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愿生命从容
8681200000002

第2章 把手摊开(2)

即使是当下,这样的奋斗依然是必要的。如果不能改变世界,也不要被世界的偏见改变。一个人的努力必然陷入孤单,若是一群人坚持努力,那情况就会不一样。在畅销的书单上,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的《向前一步》(Lean In),依然在大声疾呼:女人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无论是身处高位的她,还是挤地铁上下班的她,都是在努力和奋斗中的女人,需要爱、关怀和温暖。不因困难而妥协,不因偏见而退缩,因为一旦认同偏见,一旦屈服于困难,我们必将活得更为艰难。“向前一步”,千难万难,但肯定胜过退缩一步。

面对未知的困难,每个人都会害怕。昏暗黝黑的展厅如同经常让女人不知所措的世界,那写满温柔话语的白色玻璃房,让人心生希望和喜悦。当上面的话语被阅读,当女人的努力被关注,当女人的手紧握在一起,力量由此而生。我在那小屋里,想起了从前的闺蜜。如果没有她们,许多的时刻我一个人该如何度过。

生命中的模糊和昏暗从来如影随形,生活的晦涩和琐碎也从来没有人可以摆脱,孤独无药可解,但是温柔的陪伴已是难求,脆弱的时候的确需要有人接着自己。

当感觉力量消逝的时候,当心口需要一份温度的时候,至少有一间小屋为你亮着。所有经过生命低谷的人们都明白,那个小屋里,有永远不会拒绝自己的微笑和拥抱。你知道她是谁,她也知道,如果她需要,你也会在那个小屋里,为她点亮一盏灯,为她张开双臂。

多情城市

在市中心拥有一片湖的城市总显得多情,就好像一个人的心里有一块温暖柔软的地方,再小的一块都会让城市的气质有些变化。比如西湖之于杭州,在明斯特就是这片阿湖。

明斯特让我想起杭州,几乎是哪里都像,可偏偏是欧洲的阳光和景致。这个城市,曾被评为“世界上最值得生活的城市”。当然,是按照欧洲人的标准而言:这是一座人们有心情慢慢行走和观赏的城市。

明斯特的阿湖在世界上有名起来却是因为一只黑天鹅。这只叫彼得的天鹅爱上了一条白天鹅形状的游船,并且认定了这游船是它的真爱。

开始没有人相信这桩爱情。可任何登上这艘白色天鹅脚踏船的游客,都会发现无论何时何地他们的身后都有一只黑色的天鹅。黑天鹅总是温柔地轻轻地触碰他们乘坐的游船,或者用翅膀扑打,情意绵绵。倘若有一天这艘小游船不出行,停泊在游船中心,见不到爱人的黑彼得就会一天不吃不喝,焦急地在湖面上打转。他不理睬周围的天鹅,他不理睬投掷过来的食物。动物学家们试图用别的天鹅来转移他的注意力,可是他毫不动摇。据说天鹅和企鹅一样,都是不懂得移情别恋的动物,一旦爱上,至死不渝。

到了冬天,黑彼得还是留在了湖边,他要留在他心爱的人身边。

白色天鹅游船一开到湖面上,黑彼得就扑通一下跳到湖里,陪她游玩。尽管水温已经非常低。有人想强行把彼得带到温暖的地方过冬,可是一天看不见他的爱人,他就不吃不喝。

明斯特的人们被感动了,集体发动了一次捐款,设立了一个“黑彼得基金”,为黑彼得在动物园找到了一个过冬的地方,在带他过去的时候,同时也把他心爱的姑娘带了过去。到了夏天,就把这一对儿再放回阿湖。如今明斯特的城市旅游纪念品的招牌就是一黑一白两只天鹅,被印在了围巾、购物袋、海报上,并且始终有人叙述着这个传说。“去阿湖看黑彼得”已经成为明斯特人的周末散步项目。

