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王石在其文章《美国之行:美国慈善基金会的运作》中如是说
背景分析
惠普公司创始人威廉·休利特创立的、全美第四大的休利特基金会,2007年捐出了4.2亿美元的公益基金。布莱特教授对王石介绍:“每年一开始,基金会会根据过去2~5年来总资产价值的多少来决定本年度要捐赠多少资金,这样就可以避免某一年由于经济效益不好而导致捐款突然下滑。所以,除非经济特别特别不好,否则基金会一般每年都会捐出至少比上一年多一点的公益资金。”
目前,国际上多个著名的基金会的性质已经成为“公共信托的私人管家”,因为资产不属于任何董事或任何人,是真正的“公产”,一切活动的目标都是为全人类的福利,而不为任何个人或集团。因为资产不能也不应该在全人类中平分,只能集中管理。所以基金会的参与者相信:“某些人以其智慧和魄力,运用不属于他们的钱来从事别人和其他机构都不愿意做的有价值的事业,就可以改善地球人类的命运。”
这些国际著名的大型慈善公益基金会和机构有着一整套有效的职业化操作模式和公开透明的专业化治理结构,能让我们国家许多起步中的民间机构得到非常好的借鉴。希望也能进一步帮助我们国家的公益慈善事业快速理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行动指南
不仅仅企业经营需要可持续性发展,公益事业同样需要可持续性的方案和组织结构支持。
10月8日
向美国学习慈善体制
现代慈善事业始于美国,美国钢铁巨头安德鲁·卡内基被公认为现代慈善事业的开创者,他的名言“拥巨富而死者以耻辱终”为慈善家所传诵。卡内基曾说过,致富的目的应该是把多余财富回报给同胞,以便为社会带来最大、最长久的价值。
美国学者把社会分成三个大部门:一是政府;二是营利机构;三是非营利机构,即按美国税法给予不同免税资格的慈善组织、社会福利团体和宗教组织。
文化渊源外,一个影响慈善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美国有一个对慈善部门发展有利的法律环境。法制、体制与机制的三位一体,是美国慈善事业的制度环境保障。
完善的遗产税和慈善基金管理制度刺激着美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2008年6月,王石在其文章《美国之行:美国慈善基金会的运作》中如是说
背景分析
私人比政府“大方”,是美国慈善制度和文化传统使然。美国现代慈善事业是在20世纪初由贫富分化严重的社会矛盾催生的。加之“富人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的《圣经》箴言,因此富人都竭力回报社会。1917年美国政府出台税法鼓励大众捐出一部分收入来免除自己的所得税,捐赠开始成为普遍现象而非富人专利。此外,美国有上万个独立于企业和个人的公益基金会,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来鼓励,同时用非常严格的法律予以监督,使基金会的财务具有很高的透明度,它们是美国慈善的重要力量。
大部分美国人,都是慈善活动的参与者或受益者。
美国人热衷慈善,很大程度上跟他们的教育、宗教信仰以及法律有关。人们在孩提时代就会受到父母长辈们“救济救助乐善好施”的熏陶培养。比如20世纪70年代,前美国总统卡特的七旬老母亲还不顾年迈加入赴海外提供慈善服务的“和平队”,回国时,全体儿孙手持小彩旗前往机场热烈欢迎。这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行动指南
有心于慈善公益事业者,同样需要有心于促进慈善公益体制的形成和完善。
10月9日
普通人做不普通的事
很多人尤其是青年学子来问我,你是怎样成功的?
我想说,实际我不像你们想象的那样很成功,尽管你发现我很自信,但实际上我是一个普通人,只是做了不普通的事。这就意味着,如果你们觉得你们也是普通人,我身上很多做法是值得借鉴的;如果你们觉得你们是不普通的人,在我身上是借鉴不到什么的,因为我是普通人。
一年前我出了一本书《道路与梦想》,当时对书名的争议很大,出版社希望叫《石头记》,我坚持不同意见。美国有一本《光荣与梦想》,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美国社会变迁的过程。光荣与梦想首先给人什么感觉?一是荣誉感,二是责任感。尽管我们普通人的荣誉和责任仅限于怎么做人,怎么做企业,但我们必须坚持。做人要有底线,坚持下去,成功就不是梦想。
——2007年,王石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如是说
背景分析
环境会影响“天才”智商的正常或者超常的发挥。当然这与后天的努力也有必然的联系。我们并不了解智商的极限是多少,但是人的潜力还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一般来说,环境或者有针对性的训练对智商一般的人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不过,在现代商业社会中,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情商比智商更加重要。
EQis9timesmoreimportantthanIQ,这句话来自DanielGoleman的《EQ》这本书。《EQ》这本书谈到情商和智商的一些差别,还有哪个比较重要。他做了一个研究,找了几千个企业的领导者。他研究是什么因素让这些非常优秀的领导者和普通的领导者有所区别。他研究的结论是最重要的差别不在于IQ,而是比IQ更重要9倍的EQ,即情商。情商包括了怎样与人合作,包括了对自己的一种自觉,包括了对自己的一种管理,也包括了和别人团结合作以及社交的一些能力。EQ的重要性在21世纪是非常显著的,因为在21世纪,我们需要全球的合作,需要跨领域的合成。
同样,王石说的“底线”和坚持,更多属于情商的协调范畴,而不仅仅是智商层面的话题了。
行动指南
普通人做不普通的事情,一方面要开发智商,另外一方面更要开发“情商”。情商比智商重要,专注坚持比追逐机会重要。
10月10日
五点建议
普通人如何坚持做不普通的事呢?
