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箴言】
一般父母都对孩子关爱有加,小心呵护,什么都帮孩子做得好好的,看起来是父母的爱心,实际上却抹杀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其实,在孩子学会走路那一刻起,就是尝试独自面对挑战的开始。
勇敢,就是一个人遇到痛苦、困难、危险的情况时,不但不害怕去面对,而且有信心去克服的一种心境。勇敢是面对危险和困难表现出来的一种无所畏惧的行为品质,即在危险和困难面前表现的胆气。
贺龙一生坚强勇敢,他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也要成为一个勇敢的人。孩子们刚开始学游泳时很胆小,贺龙就搬个小凳子坐在池塘边监督,并不时鼓励他们:“跳嘛,喝几口水就会了!”有时他干脆到孩子身后,硬把他们往水里推。女儿晓明被水拍得胸脯红肿,呛水呛得直恶心呕吐,贺龙仍然要她练习,直到学会为止。
贺龙的小女儿报名参加了少年宫摩托车训练班,妈妈知道后坚决反对,担心太危险。但贺龙却非常赞同女儿参加,他说:“摩托车运动是勇敢人的运动,让女儿去锻炼锻炼,做个勇敢的人,不比把她关在屋子里好得多吗?”女儿听了爸爸的话,更加坚定了参加摩托车训练的决心,坚信自己会成为一个勇敢的人。
贺龙对孩子的教育,有效地清除了孩子身上的“胆怯”,培养了他们勇敢的心理素质,因此,他的子女个个坚韧不拔、顽强勇敢。
心理专家认为,勇敢分两大类:一类是外在的勇敢,一类是内在的勇敢。外在的勇敢是表面的勇敢,是假勇敢;内在的勇敢是内心的勇敢,内在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内在的勇敢又分理智性勇敢和信念性勇敢。理智性勇敢是在内心理智的控制制约下表现的勇敢,这种勇敢一方面可以有害怕,一方面用理智去克服驾驭恐惧,就是说心理有害怕的意识,但是还要勇敢去做。信念的勇敢是在某种强大的信念支撑下,表现出自信的勇敢。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施行动,任何行动中都难免要遇到危险和困难。战胜困难,面对危险需要的是勇敢。勇敢是战胜困难的急先锋,先行官。有了勇敢与自信,才可能披荆斩棘,走向成功。有了勇敢,人不同于动物的思想、智慧、感情和精神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勇敢如刀剑有刃,如火之有薪,如山瀑有高度,如海浪有狂风。
面对困难,不要望而却步、畏缩不前,要勇敢向上一步一步地攀登,只要一步一步地坚持,再高的山,再长的路,都可以征服。
【育子点拨】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孩子胆小怕事,不够勇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的教育。许多家长对孩子过分保护与溺爱,任何事情都包办替代,剥夺了孩子自我锻炼的机会。“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很小的时候并不知道什么是害怕,由于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关注,担心孩子受伤害,哪怕是孩子面对极小的困难,父母也要亲自为孩子清除障碍,开出一条宽阔、平坦的道路来。时间久了,就会使孩子越来越胆小怕事,以致长大后都很难矫正过来。那么,父母如何才能让孩子克服胆怯,变得更加勇敢呢?
1.增加与外界的接触
父母要让孩子主动去和周围的人接触、交友,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常和胆大勇敢的同龄人在一起,跟着他们做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情,这样就会慢慢地得到锻炼,变得勇敢、坚强起来。
2.多参加户外活动
多让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比如爬山、游泳、冒险等,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有意加入一些碰撞性动作,使孩子在活动中学会自我保护,又能获得胜利。
3.多向英雄学习
给孩子讲名人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学习名人的勇敢精神,父母要多对勇敢人物表示赞叹和钦佩,使孩子在大人的赞叹与钦佩中学习积极的东西。
4.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所以不要经常把“害怕”之类的词汇挂在嘴边,连大人都会害怕的事情,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从而更加胆小、恐惧。受这种影响的孩子将来走向社会或求职时,都会有一种恐惧心理,这样会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教育箴言】
一个人不可在遇到危险的威胁时,背过身去试图逃避。若这样做,只会使危险加倍;如果面对它毫不退缩,危险便会减半。绝不要逃避任何事物,绝不!
——温斯顿·丘吉尔
给孩子独立和自由,让孩子学会依靠自己;给孩子鼓励和勇气,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给孩子自强与坚毅,让孩子学会战胜挫折。挫折是成长必经的坎,它让孩子更勇敢、更坚强!
