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百科知识-艺术百科-音乐杂谈(科普新课堂)
8542600000037

第37章 音乐家名趣事(2)

他当时编演的重要节目有《汉奸的下场》、《金圆券满天飞》等,有力地击中了敌人的要害。因此,也招来反动势力的迫害,但他始终没有屈膝过。他在黑暗的旧社会挣扎了几十年,终于盼来了全国的解放。从此,阿炳的生活获得了新生。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派人对他进行专访,并录制了他演奏的六首乐曲。阿炳还愉快答应要继续录音,但是由于他在旧社会成年累月遭受摧残,终于在同年12月因病逝世。阿炳的死和他数百首乐曲的失传,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的重大损失。现在我们能够听到的阿炳的传曲有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还有著名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这几首乐曲仅是阿炳作品的一小部分,很难概括他全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但仅就这少许几首乐曲来说,也可以看出他作品的清劲风格,深沉的表情和独创的技法。他的作品是民族的,大众的;同时,也是他多年来心血的结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艺术欣赏价值。阿炳一生的艺术事业是艰难可贵的。他的著名乐曲《二泉映月》被先后移植为民乐合奏、小提琴独奏和弦乐合奏曲,在国际音坛上也博得高度的声誉。据悉,在无锡灿山之麓,人民政府已重建阿炳之墓。这位可敬的民间音乐家,永远值得人们纪念,他的作品是我国民族音乐的宝贵财富。

刘天华刘天华(1895-1932年),现代著名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江苏江阴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办新学的积极倡导者,哥哥刘半农是著名的文学家,弟弟刘北茂对国乐也很有研究。1909年刘天华入常州中学,开始学习西洋管乐器。1911年在学校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熏陶,参加反封建的"反满青年团"军乐队活动。1912年,随刘半农去上海,参加"开明剧社"乐队,同时,跟江南琵琶大师沈绍同学习琵琶、国乐,取得很大成绩。

1914年返回家乡,先后在江阴、常州的中小学教音乐课。与此同时,向民间音乐家周少梅、沈肇州学习二胡、琵琶。1922年受聘去北京,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乐指导教师,兼任北京女子高师音乐科教师。

1926年在北京艺专音乐系任教。这段时间,他刻苦学习京剧、昆曲、佛曲、俗乐、中外音乐史、记谱法、作曲法、和声学及小提琴,并倡导、创办"国乐改进社",出版《音乐杂志》。1932年,他在北京天桥向民间艺人收集锣鼓点时,传染上猩红热病故。他一生在广泛学习中国民间音乐和西洋音乐的基础上,创作了二胡独奏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沤》、《悲歌》、《良宵》、《空山鸟语》、《烛影摇红》等;琵琶独奏曲《歌舞行》、《改进操》等;器乐合奏曲《变体新水令》。还有二胡练习曲四十七首,琵琶练习曲十五首。他还用五线谱和工尺谱记录了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唱腔等。刘天华的二胡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在曲体结构、创作技法等方面都有创新。它的曲调深沉、委婉、激情;对发展二胡、琵琶的演奏技法,对二胡记谱法的创造以及对乐器性能的改进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张寒晖张寒晖(1902-1946),现代作曲家。原名张兰,又名含辉,韩源。河北定县人。出生于农村教师家庭。少年时期随父学习二胡、琵琶、三弦等民间乐器。1915年在保定上中学。1922年到北京入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学习戏剧、音乐。1925年又转入北京艺专戏剧系学习。这时,开始接触马列主义,加入共青团,不久参加中国共产党。1929年他在北京艺专毕业后,到北京、西安等地从事中学教育,并参加戏剧演出活动,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曾主编《老百姓报》,做民众教育工作。1938年随西安东北竞存中学转移到陕西风翔,任教务主任。1941年,他到达革命圣地延安,担任陕甘宁边区文协秘书长,戏剧委员会委员。他创作了配合革命斗争的剧本、秧歌剧;创作歌曲50余首。其中有著名的《松花江上》、《干吗要悲伤》、《游击乐》、《去当兵》、《努力!咱们战斗下去吧》以及《军民大生产》等歌曲。这些歌曲很受群众欢迎。他在音乐创作中,非常重视音乐艺术的民族化与群众化的问题,常采用群众熟悉的民间曲调,作为素材,然后加以改造和发展,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使群众语言与民族曲调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和民族感情。1946年他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延安。为纪念他的业绩,在他家乡定县城内修建了"张寒晖纪念馆"。