第一,要有一个可触摸到的愿景,或者目标。就登山来讲,我登上了珠峰,但是在2001年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登珠峰,我1999年登的第一座雪山是6000米,第二座雪山是5200米,登了这两座雪山后我想是不是应该登7000米,登了7000米后问国家标准是什么,然后按照国家标准训练。2001年登上了慕士塔格峰,这时候想,珠峰咱也可以试一试。目标不能好高骛远,要可以触及,这是第一点。
第二,锁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去实现。对于我们登山队员来讲是这样,对农民子弟、城市子弟、大学生也是这样。许多人毕业以后恨不得马上有房有车,当然这没关系,但一定要脚踏实地。
第三,要有承受失败的心理能力,因为事业不会一帆风顺。说句老实话,我也失败过,曾经想自杀,但最后没自杀,因为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一切都会好的。人的一生中有很多很糟糕的时候,你要有承受的勇气。
第四,运气。对我而言,努力之后,还不成功我不会后悔,在努力之前你永远不知道你能否成功,努力之后,还是失败,你只能怪你没有这个能力,或有这个能力但没这个运气。
第五,对(应届)毕业生来讲,少点浮躁。
——2007年,王石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如是说
背景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不屑做小事、渴望大成功的年轻人非常多。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值非常高,不顾及现实条件,也不屑于脚踏实地,正因为如此,理想根本无法实现。而面对失落,他们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要么变得散漫慵懒,要么陷入沮丧、苦闷中不能自拔。
同样,很多创业未久的企业家容易自我膨胀,雄心勃勃,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但是,王石提醒大家,首先要很好地认识自己,要经常问自己:我的优点是什么?我的企业的方向在哪里?我现在需要提高的是什么?结合自己的现实条件去追逐梦想,梦想实现的几率才更高。
另外,要学会将大目标分解。任何人都不能一步登天,即使是快速成功的人,探求其成功的背后,实际上是有很多积累因素在起作用。
行动指南
年轻企业和年轻人一样,都需要有合理的方法来帮助自己走向成功。
10月11日
开始第一份工作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不要太在乎第一份工作,因为同学们毕业的时候往往很兴奋、很彷徨,兴奋的是学的知识要到社会上一显身手,要到社会上解决自立,彷徨的是就业压力非常大,我建议不要太在意找到的第一份工作。这就像谈恋爱一样,初恋结婚的不多,实际上找职业也是这样。学生物研究的,可不可以去做买卖?学机械工程的可不可以去创业?第一份工作不是很重要,它是踏入社会,了解社会的第一步。我创业是33岁以后的事,之前我当过兵,当过工人,上过大学,毕业之后搞过专业工程技术,两年后又跳槽做翻译,这是我到深圳之前的5份工作,到了深圳之后才开始创业,所以不要太在意第一份工作,当然跳槽不能太频繁,太频繁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态。
——2007年,王石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如是说
背景分析
对待第一份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是否能够顺利完成从一个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因此,正确的工作观十分重要。
第一份工作不要太计较薪资,要将眼光放远,抱着学习的心态,才会有更光明的未来。重要的是,当你拥有了正确的工作观,继而在职场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加以学习,观察别人的缺点予以警惕,第一份工作会让你受用无穷。
新鲜人进到公司,往往不知如何利用团队的力量完成工作。现在的企业很讲究TeamWork,这不但包括借由团队寻求资源,也包含主动帮助别人,以团体为荣。
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往往是新鲜人无法承受之重。人生的路很漫长,学习骆驼负重的精神,才能安全地抵达终点。
你可以像海绵一样吸取别人的经验,但是职场不是补习班,没有人有义务教导你如何完成工作。学习山羊反哺的精神,有感恩图报的心,工作会更愉快。
行动指南
要用乔布斯的人生智慧时刻提醒自己: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StayHungry,StayFoolish)。
10月12日
王石的成功公式
我把成功写成一个公式,供参考:
成功100%=运气90%+理想主义5%+激情2%+坚韧意志2%+控制力2%+自省力2%+平常心2%-浮躁1%-懒惰1%-贪婪1%-依赖1%-没有同情心1%。
——2007年,王石在于北京大学的演讲中如是说
背景分析
有历史以来,不同时间段,总有普通人会打探成功公式。
我们看看各种成功的描述。
如果一个人能自信地往理想迈进,努力过自己梦想中的生活,他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
——亨利·大卫·梭罗
你这一生只要有自信与无知,就一定会成功。
——马克·吐温
我可以给你一个六个字的成功公式:“想通了——就去做。”
——爱德华·瑞肯贝克
我所见过成功的人,都满怀希望、心情愉快。他们总是微笑地面对工作,和一般人一样地接受改变与机会。
——查理·金斯利
当然,目前似乎还没有哪个成功公式是通用和最有效的。不过,王石版本的这个成功公式,非常有“中国特色”,非常“本地化”,也非常难做到。或者,在中国,成功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小概率事件。
行动指南
在中国,成功和运气因素相关,但是,企业家要用严格的自我修炼来提高抓住机会成功的可能性。
10月13日
为离婚的女职员聘请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