黑彼得的痴情让人动容,这是现实版的爱情悲剧。这段恋情注定没有希望,无论彼得如何呼唤,他钟爱的白天鹅永远不会有回应。

这世间最残酷的事情是你就在那里,可是我怎么呼唤,你都无动于衷。或许所有默默深爱过的人们心中都有过这份无奈和凄楚。最难过的心碎一刻或许来自表白后对方的摇头,那一刻或许会心碎,但也好过杳无音信。没有回音不可怕,可怕的是永远的沉默。黑彼得永远无法得到回应,他将陷入一场永无结果的爱情中。人们担心,如果有一天黑彼得发现白天鹅是塑料的,会怎样的伤心。这样的事情最终没有发生。

这个世界的剧情总是胜过现成的剧本。有一天,动物学家给黑彼得做了DNA测试,发现黑彼得竟然是女生!这简直改写了之前的所有故事,那些将黑彼得比喻成“痴情王子”的女孩们有些失望,但是并不妨碍她们对这只痴情黑天鹅的钟爱。

关于连续剧的真理之一就是看前几集就够了,越是往下越让人纠结。黑彼得的故事也是如此——黑彼得爱上了另外一只真正的白天鹅。人们给那只天鹅起名为“保罗”。他们出双入对,俨然忘了之前还有一只白天鹅游船的事。

那些曾经以为的一生一世,或许只是一时一刻。那些以为走不出来的低谷和绝望,或许只是一时的乌云和阴霾。只要继续前行,继续不停划水,相信远方,总会等到有人回吻的那一刻。一直在练习一个人的黑彼得,终于等到了情投意合的另一半。

人们对黑天鹅的兴趣从此消失了。这不过是一对普通天鹅的寻常故事。凡是能被传播被议论的,总是超出寻常经验的故事,故事里的主角总是经受着不寻常的考验和磨难。一旦他们成为了普通人和普通的爱情故事,就失去了观众失去了票房。可是,不必为他人的掌声去表演,没有什么值得牺牲自己的幸福。黑彼得自由自在,想爱白天鹅游船时就爱游船,想喜欢白天鹅保罗时就喜欢保罗。世上总有人围观,就让他们围观去吧。

这些跌宕起伏的故事让阿湖比原来更有吸引力。本来风和日丽的时候去阿湖划船就是明斯特人的休闲活动,如今在湖边酒吧喝上一杯,听着黑天鹅跨越物种的爱情传奇,感慨一下身边人们的聚散离合,十年之前,你不认识我,我与你擦肩而过,简直可以对酒当歌。

阿湖上的脚踏游船在节假日总是特别受欢迎,年轻人一同划船到湖中心聊天,带着孩子的小家庭也喜欢在湖上吹风。年轻的情侣们会把船划到比较远的角落里,轻轻接吻,开一瓶酒,在轻轻摇晃里握着酒杯会心而笑。一切美好的感情都在湖面上荡漾,那一刻仿佛天长地久。

拥有太多故事的城市总显得无情,灯红酒绿下人群熙熙攘攘,擦肩而过的那么多陌生面孔,随时都有可能爱上其中的谁,也可能渐渐在时间里忘记了谁。任何人的感情都不会有一个最终版本。凡多情者都有无情时刻,有时负人,有时负己。

能代代流传的只有那些成为定论的传奇。有趣的是和湖有关的传奇都那样颜色分明,黑天鹅,白天鹅。关于西湖的是青蛇和白蛇。

越是无情的城市越需要这样的痴情传奇,波光粼粼,目眩神摇,爱情发生,誓言如花绽放,那一刻地球停转。可能因为软弱的人类真正期望的是寻常幸福而不是成为悲情传奇,所以这些传奇的主角都是些比人更坚强忠贞的动物。

成为寻常人家拥有寻常幸福的故事不可能成为传奇,跌宕起伏才有看点,坎坷不断才能放出光芒,悲情故事才最有市场。所以同样是莎士比亚笔下个性女主角,朱丽叶的故事就远比鲍西亚流传得更广。明星退隐没有人会报道,明星自杀的时候记者趋之若鹜。人们总希望在别人的故事里寄托自己的理想,释放自己的情绪,哪怕这个别人未必是人类。人的多情总是用某种无情和隐秘的方式来表达,可能那样比较安全。