聂耳聂耳(1912-1935年),现代著名的音乐家,我国无产阶级音乐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原名守信,号子义。云南玉溪人。出生于一个清贫的中医家庭。他幼年喜爱家乡的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上小学时,就表现出对音乐的兴趣和才能,很快学会笛子、二胡、三弦、月琴等民间乐器。在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习时,在共青团地下组织领导下,积极参如革命活动。1928年,参加共青团。1930年为了避免反动派迫害,离开昆明到上海,先当店员,后加入党领导的进步群众组织"反帝大同盟",并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后为生活所迫,考进黎锦晖的"明月歌舞剧社"当练习生,任小提琴师,"九·一八"事变后,他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群众的悲掺生活,发奋学习马列主义,寻求创作革命音乐的道路。1932年通过田汉与革命文艺战线取得了组织联系,与此同对,他以"黑天使"的笔名写了许多论战性短文,对"明月歌舞剧社"的资产阶级低级趣味的节目,展开抨击。如《黎锦晖的"芭蕉叶上诗"》、《下流》、《评人道》、《中国歌舞短论》等,后来,他毅然离开"明月歌舞剧社",加入联华影片公司,不久,又转到百代唱片公司工作。1933年,他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的工作。开始创作《开矿歌》(影片《母性之光》插曲)《饥寒交迫之歌》(舞台剧《饥饿线》插曲)和《卖报歌》。同时,与张曙、任光、安娥等人组织"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积极进行革命音乐的建设工作。1934年,他为舞台剧《扬子江暴风雨》谱写了《打桩歌》、《打砖歌》、《码头工人歌》、《前进歌》;为电影《桃李劫》创作了《毕业歌》;为电影《大路》写了《大路歌》、《开路先锋》、《小野猫》;为电影《飞花村》写了《牧羊女》、《飞花歌》;为电影《新女性》写了《新女性》组歌。此外,还整理改编《金蛇狂舞》、《山国情侣》、《翠湖春晓》、《昭君出塞》等民间器乐合奏曲。1935年,他重新加入联华影片公司,担任二厂音乐部主任。这时,他为田汉的《回春之曲》谱写了《告别南洋》、《慰劳歌》、《梅娘曲》、《春回来了》等。为电影《逃亡》写了《自卫歌》、《塞外村女》;为电影《风云儿女》写了《义勇军进行曲》、《铁蹄下的歌女》;为电影《凯歌》写了《打长江》、《采菱曲》等。于是,他的歌曲很快在全国各地普遍流传开来,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他的歌曲也引起了反动派的嫉恨,同年4月,为了避免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党组织通知他离开上海,同意他绕道日本去苏联深造。7月,他离开祖国,到达日本。一次他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的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被海浪吞噬,死时才23岁。聂耳的音乐创作生活总起来还不到3年时间,就在这短暂的岁月中,他创作歌曲37首,其中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救国斗争的,是他歌曲创作的重大主题,他的作品主要分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两大类,而且都是为进步电影和戏剧所写的插曲。他的歌曲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独创的艺术形式,因此,比电影和戏剧流传得更广泛,有些歌曲至今还活在群众的生活中,流行在歌坛舞台上。至于那首脍炙人口的《义勇军进行曲》,已法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足以说明这首歌曲的巨大深远的历史意义。

