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知道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好大喜功、爱出风头。 但即使因此而颇有微辞的同僚,也不得不佩服他擅长表演。与他夙嫌很深的马歇尔将军便这样说过:“如果脱下军装换上戏服,麦克阿瑟会成为一代名优。”
1944年的秋天,历史又一次为这位“上帝的宠儿”安排了施展演技的舞台。这年10月,美军经过血战从日本人手中夺回了菲律宾,流亡澳洲4年的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将迁回该群岛。无疑,迁师之日将被视为太平洋战争的里程碑而得到世人的关注。身为战区总司令的麦克阿瑟激动不已,下定决心借助镁光的闪耀一展威武雄姿。
10月20日,在菲律宾雷特岛的海滩上,站满了翘首南望的人群。尽管将迎庆仪式选在如此荒芜的海隅令人费解,但希翼一睹将军百战而归的热情使人们如期而至。
接近中午,麦克阿瑟的专机终于飞出海际,人们焦灼的心情顿时烟消云散。眼见飞机越来越近,几分钟后,机身符号已清晰可辨。激动的人群张大了嘴巴刚要欢呼,飞机却在半空中一顿,竟落在离岸近百米的洋面上。岸上的人们惊呆了,僵住了大张的嘴巴,目光里满是无助和绝望,仿佛一幕古希腊悲剧即将重演。
随后的几秒钟慢得如同静止。突然,舱门开启,一个熟悉的身躯露了出来。嘴上悠然地衔着那著名的玉米杆烟头,肩上的五颗将星熠熠生辉,这位将军在广袤海面的映衬下,显得越发的自信和神秘。
似乎无视足下海水,麦克阿瑟徐徐走下舷梯,等他站定后,海水已没过腰际。接着,他嘴角蠕动了几下,本来微笑的表情忽然沉了下来,露在水面的上身开始雕塑般的移向海岸。脚一踏岸,便振臂高呼:“胜利的彼岸,我们到了!”
人们如梦初醒,欢声雷动。
这就是麦克阿瑟费尽心机的杰作:把飞机降在没膝深的海面,然后涉水登岸(当然要穿高筒皮靴),以此象征在他率领下,美军已从海上保卫战转为向日本本土的进攻战。
麦克阿瑟一时间确实令岸上众人倾倒欲狂。但激情过后,人们很快发现他半身湿透的样子滑稽可笑,仿佛一个打了败仗的逃兵。麦克阿瑟窘迫地站着,懊悔自己百密一疏,遭到了大海的戏弄。
原来,潮汐的变化已使预先测定的没膝深海水涨到了腰部。
在造物主面前,人们应该尽量表现得谦虚一些。所有的人都应该认清这一点:不管我们耍什么样的花招,都不会逃过他的眼睛,而且时不时地还会提醒你注意他的存在。
成功的失败者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在外人看来,一个绰号叫斯帕奇的小男孩在学校里的日子应该是难以忍受的。他读小学时各门功课常常亮红灯。到了中学,他的物理成绩通常都是零分,他成了所在学校有史以来物理成绩最糟糕的学生。
斯帕寄在拉丁语、代数以及英语等科目上的表现同样惨不忍睹,体育也不见得好多少。虽然他参加了学校的高尔夫球队,但在赛季惟一一次重要比赛中,他输得干净利落。即使是在随后为失败者举行的安慰赛中,他的表现也一塌糊涂。
在自己的整个成长时期,斯帕奇笨嘴拙舌,社交场合从来就不见他的人影。这并不是说其他人都不喜欢他或讨厌他。事实是,在人家眼里,他这个人压根儿就不存在。如果有哪位同学在学校外主动向他问候一声,他会受宠若惊并感动不已。
他跟女孩子约会时会是怎样的情形,大概只有天才晓得。因为斯帕奇从来没有邀请过哪个女孩子一起出去玩过,他太害羞了,生怕被人拒绝。
斯帕奇真是个无可救药的失败者。每个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这一点,他本人也清清楚楚,然而他对自己的表现似乎并不十分在乎。从小到大,他只在乎一件事情——画画。
