古人以诵《诗》作为入仕前必修,通过习《诗》而理解治国之要,所以孔子曾令子孔鲤学《诗》,又有“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的话。⑤易:即《周易》。天心:指阴阳五行及天道运行的规律。

⑥和羹:用调味品调和羹汤。语出《书·说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是商王武丁命傅说为相时所说的话,意谓要求他治理国家如调鼎中之羹,使之协调。后因用此比喻宰相辅佐君王治理国家。⑦叨:谦词。

⑧载歌:乃歌。春兴曲:充满春意的曲子。指本诗是出于内心欢欣而作。

【今译】

书院的兴建,上应主管人世文章图书的东壁星;这里聚集着天下的英才,如同曹氏兄弟的西园,名士如林。大众诵读着《诗经》,明白了治理国家的道理;研讨讲习着《周易》,揣摸阴阳五行和天意天命。我窃居着宰相的高位,心中惭愧没有什么建树;受到皇帝的赏识,现在又蒙赐宴,恩如海深。在这欢乐的时刻,我作了这首充满春兴的诗篇;为的是竭尽我感激的心情,呈献给皇上,我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