如果一个城市的中心有一座美丽的湖,那就是一个值得生活的多情城市。即使这城市是片水泥森林,至少还有一片小小的用来散心的小池塘。如果一个人心里有一小块柔软的地方,那么也是值得爱的人。那些多情的人总有些时刻眼神温柔,相信爱情。

不来梅:怀念一种温柔

在不来梅市政厅旁,有一条小小的窄窄的老街,在静谧的夜晚来闲逛,脚步声在巷子里轻响,拱形的长廊幽长,会生出身处19世纪的恍惚。

老街的尽头就是不来梅市的港口,Paula Modersohn-Becker离开不来梅出发去巴黎的那天,也匆匆经过了这条街吧。她提着箱子,里面没有什么时髦的帽子或者衣服,她对那些毫无兴趣。里面只有画笔,颜料,几幅刚刚开始上色的草稿图。老街那样狭窄,迎面走来什么人的时候,她必须侧身避过,但是她丝毫不减慢速度,她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如果有部关于她的电影,两旁的红墙在画面上会是多么好看,不管是不是整点,悬在墙上的瓷钟肯定在叮叮当当作响。这样一个19世纪末的大背景下,她只是个心怀梦想的小女孩。

这个城市现在钟爱这个出生在1876年的女子,尽管当年她花尽力气要离开不来梅。现在这条老街上有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博物馆,市博物馆以她为主题的展览一直没有停过,这个时代的艺术家们纷纷为了纪念她创作了各种作品。报纸上说不莱梅感染了“Paula热”。

可这一切,其实和那个叫做Paula的女子无关,她只是一个真心热爱画画的女子。

她默默无闻了很久。在她活着的时候是,身后亦是。很久很久之后,二战之后,德国人才在一堆遗忘了很久的画作里发现了Paula,发现了原来自己民族很早就有了表现主义的绘画先驱,还是个女画家,还在那么早的时候就掌握了现代绘画的精神,原来她在1900年前后的画作是那样先锋那样具有意义。时代总比天才平庸一些,总是反应迟钝地跟在天才的创作后面喝彩,几乎都忘记了曾经对天才的冷淡和辜负。

那个叫做Paula的女孩子,很小就爱上了画画。画画时候在纸上划出的哗哗声让她有幸福感,她十分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以画画为职业和生命。尽管在1890年代,这对一个女人而言根本就不是好职业,也几乎不可能实现。

她是怎么做到的呢。一直画,一直画,不去想将来是不是真的可以靠画画挣钱,不去看什么样的画法更吸引有钱人,任凭色彩和感受占据心灵和手指。“我现在完全用眼睛在生活”,她在日记本里面写。她决定放弃古典的精准笔法,对任何细节都不放过的手法让她觉得损失了直观感受,“我要捕捉那种气质的生命力。而不是一个小细节,一个小色块。”以模糊的笔法来表达精确的生命状态,Paula在19世纪末已经有了对现代艺术的领悟。

她画白桦树,那些宁静的好像有人格一般挺立的树,占满了整个画布。她画人体,不完美的人体。真实世界里的人的身体是这个世界的痕迹。她不画女神,不画天使,想象中的美好不过是假象。

她画身边的朋友,田野里的孩子,病后脸带苍白的少女,臃肿的大妈,满脸沧桑的老妇,她用自己的眼睛和画笔发现这些不完美的人身上生命的光彩。她的画笔充满温柔。她想做的事情是对自己的感觉诚实,对她所处的世界诚实。