他深信自己拥有不凡的画画才能,并为自己的作品深感自豪。但是,除了他本人以外,他的那些涂鸦之作从来没有其他人看得上眼。上中学时,他向毕业年刊的编辑提交了几幅漫画,但最终一幅也没被采纳。尽管有多次被退稿的痛苦经历,斯帕奇从未对自己的画画才能失去信心,他决心今后成为一名职业的漫画家。
到了中学毕业那年,斯帕奇向当时的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写了一封自荐信。该公司让他把自己的漫画作品寄来看看,同时规定了漫画的主题。于是,斯帕奇开始为自己的前途奋斗。他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与非常多的时间,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宇成了许多幅漫画。然而,漫画作品寄出后却如石沉大海,最终迪斯尼公司没有录用他——失败者再一次遭遇了失败。
生活对斯帕奇来说只有黑夜。走投无路之际,他尝试着用画笔来描绘自己平淡无奇的人生经历。他以漫画语言讲述了自己灰暗的童年、不争气的青少年时光——一个学业糟糕的不及格生,一个屡遭退稿的所谓艺术家,一个没人注意的失败者。他的画也融入了自己多年来对画画的执著追求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他所塑造的漫画角色一炮走红,连环漫画《花生》很快就风靡全世界。从他的画笔下走出了一个名叫查理·布朗的小男孩,这也是一名失败者:他的风筝从来就没有飞起来过,他也从来没踢好过一场足球,他的朋友一向叫他“木头脑袋”。
熟悉小男孩斯帕奇的人都知道,这正是漫画作者本人——日后成为大名鼎鼎漫画家的查尔斯·舒尔茨——早年平庸生活的真实写照。
拿一张白纸,在上面画出大众喜爱并关心着的人物,实在是一件让人异常满足的事情。只要你的工作能给某个地方的某个人带来一定的欢乐,你同样是个成功者。
昂贵的魔笛
既有头脑又有钱的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能很好地支配金钱。
——米南德
在富兰克林7岁生日那天,亲友们把钱币塞满了他的口袋。富兰克林高兴极了,马上到一家儿童玩具小铺去买东西。路上,他碰到一个男孩,他手里拿着短笛正在吹奏乐曲,那抑扬顿挫、悠悠动听的笛声把富兰克林深深吸引,他心甘情愿地掏尽口袋里所有的钱币换取了这个小玩具。富兰克林一回家,就大吹特吹起来。
富兰克林非常喜爱这个“魔”笛,但全家人却很讨厌这个怪玩意儿。富兰克林的兄弟姐妹和堂兄弟,得知他付了多少钱之后,纷纷指斥他上当受骗了,原来,富兰克林付出了于高于这个短笛四倍的价钱。此刻,富兰克林才恍然大悟,用这么多的钱,可以买好多好多的东西呀!大家嘲笑富兰克林是小傻瓜,他懊丧得痛哭起来。富兰克林觉得,这“魔笛”带给他的不是愉快,而是烦恼。
吃一堑,长一智。从此以后,每当富兰克林打算买非必需品时,总是告诫自己:“切莫花太多的钱去买‘魔笛’。”于是,富兰克林逐渐学会了节约。
长大后,观察人世间芸芸众生,富兰克林发现:许多人都会付出巨大代价去买各自的“魔笛”。富兰克林目睹:有些人狼子野心,虚掷韶华,醉生梦死,耗伤精力,泯灭良心,欲壑难填,甚至贪赃枉法,出卖亲友,以牟取暴利厚禄。这时,富兰克林常常默默地自语道:“诸君花了高价去买‘魔笛’。”
有时,富兰克林邂逅吝啬鬼,这号人视钱如命,对人一毛不拔,情薄如纸,厚颜无耻,唯利是图,贪得无厌。富兰克林说:“可怜的人呀,你们为自己的‘魔笛’实在付出太大的代价了。”
每当目睹那伙贪得无厌而不屑其精神和心灵的人时,富兰克林就说:“仁兄啊,错了!你们得到的将是痛苦,绝不是快乐。你们为自己的‘魔笛’付出的代价太高太高了!”
有时,富兰克林还目睹有些人迷恋于华丽的装饰、奢侈的家具、豪华的轿车……,而这些“魔”品远远超出自身财力,结果债台高筑,身陷囹圄,草草了却一生。于是,富兰克林叹息道:“唉!你们为区区‘魔笛’付出了多么昂贵的代价啊!”