聂耳的主要成就在歌曲创作,但他也做过整理改编民族器乐曲的工作,在继承发扬我国民族器乐优秀传统方面做了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在民族危机严重的年代里,他毅然投身革命斗争,把音乐献给人民,开创了一代新的乐风,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开拓了新道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冼星海冼星海(1905-1945年),现代著名音乐家、作曲家,我国无产阶级音乐的开拓者。广东番禹人。出生于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从小丧父,曾随母到新加坡谋生。1921年返回广州,曾先后在岭南大学预科、北京艺专音乐系和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音乐。在上海时,结识了张曙、田汉等人,积极参加"南国社"的活动。后因参加学潮运动被开除,1930年,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去法国巴黎,靠做小工跟著名小提琴家奥勃多菲尔学提琴;并向著名音乐教授、作曲家加隆、丹地、里昂古特等人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

后考入巴黎音乐戏剧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在导师们热情资助下,刻苦钻研。曾创作《风》、《游子吟》和《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其中《风》垫定了他走革命音乐道路的决心和信心。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积极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奔走各地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后应邀到武汉,在周恩来同志领导的政治部三厅和张曙一起负责音乐工作。这时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群众歌曲,有《游击军》、《江南三月》、《在太行山上》、《做棉衣》、《保卫芦沟桥》、《我们不怕流血》等。1938年,应鲁迅艺术学院的邀请去延安。次年在鲁艺任音乐系主任,一边教学,一边从事革命歌曲创作。这时,他创作了歌剧《军民进行曲》、《滏阳河》;大型歌曲《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等。1939年6月他参加中国共产党。1940年,在党中央的派遣下,赴苏联考察。到莫斯科不久,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他怀着革命激情谱写了《神圣之战》(也称《第二交响乐》),歌颂苏联人民反法西斯的伟大斗争精神。

接着完成《第一交响乐》(也称《民族解放交响曲》)和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等著名作品。后又创作《中国狂想曲》表达他热爱伟大祖国,怀念伟大祖国的真挚情感。1945年10月,他因肺病医治无效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医院逝世,终年41岁。

冼星海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一生创作的作品,特别是声乐作品,经受了群众和历史的考验,成为我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宝贵遗产。他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面上,一贯坚持着以聂耳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音乐的战斗传统,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有所发展有所前进,形成自己独特的战斗风格,成为我国无产阶级音乐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是中国人民真诚热爱的伟大音乐家。

任光任光(1900-1941年),现代作曲家。笔名前发。浙江嵊县人。出生于一个石匠家庭,从小喜爱民间音乐。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先学钢琴调音技术,后学作曲。中间曾在越南法国商人经营的亚佛琴行当过技师。 1928年回国,经田汉介绍参加"南国社"的活动。先后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苏联之友社的革命音乐组织。后又进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担任音乐部主任。在他主持下,灌制了大量进步歌曲的唱片。1934年,他为电影《渔光曲》的谱写同名主题歌。这首歌曲,是他以江南民歌的旋律为基调,结合船歌体裁的节奏特点谱写而成,曲调委婉动人,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表达了作曲家对受苦群众的深厚同情。《渔光曲》的传唱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也获得国内外文艺界的好评。在苏联一个国际性电影比赛中获得歌曲创作奖。随后,他又创作了《抗敌歌》、《月光光》、《王老五》等电影歌曲。并谱写了很多富有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如《大地行军曲》、《打回老家去》等。1937中,他又创作民族器乐曲《彩云追月》、《花好月圆》等。同年,他再次去法国考察音乐、在巴黎音乐师范学院进修。此时,曾参加由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等人发起的"民众文化协会"的活动,组织"巴黎华娇合唱团"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1938年回国。立即投人火热的抗日歌咏运动,创作了《高粱红了》、《洪波曲》(歌剧)等作品。1039年又去东南亚一带从事爱国侨跑的抗日救亡歌咏活动,曾辅导过"铜锣合唱团"。1940年,回到重庆参加大后方政治部的音乐工作,并在育才学校兼音乐课。他坚持白色恐怖下的进步音乐活动,组织"教师合唱团",主持演出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节目。同年10月,受党组织的派遣,到皖南参加新四军,负责军内音乐工作。后来,在皖南事变中光荣牺牲。

任光是我国30年代优秀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不但在思想上饱含着革命精神,就是在艺术上也具有民族化大众化的特色。他为革命音乐献身的光辉业绩,永远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放射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