这种诚实让习惯了优雅古典画法的艺术界很不舒服。在她的画作展出的时候,评论家评价她所画的不完美的人体是“不专业的手法”,她的女性眼光和体会被评为“二流的感受”。

毫不奇怪,Paula一直没有能够进入艺术史,之后又不为人所知。同为画家深爱她的丈夫也不理解她的想法,指责她“自从在卢浮宫看了那些古埃及的画像后,沉溺在对原始画风的迷恋中,浪费才华”。

她又是怎么做到的呢,当整个世界都不认可自己的方式的时候,依然相信自己的心,继续画自己想画的画。她离家出走,只为去巴黎,每日可以流连于卢浮宫。她每日吃面包喝生水,画起画来通宵达旦。她早在日记里写“我会很早死去,这难道是很悲哀的事情么。只要我还能够爱,只要我离去之前还能画三张好画,那么我会很乐意手中握着花朵离开此世”。

Paula Modersohn-Becker博物馆和不来梅的小学合作,开展了一个“为Paula的自画像”的艺术项目。小学生们创作自画像,画自己的样子。这些真人一样大小的巨型油画,现在一起挂在了博物馆里。“我的样子可能没有想象的那样美丽,但那是我爱的自己。”

孩子们说,那正是Paula的态度。这些孩子的自画像充满了自我意识,洋溢着快乐和自信。

Paula又是温柔的,她创作了一系列以母亲和孩子为主题的画作。温柔丰美如大地般的母亲的身体,和孩子静静地躺在了一起,宁和犹如世界诞生那一刻的时间静止,又动人地好似生命降生那一瞬的怦然心跳。画面静谧深刻,让人想起了最早时候的那些已经记不清楚的温柔拥抱。如今纪念Paula的许多艺术作品,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作为母亲的怕与爱”。

德国有一位当代女艺术家在这个博物馆里竖了一根带有荧光屏幕的柱子,上面有蓝色的字句从地底升起,一行一行地向楼顶飞去,那些字句是一个母亲半个小时的独白:“我希望我孩子所在的世界没有战争。我害怕那些浇了农药的蔬菜,我怕我的孩子吃了之后生病……我那样害怕,有时候我甚至希望我的孩子没有出生到这个世上,我那样爱她……”世界充满凶险,我们不怕自己面对的危险,却真的担心孩子会因此受苦。每一个母亲的心都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样的怕和爱。

Paula生下自己的女儿,那是一次很艰难的生产,女儿出生18天后,Paula就去世了。31岁,离开得太早,她最好的画作还未画成。

尽管现在关于她的一切都在艺术市场里被追捧,可一切都和那个只爱画画的Paula无关。

这个时代和这个城市,怀念Paula的诚实和温柔。眼前展开的世界和生命或纷繁美丽,或混乱喧嚣,Paula诚实地面对,温柔地表达,始终忠于自己。

Paula在巴黎的自画像现在陈列在不来梅Paula Modersohn-Becker博物馆里。看到这张画,心中一震:一个女人原来可以这样诚实地看待自己,不取悦任何人,不故作美丽。对着镜子,她不必说:

“这个是我”,她要说的是:“这就是存在”。

爱自己却又不自恋地看待自己,诚实地接受自己的整个存在。

无论哪个时代,这都很难。在巴黎的时候,Paula在给朋友的信里写道:“我是我自己”。画笔是通向自己的一个方式,如同日记,必须诚实,和名利无关,和世人的眼光无关。

一只玩具熊的独白剧本

“扔,还是不扔,这是个问题!”如果模仿哈姆雷特,垃圾桶里那只还在微笑的旧玩具熊可以上演这一出嘲笑人类的戏剧:你爱我时,抱我在胸口,没有我睡不着觉,你不爱我时不再和我多说一句话,开始嫌弃我占用你的床。我从床上,到了床底,再被压缩打包进了仓库,而最后你已经彻底将我遗忘。当你想腾空仓库的时候,最后一次发现了我的存在,于是将我带到这跳蚤市场,看看我能不能再换回几个欧元。日落时分,没有人要我。你看也不多看我一眼,果断地把我和一堆旧衣物扔进了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