大多数人的不幸,都在于不恰当地估量了各种事物的价值,并为各自的“魔笛”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假使一个人不在金钱里埋葬自己,而能用理性支配金钱,这对于他是荣耀,对于别人也有益处。
漫游世界的护照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帕蒂·沃图勒是在一个小镇上长大的。那镇子很小,但非常安全,孩子们很小便可随意从这头走到那头。帕蒂·沃图勒常常自由自在地到处转悠:上贮木场找碎木屑做玩具,到电话公司看接线员工作,去文具商店东瞅瞅西望望——上二年级前的那个暑假,帕蒂·沃图勒看中了一个用仿鳄鱼皮做的书包。它绿色中加入了红色装饰,制作特别精致,使帕蒂·沃图勒怦然心动。然而,除了帕蒂·沃图勒之外,家里没人认为它能值3.98美元。由于特别渴望凑足这笔钱,帕蒂·沃图勒经常去邮局细看“通缉”告示。
只要能逮住其中一个恶棍,帕蒂·沃图勒就可以从联邦调查局领到一笔赏金。
那个时候,帕蒂·沃图勒的大部分朋友都学会了骑自行车——一门令他望而却步的技术。当他们成群结队蹬着车绕小镇兜风时,帕蒂·沃图勒则独自一人忍受着孤独和寂寞。一个炎热而宁静的下午,帕蒂·沃图勒沿着大街徜徉时,无意中在一家过去从来没有留意过的商店前停了下来。从窗户望进去,他看见人们坐在松木扶手椅上,每个人都在凝神读书。帕蒂·沃图勒估摸他们是在等着被人侍候,就像餐馆里的食客那样。帕蒂·沃图勒不知不觉走了进去,好奇地东张西望。他从未见过这么多的书——书架一个挨着一个,上面的书摞得老高,有好多书他踮着脚也够不着——有几百本?还是几千本?
坐在书桌前的一位太太问帕蒂·沃图勒要不要她帮忙。当帕蒂·沃图勒问这是什么商店时,她说不是商店,是图书馆。这儿的书籍不供出售,但可以借阅。帕蒂·沃图勒只需办张借书卡就行了。
帕蒂·沃图勒没想到竟有这等好事,使劲地点点头。
她取出一张橙色的卡片,写上帕蒂·沃图勒的名字和一个号码:1221。帕蒂·沃图勒的心在惊喜和忧虑之间打着转。在帕蒂·沃图勒看来,图书馆实在太奇妙了,仿佛不要钱的糖果,让人不敢相信。帕蒂·沃图勒暗忖:这里面肯定有名堂——也许你不花钱可以借书,还书时必须付钱。帕蒂·沃图勒没敢问。
图书馆管理员向帕蒂·沃图勒指出少儿借阅区。帕蒂·沃图勒匆匆浏览着。借书卡上的墨迹未干,帕蒂·沃图勒便办好了一本书的借阅手续,赶在她改变主意——收回赋予帕蒂·沃图勒的这一特权——之前离开了。
更令人惊讶的事还在后头。帕蒂·沃图勒发现孩子们也能从成人借阅区借书。那女管理员还教帕蒂·沃图勒如何找书:小说类读物按作者姓名的字母顺序排列,非小说类读物则按十进制排列。
在发现图书馆的最初几周,帕蒂·沃图勒一天要去两次,每次总是只借一本书。当管理员提到每人一次可以借几本时,帕蒂·沃图勒不由得欣喜万分。
帕蒂·沃图勒开始在家里谈论有个书包该是多么方便。到暑假结束时,父母屈服了。帕蒂·沃图勒的另一个梦想——骑自行车——也因此得以实现:直到领悟到把一叠书放在车篮里有多轻松时,帕蒂·沃图勒很快就学会了骑自行车。
随后的几年中,帕蒂·沃图勒贪婪地阅读着,堪称不加选择——小说诗歌,人物传记,历史典籍,以及杂七杂八的读物——他都借来读。还三番五次读了一些童话。《丑小鸭》使帕蒂·沃图勒深受安慰和鼓舞,他憧憬自己有朝一日像天鹅那么优美;《皇帝的新衣》证实了他的预感:女人们并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虽然他们当中有些人那么说。
小小的橙色借书卡是帕蒂·沃图勒漫游世界的“护照”。凭着它,帕蒂·沃图勒认识了不计其数的人,了解到在小镇上不可能知道的思想。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是帕蒂·沃图勒从传记中认识的第一个黑人,他由此得悉了种族歧视的可怕事实。小镇方圆200英里内没有较大的艺术博物馆,因而在帕蒂·沃图勒上大学前,他仅仅在那图书馆的美术书上见过油画。通过奇迹般的图书,帕蒂·沃图勒用成堆的有关犹太教、细胞生物学及攫住他好奇心的其他书籍,把自己武装了起来。