如今绝大多数的孩子都生活在比较幸福的环境中,几乎没有挫折可言。但随着生活阅历的加深,接触的人和事增多,他们脆弱的心灵就承受不了挫折的打击,变得自卑、孤僻,湮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因此,父母仅仅在思想上对其教育是不够的,应给机会让其亲身体验生活,体验挫折,培养他们面对挫折的正常心态,让他们由脆弱变得坚强。
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作为一国领袖,她对印度有着巨大的贡献,作为妈妈,她是孩子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甘地夫人说:“生活中有幸福,也有坎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个性,使他们以后能够从容不迫地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变化。作为母亲,我必须帮助孩子平静地接受挫折,发展自我克制的能力。”
她的儿子拉吉夫12岁时,因病需要做手术。面对一个恐惧不安的孩子,医生正想说一些“手术一点都不痛,因为注射了麻药,所以不用害怕”等善意的谎言来驱散孩子的恐惧和紧张。可是,甘地夫人却坚持认为,孩子已经懂事了,应该让他直面挫折,所以她阻止了医生。
随后,甘地夫人走到儿子身边,平静地告诉儿子:“可爱的小拉吉夫,手术后你有几天会非常痛苦,这种痛苦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即便是哭泣或喊叫都不能使其减轻,而且还会引起头痛,因此,你必须勇敢地承受它。”
手术后,拉吉夫没有哭闹,也没有叫苦,他勇敢地忍受了这一切。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成功,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挫折。挫折是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父母时刻呵护就能避免的。要让孩子知道,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如果孩子在童年时期没有面对挫折的经验,长大以后就无法更好地战胜挫折。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个体受一些挫折,特别是在人生的早期经历一些挫折,可以使人更快地成熟起来。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如果没有挫折的经历,没有抗拒挫折的毅力和能力,那么迟早会被时代所淘汰。可见,一个人经受挫折的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育子点拨】
教会孩子勇敢地面对挫折,不但能使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可以走得更加平稳,父母也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但这种教导要从孩子还是幼儿的时候就开始,从小培养他们直面挫折的意识和勇敢承受挫折的能力。
1.正确的教育态度
当孩子不小心跌倒、碰伤或受挫的时候,不要立刻伸出援助之手,应该让孩子尝试着自己站起来。而父母需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指导孩子,适时对孩子进行必要的鼓励,并在关键时刻指导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2.正确认识“失败挫折”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一蹶不振,永远不再尝试。因此,父母可以给孩子讲述一些伟人直面失败的事迹,告诉孩子失败不可避免,失败背后的意义是吸取经验和教训,争取下一次的成功,而一点小挫折都承受不了的人,注定他的人生里不会有成功。
3.让孩子体验挫折
父母可以为孩子创造挫折的机会,让孩子体验挫折,提高孩子的受挫“免疫力”。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对一件事负责任,从而培养孩子为人处世的能力,也让孩子明白,很多时候过程重于结果。
4.让孩子适当受一点批评
有的父母总怕孩子受委屈,即使孩子做错事,都不批评孩子。长此以往,使孩子只喜欢听表扬的话,而不能接受一点批评。一旦受到父母、老师、同学的批评就哭闹、不吃饭或不上学。因此,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让孩子懂得犯了错误没什么,只要肯改正就是好孩子。必要的批评能使孩子在悔悟中锻炼承受力,同时养成了好习惯。
【教育箴言】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面对各种困难的“漫长战役”。孩子面对失败和挫折所表现出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技巧,是他们在艰难困苦中依然能够昂首挺胸、屹立不动的最大资本。
有些人总是在四顾等待,但是他们并不知道等的是什么。只是冥冥中希望父母、亲友能够给予他们金钱上的帮助,或者等好运气来帮他们一把。但是,等着别人的金钱与帮助,等着好运降临在自己身上的人是成就不了大事的。只有自强、自立的人才能走进成功的大门。
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中国人都非常重视和崇尚自强自立的精神。现代社会更需要自强自立的人,事事依赖别人的人,只能被激烈竞争的社会所淘汰。
小洛克菲勒仅仅4岁,当他看到父亲老洛克菲勒走进房间时,就张开双手满怀高兴地扑向父亲。可是父亲并没有弯下身子去抱小洛克菲勒,而是往旁边一躲,结果小洛克菲勒扑了个空,跌倒在地上,失声大哭起来。等小洛克菲勒不哭了,父亲郑重地对他说:“孩子,不要哭了,以后要牢牢记住,做任何事都要靠自己,不要指望别人,有时,连爸爸也是靠不住的。从现在开始学会自强自立吧。”
正是因为父母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使孩子能够自强自立。因此,在洛克菲勒家族里没有出过败坏家风的事,从而使其家族跨越了两个世纪而经久不衰。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缺乏自强自立的能力,这与早期没能顺利解决对父母的依恋有关。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大小事情动辄求助于他人,吃苦耐劳能力差,生活上、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灰心丧气,甚至“破罐子破摔”。随着独生子女在社会中的比例不断增加,这一类问题的出现频率也有所提高。正如一位教育学家所说:“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这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一手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成长过程中磨炼的机会。
在动物界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为了训练小狮子自强自立的能力,母狮子故意将它推下山崖,让它在困境中锻炼求生的能力。面对残酷的现实,小狮子艰难地从深谷中一步一步走了出来。它变得成熟了,因为它知道了“不依靠别人,只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前进”。
父母一切包办固然使孩子感到安乐,也可以让其获得短暂的满足,却不会让他(她)在能力、才华、品德等生命力方面有任何收获。所以,要让孩子学会拯救自己的方法——自强自立,这是任何一个人成才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素质。因此,做父母的应该让孩子多磨砺,多吃苦,跌倒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父母因怕孩子跌倒,而总是抱着孩子。可要知道,抱大的孩子是不会走路的。
【育子点拨】
人生是一个艰难的历程,困难重重,挑战无限。这时,真正能够帮助孩子的唯有他自己,能够拯救他的也唯有他自己。既然父母不能包办孩子一辈子,那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自强自立的人吧!
1.让孩子经历风雨
爱孩子,就应该给孩子一对坚强有力的翅膀,让孩子能够在暴风雨里飞得更高。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父母的保护下长大,虽然很舒适,但经不起任何风雨;如果从小就让孩子在风雨中见识世面,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的品格,那么,孩子的一生都将受益无穷。
2.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让孩子早点学会选择,对他们将来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尽管他们选择的事大多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但对他们的成长却很重要。如果孩子和父母的选择不同,也不要否定孩子的选择,因为这样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3.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强的孩子,往往喜欢独自钻研、探索。而对父母的一些强制性做法,却表现出极强的反抗,不愿意按照大人的旨意去做事。如果父母事事都强制孩子按大人的意愿去做,就会压制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导致孩子胆小怕事,不善于创新,当然更无法自强自立。
4.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家里,孩子能够做的事要他们自己去干,如穿衣、洗碗、打扫卫生等,不要什么事都由父母代劳,让孩子做“小地主”、“小公主”。在学校,除了学习好外,还要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去帮助他人。
【教育箴言】
人生必须走向自立,而且,一个人只有不依赖别人,能够自立,才能走向自强;一个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做到坚忍不拔,不畏困难与挫折;才能做到志存高远,为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执着追求。
竞争的力量会让一个人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创造出惊人的成绩,尤其是你的竞争对手强大到足以威胁生命的时候。如果不鼓励孩子参与竞争,就很难开发他们的潜能,更不用说发掘出人生的深层意义和享受美好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这些潜能一旦被释放出来,我们能做的比我们想到的要多得多。被尊为“控制论之父”的维纳认为,每一个人,即使是做出了辉煌成就的人,在他一生中所利用大脑的潜能也还不到百亿分之一。
虽然人们可以通过自我激励来开发潜能,但更可靠、更适用的方法是通过外因的激发带来能量的释放。因为自我激励需要坚强的意志力,而外因的激活则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而且他的激发本身带有一种竞技游戏的效果。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出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
这是为什么呢?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沙丁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正由于鲶鱼进入鱼槽,使沙丁鱼感到威胁而紧张起来,加速游动,从而使沙丁鱼活着到了港口。这便是着名的“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告诉我们,竞争可以激发人们内在的活力。在孩子的教育中同样如此,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积极的竞争意识,给孩子一个竞争的环境,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至于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都知道,老鹰是所有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根据动物学家所做的研究,这可能与老鹰的喂食习惯有关。
老鹰一次生下四五只小鹰,由于巢穴很高,所以猎捕回来的食物一次只能喂食一只小鹰,而老鹰的喂食方式并不是依平等的原则,而是哪一只小鹰抢得凶就给谁吃,在此情况下,瘦弱的小鹰吃不到食物都死了,最凶狠的存活下来,代代相传,老鹰一族愈来愈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